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方案目标人群分析 第1篇
消费者是对市场上买方的统称,但这不意味着企业或品牌的营销每次都针对所有消费者,一个人是不是你的消费者?这个人属于你的哪种消费者?这都是营销前需要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1、消费者分群
对消费者分群,其实是从横向角度对消费者的划分,比较好理解的是这种分法:
忠诚人群:
就是指那些持续关注并且购买你产品或服务的人群,这类人对你的产品信任度高,重复购买和口碑好评是显著特征。
游离人群:
所谓游离,就是有需求但并没有对你的产品形成忠诚,可能是竞品的忠诚人群,也可能仅是尝试待培育的人群。
沉睡人群:
任何产品的消费者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个消费者从接触、了解再到购买你的产品,然后逐渐对你的产品不理不睬,最后流失,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沉睡人群就是明明躺在那里,但对你不理不睬的那部分人。
未使用人群:
就是指那撮没有某种需求,或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需求的人,这部分人是产品直面的大多数,也是营销常需要吸引的人。
2、目标人群分层
我们通过把所有的消费者进行分群,一群一策进行营销和转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出现营销方向性偏差,最大程度清洗出自己的目标人群。
纵向角度来看,根据贡献率和忠诚度,目标人群有这么四种典型类别:
蜜蜂人群:
就是典型的忠诚用户,已经购买产品很大几率还会购买的客户,他们像小蜜蜂一样,会不遗余力的四处帮你推荐。
蜻蜓人群:
有购买力但在各品牌之间徘徊、犹豫挑选的客户,他们四处蹦跶处在产品对比阶段,需要临门一脚的刺激。
蝴蝶人群:
有些人长期关注你,但并不一定会经常购买你的产品,他们购买力一般、对价格敏感,像蝴蝶般华丽但对利润贡献比较小。
螳螂人群:
这部分人群目前暂无购买需求,购买力一般,但不排除因为社会风潮、社交需要等瞬时性购买。
营销策划方案目标人群分析 第2篇
目标人群画像和分析并不是写方案中程式化的存在,而是洞察问题、寻找营销逻辑点的必须,要想避免策划方案中的人群分析流于数据堆砌或沦为自说自话,要时刻谨记以下三点:
1、大圈定小画像
客户期望营销面向更多人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关涉更多人,但营销核心一定要首先针对目标人群,先聚焦再考虑扩散。
2、理性剖感性析
对目标人群的分析是依赖数据调研或是报告解读的,但并不意味着堆砌数据或是贴张问卷就了事儿,调研和数据是分析的手段不是结。
3、对病症下药方
营销的一切活动不是围绕着产品,而是围绕着目标人群展开的,所以目标人群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分析是为了寻找问题,问题是要被策略和创意解决的。
目标人群分析为策略的提出和创意的执行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所以策划案中人群分析后,紧接着就是策略的思考和提出,然后才是创意规划和执行。
整体来看,TA分析这部分在策划案中不过寥寥几页,但你需要考虑的和付出的脑细胞绝对不会太少!让营销没有难渡的劫,以上希望能给你启发。
营销策划方案目标人群分析 第3篇
目标人群分析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人群画像,进而才能深入洞察这群人的隐秘行为共识和心理特性,找到营销要打透的逻辑点。
这部分人纷繁复杂但因为共同的需求而成为你的TA,对于他们的画像,可以从四个维度着手分析:
1、人设属性
人设属性最目标人群画像的基本框架,也是人群的基础信息要素,这些信息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一经形成将会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或是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变化。
2、行为路径
行为模式就是目标人群的心理现象、购买行为习惯,从动机、需求、到态度、决策、体验、购买,再到情感变化、价值观等等的内容都属于行为模式,这些内容的分析是洞察营销逻辑点的核心。
3、内容偏好
内容偏好的分析可以从兴趣爱好、触媒习惯、网络社交数据等角度分析。
兴趣爱好不用多说,一个人的兴趣决定了他对内容的接受方向、程度,所谓投其所好,紧抓兴趣偏好往往是内容能打动人心的关键。
4、产品行为
产品行为分析包括TA对产品的认知、购买频率、使用场景、体验反馈、好感度等等,根据产品的不同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核心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弄清楚TA对你产品的感知和使用情况,研究你的产品是否满足了真实需求,TA还有哪些需求可以被挖掘或激活。这部分分析常会对比竞品进行分析,研究TA对不同产品的差异性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