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25-07-10 23:51:02 admin 今日美文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第1篇

1.求Hg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将在实验中记录下的数据,以点的形式描在x-y坐标上,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后得到的图形为: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得到的七个峰值(Ip),对应的UG2K依次为:U1=.

设Ux为Hg的第一激发电位,则有下列式子(逐差法):

4*Ux1=U5-U1=;

4*Ux2=U6-U2=;

4*Ux3=U7-U3=

则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不确定度分析:

uA=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uA=*.

则Ux=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2.求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将在实验中记录下的数据,以点的形式描在x-y坐标上,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后得到的图形为: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得到的六个峰值(Ip),对应的UG2K依次为:U1=.

设Ux为Hg的第一激发电位,则有下列式子(逐差法):

3*Ux1=U4-U1=;

3*Ux2=U5-U2=;

3*Ux3=U6-U3=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不确定度分析:

uA=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uA=*.

则Ux=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结论:由此可得,Hg的第一激发电位UxHg=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而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为UxAr=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zhou198865-zhou198865的博客。

摘要:

本实验旨在模拟现实情境,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特定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期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本文将介绍实验的背景、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1. 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模拟实验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学、工程和社会科学领域。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中重复实验条件,观察变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本次模拟实验将围绕某一特定问题展开。

2.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的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变量、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等步骤。在确定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同时,根据实验目标和方案,确定实验变量,并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为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三个阶段。在实验前准备阶段,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一切就绪。在实验操作阶段,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在数据收集阶段,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4.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相关指标并作图表展示,从而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基于数据分析,对实验目标进行评估,并深入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结合实验目标和结果分析,得出本次实验的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建议。同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实验优化方案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总结:

模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模拟实验,能够在受控的条件下观察和研究特定问题,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效支持。希望通过本次实验报告,能够对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促进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摘要: 本实验旨在验证氧气对火焰的必要性以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火焰的表现,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氧气对于火焰燃烧的重要性和影响。

引言: 火焰作为一种常见的燃烧现象,其生成和维持涉及到多种因素,而氧气作为燃烧的必需物质之一,其在火焰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探究氧气对火焰的影响,为燃烧理论提供更为具体的实验支持。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酒精灯、玻璃罩、点火器、氧气气瓶、实验台

2. 实验方法:

- 实验一:在通风条件下,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形态和颜色。

- 实验二: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表现。

- 实验三:在有限氧气条件下,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在通风条件下,火焰高度稳定,呈橙黄色,燃烧较为充分。

2. 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火焰逐渐熄灭,烟雾逐渐充斥罩内。

3. 在有限氧气条件下,火焰变得微弱,色泽变暗,燃烧不完全。

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氧气是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缺乏氧气会导致火焰熄灭或燃烧不完全。

2. 燃烧过程中,氧气与燃料(酒精)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维持火焰的持续燃烧。

结论: 本次实验验证了氧气对火焰的必要性,证明了氧气在火焰燃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深入理解燃烧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配合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Smith, John. _The Role of Oxygen in Combustion._ Journal of Combustion Studies, 2019.

2. Jones, Emily. _Understanding the Chemistry of Fire._ Chemical Review, 202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于火焰燃烧现象的认识,也为燃烧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支持。希望此次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劳动周实验是一项旨在探索劳动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周实验,参与者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和生产的成果,从而深刻理解劳动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劳动周实验的经历,探讨劳动对我们的意义以及劳动周实验的意义。

实验过程

劳动周实验通常包括参与者进行一周长时间的劳动体验,期间不仅需要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劳动任务,还需要参与集体劳动和团体协作。在实验开始之初,参与者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岗位,例如农田劳作、手工艺制作、家政服务等,以全面体验不同类型的劳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自行完成所有劳动任务,同时参与集体讨论和团队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劳动周实验中,参与者往往需要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体力劳动的疲惫、技能劳动的学习曲线、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然而,正是通过这些挑战和困难,参与者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也更加珍惜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参与者往往会对劳动和生产力产生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创造财富和价值,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劳动中,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从而获得内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劳动周实验的意义

劳动周实验通过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珍惜。同时,劳动周实验也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通过劳动周实验,参与者不仅能够加深对劳动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劳动周实验是一次深入了解劳动意义的机会,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劳动不仅带来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希望通过劳动周实验,更多的人能够重新认识劳动,珍惜劳动,为劳动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常常让人感到苦恼。每当老师布置实验报告时,不少同学都会面临一场挑战。但实验报告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次实验报告的撰写,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验前充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之前,我会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此外,我还会提前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这样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实验,减少失误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也非常关键。实验中的数据和现象是实验报告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记录并及时分析这些内容,才能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在实验结束后,我会花时间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另外,撰写实验报告时,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报告需要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内容。在撰写时,我会按照顺序一步步展开,确保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同时,语言要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理解。

最后,在收获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发现实验报告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考验。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态度,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这些都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实验报告的撰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次实验报告,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细致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些经验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未来能够继续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第2篇

弗兰克-赫兹管(简称F-H管)、加热炉、温控装置、F-H管电源组、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微机X-Y记录仪。

F-H管是特别的充汞四极管,它由阴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及板极组成。为了使F-H管内保持一定的汞蒸气饱和蒸气压,实验时要把F-H管置于控温加热炉内。加热炉的温度由控温装置设定和控制。炉温高时,F-H管内汞的饱和蒸气压高,平均自由程较小,电子碰撞汞原子的概率高,一个电子在两次与汞原子碰撞的间隔内不会因栅极加速电压作用而积累较高的能量。温度低时,管内汞蒸气压较低,平均自由程较大,因而电子在两次碰撞间隔内有可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受高能量的电子轰击,就可能引起汞原子电离,使管内出现辉光放电现象。辉光放电会降低管子的使用寿命,实验中要注意防止。

F-H管电源组用来提供F-H管各极所需的工作电压。其中包括灯丝电压UF,直流1V~5V连续可调;第一栅极电压UG1,直流0~5V连续可调;第二栅极电压UG2,直流0~15V连续可调。

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提供0~90V的手动可调直流电压或自动慢扫描输出锯齿波电压,作为F-H管的加速电压,供手动测量或函数记录仪测量。微电流放大器用来检测F-H管的板流,其测量范围为10^-8A、10^-7A、10^-6A三挡。

微机X-Y记录仪是基于微机的集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显示为一体的仪器。供自动慢扫描测量时,数据采集、图像显示及结果分析用。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第3篇

说明温度对充汞F-H管Ip-VG2k曲线影响的物理机制。

答:,在一定温度下(一般在发100ºC至250ºC),才可得到合适压强的汞蒸气,这时汞原子的密度也是合适的。汞蒸气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温度不在合适范围之内,会影响到汞原子在F-H管内的密度。如果温度较低,会导致F-H管中汞原子的密度较小,就进一步为汞原子专门提供与电子碰撞,这就使得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大,电子有机会使积蓄的能量超过,从而使高激发态的激发概率迅速增加,会Ip有了对应的峰,并在Ip-VG2kr曲线上有对应的峰,出现高激发态时的电位,这就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如果温度较高,汞管内的密度较大,使电子每次能量到达时,有足够大的概率与汞原子发生能量交换,使得电子的速度重新回到零,并需要重新加速,直到再次到达,又与汞原子发生能量交换…….始终都在在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并且在Ip-VG2K曲线中会表现出有多个峰值,并且都是处在第一激发态上。则会使所以说,在实验中对汞的温度也有一定的讲究:过高时,则在Ip-VG2k曲线上会出现多个峰;过低则会使得出现高激发态上的峰值,在图中表现为,两个峰值的距离会加大。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第4篇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为观察电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现象,验证量子力学中的能量量子化理论。实验的重点是通过测量电子在氖气中获得的能量变化,来探究氖原子的.激发能级。

实验设备

1. 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

2. 真空管

3. 电源模块

4. 数据采集系统

5. 氖气样品

实验原理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原子能级量子化的特性,当高能电子与气体原子相碰撞时,若电子能量达到某一特定值,便会使气体原子进入激发态。通过测量电子流的强度与加速电压之间的关系,即可观察到相应的能量损失,从而反映出气体原子的能级。

实验步骤

1. 真空器件准备:将氖气填充入真空管中,并确保惰性气体的纯度。

2. 接通电源:调节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压,通过加速电子以达到所需的能量。

3. 数据采集:持续增加加速电压,并记录电子流强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不同加速电压下的电子流强度。实验数据如下:

加速电压 (V) 电子流强度 (mA)

10

15

20

25

30

35

40

数据分析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趋势:

当加速电压达到15V时,电子流强度明显上升,表明存在能量提升和气体原子激发的成功发生。

在20V附近达到峰值后,流强度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电子与气体原子发生的激发和再碰撞,使得部分电子失去能量的结果。这与氖原子的激发能位于约 eV相一致。

结论

本次弗兰克-赫兹实验成功展示了气体原子的能量量子化特性,通过测量电子流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验证了氖原子的激发能级。实验结果与量子理论预言一致,说明电子在氖气中的能量损失与氖原子激发相关。该实验为理解原子结构以及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第5篇

1)测绘F-H管Ip~UG2K曲线,确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加热炉加热控温。将温度计棒插入炉顶小孔,温度计棒上有一固定夹用来调节此棒插入炉中的深度,固定夹的位置已调整好,温度计棒插入小孔即可。温度计棒尾端电缆线连接到_传感器_专用插头上,将此传感器插头插入控温仪后面板专用插座上。接通控温电源,调节控温旋钮,设定加热温度(本实验约180℃),让加热炉升温30min,待温控继电器跳变时(指示灯同时跳变)已达到预定的炉温。

(2)测量F-H管的Ip~UG2K曲线。实验仪的整体连接可参考图3,将电源部分的UF调节电位器、扫描电源部分的_手动调节_电位器旋钮旋至最小(逆时针方向)。扫描选择置于_手动_挡。微电流放大器量程可置于10-7A或10-8A挡(对充汞管)。待炉温到达预定温度后,接通两台仪器电源。根据提供的F-H管参考工作电压数据,分别调节好UF、UG1、UG2,预热3~5min。

(a)手动工作方式测量。缓慢调节_手动调节_电位器,增大加速电压,并注意观察微电流放大器出现的峰谷电流信号。加速电压达到50V~60V时约有10个峰出现。在测量过程中,当加速电压加到较大时,若发现电流表突然大幅度量程过载,应立即将加速电压减少到零,然后检查灯丝电压是否偏大,或适当减小灯丝电压(每次减小为宜)再进行一次全过程测量。逐点测量Ip~UG2K的变化关系,然后,取适当比例在毫米方格纸上作出Ip~UG2K曲线。从曲线上确定出Ip的各个峰值和谷值所对应的两组UG2K值,把两组数据分别用逐差法求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0的两个值再取平均,并与标准值比较,求出百分差。若在全过程测量中,电流表指示偏小,可适当加大灯丝电压(每次增大为宜)

(b)自动扫描方式测量。将_手动调节_电位器旋到零,函数记录仪先不通电,调节_自动上限_电位器,设定锯齿波加速电压的上限值。可先将电位器逆时针方向旋到最小,此时输出锯齿波加速电压的上限值约为50V,然后将_扫描选择_开关拨到_自动_位置。当输出锯齿波加速电压时,从电流表观察到峰谷信号。锯齿波扫描电压达到上限值后,会重新回复零,开始一次新的扫描。在数字电压表、电流表上观察到正常的自动扫描及信号后,可采用函数记录仪记录。记录仪的X输入量程可置于5V/cm档,Y输入量程可按电流信号大小来选择,一般可先置于档。开启记录仪,即可绘出完整的Ip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