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报告牛顿环 第1篇
大物实验牛顿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玻璃的平面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空气薄层。
当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这个装置上时,从空气薄层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将会产生干涉现象。
由于空气薄层的厚度在接触点处为零,而在离接触点较远的地方逐渐增加,所以在反射光中会形成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即牛顿环。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R,入射光波长为λ,在牛顿环中第 m 个暗环处对应的空气薄层厚度为 dm,则有:\\begin{align}dm&=\frac{m\lambda}{2}\\\end{align}\又因为在平凸透镜与平面玻璃接触点处,空气薄层的厚度为零,而在离接触点较远的地方,空气薄层的厚度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球面的一部分。
设第 m 个暗环处对应的半径为 rm,则有:\\begin{align}r_m^2&=2R\times dm\\r_m^2&=mR\lambda\\\end{align}\因此,通过测量第 m 个暗环的半径 rm 和已知的入射光波长λ,就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 R。
三、实验仪器1、牛顿环实验装置:包括钠光灯、平凸透镜、平面玻璃、读数显微镜等。
2、钠光灯:提供单色光源。
3、读数显微镜:用于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四、实验步骤1、调节牛顿环实验装置将钠光灯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光线能够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
调节平凸透镜和平面玻璃,使其接触良好,并且中心尽量重合。
2、观察牛顿环用眼睛直接观察牛顿环,调整装置的角度和位置,使牛顿环清晰可见。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将读数显微镜的目镜调焦,使十字叉丝清晰。
将显微镜对准牛顿环的中心,然后旋转鼓轮,从中心向外移动,依次测量第 10 到 20 个暗环的直径。
4、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暗环的左右两侧的位置读数,分别计算出每个暗环的直径。
大物实验报告牛顿环 第2篇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环实验报告含数据一、实验目的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学习使用读数显微镜。
二、实验原理牛顿环是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在透镜凸面和玻璃平面之间形成一空气薄层,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时,在空气薄层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将产生干涉。
在反射光中,由于空气薄层的厚度不同,会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即牛顿环。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形成的第$m$ 级暗环的半径为$r_m$,对应的空气薄层厚度为$d_m$。
由于暗环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所以有:\\begin{align}2d_m +\frac{\lambda}{2} &=(2m + 1)\frac{\lambda}{2}\\2d_m &= m\lambda\\d_m &=\frac{m\lambda}{2}\end{align}\又因为$d_m$ 可以近似表示为:\d_m = R \sqrt{R^2 r_m^2} \approx \frac{r_m^2}{2R}\将其代入上式可得:\r_m^2 = mR\lambda\则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frac{r_m^2}{m\lambda}\三、实验仪器1、读数显微镜2、钠光灯3、牛顿环装置四、实验步骤1、调节读数显微镜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
转动调焦手轮,使镜筒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直至从目镜中看到清晰的牛顿环图像。
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十字叉丝交点对准牛顿环中心。
2、测量牛顿环直径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从牛顿环中心向左移动,依次记下第 30 到21 级暗环的位置读数。
继续转动鼓轮,越过干涉圆环中心,记下第 20 到 11 级暗环的位置读数。
3、重复测量重复上述测量步骤 3 次。
4、数据处理计算各级暗环直径$D_m =|X_{m右} X_{m左}|$。
大物实验报告牛顿环 第3篇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
2、学习利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与平面玻璃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加的空气薄层。
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从空气薄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将会产生干涉。
在反射光中,相同厚度处的光程差相同,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即牛顿环。
设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的空气薄层厚度为$d$。
由于$R >> d$,可以将这一空气薄层近似看作一个楔形薄膜。
由几何关系可得:\d = r^2 / 2R\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Delta = 2d +\frac{\lambda}{2}\其中,$\lambda$ 为入射光的波长。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对于暗条纹,有:\2d +\frac{\lambda}{2} =(2k + 1) \frac{\lambda}{2}\\d = k\frac{\lambda}{2}\\r^2 = 2kR\lambda\则第$k$ 级暗环的半径为:\r_k =\sqrt{2kR\lambda}由于中心为暗斑,所以第$k+m$ 级暗环半径与第$k$ 级暗环半径之差为:\r_{k+m}^2 r_k^2 = 2mR\lambda\所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frac{(r_{k+m}^2 r_k^2)}{2m\lambda}\三、实验仪器1、读数显微镜:用于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2、钠光灯:提供单色光源。
3、牛顿环装置:由平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组成。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节将牛顿环装置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
调节显微镜的物镜,使其接近牛顿环装置,但不接触。
然后缓慢向上移动物镜,直到能清晰地看到牛顿环。
大物实验报告牛顿环 第4篇
大学物理牛顿环干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平面玻璃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薄层,其等厚点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就是牛顿环。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时,在空气薄层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会发生干涉。
设入射光的波长为λ,在空气薄层厚度为 d 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Delta = 2d +\frac{\lambda}{2}\)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相互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相互削弱,形成暗条纹。
对于暗条纹,有:\(2d +\frac{\lambda}{2} =(2k + 1)\frac{\lambda}{2}\)(k = 0, 1, 2,)解得:\(d =\frac{k\lambda}{2}\)由于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 远大于空气薄层的厚度 d,所以可以近似认为:\(d = r^2 /(2R)\)(其中 r 为条纹半径)将上式代入\(d =\frac{k\lambda}{2}\)可得:\(r^2 = k\lambda R\)所以,只要测量出第 k 级暗条纹的半径 r 和波长λ,就可以计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
三、实验仪器牛顿环装置、钠光灯、读数显微镜、移测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调节牛顿环装置将牛顿环装置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清晰地看到牛顿环的图像。
调节牛顿环装置的位置,使十字叉丝与牛顿环的中心大致重合。
2、测量牛顿环的直径转动显微镜的鼓轮,使十字叉丝从牛顿环的中心向一侧移动,依次测量第 10 到 20 级暗条纹的位置。
测量时,要注意十字叉丝要与暗条纹相切,且要在不同的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大物实验报告牛顿环 第5篇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分析牛顿环等厚干涉现象;2. 学习利用牛顿环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3.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环实验是研究等厚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
当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与一块平板紧密接触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空气薄层。
当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这一空气薄层时,从上下表面反射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
根据干涉理论,当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产生明纹;光程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时,产生暗纹。
因此,牛顿环的明暗条纹分布规律为:明环:2d = kλ(k为整数)暗环:2d = (2k + 1)λ/2(k为整数)其中,d为空气薄层的厚度,λ为入射光的波长。
通过测量牛顿环的直径,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
三、实验仪器1. 牛顿环装置(包括平凸透镜、平板、光源等)2. 读数显微镜3. 钠光灯4. 毫米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 将牛顿环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装置稳定;2. 打开钠光灯,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3. 将读数显微镜对准牛顿环装置,调整显微镜位置,使显微镜的视场中心对准牛顿环中心;4.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牛顿环清晰可见;5. 选取几个明环和暗环,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6. 记录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以某次实验为例,测量数据如下:明环直径(mm):d1 = ,d2 = ,d3 = 暗环直径(mm):d1' = ,d2' = ,d3'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空气薄层的厚度:明环厚度(mm):d = (d1 + d2 + d3) / 3 = 暗环厚度(mm):d' = (d1' + d2' + d3') / 3 = 根据牛顿环的明暗条纹分布规律,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 (d1 + d2 + d3) / (2d - d1' - d2' - d3') = mm六、实验结论1. 牛顿环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等厚干涉现象,验证了干涉理论;2. 通过测量牛顿环的直径,可以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3. 读数显微镜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