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实践报告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能力;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密不可缺的一部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各专业对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要求越来越高,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以此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对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基本应用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现状分析
早在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就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建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意见。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到2001年,全国高中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此外,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颁布,对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标准和依据。该《要求》提出大学本科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这些意见的出台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依据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尽管目前在高校已普遍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在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定位上还相对模糊。除了各校新生已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差异显著、教学组织困难外,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大多数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定位相对较低,主要放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层面上,一般只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计算机基础课程,而没有开设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也没有开设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使得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相关课程内容的机械重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使学生提高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不能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研究专业知识的工具。
二是实验室资源没有充分合理地应用。由于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较少,直接导致了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课程实践课的现实需求间的矛盾。在教学中,一般只是对等级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内容进行了实践,而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的教学、上机实践等却没有给予一定的保证。实验室设备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开放,使得学生的自主实验受到了时间和设备的局限。
三是能力评价缺乏特色。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标是等级考试,完成学分。而大部分高校都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便完成了能力考核,这样使得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方向。因此,缺乏具有专业特性的能力评价体系就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优化构建
分类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水平因生源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是否拥有计算机等密切相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应用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同,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有效地与专业应用相结合,采取分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灵活多样多变的设置课程体系。然而,目前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未能根据差异分班教学,不仅给老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也使得同学们对计算机课程兴趣递减,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敷衍了事。为此,我校针对大一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对各校生源差异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差异,分类分层进行计算机教学。另外再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学校采取测试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免修”、“免听”、“必修”三种类型选择性地来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自编优秀主教材和实验教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优秀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校根据教学需要,每年组织大学计算机教研室的老师外出学习和考察,并充分结合专业应用要求对教材进行改革,突出培养适合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并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新技术吸收进教材中。根据在实验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成果,优化实验教学方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编写相对应的优秀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教研室已自编出版4本教材,已经用于我校2012和2013级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驱动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以下三种方式教学:(1)案例驱动:以专业领域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的,以一系列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为主线引出相关的概念、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与技巧。(2)问题驱动: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改革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3)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任务驱动下,探究式的完成任务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新的应用技能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营造创新氛围。我校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应用设计竞赛和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制作CAI课件、动画短片、网页等,使他们在活动中展现并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如此,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素养的展现中,又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参与、钻研的兴趣。针对学生参加的各种比赛,实验室给每个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并有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自主的进行研发和创新,从而使得实验设备得到高效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以达到实验室资源完全开放。
构建完善的能力评价体系。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检验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映,是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适时调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具备完善的能力评价体系,才能优化培养过程,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因此从权威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完善评价体系,不能局限于等级考试,使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能力培养”与“应试”的关系。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课程报告、作品展示、竞赛评比、论文等形式。
3 小结
我校已从各专业和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完全开放的效果;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9.
[2]龚沛曾,杨志强,袁科萍.实施“12字”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1,11.
[3]梁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05.
[4]肖彦昌,何灵敏,沈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初探[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06.
[5]刘清.通过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中职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4.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报告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分层次;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解决非“零起点”问题,需要探索如何调动不同基础层次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我校对2008级新生进行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2大学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分析
我们对2008级入学的新生进行了指定考试系统的上机摸底考试,参加人数为2251人。考试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操作题,随机抽题组卷,考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的一般概念和多媒体的一些基本概念,操作题主要考察Word、Excel、PowerPoint、上网浏览、邮件处理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学生总成绩分析如图1所示。结果为50分以下占到73%,50分~70分占到23%,70分以上者89人,只占4%,而80分以上的只有9个人。我们还对各部分内容单独进行了分析,每个科目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
图1总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百分比
表1单科各分数段成绩分析
Word(满分25)15分以下15分--20分20分以上
人数1631471184
百分比72%21%8%
Excel(满分20分)12分以下12分--16分16分以上
人数20711600
百分比92%7%0%
PowerPoint(满分10分)6分以下6分--8分8分以上
人数1805314216
百分比80%14%10%
Windows(满分5分)0分其他5分
人数15602096
百分比7%0%93%
IE(满分5分)0分其他5分
人数876569807
百分比39%25%36%
OE(满分5分)0分其他5分
人数1335604313
百分比59%27%14%
单选(满分20分)12分以下12分--16分16分以上
人数149910470
百分比67%46%0%
多选(满分10分)6分以下6分--8分8分以上
人数22132591
百分比98%12%0%
从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Windows基本文件操作都可以得满分,极少同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Word、PowerPoint在及格线以上的学生占到20%~30%,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学过,但基本操作掌握得并不好,而能够进行Excel基本操作的学生很少。多数同学了解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少部分同学学习过某一种计算机语言,并会编写一些简单程序。
3分层次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和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工具的今天,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育主管部门也提出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大力气,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针对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现状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着重基本操作的实践,掌握了操作系统、Office常用软件和网络工具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以后,就有了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兴趣。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学生,应主要训练他们综合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设计富有挑战性、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可以完成的综合性、设计性任务。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4分层次实验教学应体现循序渐进和综合应用、设计创新原则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报告范文 第3篇
晚上好!谢谢大家的到来。因为我不是经常冒泡的人,一些老师和同学并不认识或是熟悉我,而现在刚好我接任师院计算机协会社长一职,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
是xx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网络与软件一班的学生。
下面是我的述职报告。师院计算机协会是隶属于xx师范学院团委的一个学生社团,自 2004 年成立以来,计协就秉持着 “ 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兴趣、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素养 ” 的方针和“用创新砸实思想,用技术赢得尊重”的会训,努力地把社团办成一个计算机爱好者交流的平台,一个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能够提高的舞台。
对于计算机协会而言,社长确实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而计算机协会的大同在于每个计算机协会成员的参与和努力,也在于每个计算机协会会员心之所向。在计算机协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虽然成为计算机协会会员的先后顺序不同,但确在体验着同一个计算机协会。在这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微笑过,烦恼过,彷徨过,可是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我们都走过来了,而且都走得好好的。时间是个好东西,它好在把待在计算机协会的美好感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让所有在协会带过的人都会拥有相似的感情。 温馨,说起温馨,很自然地联想到家的归属感,这对于曾经在以及现在仍在计算机协会的人来说是最大的感受。在计算机协会我们一起为各种活动的赞助而奔波,一起为各种晚会的准备而忙碌,一起为各种悲催的电脑而维修……彼此的感情在这种种中逐渐深厚,慢慢地我们心里形成了对计算机协会的一种归属感,而这归属感转而让大家更亲更团结,想着一起把计算机协会建设的更好。
社团管理方面,我较之于前几任社长有了较大的改动,权且作为一个实践,具体的就目 前来说,勉强算是初见成效。计算机协会现在随着大一新社员的逐渐成熟,总得来说计算机协会的几个部门分管大型活动、日常活动、资讯传递,彼此融合统一但是又保有不同的职责。我在在任期时的建社思想非常简单, “ 专 ” 、 “ 广 ” 两个字。所谓的 “ 专 ” 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能够让计协成员得到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所谓的“广”就是指利用课余时间让计算机协会的每一个人都学习一下同一下活动不同角色的能力的。 在 2012 年度,我将会重点做到以下几件事:
一、培养新人,计算机协会的生活总是短暂而又美好的,在交接棒时,我真心希望我能带着计算机协会够好好地生存下去、茁壮成长,所以培养大一社员主要锻炼其自主性将是我在 2012 年度社团活动的重点。
二、构建师院社团联盟平台,计算机协会要联合师院其他个大社团实现一个联盟平台,力求资源共享、人才共享。计算机协会能够和其他社团一起参与其中来,用自己的特色和联盟平台的力量为xx师范学院的学生计算机生活打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三、会员进企业参观学习,计算机领域很广泛有网络方面,数据库方面,多媒体方面等等为了让计算机协会的成员更有目的和方向的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开展大众类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与生活等着重针对了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朋友,让所有人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师院计算机协会的用心。力图让每个人能够参与到计算机生活中来。类似于 OFFICE 系列常用软件指导、 PHOTOSHOP 在电子海报设计中的初步应用等也正在策划之中。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计算机协会成为一个能够让人铭记的名字,计算机协会能够真正帮助到每一个人,成为大家的好帮手。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也发展的蒸蒸日上,我们计算机协会也不会落后,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自由和温暖传给后来的计算机协会会员,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原滋原味的计算机协会,也不枉计算机协会前辈们的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