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说说 实用40句
1. 孩子不习惯说对不起
2. 向孩子道歉
3. 让孩子们感到害怕和不安全。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战斗时,成年人的激烈行为就像世界在孩子眼中崩溃一样,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助、恐惧、悲伤和其他情绪,但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哭泣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
4. 责任心强,有担当
5. “真棒!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当然是要夸夸孩子。夸奖,就是给予孩子一个肯定。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夸夸孩子:“孩子你真棒,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6. 太过看重自己家长的威严和面子
7. 引我们走向可怕的邪恶和堕落。
8. 孩子犯错了爱狡辩,甚至撒谎
9. 父母向孩子道歉可以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以通过认错承担责任,寻求原谅,或者找到其他弥补错误的方式。
10. 不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
11. 养成知错就改的做人原则
12. 性格积极乐观
13. 家长应该及时且直接承认错误
14. “好孩子,能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吗?”会教育的妈妈还可以这么对孩子说:“你能主动认错,妈妈特别感动。但这还不是妈妈最开心的,妈妈最开心的是,能听你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误,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建模。引导孩子体察自己的内心,引导孩子启动思维,做得顺利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在反思在分析的孩子。听孩子“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考验的是家长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几个关键性问题引导孩子说话)。其实大多数孩子在犯错后会本能地选择逃避、遮掩,他们小心眼里装着的是害怕爸爸妈妈的惩罚和对自己过失的羞涩与不满。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是带着惶恐不安的,他会感觉这是有风险的,所以爸爸妈妈务必在第一时间给予正向的温暖的反馈,让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励,他就明白预想的惩罚不会到来,自己很安全,自己很勇敢,嗨,多么了不起呀!这时孩子就会瞬间出现一个心满意足的心境平衡状态。
15. 必然带来极大的毁坏;自己制造的欲望,终究会让人瘫痪、承担不了。
16. 父母向孩子道歉,孩子会觉得父母尊重自己,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附属的关系,这样亲子沟通时容易变得顺畅,而不是彼此对立或者权利斗争。
17. 敢于承认错误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影响
18. 影响孩子的是非观
19. 自以为是,认为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只是不理解而已
20. 操控、奴役着我们和人生。
21. 不跟孩子说“对不起”,影响的不仅仅是亲子关系
22. 安抚孩子的情绪
23. 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尤其是子女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而造成心理伤害时,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道歉获得孩子的原谅,从而修复和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内在创伤得到疗愈,让亲子关系变得更亲密温暖。
24. 不延时解决问题,孩子打架后,家长应该多听,多问,让孩子有机会充分陈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打架事件发生在学校,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多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问题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事后家长还要趁热打铁,引导和帮助孩子,其实分析打架的源由,是性格因素,还是缺少社交技巧等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醒和帮助孩子自己去制定一些,只有在她们之间才行得通的游戏规则和相处规范,这样,可以减少再次打架的概率,家长平时一定要以身作则,教给孩子交往合作的技巧,逐步塑造孩子大度,谦让,宽容的品质。
25. 粗心,跟孩子交流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
26. 要解释犯错的原因
27. 叛逆,难以管教
28. 父母的道歉能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没有人是完美的,间接教会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9. 不替孩子揽过,孩子打架,家长该管。管的时候,应该则己严责人宽,如果自己的孩子的确错了,家长要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家长可以陪同,但是不能代替孩子道歉,因为有错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如果家长替孩子去道歉,孩子就会遇事就请家长来解决,会变的懦弱,不会也不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孩子良好性格和能力的形成。
30. 向孩子解释原因
31. 孩子错了要说对不起,家长错了为什么却沉默不语
32. 为孩子们提供攻击性的坏榜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倾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时的表情和语气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孩子模仿,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3. 不当众打骂孩子,打架无论孩子是否有错,家长都不要当众指责和打骂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过激,家长可以将当事者暂时分开,并使其尽快冷静下来,孩子打架后劈头盖脸的打骂,对于制止孩子的暴力行为不仅毫无用处,还会在无形中助长强化孩子鲁莽行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4. 家长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
35.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应该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使他在承担后果的同时,感受心情上的不愉快,甚至痛苦。这样孩子会自我反省,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36. 不负责任,缺乏是非观
37. “你能主动承认错误,真是个了不起的好孩子。”有的家长不仅会夸孩子,还能在夸奖中激励孩子,他们会这么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激励和夸奖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夸奖的核心词是“棒棒棒,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激励的核心词要指向行为的关键——“主动承认错误”。当家长明确反馈给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这个事件核心词的时候,给孩子的就是激励。激励孩子下一次继续保持“主动承认错误”这个行为。如果再跟上对宝贝甜甜微笑一下,抱抱,亲亲他(她),让宝贝知道自己主动承认错误是件非常可爱、非常了不起的事,就能固化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
38. 不利于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39. 让人混淆是非,颠倒善恶。
40.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认错可以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同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犯错时可以怎么去正确处理问题,怎么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