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规划目标实施方案 第1篇
1.自主性很强的大学生涯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方式与高中阶段有着显著不同。不管是课程的基础属性还是高中发展的升学目的性,都决定了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学习与发展方式的区别,高中阶段被动性较强,而大学阶段自主性较强。高中阶段虽然也需要有规划,但与大学阶段的规划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性表现在两个阶段规划的内容丰富性、发展目的性、目标选择性、实施方式性以及主体强弱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
大学阶段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除共同课程外,一般都设置有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和个性化课程;大学本科以通识教育为主,因此,大学毕业后职业的行业选择性较多;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也有较多的行业产业应用场景;大学阶段的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实习实践时间较多,大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较多。这些因素都需要大学生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大学生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大学生涯规划而激发。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体性,强调的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个体与客观事物的主动与能动作用。强调的是大学生个体内因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大学生怎样才能有成长与发展的主体性。首先要有清晰、具体、适合个人的成长目标,而目标形成的前提,是能找到适合个人成长发展的路径,成长发展路径的选择又是基于对自我职业特质和工作世界的探索认知。这个过程,就是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过程。所以,通过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
3.科学规划大学生涯能使大学生涯发展更精彩。
如果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确立大学生涯清晰而具体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使大学生涯更加丰富和精彩。具体来说,大学生涯规划对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有这样的作用:有利用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准;有利于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有利用增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内驱动力,增强主体性;有利用大学生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涯规划目标实施方案 第2篇
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制定虽然有难度,但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更难。制定大学生涯规划是基础,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才是难点和重点。
怎样实施大学生涯规划?说起来方式方法、工具会很多,抛开一些具体做法,就方法论而言,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即树立正确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内驱力、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
1.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
在大学生涯过程的学习和成长中,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所谓树立某种理念,其实就是要认识某种事物的本质,把握某种事物的规律。知识学习是大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仅掌握知识没用,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会应用才能变成能力。这就是大学知识学习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生成长的规律。
所以,大学生在大学生涯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不仅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让所学知识成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就业和职业发展竞争力。
2.培养学习成长的主体性。
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最关键的是执行力,执行力从何而来?光靠学校的管理教育,对规划的执行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持续,而且力度也比较弱。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外因,是执行力产生的外因条件之一。
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执行力最主要的是靠大学生的内驱动力,这种内驱动力就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体性。只有主体性强,内驱动力才强大而且持续。大学生涯规划才能有效的执行。
大学生如何才能有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有清晰的学习发展目标,再则要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毅志力、自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习惯。
3.坚持以“项目式”为主要学习方式。
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不能有效的实施和执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大学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脱节,毕竟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专业学习。
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专业学习,如何通过专业学习有效执行大学生涯规划,良好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很多,“项目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所谓“项目式”学习方式,就是要结合专业学习内容,结合大学生涯规划内容,选择真实的需求或问题,明确项目内容,通过组建团队,制定项目执行的完整方案,然后实施这个方案,并将实施后的作品成果进行分享,并对成果进行不断完善。
“项目式”学习不仅可以应用于专业学习内容,而且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行业、职业、专业认知探索都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方式既是知行合一理念的体现,也是激发主体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更是提高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涯规划目标实施方案 第3篇
大学生涯规划如何制定?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教材或书籍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专门学习。
大学生涯规划制定的步骤与方法大致可分为六步,限于篇幅,这里只做个非常简单的介绍。
第一步,知己知彼。即通过理论学习、工具测评、人物访谈、亲朋交流、实习实践等方式,对自我职业特质和工作世界进行认知和探索,做到了解自我特质,充分认识行业、职业和专业。
第二步,选择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充分认知自我,认知工作世界的基础上,初步选择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第三步,确定大学生涯发展目标。根据初步选择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大学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就业还是创业。如果就业,是本科毕业即就业,还是继续升造后再就业(即升学)?如果升学,是国内升学,还是出国读研?如果国内升学,是考研,还是通过保研升学?这个目标越清晰越具体越好。
第四步,寻找差距。根据个人大学生涯发展目标,分析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从而找出目前存在的差距在哪些方面,差距有多大。
第五步,制定大学生涯成长计划。根据大学生涯发展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列出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并制定实现阶段目标和大学生涯目标的学习和成长计划。
第六步,实施、评估与修订。大学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反馈评估与修订,使大学生涯规划与个人实际发展现实情况相一致。
为便于大家直观理解,如下图所示:
图1:大学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