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活动记录表(精选3篇)

时间:2025-07-01 12:37:11 admin 今日美文

幼儿园教研活动活动记录表 第1篇

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

地点:

xx幼儿园礼堂

参加人数:

主持人:

活动主题:

在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专题

主持人:本学期大班设立了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合作等5个户外区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冯斌: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各位老师对冯老师的发言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一名教师质疑:请具体解释一下青蛙跳水的游戏中,跳台的高度和垫子的距离是怎样设置的?

冯教师解答。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怀向群: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教师质疑:在区域中提供宽而大的垫子有什么意图?

怀教师解答

范惠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解决什么困惑?请求什么帮助?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一个是上技区域指导老师,一个是下肢区域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正好是反着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也欢迎全国的各位专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教师自由组合分四小组讨论,市区教研员、园领导参与讨论。

四、分组发言(请各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共识)

以下是各组发言提纲

(1)小开拓者组:

1、玩具材料的运用:

1)玩具本身的功能运用

2)幼儿在活动中的使用,玩具投放以后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

2、孩子上下肢的充分活动:玩具的运用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上下肢活动设置不要太牵强,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玩具,充分发展上下肢。

(2)福娃组:

材料的投放运用

1、在层次上高低不同、宽窄不同。

2、数量上运用

3、运用环境提供合理场地。

4、如何了解和把握投掷材料的运用

5、针对个别儿童的差异,合理投放材料。

(3)亮眼睛组:

1、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

幼儿园教研活动活动记录表 第2篇

一、简要介绍瑞吉欧幼儿教育

20世纪60年的,在马拉古奇的带领下,瑞吉欧-艾米利亚这座城市的居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在融汇了维果茨基、皮亚杰、杜威等著名教育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瑞吉欧幼儿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纷纷向瑞吉欧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笔者将从瑞吉欧幼儿教育的记录入手,简要分析其特点、对教师、幼儿及家长的价值和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二、记录的特点

此处的记录,是教师指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通过采用如照相机、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等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在不同主题的探索活动进行原始材料的收集、记录。

(一)具有质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伴间对话、提问等各方面进行点点滴滴的记录进行评价,是对幼儿整个活动参与过程的评价。它虽然不能像量化评价那样,呈现直观标准的评价结果,但体现了质化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二)具有互惠性质的记录。瑞吉欧幼儿教育的这种记录是惠及教师、幼儿及家长三方面的记录。教师通过记录和记录的分析,可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记录也帮助幼儿进一步地回忆、反思,拓宽其学习的范围。记录也为家长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参与学校互动提供了机会。

(三)多样化的记录。他们认为任何一种记录工具只能从某个侧面来反应事物的特点,而多样化的记录,能弥补使用单一记录方式导致教师分析幼儿活动所产生的偏差使教师能更加全面地记录幼儿的发展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评价幼儿。

三、记录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记录,之所以被瑞吉欧人重视,是因为记录在瑞吉欧幼儿教育过程中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幼儿的成长、甚至家长的成长,使瑞吉欧幼儿教育于20xx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委世界先进早期教育之一。

(一)教师

1.记录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幼儿。教师在整理记录、研究记录时,相当于和幼儿,再一次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使教师可以收获更多的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站在“他者”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幼儿,从而形成对幼儿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

2.记录帮助幼儿教师更加准确地为活动做出下一步规划。教师通过再一次倾听幼儿的对话,再一次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便可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思路与操作是否合理恰当,同时也可以仔细分析幼儿当前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经验基础、幼儿的兴趣点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为活动的下一步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划与设计,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3.记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记录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明显的交互作用,从而提升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交流品质,所以记录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向幼儿学习,在与幼儿一同学习中获得教学相长的经验。当教师与他人,尤其是同事,共同讨论并重新解释记录、集思广益的时候,教师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和相互启发便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4.记录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有效互动。教师将幼儿在幼儿学校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幼儿之间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等,通过记录板、录像、照片等形式展示给家长,让他们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发展状况,看到在家里看不到的另一面幼儿。这样便增加了家长对幼儿学校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也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协助家长认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二)幼儿

1.记录帮助幼儿进行回顾、反思。通过不同形式的激励,可以帮助幼儿回顾、反思之前在探索活动中的行为,并对下一步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做进一步的修正。

2.记录增强幼儿自信心。马拉古齐指出,幼儿通过记录“看着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时,会更加好奇、感兴趣,以及有自信心。”记录可以传递给幼儿一种价值感,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重视。

3.提供幼儿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机会。呈现幼儿的作品、照片、幻灯片、录影带等的同时,幼儿也通过相互观察,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三)家长

增加亲子间的关系,减少家长对幼儿的不必要担心。

展示幼儿在参与活动是的照片、对话以及作品,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幼儿学校的生活表现,也加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内容、过程的了解,这样为亲子间对话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话题,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当家长全面地了解到幼儿学校的生活内容、生活过程时,他们便可以对幼儿学校、幼儿教师更加信任,从而真正减少家长对幼儿的不要担心,同时也真正减轻家长的生活负担。

四、“记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转变角色、提高研究意识。瑞吉欧幼儿教师,能如此全方位地记录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其中一个因素是,他们不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教幼儿知识的老师,更是将自己定位成一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者。我国幼儿教师专业要得到发展,增强科研意思,提高科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从多个角度看待幼儿。瑞吉欧幼儿教师认为使用单种记录方式,只会片面地反映幼儿,容易导致他们对幼儿的了解、诠释出现偏差。同时他们相信“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允许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我国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得到提高,首先得改变“一刀切”的观念,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为幼儿创造更加开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提高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能力。《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指出: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家庭相对于幼儿园来讲,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很少有家长会主动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的情况,很多家长都处于被告知的状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没有交流,家长不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是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的。

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少不了提高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让家长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幼儿园,从而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家庭、幼儿园双方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最终达到使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幼儿园教研活动活动记录表 第3篇

研讨时间

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主持人韩雪峰

研讨主题

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

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方式

问题式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