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 第1篇
“我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名组工干部,是千千万万个被“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深深感染了的普通一员。鲍卫忠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公平正义努力奋斗着,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燃烧着,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龙在事迹报告会现场表示,他的事迹可学可做,他的精神可追可及。
“迈出去的是脚本,带回来的是人心。”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执法干警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句令她感触颇深的话,在她看来,鲍卫忠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在他的眼里群众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用实际行动将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要立足岗位,向鲍卫忠学习,去担当,去燃烧。”
李小虎作为四川省高院执行局综合处副处长,和鲍卫忠一样同在执行局工作,他说,听了鲍卫忠的事迹几度让他热泪盈眶,“他干事创业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即使执行工作再难也要迎难而上,为实现执行不再难贡献力量。”
事迹报告会现场,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局等部门参加,事迹报告会以视频形式开到全省中、基层法院,共6000余人参加。
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 第2篇
报告团成员们情真意切的分享,打动了前去聆听报告的每个人。
报告会现场(资料图)
据川观新闻报道,四川省委政法委政策研究处主任科员翟晋超在听过报告后深受感动。他说,鲍卫忠同志执法如山、一心为民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一名政法干警学习和传承。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张晶表示,今后她要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鲍卫忠同志的故事,不只鼓舞了奋斗在政法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也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们,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据《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2023级3班学生李智灵深受触动。他表示,未来希望自己能够以鲍卫忠法官为榜样,在工作中坚守原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努力,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添砖加瓦。同样,西北民族大学的同学们也被鲍卫忠同志的爱岗敬业精神所感动,表示自己未来不管在什么行业,都会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媒体关注,精神“火炬”传更远
报告会实打实地触动了到场的每个人,与此同时,通过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宣传,鲍卫忠同志的宝贵精神,被更多受众所了解。
现场聆听鲍卫忠同志的感人事迹,法院干警们红了眼眶。(资料图)
其中,大量中央级媒体广泛关注这场巡回报告会,《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人民网、国际在线、_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刊载报道聚焦此次报告会,累计发布文章40余篇。
同时,各地方媒体累计刊载报道超400篇,多家媒体在头版、要闻板块刊登专题报道。不仅如此,各地政法系统亦借助政务新媒体矩阵发布相关信息,累计发布信息超1000条,持续吸引网民关注互动,网友纷纷评论表示“致敬时代楷模”“云南的好同志,一路走好”“这是我们该追的星”。(完)(张玛睿整理)
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 第3篇
鲍卫忠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佤族_员,他从法院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干起,这一干就是24年。吕丹在报告会上回忆起和鲍卫忠初次见面时的场景,“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一种踏实而又令人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
沧源县面积不大,但99%以上都是山区;人口不多,各族群众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有时在执行案件的过程中,往返六七个小时是常态。时常要面对当事人的唇枪舌战、你争我吵,有时忙了一天却空手而归。作为法院的年轻干警陈美红不禁感叹,“执行局的工作是真不好干。”
“但是鲍局长有他的诀窍。”陈美红补充道。她回忆道,鲍卫忠的办公室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记着案款金额,有的是一些别人怎么都看不懂的符号标记。其中有一张特殊的便利贴尤为显眼,那是2021年9月,鲍卫忠接手了一起棘手的佤族村民健康权纠纷执行案件,一边是急需治病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面对陷入困境的当事人,鲍卫忠担心延误了治病,便决定立刻申请执行救助,并在便利贴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急”字,而他自己的病却一拖再拖。“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叮嘱我们一定要加紧跟进。正是在他的嘱托下,5万元执行救助款到账了,群众的看病钱有了,他却走了。”陈美红有些哽咽。
令陈美红印象深刻的还有鲍卫忠“人心换人心”的故事深深影响着她。有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成了法院的“钉子案”“骨头案”,鲍卫忠带头承办了这个案件。
艾嘎脾气火暴,第一次去,他们吃了个闭门羹。第二次去,还是连艾嘎家门都没能进。佤族新年“新米节”,鲍卫忠便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再次来到艾嘎家,按照佤族过年风俗,把稻穗挂到了门上、新米拿到厨房,和艾嘎拉起家常。艾嘎逐渐解除内心抗拒,鲍卫忠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矛盾心结完全打开,两族兄弟重归于好。“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依然每天奔波在下乡办案的路上,我要像鲍局长那样秉承民族团结理念,将能动司法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融入工作全过程。”陈美红说。
事迹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