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1篇
3月12是中国的植树节。绿化孕育了文明,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不遗余力的进行生态建设,关系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本月“环保节”的主题开展,结合教育预设活动,同时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周围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50组将在植树节当日组织孩子开展“种上爱的树苗”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活动准备:
1、每班一句护绿口号。
2、请家长朋友为孩子准备好小铲子、小桶。
3、邀请一位精通园艺的家长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量量、画画、种种等活动,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3、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内容:
1、种棵小树真开心。
2、制作护树标志牌。
3、量一量树有多高、多粗。
4、我来创编护树儿歌。
5、认识我身边的树,比一比不同。
以上活动各班利用教学活动时间进行,结合环保节给孩子一定的经验提升。
50组集体活动:
周一下午3:00统一集_享空间进行“园艺叔叔说护树”。
活动过程:
①、主持人介绍植树节的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的意义。
②、邀请认字的幼儿代表宣读植树节倡议书。
③、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课件问答,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④、园艺叔叔说种树。(请园艺爷爷向孩子们介绍怎样种树、怎样正确施肥、正确松土浇水,并介绍一些常见树木的树苗和种子)
⑤、主持人带领全体幼儿一起念念护树儿歌结束活动。
我们倡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播种绿色,播撒文明,相信有了爱的阳光,绿树才会长青,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天空更蓝、地更绿、水更青!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2、练习表演能力,发挥其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羊家,家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
2、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首先以提问_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_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主题,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
(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响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3篇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的天气。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3、体会音乐与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优美韵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孩子对清明节有初步的概念。
课件准备:故事音频《清明时节雨纷纷》;故事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3张;古诗音频及伴奏《清明》;古诗插图《清明》。
活动过程:
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清明节。
——清明节是在什么季节呀?常常会是什么天气?
——在清明节,很多人会做什么呢?
小结:清明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怀念祖先、感受春天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
交流讨论,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清明节习俗。
——你们家在清明节会做什么呢?
——除了刚才故事里说到的&39;踏青、扫墓,你知道清明还有什么习俗吗?
小结: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有踏青、扫墓、吃清明果、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
播放古诗音频《清明》,引导幼儿欣赏。
——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4篇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庆祝教职工的`生日,增进凝聚力,加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
2、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同事间的感情。
二、活动主题:
快乐澧幼(特质:增强凝聚力,体现人文关怀;表达澧幼重视、关注每一位教职工的成长,并且澧幼愿意与教职工共同成长的涵义。)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8日晚
四、活动地点:
瑞阳部二楼大厅
五、活动准备:
(一)幼儿园准备:
1、生日大蛋糕、
2、大生日人员礼物(15份)(附本次大生日名单:潘红华、高萍、张颖颖、王节、汤惠华、张娓、王淑杰、金静雯、顾敏智、王锦燕、沈蕾、杨海燕、赵蔚为、王新海、徐懿玢共15人。)
3、第一季度小生日礼物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5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6篇
【活动目标】
1、理解小松鼠把巧克力豆变成轮子、帽子和扣子帮助别人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汇:绊、扛、香喷喷、圆溜溜。
2、能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和表达小松鼠帮助小鸡和老爷爷的主要情节。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香喷喷的轮子》故事录音、故事PPT。
【活动建议】
1、出示圆圆的巧克力豆,引发幼儿猜想,巧克力豆可以用来干什么?以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采用故事中断法,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小松鼠用巧克力豆帮助小鸡和老爷爷的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从开头讲到“停了下来”,提问:小松鼠想用这四颗巧克力豆当什么?
丰富词汇:香喷喷、圆溜溜。
(2)继续讲故事,讲到小松鼠“开着小在田野上飞跑”时,问:小松鼠开的四轮车是什么车?
(3)继续讲故事,讲到“小松鼠忙卸下两个车轮”,问:小松鼠会怎样帮助小鸡?他把圆圆的巧克力豆做成了什么?
(4)继续讲故事,讲到“小鸡感激地说”时,问:现在只剩下两个轮子了,可以做车吗?可以做什么车?
(5)继续讲故事,讲到“老爷爷笑眯眯地说”时,问:只剩一个轮子了,现在还能做车吗?为什么车是一个轮子的呢?
(6)继续讲故事到最后最后,提间:猜猜这辆小车是谁送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松鼠帮助了朋友,朋友为了感谢他,就送他当礼物。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2~15页,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4、教师边出示PPT边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有趣。丰富词汇:绊、扛、香喷喷和圆溜溜。
提问:小鸡、老爷爷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松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他们是怎样说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5、激发幼儿进行想象表达。
(1)请幼儿说说:如果你有一辆巧克力轮子的车你想做什么?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
6、活动延伸
将故事挂图、到阅读区中,并鼓励幼儿分角色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7篇
案例:大班音乐活动“水果恰恰恰”
《水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异域风情的歌曲,孩子们在演唱歌曲中感受着印尼音乐的另类和欢快,也对印尼舞蹈兴趣盎然。怎样进行生动而形象的印尼舞蹈学习呢?视频录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对于大人来说看一段视频马上模仿出一个动作,非专业的也未必能一下子看清楚学出来,更何况孩子,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电子白板的视频链接和抓拍功能在这个活动中充分显示了优势,当孩子说到视频中某个动作的时候,老师可以及时捕捉视频中的这个画面,把该动作定格为静态图片,连续捕捉多张图就构成了一个动作的组合,很方便的将视屏中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这样的操作,既让孩子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图片的出处,又给孩子的学习和模仿提供了直观形象步骤图,让孩子在观察和讲述中主动学习,让我们的教学互动更便捷。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8篇
教学活动目标:
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尝试,创编蒙古族风格的舞蹈动作,初步学习随音乐节拍表演。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CD光盘图解。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老师问:小朋友,你们可见过美丽的大草原么?
小朋友们发表意见。
老师小结:在大草原上住着一个少数民族,叫蒙古族。他们喜欢骑马,喜欢挤奶,喜欢喝奶。现在我们来听一首,蒙古族音乐,叫草原赞歌。
二、基本部分:
1.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熟悉乐曲
教师小结:乐曲具有蒙古族草原的风格,粗犷,豪放,朝气蓬勃
2.幼儿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
⑴学习A段:
1、骑马动作勒马,扬鞭,马走,重点练习拉缰压腕的动作,然后分步跟做。
2、帮助幼儿分析动作,观察图解,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动作。3、幼儿随音乐舞蹈。
⑵学习B段:挤奶动作
叉腰:教师强调手位拳在前拇指在后
抖肩:抖肩是难点指导幼儿双肩要左右交替移动。
挤奶:幼儿模仿即可学会
3.幼儿随音乐练习表演。
三、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草原上骑马,挤奶,玩得真开心吗?小朋友表现棒极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好吗?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 第9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幼儿和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香包。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已有过使用针线的基础。
2、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端午节的由来
3、学具准备: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种材质的布(纯色、花色),针线,棉花,彩色缎带,剪刀,各种彩纸,糖纸、包装纸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观看《端午节的由来》,导入课题。
a.提问:“端午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几月几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多数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渗透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b.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将课前了解到的端午节的习俗讲给大家听。(带香包,喝雄黄酒、长命缕、吃粽子、绿豆糕、炸油糕等)
2、教师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桌上放置的各种各样的香包。
提问:“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教师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简易制作过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缝制——绑丝带
b.选择纯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状——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纸为各种形状粘贴装饰香包——绑丝带
c.剪糖纸或者包装纸——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绑丝带
教师对幼儿正确使用针线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针要插在针线包上,放置在针线筐内)并进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儿自由选择组制作香包,鼓励幼儿合作制作,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收口,特别注意提醒幼儿针线、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将幼儿制作好的香包悬挂在教室内,幼儿共同欣赏,发给幼儿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全国各地有关端午节习俗的有关图片,布置端午节的主题墙,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悠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