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班活动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朴实的造型特点,简洁的装饰手法,为大众所喜爱。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剪纸,通过折叠、绘图和使用手工小剪刀,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寓教于乐,好处多多。本学期我班将继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及陈鹤琴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为立脚点,尝试开展剪纸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剪纸特色教育,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二、现状分析:
进入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习和掌握一些小肌肉动作技能,也很愿意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但在实际教育中,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家长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识字、语言等智力活动,而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孩子还小,动手操作能力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了自然会;而当孩子一拿起剪刀或其他物品进行操作时,大人就以安全或其他理由阻拦,使孩子失去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有的家长凡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种种原因使得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在活动中胆小,缺乏自信。《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为此,本学期将剪纸作为我班选择性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剪纸活动,使幼儿掌握剪、贴的技能,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促进幼儿手指灵活协调性的发展。启迪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知识,启发幼儿自主探索大自然、大千世界,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学习与他人协作活动,自由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学习用剪纸艺术去表现幼儿自己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并通过课程实施整理出一套可操作的剪纸活动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剪纸教学方法,多途径的开展剪纸,从而逐步实现剪纸生活化的`目的。
三、阶段目标:
小班第一学期剪纸目标:
1、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安全使用小剪刀;
2、在游戏中初步尝试目测剪及按轮廓线剪纸,学习剪直线、曲线、图形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3、尝试进行剪纸添画粘贴作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学习按轮廓剪简单的生活用品,培养幼儿认真专注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创设富有浓厚民间剪纸艺术气息的视觉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为小班幼儿创设富有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非常重要,它能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剪纸美的熏陶。所以在设计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时,我们尽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使幼儿在与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的互动中初步产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
2、制定适应小班幼儿现有剪纸水平的教学策略。
剪纸班活动计划 第2篇
一、课程的提出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
作为美术学科其中一个门类——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其历史悠久,已历经了几千年,她独特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在民间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剪纸的材料非常的易找。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纸就可以创作出非凡的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意图
1、使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技法。知道及掌握阴刻、阳刻、阴阳刻相结合的剪纸知识及方法。
2、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了解剪纸悠久的历史。能剪三折、六折、五折、七折的窗花团花;会简单进行套色剪纸,如填色、拼色、分色,运用一定的美术知识进行配色,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初步形成一定的创作能力,懂得剪纸修饰中的各种符号所表现的功能。如月牙纹、锯齿纹、圆洞、弧线等,能根据从大自然观察到的动植物并通过想象、提炼,用剪纸的形式创作出来;能比较灵活地运用表现形式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按主题设计的剪纸图案;具有一定的.装裱能力,自己完成的作品能自己设计修饰装裱。
3、学校和教师不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将剪纸的学习成果能得以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长久的兴趣。
三、课程实施
1、剪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剪纸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苛求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形似。
2、专题学习:单个剪纸、对称剪纸、自由窗花、花边、剪拼画等。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在学生学习剪刻技巧、学习剪纸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评一评、查一查活动让学生懂得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帮助。
3、围绕剪纸开展一系列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收集有关剪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其历史发展及其艺术门类。
(2)了解各地的剪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纸风格。
(3)用网络资源进行剪纸艺术的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展示。每学期不少于1次。
将激励制度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已也是学校的小主人”,学校的环境美化也有他们的一份。引领学生参加各种校园的宣传美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高亢的劲头。同时,鼓励学生作品在学校的宣传区、班级等处展示。同时也和社区联合,给予学生表现机会。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优秀作品参加各类剪纸比赛,争取获得成绩,在竞争中学会有效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必要的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剪纸班活动计划 第3篇
根据我们制定的折纸剪纸特色三年规划,结合上学期的折纸教学,使剪纸活动课也能成为学生学习艺术的乐园。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落实折纸剪纸进课堂,保证每周一节的折纸剪纸课。
二、有计划的开展折纸剪纸教学。折剪纸内容及进度作以下安排:
1、本学期四、五、六年级在折纸教学的基础上开始剪纸教学,一、二、三年级继续学习折纸。
2、本学期教学内容:对边剪折和三角剪折,较为复杂的折纸。
3、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熟练的情况下触类旁通,学会其他类似的折剪纸方法。
三、元旦时,组织一次折剪纸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赛,提高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四、尝试使折剪纸和班级的激励、奖励机制有效结合,渗透到班级文化中。
五、组织教师学习剪纸的相关知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一些观赏价值更高的剪纸作品的剪法,进一步了解剪纸对孩子发展的意义等。
六、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某个学生可能会的折纸别的同学不会,互通有无,学生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总之,我们将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紧紧围绕“让艺术走近校园,走近班级,走近每一个学生”的主题,动员和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剪纸活动中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剪纸艺术的快乐。折纸剪纸教学在我校刚刚起步,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去总结,找到更适合我们实际的操作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我们工作的开展。
剪纸班活动计划 第4篇
一、本课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图片,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在动手做、送礼物中发展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关爱他人的`亲情、友情。
2.行为与习惯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意识,乐于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
3.认识自然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叶形、花朵、果实和种子;学习一些简单的叶子画、果皮画、种子画、花瓣画等制作方法,在小制作活动和送礼物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各种小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制作。
二、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秋景图》《雕刻图》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小制作的原料,如:秋叶、花瓣、种子、苹果等;准备好剪刀、小刀、胶水、透明胶等制作工具。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找秋天
1.出示图片,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2.学生交流在哪里找到的秋天。
3.教师展示秋姑娘寄给的礼物。
4.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材料。
活动(二)我来“露一手”
1.学生欣赏雕刻图片和实物及作品展示。
2.学生制作作品。
活动(三)送礼物
1.学生将作品送给秋天。
2.学生将作品送给亲朋好友。
3.教师总结。
剪纸班活动计划 第5篇
为创建特色学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纸艺活动,充分挖掘教师学生潜能,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努力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特制定剪纸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学生的剪纸和立体纸艺造型素质的提高,加强剪纸、卷纸基本功训练,使剪纸校本课程顺利展开,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能力。
二、剪纸活动的主要目的:
1、通过对剪纸活动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感受立体纸艺的`魅力,掌握剪纸、卷纸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使剪纸成为我校美术教育的特色,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纸艺小能手。在“人人有剪刀,人人会剪纸,人人有作品”的基础上,达到“人人能创作”,通过剪纸,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通过剪纸与校园文化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养成主动观察、探究及创新的能力。
三、剪纸活动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纸艺、热爱生活,着眼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学会富有创意地生活。
(二)自主性原则: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自己选择纸艺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己决定纸艺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与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真正地使学生“解放大脑、解放思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解放动手”。
(三)趣味性原则:运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发挥剪纸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状况和认识特征,设计活泼多样的剪纸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赋予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性精神是每个社会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创新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广泛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创新的欲望和自觉追求创新的有机统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五)发展性原则:通过剪纸的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有限为无限,形成发展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新方法,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样,可以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四、剪纸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每周一、五下午第二节课。
2、活动地点:一楼美术教室
3、辅导教师:汤光义 于占玲
五、基本措施 :
1、辅导老师负责辅导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剪纸的技巧。
2、从临摹开始,逐渐尝试独立创作,形成自己的作品。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剪纸活动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剪纸活动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活动理论概括、提升、总结活动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学生剪纸作品,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争取社团成员都能获奖。
5、积累作品,举办展览。
举办剪纸作品展,整个展览分为四个系列:“动物系列”、“人物系列”、 “校园生活系列”等,
6、表彰奖励
对优秀成员予以表彰。根据剪纸的数目、质量和活动的参与程度等情况,年终评出优秀成员,请求学校给予表彰,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