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营销案例报告分析 第1篇
而且带动品牌提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进店客户群体的结构变了,以前绝大部分是做生意或者工厂打工的,而宋 MAX 之后如 IT,医生,老师的比例迅速增加。
宋 MAX 的广告成功也是证明消费者已经从“这是什么车”过渡到“这个车哪里好”。而砸钱请明星代言会越来越没效率,因为他们对客户评价这个车哪里好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是高档位的工程师、设计师的形象能让客户感觉 “厂家对这车很用心”,提升了品牌溢价。
之前我们专栏有一篇宋 MAX 和宝骏 730 一线销售对比横评,就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没看上宝骏 730 的客户介绍看比亚迪宋 MAX,往往能成交,反过来就不行。
原因就是真看了宋 MAX 真车试驾体验,还知道前奥迪设计师艾格,客户真的会觉得宋 MAX 更高级。尤其是在展厅有 LED 显示屏的,客户会很认真的看完厂家设计宣传的广告。
不过反过来,也普遍反映技术宣传方式有问题,比亚迪推出了三个核心高级工程师,可是只有艾格火了,其他的汉斯和车熙范对用户并没有感知。
厂家的技术宣传,客户没感知,直接说就是讲的客户听不懂,感觉跟其他品牌没区别。这也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客户纯粹是因为外观和时尚的内饰智能大屏才买单,并不觉得比亚迪的技术相比其他品牌有优势。
4S 店现在越来越害怕变成下一个 WEY,只有外观,却没有让客户印象深刻的新能源优势。
比亚迪营销案例报告分析 第2篇
公认效果最好的是 5 月的万达商超定展,有销售领导给具体数据,万达定展日均线索量 20 个以上,实际线索成交率在 2~4% 之间。开票在 10 台以上,这个成交率对于一些市区单店月销 60~80 台算很重要的客户来源。
但是,跟万达的合作从时间到规模,都是极短的。问题的批评同样激烈,尤其是 4S 店端的线下活动支持是火力集中点。
其中反馈最多的是线下活动支持的力度和目的不明确。
首先,活动目标和主题都不明确,非常粗放,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和销量。
不管是品鉴会还是上市发布会,任何活动都搞成团购的形式。然而厂家并没有真正的支持,导致活动名不副实,团购价比平时买的还高。比如唐要上市了,邀请客户来,结果客户过来发现是参加团购,还没优惠,直接就走了,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其次,线下外拓已经成为 4S 店日常,而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厂家迟迟没有支持。
举个真实的例子,广西某家比亚迪 4S 店主动去乡镇外拓,可是每个大型商超都已是一片混战,最后领导发现乡镇一个停车场晚上停车、散步的人多,立刻过去布展。结果第二天,长城、长安的 4S 店外拓团队也早早来占位置,马上又变成一片混战。
在这种所有品牌都拼尽全力往乡镇下沉的大环境,厂家反应的缓慢,让 4S 店对厂家经销商业务口的失望直接被放大了。
说更直接点,线下对厂家的抱怨,更多的是来源于焦虑。
比亚迪营销案例报告分析 第3篇
这次以中国汽车品牌为主题的短片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其他汽车品牌的呼应。一汽、东风、小鹏、蔚来等汽车品牌纷纷转发视频,并喊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行业发展口号,与比亚迪实现了心灵感应和理念传递。这种规模盛大的场面也激发了众多网友的自豪感,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下表达了对中国汽车的喜爱和对国产汽车品牌发展的衷心祝福,在话题下洋溢着团结、友好、进步的气氛。
图片来自微博@小鹏汽车
此次营销战役引来了相关产业伙伴的参与,形成了大规模的话题共创和情感共鸣,在汽车行业的圈内创造了较高的热度。圈内的高热度带来话题的“破圈”,使更多汽车品牌受众和潜在用户了解到“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新闻的同时,对各大国产汽车品牌产生更强大的信心,对拥有庞大格局的比亚迪汽车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