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报告(合集4篇)

时间:2025-03-09 08:01:40 admin 今日美文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报告 第1篇

12月8日,乐山高新区地理教师与乐山七中地理教师共同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的研训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高新区地理教师、七中全体地理教师、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学涛主任、乐山市市中区地理学科教研员穆学仁。

首先,由两校宋旭英,谢红,丁玲,董文等四位地理老师为我们奉献了四节精彩的教学研讨课(《气温和降水》《工业》)。四位老师,注重了视频,图片的运用,注重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学为中心,老师启发、引领的新课改理念。同课异构,让我们看清不同老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迥异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课后,乐山市第七中学校长虞开宏以《融地理生态·教生态地理》为题,向研修教师详细介绍了乐山七中的富有特色的地理教学质量观念: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生活情趣浓郁的教学活动,整合各种有益资源动力,成功构建了一条地理教育教学成果品质跨越发展之路。并向参会的十几位教师详细介绍了乐山七中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办学理念,以及该校开展的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

最后,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王学涛主任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课活动,引出“学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改革理念。“三创五重构”,要我们从课堂抓起,大胆放手,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为目的。

本次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跨区域跟岗研修活动,涉及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生态课堂创设、深度教学探索等领域。与会教师感触良多,收获满满。给人所需,尽己所能,通过专家引领,搭建起了跨区域校际教育教学互动交流研训平台,定能实现互助共享、伴飞成才目标愿景。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报告 第2篇

3月21日上午,我们全体语文教室参加了明水街道办组织的同课异构《自己的花是人让别人看的》。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授课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教学课件,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地思考,从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别具一格的导入

二、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听完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他们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有关的知识、课堂问题预设,课后的拓展。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一步地的深入文本。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风格。

三、注重学生朗读训练。

教学中,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德国街头,去感受那花海的美丽。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朗读课文,想象德国美丽的.街景。然后多媒体播放满是鲜花的德国街景。通过听觉、感觉、视觉的贯通,学生感受到了满街鲜花的美丽。在这样的体会中感受德国人这样养花的境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此时,教师又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分别写“我为人人”,以及“人人为我”句子。在理解了德国人养花的境界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想对德国人说些什么?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学生读课题,根据学生的读把句号换成了感叹号,表达出了对德国人养花境界的赞扬。

四、培养学生的习惯,教给学生的方法。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几位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课堂上,很几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方法,当他们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时能通过图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到位。王晶老师在识字环节注重了写字的写字的指导。这强化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写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亲切的评价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如有的老师用了“你真棒!”、“你会更努力的!”、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让我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六、崭新的教学理念

所有的授课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通过参加此次的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机会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教师。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报告 第3篇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习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报告 第4篇

温宿县第五中学携手浙江地理名师专家团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双方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互帮互助,共同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是由我校的优秀地理教师和浙江地理名师分别在不同的班级执教《干旱的西北地区》,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本节课的重难点。五中杨老师的课从学生实际出发,重在对知识点的落实;浙江彭老师的课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探究地理知识间的结构关系,重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截然不同的两种授课风格,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课后,通过教师之间的评课,交流互动和专家指导等环节,有效的解决了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瓶颈。思想的碰撞是学术的交流,这种碰撞是可以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有效促进了我校地理老师的业务成长,也让友谊之花绽放在我大美温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