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2020新年贺词(7篇)

时间:2025-01-30 08:14:41 admin 今日美文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1篇

2019年,新中国跨越整整70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之治”在世界叫响,亿万人民冲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造着新时代的奇迹。

2019年,教育现代化朝着2035目标挺进,教育强国工程开启了新征程。高等教育启动“加速键”,掀起“质量革命”,谋划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作为一所为师范兴邦宏大使命而生的大学,86年来,数十万华师人扎根南粤,携手并肩在国家发展大潮中作育英才、建设祖国。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已深深融入华师人的文化血脉。承载民族复兴大任,坚守师范教育初心,这是属于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2篇

7月30至31日,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暨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中期考核专家组到我校检查“世界一流学科”和“冲补强”建设工作。

步履不停

软实力向高远处迈进

改造更新

只为你在华师更舒心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3篇

3月7日,在新学期中层干部会议上,校长王恩科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强调在未来5年内,学校要以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建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创新型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在建校100周年时,总体形成中国师范大学“北上广”三足鼎立格局。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4篇

我们发挥港澳地区办学传统和地缘优势,主动服务“_”伟大实践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探索打造粤港澳三地教师教育深度合作的新高地。

我们当好广东“新师范”建设“领头羊”,牵头推进“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建设,吸纳153所省内优质中小学校加盟;面向粤东西北中小学实施公费定向培养教师专项计划,录取200多名硕士生和本科生。

我们面向全省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附校品牌越擦越亮,又一批合作办学项目落地开花。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5篇

由我校体育科学学院院长周爱光教授牵头,体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联合申报的2019年广州市教育局学校高水平体育美育团队培养项目,成功获批横向课题金额总额达人民币1480万,成为我校迄今首个单项经费超千万的社科类横向课题项目,获得社科类科研经费的重大突破。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6篇

我们力推绩效薪酬管理、评价考核机制、资源有效配置、内部控制体系等重点领域专项改革,各项工作正破冰前行,取得进展。我们始终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们重塑学术委员会架构,完成了第八届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教授委员们将继续在学术治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我们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延聘了一批国家两院院士、教育和管理领域著名专家,他们作为“高端智囊”,将更好地助力学校科学决策。

校园2020新年贺词 第7篇

党委书记 王建国 校长 李言荣

当初阳再次升起,穿过蓉城微凉的薄雾,洒满美丽的川大校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20年,带着新的期许如约而至;2019年,留下精彩的记忆渐渐远去。

如树之年轮,2019年是川大迄今123个年轮中如常的一个,但却因我们的努力进取而更加精彩和难忘。这一年,学校党建和事业融合共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两个伟大”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2019年,是学校党建引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一年!全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校师生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汇聚起了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以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放飞梦想”四川大学青春歌会经央视等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江姐纪念馆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正式揭牌,大型原创舞台剧《江姐在川大》成功展演,制订出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学生和教职工党支部工作实施办法,定点帮扶甘洛县、岳池县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过去一年,我们大力营造学生志存高远、教师追求卓越、学院和部门敢于竞争的氛围,全校师生员工追求一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学校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昂扬正浓。

2019年,是学校事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全面加快的一年!在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双一流”高校的支持下,这一年,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在不少点上更实现了新突破。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举办了持续8个月的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出台了打造川大本科教育“升级版”的“1+13”系列制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落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进展显著。新增“国字号”人才71人,其中“长江学者”5人、列全国高校第4,“杰青”5人、列全国高校第9,“四青”人才31人。特别是新增选了2位文科领域院士级的杰出教授。学科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坚定落实“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建设思路和路径,大力推进文理工医学科内涵发展,着力打造高峰学科,成立了医工结合“1+3”和工业互联网“3+1”交叉研究中心,以“医学+”和“信息+”为代表的学科交叉融合正式启动。正式启动了文科国家级科研平台提升、准国家级研究平台培育和新文科学派建设计划,着力打造名师大家云集、学术流派齐鸣的一流文科。启动了理科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原创基础研究、高端国际合作和新特色方向的建设。科学研究全面收获。全年到校科研总经费亿元。学校5项成果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其中牵头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列全国高校第4,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1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9项、直接经费亿元,项目获准数和经费数均列全国前10。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5项,立项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1位。新增国家级科研基地“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认定的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一流进展顺利。制订了《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一流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创新药物研发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建设进展顺利。华西国际医院、华西天府医院等与地方深度合作的项目顺利落地,华西医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拓展。校地合作全面深化。与成都市共建的前沿医学研究中心、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以及大型综合博物馆均正式开工,与厦门市共建的华西厦门医院/研究院全面开工,与宜宾共建的四川大学宜宾园区正式开园,与双流区的校地合作共建落实落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推进,困难师生员工帮扶基金、校医院扩建工程、校园智慧快递系统、公共区域卫生间“暖手工程”、食堂“轻食窗口”、“与文里”新建住房选购等惠及师生的实事顺利完成,全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19年,我们辛勤耕耘有收获,也有不足和尚未完成的工作,但正如时光一路向前,我们的事业也始终向前,接续奋斗让我们有机会做得更好,更加精彩!

在2020年来临之际,我们为全校师生员工在去年的努力点赞,衷心感谢大家的奉献和付出,衷心感谢广大海内外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关注,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支持帮助,大家的深情也已汇入川大的发展,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并必将深深镌刻在川大的历史之中。

新的一年,四川大学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两个伟大”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努力,期待更精彩的我们,期待更精彩的川大!

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