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舆情报告 第1篇
Prada的这波公关,出于其处理的及时性与实际性,且郑爽的合作时间短,仅七天;事件对品牌口碑的伤害不算太大,比起对品牌的连带批评,网友更多的是在相关话题中表达对Prada受到负面波及的调侃与同情。
网友热评:“简洁的语言透露出一丝恨意”
“Prada的眼泪pradaprada地掉了”
“好的!有觉悟”
“选人还是要符合品牌形象吧 不要只为了热度流量”
2021舆情报告 第2篇
中新网:对此,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快递企业提高末端派费,国家邮政局对此予以支持和肯定。希望企业能够将派费调整工作落到实处,让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快递小哥得到实惠。负责人同时指出,在以往的监管实践中,一些快递企业存在以内部罚款代替管理的问题,罚款项目多、不合理罚款多。
中工网:快递巨头与其“赔本赚吆喝”、大打价格战,不如来些更具体务实的举措,善待那些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们,大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与职业归属感,以期实现“心意的传导”——快递员用真心服务消费者,用厚义回馈企业。
2021舆情报告 第3篇
近日,一段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聊天记录截图引起网民热议。在一则被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父女二人因为一万元的生活费产生争执,随后女儿在聊天群内发布辱骂父亲的内容,称父亲为“恶心玩意”。网帖称女生每月生活费万,父亲每月工资万。此事件被曝光后,立即引发网民关注,讨论声浪不断,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啃老等问题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2021舆情报告 第4篇
从舆情热度趋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网友及媒体对事件都极具关心。
但活跃于社交平台的网友关注度即时性更加明显,舆情峰值均随着双方的三次发文被随即触发,且回落速度较快。
而新闻媒体则对事件做出了持续的关注,在2月2日—4日间媒体平台热度保持状况较好。
2、网络关注分析
在事件中,“抄袭”之争与网易云“手撕”酷狗的原因成为两大焦点。
其中焦点一更是重中之重,“谁抄袭谁”“是否构成侵权”“模仿和抄袭的边界”“知识产权保护”等主要话题。但网易云“戏谑”的抄袭控告,让事件带着一些幽默性开头,加上双方均有举证且抄袭难界定,这让更多的网友是抱着“吃瓜”的中立态度。
网友热评:
“好家伙,打起来打起来”
“你们不要再打了啦!谁送会员我就支持谁”
“文化人的事,怎么叫抄呢?你致敬别人,我致敬你,大家一起high嘛”
2021舆情报告 第5篇
央视新闻:盲盒装动物,将一些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甚至失去生命的基础上,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相关法律禁止寄递活体动物,商家必须遵守,快递公司也不应明知故犯。遵从人性,尊重法律,人心不盲,就不会有如此恶劣、如此出格的盲盒。
中国新闻周刊:盲盒的形式会增加购买者买到“不喜欢”动物的概率,极易发生虐待动物或遗弃的现象。应对经营宠物盲盒的个人和单位,处以高额罚款,同时加强对快递企业的监管,禁止寄送宠物盲盒。
4、识微见远
在舆情倒逼整改之前,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企业不妨先行管束,从源头防范负面危机。
2021舆情报告 第6篇
6月15日,C罗移走可口可乐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形成第一座舆情小高峰。
6月16日,因多家媒体报道“C罗一个动作可口可乐市值下跌40亿美元”,震惊体式标题引发大量关注,促使当日舆情热度飙升。
6月17日,欧足联表示:针对此事已经同所有球队进行了沟通,已要求所有参赛队伍不能再挪走赞助商的饮料,因为赞助商的投入对于欧洲杯还有整个欧洲足球都至关重要。话题的趣味性,让其在两天内仍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持续。
2021舆情报告 第7篇
《_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另外,如果平台明知或者应知是虚假内容仍代理、发布或者推荐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经营报:在内容审核上很不严谨,导致各种乱象出现,尤其是在一个种草为主的平台上,本身这些内容就不合时宜,哪怕是作为一种破圈的探索,也应该有自己的边界。
2021舆情报告 第8篇
新华每日电讯:企业的“不妥协”应该是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不妥协,而不是仗着所谓“客户忠诚度高”,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不让步。如果车企不能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不能保障消费者安全行驶,甚至恶意猜测维权者的动机,可能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个人不能采取极端方式,企业也不能“一直拖着不解决或自己当裁判员”傲慢不讲理。无论是对驾驶行为、“超速违章”的认定,还是后台数据的提取鉴定,都不能全凭消费者或者企业的“一面之词”,而是双方都把自己的证据提交出来,请独立机构通过专业方式检测认定。尤其是客观上强势的企业一方,更应以谦和的态度、务实的举措解决消费者的合理维权诉求,须知维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自身品牌美誉度、维护市场占有率。
4、识微见远
在负面舆情事件的解决过程中,自己充当“裁判员”的企业公关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公关部门需要充当企业与消费者、与公众、与媒体的“润滑剂”,而不是“火上浇油”。
2021舆情报告 第9篇
舆情简介:8月16日,有市场消息称行业内知名女投资人、DCM董事总经理魏萌近日在参加名为“飞跃力工作坊”的课程中意外晕倒,不幸去世,年仅32岁,一时间引爆网络。
舆情分析:通过采用互联网舆情分析平台-识微商情分析显示,事业有成的职场女强人年纪轻轻就骤然离世,令人扼腕叹息,新闻媒体声量占比29%。从情感分布来看,因为生命的离世不少人感到惋惜,再加之“精神控制”之类言论较多,因此对于此事件全网情绪较为负面,占比高达80%。另外从信息分布类型上来看,对于此事,有网友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介入调查,以获知真相,在媒体和涉事机构的说辞之间,不好多做评论。多是对此事报道进行了转发,转发占整体信息59%。
2021舆情报告 第10篇
_:巴黎欧莱雅深夜道歉。然而将问题归咎于繁琐的促销机制,对涉嫌虚假宣传、虚假发货以及售后服务差等避重就轻,并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有规则,买卖讲诚信,优惠当真诚。靠套路获利,损害的是顾客利益、是自身口碑,也是商业生态、消费环境。
工人日报:此次翻车事件,品牌失了口碑和民心,主播失了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则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是“三输”局面,可以说对品牌和主播都是一个警醒。能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欧莱雅”们将不再交出“最低价”,甚至将不再有所谓的“全网最低价”。
品牌与主播的博弈会越来越多样化,也会越来越激烈,且其行为本身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博弈,最重要的是,消费者能否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2021舆情报告 第11篇
网友在对事件的讨论中,正面、负面及中立态度下都有鲜明的观点表达,有因为“实物差距过大”而感到好笑的,也有觉得虚假内容影响体验而生气的,还有网友在客观地讨论事件归责和治理等话题。
网友热评:
“哈哈哈哈,我在小红书上当的那些年”
“其实能把那些地方拍摄后期调成这种效果也挺牛的,这完全可以出教程啊,教大家生活中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何必骗人家那个地方就长这样”
“这不是博主不负责任的照骗吗?平台有点惨”
“造就该治理了,虽然这也不太好管”
2021舆情报告 第12篇
前有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小莉帮忙》节目,因为连续做了10期,推动不了安阳市一位公职人员家的狗咬人事件,小莉在镜头前捂脸痛哭,上了热搜。而今河南封丘县戚城中学营养午餐让学生集体呕吐事件,王校长痛哭换不动送餐公司,又上了热搜。
纵观本次舆情事件,舆情周期共7天,目前,舆论热度已回落,但舆论诉求在要求彻查涉事企业、解答公众疑惑等方面。随着调查结果公布,舆情会再次受到关注,但应避免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放任不管,埋下舆情隐患。
2021舆情报告 第13篇
在社交平台中,活跃于相关话题的多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网友,因而大家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的消费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因而话题下多以善后方案、消费优惠等讨论为主。
网友热评:
“我要你的卷有什么用?还指望我再买吗?”
“给爷退差价!谁要你的券”
“现在巨烦直播带货,老老实实线下促销不好么”
“答应我,以后不要和主播合作了,把优惠让利给消费者,我能自己找功课,不用二道贩子帮我‘省钱’”
2021舆情报告 第14篇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引发媒体网民关注。
7月4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再发公告《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引发舆论持续关注;20时,“@滴滴出行”针对被要求“下架整改”一事迅速发文回应表示“将认真整改”,事件相关热度持续上升,于7月4日达到传播最高峰。随后,相关舆情热度开始回落。
7月9日、7月16日,国家网信办先后发文《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公布对“滴滴出行”进行审查的进展情况,引发媒体网民持续关注,成为事件热度维持的重要原因,相关如“滴滴企业版APP严重违法违规”“网信办等七部门进驻滴滴”等成为重点话题。
2021舆情报告 第15篇
“脑中风村”刷新了人们对欺诈骗保的认知。从宏观层面看,这起问题医保事件涉及人数多、持续时间长,且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存在类似现象,涵盖范围较广。从微观层面讲,各色各样的造假案例不禁让人大跌眼镜:从未去卫生室看过病的人现多条疾病诊疗信息,1岁多的小孩被记录为脑中风患者,老人去世之后仍有48条医保消费记录……各类骗保行为蠹国害民,其危害性不容轻视。
2021舆情报告 第16篇
监测期内,共收集与钟 薛 高相关负面信息38439条。6月15日—6月19日期间,钟 薛 高相关负面信息舆情集中出现。负面信息在6月17日达到峰值;
钟 薛 高2019年3月网页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系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处罚引发舆情讨论,网红雪糕产品品质是否配得上这么高的价格是网友热议的问题。
图9 有关钟薛高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2021舆情报告 第17篇
2021年“618”“敏感”舆情数据总量较低与电商平台提质升级“实践诚意”的同起伏、共进退,再次验证了线上舆情与线下“实情”的辩证关系:舆情向好的持盈守成与消费生态的踵事增华,其实本一不二。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舆情相关各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从严格监管、智慧监管的效能提升方面着力。一方面,向常态监管要守正成果,靠科技手段求创新效能。坚持底线思维,依法从严查处。执法行动“牙尖齿利”,营销行为才能“循规蹈矩”。
(二)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既要拿出应有担当、果断处置违规企业,让其体会到“切肤之痛”,又需包容审慎,由细微处扶正祛邪,从端倪里正本清源,让制度的善意光辉与严苛锋芒同频共射,让“扶上马走一程”的耐心与防微杜渐、“惩一儆百”的果敢决绝交相辉映。
从破内卷、求竞合的创新红利增值方面着力。无论平台还是品牌,既要持续渠道拓展与流量提升,更要着力打通用户需求入口与线上线下渠道;既要通过流量互动丰富入口,延伸线上线下体验,更要坚定“以消费者为中心”理念,让有温度的新模式实现对有意愿的“新”用户的高唤醒,让有诚意的新规则赢得有潜力的“老”网民的真认同。
(三)从法规普及与宣传教育方面着力。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既要有的放矢、又要“见血封喉”;消费者教育与引导既要讲求时效,又要让受众喜闻乐见。总的目标就是,既能武装执法者、鼓舞监督者,又能警示经营者、健康消费者。相关主体积极履职尽责、超前谋划,消费大众必将坚定信心、微笑向暖。
2021舆情报告 第18篇
舆情简析
薇娅作为直播带货一姐,影响力极大。加之其本次因偷逃税款而罚款亿,为有史以来最高。所以其偷逃税被罚巨款一经报道便引发媒体网友迅速关注,与之相关话题迅速占领热搜。
处罚出来当日,薇娅淘宝直播间、抖音、快手、小红书、社交媒体等平台账号相继无法显示,遭全网封杀。12月21日,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宣布,撤销黄薇网络诚信宣传大使。自此,带货女王薇娅不仅面临巨额罚单,也从荣耀加持走向凉凉。
2021舆情报告 第19篇
广种薄收式的短信营销轰炸技术含量低、骚扰频次高,监管机构及时关注用户“痛点”,以法律法规、行政约谈等多种方式对短信营销行为划红线、立规矩,以期为公众短信收件箱“减肥瘦身”、为用户相关权益之私域“围栏设栅”。
然而,总有部分经营者屡屡试探合规经营刚性要求的“柔性”底线,与规则讨价还价、向制度要缓冲余地,不见枷锁不止步、不觉疼痛不收手。即使消费者多次回复“TD”,吆喝甩卖却依旧如期“轰炸”。事实上,这种低成本制造“信息垃圾场”的短视行为就算偶有收益,但其“变现”能力其实相当有限,更多的还是惹人烦、讨人厌,最终也必将遭人弃。
2021舆情报告 第20篇
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根据《电子商务法》,这些平台经营者对于平台上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需要去建设一个相对可靠的交易环境,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一些基本权益。“因为司机和平台之间,不能够套用传统的劳动雇佣关系来进行解释,所以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制度上的创新,以此来保证司机群体也能获得社会保障的支持。”
知著网:技术带来的经济形式的进步不应只是沦为资本逐利的手段,也有责任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和更合理的利润分配。
4、识微见远
“15天多次推诿责任,未给出解决方案”——危机公关定律:时效性,把握黄金24小时。
完整版PDF可添加下方阿识VX 发送“2021全年涉企舆情热点盘点报告”
添加阿识查看最新舆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