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热门9篇)

时间:2025-02-04 10:21:46 admin 今日美文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动因;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是实现“三个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是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催生品;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和必经之路。

一、我国农民集中居住动因分析与归纳

(一)理论动因

这里所指的农民集中居住的理论动因是指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出发,总结出的推动农民实现集中居住的必然原因,它具有总体性的特征。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值和就业人员的比例将不断发生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将逐渐趋于合理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势必引发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分散从事农业劳动,到集中进行工业、服务业生产,这为农民集中居住提供了可能。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扩张阶段,而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集聚,它包括各类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的适度集中。也就是说,工业化程度的提升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供了强大动力,而农民集中居住也会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土地集约化驱动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地关系非常紧张,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但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却很突出。尤其在农村,农民住宅随意占地、使用无序等现象严重,加上管理困难且缺位,造成闲置浪费土地现象严重。据学者计算,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已超过16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3%;农村人均用地面积达177平方米,占人均耕地面积的19%。而且农村居民点用地大多为优质耕地。造成大量土地的使用潜力未被充分挖掘。因此,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有必要让农民集中居住,通过复垦,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3、城镇化驱动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设市城市654个,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达到亿。报告称,今后5年内,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到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加大,这为农民进入城镇集中居住和实现农民市民化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二)实践动因

这里的实践动因是指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的各种具体动因,它们因地因时不同,以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导,在各种具体动因的共同推动下,农民实现集中居住。

1、农民意愿主导型驱动

农民意愿主导型驱动因素是指农民在进城务工、经商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城镇生活方式的接纳,让他们自发或者在外力助推下进城集中居住的因素的总和。这一类型多见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卫星城周围、城镇近郊区、交通枢纽周边等地。这些集中居住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非农化”了。他们工作生活在城镇而在农村保留土地和房屋。在这些地区,村庄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农民自发自愿集中居住在城镇。

2、政府政策主导型驱动

政府政策主导型驱动因素是指政府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政府政策和行政命令让农民集中居住。这一类型多见于大型工程建设、库区移民、灾后重建、政府主导的各类园区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不适宜人类居住区整体搬迁等情况下。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3、市场化主导型驱动

市场化主导型驱动因素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农民在与相关市场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实现集中居住。这一类型主要是企业、开发商通过征用农民土地开发工、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等而促成双方协定,由开发商修建集中居住区,让农民居住。

二、对农民集中居住实践动因评价与建议

(一)农民意愿主导型驱动

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集中居住推进方式,农民完全自由自愿,但是推进速度缓慢,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仅局限于有一定技术、资金或者人际脉络的农民。他们一般在城镇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但是不具备市民身份、也不能享受市民福利。

对于这一类集中居住的农民,政府要对其提供政策援助,解决他们的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福利等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被城镇接纳和从精神上融入城镇。

(二)政府政策主导型驱动

这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集中居住驱动因素和推动模式,具有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具有规模效应等特点,但在政府主导下,农民的意愿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和保障,甚至出现强制推行,引起农民的抵触情绪。农民在集中居住前多从事农业劳动,集中居住后可能因土地离居住地较远耕作不便造成收成减少,或者因失地又无其他技能而发生“因集致贫”。以及对市民身份或集中居住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而引发矛盾。

对于此类集中居住的农民,在实行集中居住前,政府要深入宣传,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高标准、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集中居住后,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工作渠道,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让他们从形式、精神和思维方式上都实现从分散到集中居住的转变。

(三)市场化主导型驱动

目前,这种驱动因素下的集中居住虽然并不太多见,但是由于农民自愿主导的规模小、速度慢,政府主导又面临财政困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可以预见,市场化主导型驱动应该是未来农民实行集中居住的最主要动因和基本形式。和政府事务众多相比,企业可以相对集中地开发项目、建立园区,同时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民自愿推进相比,又具有高速、规模效应优势。

但是,由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极有可能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因此,政府应该对企业在推进集中居住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加强监督,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和侵犯农民权益的惩罚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正当利益。

参考文献:

1、赵美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集中居住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杨继瑞,周晓蓉.统筹城乡背景的农民集中居住及其制度重构——以四川为例[J].改革,2010(8).

3、李晓莉.城镇化进程中近郊区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梁家墩为例[D].兰州大学,2009.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2篇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我校也在奥运月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精神,关心社会农业和农村、以及小康城镇建设,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组织我校的四个理科学院(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近两百名师生及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同志赴绵阳市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在年月日下午点,即将要参加实践的全体成员在新校区同辉堂举行了出征仪式,出征仪式由负责组织此次社会实践的段老师主持,段老师交代了整个社会实践的行程,以及社会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定于月日—日正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月日早上点左右我们开始了此次征程,所有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师生从新校区出发,一共四辆校车。在经历近4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计科学院的带队老师商健老师为了活跃气氛,他还在我们的旅程车上组织我们对唱歌曲,哼小调,这样我们便有了一个欢乐而美好的环境,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直到中午,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绵阳市县。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先在天汇宾馆统一进行午饭,午饭后就进行住宿分配,由于我们人数太多的原因,我们被安排在了两个住宿点(天汇宾馆和大酒店),本着同一个学院同住宿的原则,我们计科学院,生科学院,化环学院及部分其他成员被安排在了天汇宾馆,电信学院和部分同学及大部分老师被安排在大酒店,但是我们就餐吃饭的地方是在同一个地方(天汇宾馆)。之后,我们便正式开始了接下来的实践工作:

第一站:大酒店会议厅

日下午点,我们按原先计划的时间如期地进行了听县政府关于“三农”的报告。县领导兰主任、我校教务处领导、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领导及我校部分老师出席了报告会;同时全部师生听取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县兰主任进行了重要讲话。首先他讲解了县的历史: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公路和成公路横贯全境。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全县总人口148万,其中城镇人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耕地面积万亩。所以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种类多,产品量大,加工资源丰富,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柑桔、麻类、油橄榄、麦冬等的生产基地县,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排名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县之列。县城位于两镇,城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万。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设广汉郡妻阝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古老的在唐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

之后,兰主任对“三农”进行了重要阐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目标,作为农业人口大县,农民增收困难,这已经成为当前县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之一。一、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二、当前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

2、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

3、县城工业发展才起步,乡镇企业部分停产破产。

三、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同时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调整农产品结构,实现跨区域就地转移。

1、以城乡产业统筹为中心,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把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一些农村亟需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一是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农村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二是把交通、通讯、保险、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发挥重点;三是要发展农村房地产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系列社会化服务产业。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企业要接受城市工业的扩散和辐射,发展城市配套产业,避免城乡工业结构雷同。大力发展有区域资源优势、传统工艺和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

2、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以现有的建制镇为重点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形成合理的城镇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以工兴镇,以商贸旅游兴镇,带动块状经济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以农村小城镇依托,以农村工业化为内容,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

3、以劳动培训为重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拓展农民就业空间。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因此,必须增加对农村劳动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力度,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一要在农村努力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素质;三要继续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四要搞好上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合格劳动者。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3篇

又到周末,我们一帮人又在奶奶家吃饭。吃过饭,妈妈提出建议去爷爷的河上田地里挖番薯,马上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我们一伙七人登上了一艘水泥船,大舅舅和爷爷划船,向河中心的田地划去。

划到一半,爷爷奶奶突然想起来,忘记带打火机和杂草了,于是又把船划回去。停在码头,爷爷和奶奶回家拿杂草和打火机,我和两个弟弟在船上边玩牌边等爷爷奶奶。

片刻,爷爷奶奶抱着一堆的杂草回来了,我们就继续朝目的地划去。

到了目的地,一看,哇,爷爷的菜园可真大呀!一些泥土上什么东西都还没种,一些泥土上长满了杂草,一些泥土上种着大白菜,还有一些泥土上种着番薯。

我们立刻开始分工了。妈妈和奶奶把从三曾外祖父那搞来的芥菜的幼苗一株一株的种到什么都还没种的泥土里。

爷爷和我及小弟弟哆哆一起把从家里带来的杂草用打火机点燃,还把地里的番薯藤一把一把抓起来扔到杂草堆里烧,到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制造有营养的泥土。

大舅舅和大弟弟棒棒在一片已经拔掉番薯藤的番薯地里用锄头挖来挖去,找番薯,没多久,他们身后就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番薯了。

我和哆哆帮爷爷搬完番薯藤后,就跑到棒棒那儿,在他们已经找过的番薯地里翻来覆去的找,看看有没有他们落下来的番薯。

后来我们又跑到妈妈那帮忙种芥菜,种着种着,哆哆就嫌手脏,摆工了。这时大舅舅不挖番薯了,他用家里带过来的水桶去河里捞了一桶水,用勺子把妈妈和奶奶种下去的芥菜苗浇一遍。

我救和哆哆跑到棒棒那里,棒棒用锄头把地翻了之后,我和哆哆再用手翻泥土,或者去找已经可以拔出来的番薯。不一会儿,棒棒累了,于是我替他挖,他和哆哆来找。最后棒棒不知为何生气了,跑到旁边的'一片瓯柑园里,捡起硬的泥土朝我们仍。

再后来棒棒出了一个鬼主意,他看着正在烧的杂草说:“我们烤番薯吧!”大舅舅说:“好!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经常这样玩的。”我们挑了几个小的番薯,可是没一会儿火灭了,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赶紧划船回家了,不过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芥菜苗种好了,番薯也挖完了。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4篇

暑假期间的一个星期五,我和姥爷一起去了他的菜园。姥爷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带着我向菜园进发。

我们到了菜园,哇!菜园里有好多蔬菜,有茄子、豆角、芸豆、南瓜、甜瓜、韭菜和玉米。姥爷说:“南瓜成熟的季节到了,这几棵既然还没有长出南瓜,就不要了。我们把瓜藤从地里薅出来吧!”姥爷给我做了示范,我看到瓜藤的底部有许多连接在地上的节点,其实那就是瓜藤的根,南瓜就是靠它吸收养分的。所以拔完一整根瓜藤,会有许多连接在地上的小根被相继拔掉,会有“嘭嘭”的.声音。看来,连拔个瓜藤也有大学问啊!于是我按照姥爷教我的方法把瓜藤从地里薅出来。他说,过一段时间,薅出来的瓜藤因为吸收不到养分,然后就自己枯死了。到时候,我们只要拿着铁叉来把它叉到车上就行了。

拔完了瓜藤后,接下来,我们要摘豆角和茄子了。姥爷教我之后,我就学着自己摘了。豆角只要有小指那么粗就能摘下来了,不一会儿我就摘了满满一桶。而茄子呢,只要大点儿的就可以摘了。我学着姥爷的样子用一只手拿住茄子蒂,另一只手拿住茄子的枝条,一拽就下来。看着满满一桶的收获,我非常有成就感。“走了!”只听姥爷一声吆喝。嗯?这就回家了?我还沉浸在劳动之中呢。我答应了一声,提着沉甸甸的桶上了车。

啊!今天真累,却又很开心,望着那满满一桶的收获,我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5篇

关键词: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统筹

劳动力、土地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不受约束的流动构成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国内存在着户籍与土地等城乡二元体制,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非约束流动受到了限制,于是就构成国内城市化进程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成都市是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有积极意义的探索,本文将在总结成都试验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分析,为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化道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虽然对户籍等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目前城乡二元体制还是存在着,依旧是国内城市化进程中的障碍。一方面,城市和乡村不一样的土地制度,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阻碍。第三方面,城市和乡村不一样的户籍与公共服务制度,对城市和农村间劳动力的非约束性流动造成了制约。第三方面,金融机构在农村贷出相对较少,极大限制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和功能的限制,使得在农村很难通过金融机构资金发展项目。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极大影响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以成都试验区为例探索改革

(一)对农村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为了促进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成都试验区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成都市近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希望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努力形成以“流转顺畅、保护严格、权责明确、归属清晰”为特色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使得城乡资源在市场分配上机会均等,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制度上的基础,并且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的建立,发起了形成很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耕地保障补偿制度的试验。

(二)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为了推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成都试验区推行了城市和农村一致的户籍制度,于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上,实行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原则,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工作责任等体系与就业服务网络。

(三)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改革

为了推进资金要素自由流动,财政更应向农村倾斜,财政部门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对乡村信贷担保机制予以了健全,对社会资金流向乡村予以引导,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农村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流转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例如,乡镇金融机构试点、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试点以及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总之,不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破除,只有通过调整改革,才能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

三、成都试验区的改革成果

(一)城市化率的不断增加

截止2013年,成都试验区城市化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年均提高近个百分点,在《2014年成都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争取城镇化率比2013年提高个百分点,达到,新增新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以实现城市化率的快速增长,在2013年,成都市人均GDP已经达到元,从对应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实际城市化率来看,已经超过了标准城市化水平。而在以后的几年里,相应GDP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也是不断递增。

(二)城市结构的协调发展

和其他城市相似,成都试验区的城市结构特征也表现为典型的环状结构,主城区有着很强的聚集能力,这对城市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城市化质量的改善的有着积极作用。自2003年实施新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内环聚集的城市现状已经逐渐向比较协调发展模式转变。新的空间拓展模式是在主城区以外,大力发展郊区的小城镇,进而形成一些拥有较强承载力的城镇区域,从而使得主城区与周围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在《2014年成都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已经提出必须集中力量加大外环小城市的建设,以形成示范效应,包括按照《成都市小城市建设标准》重点建设11个小城市的样板,确保2个小城市在2014年底初步达到小城市标准;而且也非常注重特色镇的建设,这些措施为城市结构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大,成都试验区的社会保障也不断地完善,很好地处理了农民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原来普遍以单一的收入结构,形成了多种收入来源所构成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将得到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不仅如此,而且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比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积极促进教师区域流动,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并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的药品流通新模式,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确保了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成都试验区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进程中,通过城乡间的土地、户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改革,实现了人口、城市结构及城市化率的协调发展,使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总结该试验区的探索经验,要想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就必须破除城市和农村二元体制结构,只有深入地破除不同领域的城乡二元制障碍,如土地、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服务等,才可以更好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阎星,田昆,等.破除二元体制,开拓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成都城乡统筹的改革创新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1(01).

[2]曹宗平.西部地区既有城镇化模式的弊端与现实选择偏好[J].当代经济研究,2011(02).

[3]梁小琴.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J].决策导刊,2010(04).

[4]梁正科,徐明,万远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四川统筹城乡发展――“成都模式”实践启示与价值[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5]周天勇,张弥.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1(03).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6篇

阳光明媚的星期六,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哥哥去帮年迈的外公挖荸荠。

一下车,我们便直奔农田。在太阳的暴晒下,我煎熬般埋头弯腰挖了一个多小时荸荠,当爸爸发出“收工”命令,我已累得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可是我知道,最重要也最辛苦的任务还等着我们,那就是洗荸荠。别看洗荸荠方法简单,只要将荸荠倒进网袋,移入水中来回摇晃,用水将荸荠表面的泥土和“薄衣”冲掉便可。但去年就已尝过其中滋味的我,心中对那劳累程度至今仍记忆犹新。但一想到我们来外公家之前立下的军令状,再一想到年迈的外公,如果我们不洗,那他肯定会更累。

于是在一切准备好后,我便怀着“视死如归”的“悲壮”心情开始洗荸荠。由于刚刚才进行一番苦干,才摇几下,我就再次陷入酸痛之中,我一边吃力地摇着,一边察看洗掉了多少泥土。哇,这些荸荠身上粘着的泥土可真够多的。才一会儿,周围的水就已经浑浊不堪。突然,水中出现了几道小小的涟漪,我仔细一看,只见从远处游来好几条细长的.鱼儿,正争食着泥土中的小虫和荸荠身上的那些薄衣,我急忙更加卖力地摇起来。不知不觉中,水开始慢慢变得清澈起来,鱼儿也渐渐没了身影,原来粘满泥土的荸荠也由土黄色变成了深红色,十分诱人。把洗好的荸荠倒进盆里,只觉得手脚已麻木了,但看着外婆面带笑容地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荸荠分类放进盆里,我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和劳累。

吃着自己亲手挖、亲手洗的荸荠,感觉真甜啊!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7篇

20xx年7月21日,在校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下,43名学生干部走进同安竹坝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农村社会实践夏令营。

第一次累并快乐着

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拔花生,第一次靠双脚走完10公里路,第一次冲超级冰凉的冷水澡……诸多的“第一次”令同学们回味无穷。烈日炎炎,面对没有空调的简陋宿舍,这些“温室里的花朵”起初是怨声连连。然而,当他们第一次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明白了农民的艰辛和粮食的宝贵;当他们第一次体验徒步进行10公里拉练,他们体会到持之以恒,互帮互助的可贵;当他们第一次品尝到自己亲手拔的花生,亲手做的蝴蝶酥,他们心里甜滋滋的。那可是他们自己劳动的果实,他们即使累,仍无比快乐。

体验·学习

竹坝学校宣传板上有这么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打开学校与课本的墙垛,走进田野,学生干部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也是双十近年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

实地考查,绘制竹坝绿色生活地图,对生活增加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体验过田间劳作的他们,悟出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一顿吃的比一顿干净,同学们也不约而同留下来热心地帮忙收拾桌子。他们在体验,更是在学习,以别致的形式学习新知,学习独立自主、团结协作。

带着竹坝的泥回家

“入到竹坝,似乎和那里的泥结了缘。披着满身泥浆的衣服,指甲间还留着不能轻易洗尽的黑泥。”一位同学这样回忆道。或许因为这三天学生们与泥巴相伴,与自然相伴,那山,那水,还有那可爱的人们,那一份纯朴,让他们对生活、对幸福有了新认识。

烈日当头,一口水是幸福的;闷热黑夜,一阵风是幸福的。其实幸福就在大家身边,连那平时不愿喝的驱寒的姜茶竟然也如此可口,暖到大家的心里。

带着竹坝的泥回家,家似乎特别的温馨。学生们更珍惜身边的一切,并把这份难得的收获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教会学生们对九亿农民的尊敬,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对生活的专注与热爱。他们——温室里的花朵,90后,被冠以种种显示不被期待、不被认同的代名词,一定会为自己正名,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8篇

由于我们都爱吃瓜子,我们家就在爷爷的地里种了一些。爸爸听爷爷说瓜子可收了,就带我们全家出发,收瓜子去。路上我看到有许多蟋蟀在草中跳来跳去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工作之前,我们进行了分工。我、爸爸一组,我负责运,爸爸负责把向日葵从杆子上摘下来。哥哥和妈妈一个组。哥哥刮毛毛,妈妈负责把瓜子从圆盘上打下来。爸爸让我抱一个给妈妈,可我觉得一个太轻了,力量还没用尽,我就拿来俩三个,但是还是觉得很轻,就开始用袋子运。

渐渐我累得浑身是汗,汗如雨滴。不小心一滴汗水流到嘴里了,好咸呀!现在我知道了汗水和眼泪都是咸的。此时的我四肢无力好想马上谈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可是我还没运完呢呀,于是我就给自己鼓劲,不停地喊着坚持不懈。尽管胳膊也又酸又困,但我还是坚持干完了。

今天我虽然很累,但还是很快乐。因为我不仅看到许多田间美景,体会到了当民的不易,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坚持是成功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田地劳动实践报告 第9篇

去年,我第一次参加田间劳动。我虽然是个农村男孩,但从小在城里长大,但从没有干过农活。见哥哥在田里飞快插秧的身影,我有些羡慕,很想找个机尝尝插秧的滋味。

机会来了。五月上旬的一天早上,天气非常好,凉风习习,使人倍感清爽自在。妈妈要我与她一道去田里,我高兴极了,拿起工具就跟上去了。

来到田间,却愣在了那里,望着田间的泥水,不禁有些犹豫:水会不会很凉,插秧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慢慢拎起一捆秧苗,把脚伸入田里。哇!水,凉凉的;泥水,踩起来,软软的,很舒服。可兴奋的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

妈妈叫哥哥教我如何插秧,哥哥先给我做个示范,他拿起一棵秧苗往田里摁去,那秧苗就如生了根般,站立不动了。接着他动作加快,只见他此起彼落,不一会,整齐的一排秧苗就出现在我面前。哦,这么简单!我学着哥哥,拿起秧苗往田中插,可不是插浅了,就是摁断了,好不容易插住了一棵,歪歪曲曲,与哥哥的相比,真是望尘莫及。

时近中午,太阳发狂了一般,汗水顺着我脸颊往下流,浸润了我的.衣服。想抬起身来,腰是那么的酸痛,腿麻麻的。我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插秧是那么艰难的工作。

我想:农民插完秧后,还要待秧苗长大,然后分秧,再等它们成熟,割稻,晒干后碾成谷,最后才能得到雪白的大米。这是多么简单而又复杂的程序,这是多么容易而又艰难的工作。这大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这才领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由此,我也认识到以前的浪费行为是多么不该。

这次田间劳动,不但让我亲身体验了生活,也使我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