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各种活动的感想 第1篇
作为一个新一代的大学生,我实在是不想以平常的方式度过假期了,我毕竟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怎么可以趁着放假期间沉沦,我家里人的建议之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十分的有助于我往后参加工作,不仅可以让我累计工作的相关经验,还能让我尽快的适应工作的强度和方式,所以我就趁着假期去参加一次社会服务,这次的社会服务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各个方面我均有提升。
一、认真对待工作,事无巨细
我经常在我家里人的教导之下,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严格准确的完成,所以我在做之前,我就会三思而后行,看这件事是不是我能够完成的,这次的我找到的社会服务其实很简答,就是把x区中心快递站的快递,全部进行分拣,然后送到各个小区的代拿点,这就是我的工作内容,虽然说听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也不会因此轻视,就算是自己做了很熟的工作犯错也是难免的,更何况是我这个刚入职的,我更是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清清楚楚的记得领导有一句话交给我们,刚入职的员工们,代拿点反馈过来的任何一条坏消息,都会成为你们的好消息,因为我们又犯了一次错,我们下一次的犯错的可能性又会减小。我在后面的这段时间里面,任何的错误都没犯过了。
二、学会发觉工作当中的乐趣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苦闷的,只有那种给八百块钱的工资,让你做200块钱的事,这样的工作才会让人感到不开心。我要做的就是在这次的`工作当中寻找乐趣,首先,从同事们抓起,要把一份在做好,跟同事们打好关系那是在所难免的,这里面不乏有讲话十分幽默风趣的人,跟他们一起工作就会舒服很多,再者就是在开车的过程中的那种乐趣,我在进行货物派送的时候,是需要用到车的,因为我正好有驾驶证,所有这份工作,我完全可以胜任,我暂时还没有买车的,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多接触接触。
三、参加社会服务的感受
如果你能在假期的时候,找得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工作,真的会让你一整个假期都非常愉快的度过,至少不会再忍受在家中的无聊了,对我来说这次社会服务就像是在体验生活一样,尽早的体验了一番毕业以后工作的感觉,现在的我异常的期待那一天的来临,我不知道我会找到一份怎样的工作,也不知道会遇到一个怎样的领导,但是我经过这次社会服务之后,我对此完全没有畏惧感,我现在只想快点毕业,去社会上真正的打拼。
参加各种活动的感想 第2篇
在区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到实验小学参加了区教研室举行的语文主题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使我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心得,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
语文学科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它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统一。在葛老师上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在课堂中,葛老师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自读、朗读、品读中去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而使学生获得启发,有所感悟。
当讲到“小男孩不停的捧,不停的送”这一句话时,为了体现出当时的那种情景,葛老师让两个孩子下去表演,用具体的动作理解这句话,此处衔接的非常好。这样就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突显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讲到小男孩的所作所为,老师强调只用一个词来说明,就是“在乎”,此处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加入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归纳活动中来。这样的情景创设充分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从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来看,葛老师设置的非常严密,情景创设环环相扣且衔接非常巧妙。可以看出老师深挖了教材,也正是由于平时教师对以上这些方面的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堂课中才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归纳,给予了学生大量的体会、思考、理解、感悟、交流运用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教学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本次听课活动,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可惜,笨拙的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加各种活动的感想 第3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读了《弟子规》,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
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作为党员,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要多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尊重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它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这或许也是当前的个体的人和整体时代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近日,在参加了一次学习《弟子规》的培训之后,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规》讲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姜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迟来的爱》、胡斌自述《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他们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恶行”都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引以为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能够深刻反省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呢?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谢的便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翻开《弟子规》,第一章便是《入则孝》。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可以是平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笑容……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现代社会的现实竞争和快节奏的变化,需要人去适应,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这话的印象很深刻。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个职位而与同事明争暗斗,或总是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是职场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这种做法,从近的方面看,也许会暂时得到些好处,但同时也会付出伤害同事关系,落下钻营势利的不良形象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势必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环境,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与诚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谋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弟子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点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我们思想升华的过程。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4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参加各种活动的感想 第4篇
近日,我校幼儿园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在这次郊游中,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郊游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郊游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在活动中,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观察到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他们学会了分辨不同的树叶和花朵,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还通过观察昆虫,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些亲身经历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难以替代的教育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郊游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郊游活动中,孩子们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如野餐、追逐比赛和拾荒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拾荒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分工合作,清理环境中的垃圾,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环保意识。
此外,郊游还可以增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郊游中,孩子们可以结伴而行,共同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这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珍贵的社交机会,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最后,郊游可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郊游活动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需要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和观察。他们需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新知识。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还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受益匪浅。
总之,幼儿郊游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郊游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也为幼儿园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