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 第1篇
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让我震撼不已。
里面的主人公来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欢吃人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那个小镇上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怎样将他杀了。他的哥哥跟是残忍,在几年前就把他自己的亲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夹在自家的菜里,让家人也吃了许多。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啊!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吃了,连自己的弟弟也不放过。如果,他将主人公也吃了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感到还不知足。会将他的母亲也吃了、将自己的父亲也吃了。但是,小镇里的人也许也会将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这句话就是反应了那个小镇的现状。惨不忍赌啊。
一个“吃人”一词。就表现了清政府的腐败,“易牙蒸了他儿子,给王吃,还是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时尽然没人管。
小说的末尾那个“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何等摄人心魄。对于孩子们的纯真,鲁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虑,以为终于无法逃掉大人的阴影,也仍然无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标“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 第2篇
清冷的月光下,一切竟显得那样古怪,赵贵翁那便怪的眼色;脸色铁青的孩子……
世界似乎都颠倒了,人吃人的诡计蔓延开来,没有了所谓的理……
家里人的目光同样异样,想起曾在狼子村的佃户与大哥谈“吃人”时插了一句嘴,便肯定了他们要吃人!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看似平静的一句话下实际隐匿了多少凶恶的眼睛,隐匿了多少血盆大口……
多可怕的社会,多冷血的人,“易子而食”,“食肉寝皮”见怪不怪,天经地义。
五岁的妹妹可怜可爱,却被大哥吃掉,母亲也无奈何以;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需割肉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不敢多言,吃得自然……
揭露了伪善的真面目,冠冕堂皇,令人不寒而栗。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救救这堕落的社会……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 第3篇
利用周末,我在鲁迅先生的《呐喊》中读了一本狂人日记。
这是一部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杰出作品。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怎么看,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想吃人?我把我的问题告诉了我父亲。我父亲告诉我,我不明白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思。让我多读几遍,直到我明白为止。我又读了几遍,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迫害狂。后来,我父亲对我说:鲁迅曾经说过,《疯狂的日记》展示了‘文学革命’的成就。它以深刻的表现和特殊的格式激动了一些年轻读者的心。狂人日记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狂人日记是旨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端。什么是弊?乃在吃人。鲁迅先生以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用吃人这个词来简明直接地概括和揭露和批骨髓。他对旧制度的纵横傲慢和历史的深入分析,彻底揭示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反动性。
从吃人中,我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有多可怕。
鲁迅狂人日记读书报告 第4篇
一个满脸忧伤的人伸头望着月亮,耳边传来赵贵翁家的狗叫声。一个面黄肌瘦的人在街道上游走,每一个人都青脸獠牙地狞笑着。衣衫褴褛的人翻开古书,却只看到“吃人”二字。一个狂人,不停地问着朋友:“从来如此,便对么?”
看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这句话就是在讽刺循规蹈矩,我认为循规蹈矩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一味地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那么整个人就不会上进,整个团体就止步不前,整个社会甚至会退步。人类的'社会是靠一个个梦想搭建起来的,而如果没有灵魂,没有梦想,只会循规蹈矩,那么人人都会成为行尸走肉。而有灵魂,有梦想,有上进心的人,就会被视为狂人,从而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我们不应该去迎合世俗,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智,不去随波逐流。过和别人重复的人生的人是可悲的。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为伟大梦想和追求,这样才不负韶华,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