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简单分析,透过对影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的分析,结合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选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分析研究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010(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 民营科技. 2012(01)
[9]_.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11(04)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篇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篇
所在系部: 管理学系
专业: 会计学
学 号: 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xx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般认为,财务分析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美国工业大发展的产物。在美国工业大发展钱,企业规模小,银行根据个人信用贷款。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不能根据个人的信用给企业贷款,这样银行更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关心企业是否有续借能力。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银行对于申请贷款的企业要求提供其资产负债表。随后,美国银行家_·沃尔(a1exanderwall)首开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的先河,创立了比率分析体系。到了20世纪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形成不断发展,财务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对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研究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它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而且与人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管理会计报表、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真实、完整。
二、文献综述
张先治、陈友邦(XX)在《财务分析》中指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了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分配活动中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科学。
荆新(XX)在《财务管理学》中阐述到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它是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做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为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张新民、钱爱民(XX)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讲述到,以为杰出的财务分析师不但能体会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数字背后的经营状况,更能通过报表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质量、战略实施的成效进行判断,并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有效预测。
张先治(XX)在《财务分析》中提出,财务分析的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管理会计报表、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真实、完整。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2.根据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状况;
3.利用各项财务指标对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综合能力分析;
4.投资建议。
主要方法:
对企业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运用杜邦分析法对企业财务进行综合能力分析。
四、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张金昌.财务分析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吴世农,吴育辉.ceo财务分析与决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 李凌.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析中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
[6] 范旭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j].企业研究..
[7]郭永春.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
[8] 张超英.企业财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 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何韧.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1]陈凡.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j]广东科技,
[12] [美] 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告与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五、研究进度
年10月26号论文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下达任务书。
年01月06日前,学生搜集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年01月15日前,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进入论文写作。
年04月06日前,学生提交论文初稿。
年05月04日前,学生提交正式论文。
年05月19日~05月20日,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篇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最具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SAS)第23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取代,将分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
(1)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
(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独立性审计准则第II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规定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20xx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分析程序的目的为: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新准则规定了可使用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回归分析法。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没考虑到分析程序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建议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时,明确分析程序适用的范围;其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分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分析程序软件使用等相关的后续教育,并鼓励其多利用除企业之外的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建立行业统计数据资料库及开发相关分析程序的设计软件工具,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
(三)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案件及审计人员法律诉讼案的频频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减少风险,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效率。而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分析程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既准确又快捷的完成审计任务。
然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成熟,比如分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会计师对复杂分析程序方法运用能力有限及缺乏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灵活运用分析程序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个人概括整理来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分析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方案)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分析程序的概述
分析程序的涵义及特征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方法
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目的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各业务循环运用分析程序的具体实施方法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具体实施方法
3分析程序在A公司的运用
4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5总结
(二)基本思路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经验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新准则下我国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具体情况做出分析。
2、数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经济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对本文而言,在探讨新准则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必须适当地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问题显得明确和清晰。
(二)进度安排
序号任务计划具体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1论文选题
①老师分专业出选题9月17日――22日
②分专业对老师出的选题进行审核10月7日――8日
③10月9日后网上公布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并按班级上交汇总选题意向统计表10月9日――15日(周五必须提交统计汇总表)
④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等相关讲座10月15日――25日
⑤公布最终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10月26日
2下达任务书收集并阅读资料老师下达论文写作的任务书、学生收集并阅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2篇与论文相关的外文10月27日――11月初
3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写作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写作 11月1日――12月9日
4开题答辩开题答辩12月10日――13日
5论文写作及指导有论文初稿12月14日――1月15日
6论文答辩分批次进行论文答辩20xx年3月――5月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Susan .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entry-level auditors’ ablities to perform analytical proced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xx,(18):29~43
[2] Kenny . The use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by external auditors in Canada[J].Joure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20xx,(18):153~168
[3]赵红英.分析性程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xx,(07):69~71
[4]李岩.分析程序在识别财务舞弊风险中运用[J].财会研究,20xx,(36):275~276
[5]沈丽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xx,(11):97~99
[6]廖义刚,陈春香.浅析影响分析程序绩效的环境因素[J].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02):38
[7]杨新华,陈海燕.审计分析性程序质量控制对策探[J].商业会计,20xx,(04):66~67
[8]张丽华.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J].商业会计,20xx,(04):45~46
[9]余涛.浅析分析程序的应用效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3):134~135
[10]季光伟.浅谈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2):80~81
[11]卫伟峰.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S1)
[12]唐建华.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的历史进程[J].审计研究,20xx,(02):59~60
[13]陈华良.浅析现代风险审计[J].财会月刊,20xx,(16):20~21
[14]谢盛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合与改进[J].当代财经,20xx,(11):51~52
[15]陈艳秋.谈风险导向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实施[J].商业时代,20xx,(20):104~105
[16]王丽卿.财务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经济师,20xx,(03):183~184
[17]陆迎霞.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xx,(02):72~73
[18]李靖.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xx,(08):38~39
[19]胡亚敏.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运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xx,(04):62~63
[20]廖义刚.审计是主体因素与分析性程序绩效[J].财会月刊,20xx,(22):20
[21]胡运会.新审计准则下审计分析程序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xx,(14):80~81
[22]李忠安.我国新旧准则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J].财税科技,20xx,(22):271~272
[23]章惠娣.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J].冶金财会,20xx,(01):66~68
[24]李宁.分析程序在识别审计风险的运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08):42
[25]任富强,王红蕊.分析程序的应用误区及改进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xx,(12):43~44
[26]李铁群.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特点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思考[J].审计刊,20xx,(03):10~11
[27]锁琳.浅谈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5):52~53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5篇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资产重组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企业资产重组中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来给自己虚增资产和资本以达到操纵利润等目的。
为保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应当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评估也很难公正客观,不是低估就是高估。如果低估则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如是高估则是对另一方权益的侵害。因此,正确分析和界定企业无形资产,科学、准确地评估无形资产,合法公正地处置无形资产,对推动和保障企业的顺利实现,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资产重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处置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广泛的研究。
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陈仲《无形资产评估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朱秦丰《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风险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学2007
三、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
可行性:
无形资产是体现重组方对被重组方对技术项目的科技含量、新颖性、成长性成、成熟性、风险性等都很关注,然而他们更关注的是技术项目的市场获得能力。但如果拿着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对其技术无形资产出具的价值评估报告去找投资机构,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国内对资产重组中无形资产的.界定和评估存在如下缺陷:
偏重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研究,而对无形资产的权利属性、无形资产价值运动规律、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约束条件等基础理论研究较少。无形资产范围局限于传统认识,对现实中新型无形资产及其营运方法缺乏研究,尤其是关于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研究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偏重对国外无形资产评估技术方法的介绍,缺少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评估技术创新。缺少对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经验证据研究,无法为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理论提供可信的实证支持。忽视无形资产相关利益主体已经呈现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则和方法研究不力。
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关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界定的黑洞,明确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
提高资产重组中的企业各方和有关管理、评估、审计监督等多方对无形资产的充分重视,有效地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运营的效率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无形资产
2.企业资产重组中对无形资产评估和界定存在的问题
3.无形资产在企业重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如何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出现的问题
5.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6.总结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6篇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标题或名称。论文标题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在给论文拟定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准确地把论文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比如有一篇论文名称叫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会计之友》,第12期下),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电网公司,研究的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再如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第4期),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研究的问题是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是实证法。这样的题目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二)用词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写论文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有一篇论文题目为只有建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可以,但作为论文的名称就不妥。因为论文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问题正在探讨研究中,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三)名称要简洁。
简洁是指论文标题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在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如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创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思考.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要讲明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即有什么人研究过该课题,还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问题或缺陷,为什么你还要研究该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等等,类似于论文的前言或引言部分。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的写法,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研究它有什么实际作用;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等。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例如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的引言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财政部于11月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并规定自年1月1日起实施,证监会也于20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因此在上海证交所与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公司自2002年1月1日起除了要公开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之外,还要公开披露季度报告(其中包括季度财务报表),这就为我们利用季度数据来研究中国企业盈余管理---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尽管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管理盈余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普遍都是基于年报中提供的年度财务数据而进行的,国外只有少数学者在其文献中谈到了盈余管理的季度分布情况,国内尚未有学者分季度研究盈余管理现象,本文希望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一)课题的任务。
课题的任务其实也就是论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而言,任务必须是具体、明确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一一列出。只有任务清楚、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给干扰。确定任务时,要紧扣论文主题,目标不能定得太多、太高,在用词上力求准确、精练、明了。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内容(或重点内容)。
有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论文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毕业论文选题想要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加以介绍。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概述。
㈠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阐述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㈠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
㈡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问题研究。
㈢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阐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阶段---会计信息化,并论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㈠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㈡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前沿---XBRL.
㈠XBRL的含义及XBRL产生于存在的原动力。
㈡XBRL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及影响。
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论.
(三)论文的实现途径。
指完成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在毕业论文中常用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综合研究法等。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如经济管理类专业,调查法、归纳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综合研究法可能用得更多一些。
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如下:
本文研究以会计电算化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学术界关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影响的分析论述,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与XBRL,希望能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第三步,撰写论文提纲;第四步,撰写开题报告;第五步,写成初稿;第六步,论文修改;第七步,论文定稿。第八步,英文翻译。
四、进展计划。
即论文的写作进度,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明确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而且要依据学校毕业论文安排时间来确定自己的进度安排。
例如:
20xx年11月15日之前选定题目。
20xx年11月16日12月15日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20xx年12月16-12月31日拟定论文提。
20xx年1月1日-3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3月11日-4月10日完成初稿。
20xx年4月11日-4月30日完成修改稿。
20xx年5月1-5月20日定稿。
20xx年5月21-5月31日英文翻译。
具体时间安排要按照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时间安排一般应尽量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五、阅读文献目录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要列出参考文献,这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来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10篇以上,其中应该包含外文文献1篇以上。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规范。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7篇
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都是以更好地为企业经济活动服务为重心,使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运行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财务会计和审计两者具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处理好财务会计和审计的关联性和区别,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关联性
(一)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相同点
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两者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工作手段、工作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具体的工作内容上,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两者都有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实施监督和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工作时,可以在依法的前提下,实施监督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运营细节。企业审计的工作主要是在企业财务进行监督过程以后,再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监督和管理,还有对企业财务认定的相关业务活动做出认定。
2、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目标,就是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实施内部管理和控制,进而可以达到全方位掌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以最大限度地使企业实现利润增涨,降低运营成本的最终目标。同时,财务会计和审计的工作出发点都是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主。
3、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在范围上有很大的关联,财务会计主要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包括企业所有业务收支范围内的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范围也是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和控制,以进一步保证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二)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不同点
1、从工作重点来看,企业财务会计主要对企业生产运营的资金、一切账务记录进行管理和控制,重点放在企业的资金上。审计工作的重点是进行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内部管理等进行监督。
2、从工作对象来看,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于一切账目管理,资产的运营控制,同时形成一定的会计报表,以便可以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其工作对象具有详细性和具体性。审计工作主要是以监督和管理财务会计所有的业务活动为主,以便保证其资金管理和控制活动得以实现。
3、从工作层次上来看,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财务管理和控制,是低层次的监督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除了有对会计工作的检测和控制,还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所有业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管理工作。
二、对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进行提出一些建议
(一)理清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关联性
要做好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理清财务会计和审计存在的关联性,在本质上把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认识清楚。企业财务会计的本质是资产管理,以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主要目标。审计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进行企业财务的监督,以评价企业经济业务行为主要内容。其中,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审计工作具有一些相同之处。所以,企业就需要利用审计监督和评价,规划好发展目标,以促进企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
(二)保证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和外部控制互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部门企业财务工作发生徇私舞弊的情况,企业必须要设立有关的控制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保证,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主要有企业业务活动运营的.实际政策、管理制度、以及有关的规范、标准等。同时,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业务程序,在具体分工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外部控制管理互相结合,以便保证企业多项经济发展信息可以被有效规范化地记录和运用。
(三)明确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职责和权利
企业财务会计的具体工作环节中,资产的监督管理程序恶化审计工作具有很大的共同点,其都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可是,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审计工作主要以强化企业财务的监督和评价为主。所以,就要明确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不同的职责和权利,以便加深财务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范围的认识,进而提升不同职责部门和环节的财务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由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和理念在不断改进和变化,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也相应有了很大改变,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者认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在具体操作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清两者的职责和权利,以防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促进两者更好地实现配合,进而保证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展开,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8篇
~ 收集资料,与指导教师协商确认选题
~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准备开题答辩;
~ 根据开题答辩要求修改开题报告、细化写作提纲;
~ 根据开题报告书收集、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 根据初稿修改意见,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
~ 根据第二稿修改意见,撰写毕业论文第三稿;
~ 提交打印稿,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9篇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会计学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西安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字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格式 要求 我这边有 按照的的模板写 修改 开题报告需要ppt 填写任务书 需要开题报告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会计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会计监管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如三毛、绿大地、长虹、中捷等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丑闻触目惊心;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作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这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虽然我国大多学者意识到改善我国会计监管现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动态的会计监管措施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对如何优化会计监管体系以发挥其动态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会计监管体系的特性具体应表现为:会计监管目标具有实践导向性;会计监管主体具有开放性,会计监管部门设置合理,权责明确,且彼此之间能动态地协调和有效制衡,由此形成的会计监管模式能因时因地制宜;对会计监管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会计监管内容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得以完善,会计监管客体能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会计监管依据系统规范,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实时、充分的制度保障;会计监管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能让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监管对象实施及时、持续和全面的动态会计监管;会计监管功能是能不断修正静态的利益格局,最终实现“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会计监督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在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人文、法律背景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本文的研究是以会计监管实践与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为逻辑起点,针对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对会计监管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的表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相应地从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客体、会计监管依据和会计监管方法五要素来优化我国会计监管现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会计监管体系进行优化,旨在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改变我国会计监管现状,提高会计监管效率,有效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7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0篇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 曹慧明.审计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李秀乾.关于网络审计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5] 秦晓华,朱建平,陈庆杰.论网络经济对审计的冲击[J].山西统计2002,(04):28-30.
[6] 张玉英.论网络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7,(08):42-43.
[7] 苏孜.浅析网络经济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53-55.
[8] 张梦梦,周霞.浅析我国网络审计发展讯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100-101.
[9] 苏文成.浅析网络经济对传统审计的影响[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04):20-21.
[10] 吴小芬,李永忠.试论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信息化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5):51-53.
[11] 杨尚.试论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07,(2):154-155.
[12] 李永峰,王琦.网络经济对审计理论影响的思考[J].山西统计,2002,(05):46-47.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1篇
设计(论文)题目:试论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主体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是一般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一般管理制度是以管理某种经济事项为内容的一种规章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以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总体,采取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对所属控制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它与一般的管理制度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内部控制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把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作为一个总体,并把构成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看成是一个个系统。
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内部控制以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为客体。
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内部控制从其本质上讲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保护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
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所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便可以避免密码的泄漏、避免指责不明和相互推诿的问题。
3.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按照契约理论,企业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总体。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不一致,这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只能依靠非市场机制加以妥善解决,即出资者将资本授权给经营者经营后,必须辅以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管理的预定目标。这种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而由于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使得外部监督的成本高、效益差;相比而言,内部监督往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新颁发的《_会计法》明确指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来看,会计本身就具有内部控制的作用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是会计工作的职责之一。会计监督的完整含义是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指导、控制和促进,调节和指导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经济活动方法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按照合理、合法的轨道进行,促进与控制则是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给予直接的支持和制约。会计人员的受托责任来自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负责。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确认、计量、记录,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营者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最大效率地达到经营者所要求的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而这三个目标也正是会计工作的三个目标。
从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来看,会计人员也是最适合的内部控制执行者
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等几乎全部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会计环节转换为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信息和沟通,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而会计无疑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可以避免注册会计师审计常常会遇到的审计范围受限等情况。因此,通过会计这个环节来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是由会计工作本身的地位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周奇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问题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3)。
[2]吴英红,常宇胜。关于加强企业控制问题的探讨。理论界,2015(5)。
[3]闫俊瑜。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冶金财会,2015(8)。
[4]潘琰,郑仙萍。论内部控制理论之构建。会计研究,2015(2)。
[5]刘大贤,袁小勇。审计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5.
[6]杨立明,高尚宏。试论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沿,2015(30)。
[7]薄会东。试论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国商界,2015(15)。
[8]李坤,李玲。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经济信息,2015(8)。
[9]阎达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财会文库)
[10]李荣梅,_民。《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课题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4.
[12]王书力,彭双南,竹怀宏,程红燕。《内部会计控制实务与案例》。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3]周兴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4]耿建新,宋常。《审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
[15]宋荣恩,应唯,袁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2篇
题 目:账款的风险的防范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目的:
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会计科目,与其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它在公司财务报表上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的水平。应收账款的持有规模和持有时间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许多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如何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是应收账款研究的重点。
选题意义:
1、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所形成的一种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信用盛行,企业应收账款明显扩大。合理的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知名度,成为企业扩大销售能力,拓展市场,组织货源减少仓储费用及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如果管理得当,对提高经济效益会起积极作用。
2、应收账款的意义在于扩大销售。卖方可以利用所拥有的货币融通能力,将客户从有能力即时全额支付货款的买方,扩大到包含虽无能力即时全额支付货款,但有足够的商业信用保证,在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可以偿付全部货款的买方。
3、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应收账款在扩大销售竞争需要,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占有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不断增加,大笔应收账款逐年沉淀,无疑加速了其资产质量的恶化,并严重影响着公司的再生产能力,因此,
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是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
相关研究动态: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社会的信用基础和信用体系的完备性有着密切关系。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现在,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是西方国家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用的比较流行的方法。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因此,我国企业很难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只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我国企业可以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来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广大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意识仍比较淡漠,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尚比较缺乏。现在,绝大多数企业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今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社会将形成学习信用管理知识的高潮,我国企业也将掀起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和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热潮。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现状的分析,基于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应收账款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实际与理论结合
撰写提纲:
1.绪 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应收账款含义及特点
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与管理目标
应收账款功能与成本
应收账款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应收账款对公司经营的正面影响 应收账款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A公司简介
A公司应收账款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改进的必要性
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加强信用政策的管理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
— 撰写开题报告,
— 撰写初稿
— 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 再次修改,定稿,并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并装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李恩柱.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M].财会研究,
[2]李如新.浅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xx,2
[3]徐开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xx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3篇
一、论文选题的依据
自从证券市场诞生之日起,虚假财务信息就成为证券市场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在虚假财务信息中,由于利润操纵形成的虚假财务信息占据相当大的部分。由利润操纵而形成虚假财务信息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对投资者而言,会产生或加大投资风险,如果投入的是国有资产,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债权人而言,会加大金融风险;对国家而言,可能会流失税款,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本文试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动机及经济后果和对策作一下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这次论文的研究能对这些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各级监管部门努力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把防范证券市场利润操纵及市场风险的各项措施贯穿到监管工作和市场运行的每个环节,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主要写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参考引言写)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
内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已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就是针对这种操纵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展开分析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会计利润操纵的基本含义,会计利润操纵的动机分析,会计利润操纵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利润操纵的治理对策。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我们期望上市公司及从事证券中介业务的人员遵守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为证券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即使是在证券市场成熟而完善的发达国家,利润操纵也不可避免。可以预见,利润操纵还会出现新的形式,对它的治理不可能一劳永逸。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将来还有很多新的治理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
概述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参考论文摘要写)框架:
一、会计利润操纵的基本含义
二、上市公司会计操纵动机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主体
(二)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
(三)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动机分析
三、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虚增利润,导致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二)虚构出口,降低虚增的税收
(三)利用配股进行“圈钱”
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二)增加操纵成本,加大惩罚力度
(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
(四)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培育中介机构公信度
(五)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监管
三、论文重点及研究思路
(根据自己的论文提出重点和研究思路,研究思路:如结合某企业案例研究、结合20xx年年报审计结果研究等)。
本文准备以“银广夏事件”为例来研究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动机及经济后果分析。“银广夏事件”是发生会计利润操纵中较为典型的一例,反应出多数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存在的一些共同的问题。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案例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会计利润的操纵的动机及经济后果分析,针对这些动机及经济后果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四、论文研究方法
(可选择的方法有:资料检索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统计抽样法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具体情况来写。)
在写论文时,我将运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检索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这三种方法。在即将写的该篇论文中需要的一些资料及论文有关的文献都需要从网上进行检索,通过检索出来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一些新的思路及看法,这就涉及到资料检索分析法;在研究“银广夏事件”案例反应的问题时,需要查阅银广夏公司1998—20xx年年报,并通过分析年报的数据总结出会计利润操纵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归纳及总结的方法;由于本文以“银广夏事件”为例进行研究,本文将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涉及到案例研究法。
注意:行文中,一定要用将来时的语气进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级标题(写到二级标题)(参考论文目录写)
毕业论文手册工作记录时间安排
—— 确定论文选题、调研并搜集资料、拟定论文提纲。(过程记录分几天展开)
——修改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过程记录分几天展开)
—— 撰写、完成论文初稿,完成外文资料翻译。中期检查。(过程记录细化,分几天展开)
—— 修改论文初稿,完成第二稿。(过程记录细化,分几天展开)
—— 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过程记录细化,分几天展开)
—— 论文定稿、调整格式,打印、装订,准备论文答辩。(过程记录细化,分几天展开)
——准备并作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手册工作记录要写满3页。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4篇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
一、选题背景介绍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省药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大型国内药材供销。公司自1955年5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生产、流通、科研以及全省中药行业的管理工作。2001年归并到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全资子企业,公司现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药店5家,四个批发经营部门。省药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职工队伍素质优良,有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86%,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7人,执业药师11人。
由于我本人所在的公司属于以销售类为主行业的公司。公司创业初期,公司领导致力于市场开拓和扩大销量,公司几个员工大多为领导自己的亲朋好友,综合素质并不是很理想。在公司发展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组织机构一直比较简单,管理工作根据经营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灵活处理,没有建立起严密稳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也并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绩效考评工作。随着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展,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不得不设立人事管理专员岗位,该岗位一直处在一个“管理档案”,“工资核算”“职工应付职工薪酬”等事务职能阶段,而且公司管理一直比较松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的沉淀和流失。公司领导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意识到薪酬核算的重要性,公司需要配有全套的体制制度。但是我公司现行引进制定的职工薪酬核算内容包括效益绩效指标和核心职责完成情况两部分,绩效指标是由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连个指标构成的。而现行的经营业绩指标就是根据公司年销售收入,利税额,销售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评价停留在财务业绩评价阶段,而财务指标运用得也比较少,而且原有职工薪酬核算体系还存在些问题,例如生产管理的整体不是很突出、制度实行效果不理想,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也不高。所以根据公司情况我选择了职工薪酬核算制度设计这个题。
二、研究现状
薪酬核算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当时公司成立较为仓促,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在管理机制特别是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存有余地。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知道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没有认识到重要性,没有能从管理部门的高度建立有效管理体系。并且公司的权责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各个岗位之间的权责界定也不是很明确。考核是形式上的,没规范明确的考核制度,考核人无法进行有效考核,考核只是摆设很难起作用,制度虽然算是完善但是没有建立监督和及时考核,使得形同虚设了。另外沿用传统的绩效评估手段,还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最重要的是考核过于形式化,不能充分的与薪酬核算结合,未能充分发挥考核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考核对工资奖金影响很小,只要级别相同,工资收入基本差别不大。由于考核没有和个人责任薪酬核算密切联系,因此工作还是靠个人自觉,核算制度没有发挥其功效。公司的工资水平合理,相比整个市场和同行业的薪酬状况具有吸引力,公司的薪酬才具备竞争力,才能吸收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公司薪酬较市场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会造成人员严重流失,不利于公司内部的稳定。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素质相对较好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可以期望的更高薪酬,则很容易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结果是公司不断招聘新雇员以满足运作需求的同时,老雇员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这对人力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根据公司原有的情况和公司现行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现行的薪酬核算制度,对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三方面着重入手设计的薪酬核算管理体系,从考核和激励员工重视绩效两种方式;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找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总之整改职工薪酬核算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设计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
为公司的员工提供了系统的薪酬核算管理政策及程序,使员工在本地的薪酬核算系统中得到公平的对待,为吸引并保留合格的人才,公司将在与同行业企业或劳动力市场的普遍薪酬范围内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给予员工与市场基本相符的薪酬。新的薪酬核算制度体系通过从员工成绩,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实施,使得公司进一步建立薪酬核算体系;各个岗位之间权责岗位界定分工明确;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使考核与员工积极性充分与薪酬相结合,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刺激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发挥自身能力,积极推进工作,进一步改善公司整体薪酬核算体制。
2、研究意义
设计这套新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了重要的意义。规范了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增强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做到了合理配置人员;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改进工作,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进行薪酬和人员变动管理。通过对从业员工能力发挥度、对业绩贡献度加以把握,使责、权、效、利相统一,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目标达到最大化。
3、研究方法
设计中采用了,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
通过调查法,在实习单位经过实际调查得出基本资料,并与有关人员咨询学习后初步建立了设计的基本思想。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法,对原有体系找出不足,并根据不足和实际情况来设计职工薪酬核算制度。
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新的薪酬设计方法与企业现有的评价方法,从而设计出更完善的职工薪酬核算体系。
四、设计提纲
第1章 企业概况
省药材公司自然状况
省药材公司管理概况
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管理现状
第2章省药材公司薪酬核算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
设计原则
设计目的
设计意义
设计内容
第3章 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省药材公司薪酬制度的具体设计
基本工资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固定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职务津贴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间接薪酬制度设计
员工福利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五险一金的内容及标准设计
薪酬的计算
基本工资的计算
固定津贴的计算
职务津贴的计算
员工福利的计算
五险一金的计算
职工薪酬核算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设计
凭证设计
账簿设计
账务处理
五、参考文献
[1] _,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
[2] 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学(下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 张涛,平衡计分卡:一种评价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
[5] 文新三 张涛著,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文—雇员福利》2006年
[7]《薪酬管理入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
[8]《企业财会实务》新华出版社2007年
[9]《企业会计实用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工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5年
[11]《薪酬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劳动统计新编》宋长青2006年
[13]《劳动工资文件资料汇编》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
[14] 李柏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技巧 》会计月刊.
[15] 张玮《中小企业核算制度面临的问题.经济学动态》2004年
[16] 罗云《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经济科学前沿》2007年
[17] 陈琦伟《公司金融核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18]《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解释》哈尔滨会计学会2004年
[19] RobertFS. High-speed biologists search for gold in proteins .Science, 2001, 294(5549) :2074-2082 .
[20] Chee-Cheng Chen, Ching-Chow Yang. Cost-Effectiveness 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Suppliers and Operations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2002(10)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5篇
20xx年,在集团公司和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财务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深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严格控制成本,疏导电价矛盾,强化基础管理,全面完成了年度主要预算指标,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财务支撑。现将公司20xx年度财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公司20xx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和内部经营考核相结合,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资产经营责任书,强化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提高资金集约化管理力度,不断改善财务状况,公司本部及各控股分、子公司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一、20xx年度主要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20xx年度(万元)营业收入其中: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其中:非流动资产负债总额其中: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本期完成上年同期本期预算同比增长完成预算
二、各公司主要预算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其中:可控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1234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计划实际20xx年度,各控股公司预算完成情况基本良好,其中XX公司实现盈利。可控费用考虑调整因素后总体未超支。
三、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
从上表可见,公司的营业收入的增长高于营业成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本年主要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所致。
营业成本较预算增加X,由于①②③④⑤
营业税金及附加受到销售收入增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增长的影响,超出年初预算38%;管理费用较计划有小幅增长,主要是受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财务费用受到国内金融政策的影响,超出计划5%。
利润总额较计划减亏X。
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与预算偏差较小,同比减幅X%,主要由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及企业归还长期贷款形成。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各公司主要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基本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制度不健全,各公司均不同程度存在制度缺失老旧,不能满足日常管理所需。
2、全面预算管理还要加强,尤其是对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及结果分析有待提高。
3、成本费用分析不足,除预算管理外,各生产单位还应细化成本费用
分析,严格控制可变成本,以满足自主运营管理需要。
第二部分公司20xx年财务预算编制情况
一、20xx年财务预算编制原则及依据
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严格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预算切实可行。
2、财务预算编制依据包括:X二、20xx年主要财务预算指标编制情况
20xx年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其中:非流动资产上年完成(万元)本年预算(万元)增减率负债总额其中: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三、20xx年度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主要因素
1、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贷款利率可能发生变化,会对公司的财务费用及损益情况产生影响。
2、受通货膨胀影响,市场物价及人工成本呈上涨趋势,会对营业成本及管理费用等产生一定影响。
3、受政府调控的影响,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产生影响。4、参股公司的盈利及分红能力不确定,会对投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部分20xx年财务工作重点
为实现公司各项财务预算目标,各控股公司必须按照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结合经营考核机制,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公司今年将继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经营考核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补充与促进。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严格执行公司批复的预算方案,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公司将加大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力度,并就预算制度完整性、预算流程规范性、预算执行严肃性、预算支出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增强预算对经济业务的调控能力;财务部门要加强预算分析工作,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加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推进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推进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年度利润指标的重要保证。各分、子公司要切实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认真研究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水平,努力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三、加强实物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实物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目前公司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分、子公司均不同程度上存在有帐无卡、账实不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可以共同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有机地
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帐实一致。同时各控股公司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做好资产的按时入账及受损资产的清理处置工作。
四、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务工作规范化程度
内控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集团公司本年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20xx年公司内控体系建设重在完善补充制度,重在落实制度。通过制度管理,提高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并继续深化财务监督,在公司内部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对各控股公司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重要会计政策、年度财务预决算、资产核销以及其他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重大事项进行报批、报备管理。五、开展业务学习,提高执业能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对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持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丰富更新知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20xx年公司仍将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组织进行业务学习,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丰富更新专业知识,满足工作需要。
各位代表,20xx年是公司财务工作面临考验的一年,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困难的挑战,也有公司内部经营模式转变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财务工作只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才会取得新的成就。20xx年,在集团公司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财务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6篇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部门经理的全力配合和全体同事的全力支持下,财务部顺利完成了财务部的各项工作,与公司中心工作配合良好。在如何做好资金调度、保证项目资金支付、及时准确办理银行按揭、房款催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这里我要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是我所在部门自己的工作。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会计和过帐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从原来的计算和登记工作中解放出来。年初我们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经过一个月的数据初始化和三个月的手机组合,所有财务人员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和操作,财务会计顺利过渡到电算化业务处理。这为财务人员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数据查询的功能,为财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财务部一直缺人,但在我们高效有序的组织下,能按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各项任务。财务部离不开资金的收付,每天的财务报销和记账。这是财务部最常见也是最艰巨的工作。过去一年,我们为各种内外经济活动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基本上满足了各部门对我们部门的财务要求。公司的资金流量一直很大,特别是x月至xx月期间,现金流量巨大且繁琐,财务部的邹智和胡蓉坚持“认真、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资金收付安全、准确、及时,没有任何差错。全年累计资金收付达到1亿元xxxx。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财务会计工作中,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应该尽职尽责,认真处理每一项业务,尽最大努力为公司节省各种费用。财务部全年审核xxxxx原始凭证,处理xxxxx会计凭证,出具大量会计报表,无差错。
制度属于企业的刚性管理,任何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有其严格的规章制度。田常公司从无到有,从刚开始的三两个人发展到今天的几百个人,规范各种经济行为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一年来,财务部先后出台了物业管理、合同签订、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了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营造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尽职尽责。
财务部门应认真负责地处理公司内部财务关系,妥善处理外部财务关系,以实现成本单位的任务。与外界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联系。今年,财务部友好妥善地处理了各单位往来账户的收支。同时,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关系,与税务机关建立了良好的税企关系,全面办理了保险公司遗留资产的交换手续,成功完成了统计、工商等各部门相关数据的申报。
二、资金调度和信贷工作
资本就像“血液”对人体一样重要。今年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各种管理机构逐步建立,新员工陆续加盟。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x-x月项目未能取得任何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公司遭受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根据工程建设和公司发展的要求,为保证资金使用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与总行共同规划并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同时财务部也全面承担了x月开始的销售催收和银行按揭工作,并在全体财务人员和招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力以赴快速回笼资金。保证了市场建设的顺利进行,及时偿还了银行到期贷款,全年完成投资x。x亿元,并偿还到期贷款xxxx万元。资金的成功运作保证了田常和东方公司的正常运营,甚至继续树立东方公司“Aaa信用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全力协助招商工作
招商是今年的重中之重,招商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财务部协助公司领导做了大量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充分参与公司招商政策的制定,为公司制定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介绍各项招商政策、调动招商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供财务参考。
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正确决策和远见卓识,以及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招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财务统计,截止xx年xx月xx日,有xxx家店铺,xxx套房子,成交率xx。xx%,营业额xxxxx万元,实收房款xxxx万元,未付房款xxxx万元,资金回收率 %;预订xx套店铺,收取xxx万元押金。租赁xx套自有门店,押金xx万,入住率xx。xx%。在这x个月里,财务部和招商部通力合作,加班加点,尤其是在给xx的房贷审批上,体现了两个部门良好的工作作风。当月,工行东塘支行向公司发放了xxxx万元的按揭贷款,这是该行发放的最高月度按揭贷款。确实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时光飞逝,今年的作品已成历史。一年时间,财务部有很多工作该做但没做,该做但没做好。比如在资产实物管理的建立、各种营业费用的控制、财务会计程序的规范、财务管理形式的统一、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地向公司领导汇报、财务分析的实施等方面都相当欠缺。在财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公司的基础管理相对薄弱;日常成本费用相对随机;公司要么对员工的工作没有明确严格的具体科学要求;要么执行不力;还有一些员工在工作中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场和利益上。这些应该是xxxx财务管理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课题,也是每个人提升自己、服务企业的必修课。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我们将不断总结反思,不断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您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
感谢大家对我和财务部的支持。谢谢!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7篇
题目名称:公司治理和银行贷款融资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带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2.中小企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有效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但在实际情况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融资难问题,资金就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融资模式,结合阶段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繁荣时期的融资模式呈现多样化,既可以利用现有的资金实力和企业信誉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关系,进行综合授信贷款;也可以利用传统的融资模式,即向银行贷款等。
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 ,其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在融资方面 ,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完善 ,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其发达的资本市场。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较低。因此,要为中小企业宽松的融资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一、企业的概述
企业的定义
企业的发展现状
企业发展的意义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国力
二、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融资问题
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繁荣期遇到的融资问题
三、业繁荣期融资问题的分析
企业自身的原因
传统的融资观念限制了企业更好的发展
融资方面知识的缺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
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缺乏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提高中小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宽松的融资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毕业论文(论文)所用的方法
1.在财经、银监会、中小企业局等网站上进行收索;
2.对图书馆的相关期刊和报纸进行查阅,收集资料;
3.详细做好笔记,整理思路;按照论文要求进行写作。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化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周茂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成因与对策[J].学海‘,(6).
孙同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4).
杜玉红.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东财经职业
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1)
吴雨桐.我国中小企融资难的新探讨[J].经济师,,(117):52~53
刘湘琴.吴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06):93~94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8篇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同事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财务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出色完成了财务部各项日常工作,较好地配合了各分公司及合作方的业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公司领导、有关政府部门提供财务数据。当然,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向公司领导汇报一下财务部xx年度的工作:
一、公司本部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一)作为后勤工作部门,合理控制成本费用,以“认真、严谨、细致”的精神,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职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财务部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往年有了一定的提高,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新增项目前期投入较大,成本费用也随之增加,每月的日常办公消耗用品和办公设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财务部积极主动配合公司行政部门,在采购工作中严格把关,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xx年度,财务部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如下 :
1、在借款、费用报销、报销审核、收付款等环节中,我们坚持原则、严格遵照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把一些不合理的借款和费用报销拒之门外。
2、在凭证审核环节中,我们认真审核每一张凭证,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不把问题带到下个环节。
3、每月核算100多人的工资是财务部最为繁重的工作,除了计算发放工资外,我们还要为新入职员工说明工资构成及公司相关规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尽量做到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经过努力,公司每月基本上能准时发放工资。
4、按时完成公司的纳税申报、发票购买和管理、台帐登记工作。
5、完成各政府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 公司的工商年检、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对_的季度申报等。
6、催收款项是财务部门最为重要的工作。由于受其他原因影响,工程款的催收难度也有所增加,虽然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却不是很理想。财务会计年度工作总结 总之,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xx年度财务部工作量越来越大,财务人员的人数并没有相应增加。但我们能够分清轻重缓急,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们完成了财务部的日常核算工作,并及时提供了各项准确有效的财务数据,基本上满足了公司各部门及外部有关单位对我部的财务要求。
二、分公司及合作方的财务核算工作
(一)跟进收取各分公司的款项,在经营部的帮助下,基本上能够按照协议准时收取各分公司的款项。
本年度,由于a分部的业务量增大,b分公司、c分公司和d分公司等的部分业务转到总公司开具发票、收退合作款,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比如,a分部的年产值比xx年增长了50%;对b、c和d三个分公司xx年的开具发票、合作款的收取跟进、核算退回、投标保证金的支付收取等工作,财务部做了全力配合。
(二)今年合作方的业务量也比往年有较大的增加,这部分的利润占公司的利润比重较高。同样,对合作方的开具发票、工程款的收取跟进、核算退回,投标保证金的支付收取等工作,财务部也全力予以配合完成,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得到了合作方的充分肯定。
三、不足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一年中,财务部尚有应做而未做、应做好而未做好的工作,比如在资产实物性管理的建章建卡方面,在各项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在规范财务核算程序、统一财务管理表格方面,在更及时准确地向公司领导提供财务数据、实施财务分析等方面。在财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公司的一些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日常成本费用支出比较随意;这些应是xx年财务管理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还应尽更大的努力。我们将不断地总结和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19篇
11 标题: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相当重要,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对确定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
内容:1、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地位;2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3、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4、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参考资料:《无形资产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于长春);《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的影响》(《会计研究》1999、2,唐学松);《无形资产的特征与评价》(《会计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标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与途径
内容:1、简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2、剖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3、提高会计信息的措施和途径。
参考资料:《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财会研究》2002、1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事业财会》2002、5;《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讨及其监管机制创新》《当代财会》,2002,5.
13 标题: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目的: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企业制度因素;探寻提高信息质量的相关途径;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学途径。
内容:1、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分析;3、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4、提高信息质量的治理结构措施;5、改善治理结构的会计途径。
参考资料:《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研究》,、6;《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确定》,《会计研究》,2002、4;《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1。
14 标题: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目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在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通过本文的论述,更进一步控制,克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及其主要表现;2、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参考资料: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大举措――感悟《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研究,,2,黄世出刘维;2、《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金融会计》第7期;3、《财经理论与实践》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标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措施。
内容:1、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含义,重要性等);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征、危害;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参考资料: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如《会计研究》《FIOI财务会计导刊》等。
16 标题:我国会计规范问题研究目的:探寻我国会计规范的具体形式,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等。
内容:1、会计规范的意义;2、目前会计规范的现状、体系、形式、有效性等;3、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4、提高规范有效性的措施。
参考资料: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结构;陈亚民,会计规范论;陈箭深,会计研究,2001、1;葛家澍,会计研究,2001,1。
17 标题: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目的:分析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为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指南。
内容:1、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原因;2、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3、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等;4、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5、规范选择的原则、方法。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分析》,《会计研究》2000,3:“试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会计研究》1999、2;《会计选择论》。
18 标题: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相互协调的思考目的:从降低遵循税法的成本着想,探讨有关经济业务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相互协调问题。
内容: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关系,探讨如何尽量做到二者的协调,并以某类经济业务的处理为例,说明如何协调。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制度》;有关税法规定;2002-有关报刊中的相关资料。
19 标题: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目的:研究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具体问题。
内容:1、资产减值准备概述(含义、意义、理论依据等);2、《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若干突破;3、执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成因);4、对于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定和操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资料: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如《会计研究》《FIOI财务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上海会计》《四川会计》《财会月刊》等。
20 标题: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资本市场需要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如何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重要课题。
内容:1、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2、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办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思想。(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会计信息披露治理经验)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论与证据》(吴联生:2000,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吴联生:2002,经济研究)等。
21 标题: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理论探讨目的: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和措施,为会计国际化的实践作指导。
内容:会计国际化的理论解析,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因素,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
22 标题:浅议我国加入WTO与会计改革目的: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面对新的环境应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从而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内容: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1、“入世”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影响;2、加入WTO后会计改革的目标与设想;3、适应国际环境,改革中国会计。
参考资料:1、〈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上海会计2001,(1);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会计问题论文摘编〉上海会计,2001,(2);3、加入WTO会计怎么办〉会计之友,2002,(2);4、〈加入WTO与中国会计改革〉时代财会2002;5、〈加入WTO与我国会计行业应作出哪些调整〉――当代财经2002.
23 标题:国有企业经理人期权激励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写作本文,学生应熟悉经理人期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与操作方法,掌握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期权激励中的特殊问题等。
内容:1、经理人期权激励的涵义与功能;2、国有企经理人期权激励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国有企经理人期权激励的难点解决措施。
参考资料:1、谢德仁,刘文:〈关于经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会计研究〉,第9期;2、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0(3)。
24 标题:论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资格目的:通过写作本文,学生应掌握合伙事务所的特点及其对合伙人的要求,掌握我国合伙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参考资料:1、王善平:〈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私人财产与创新能力〉,〈会计论坛〉20第2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会计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标题:试论财务管理目目的: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容:介绍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运用经济学理论论述如何定位企业财务目标。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
26 标题: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目的: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能比较各自的优劣,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内容:1、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并作比较。2、财务目标选择的原则标准;3、我国选择何种财务目标。
参考资料:《现代企业财务目标选择》《湖南大学学报》第4期;《有关财务目标理论的分岐综述》《财会月刊》2002,2;《企业财务目标的比较与选择》《交通财会》1999,3。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0篇
一时间如梭,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年初,置业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务工作并入财务部;客旅分公司人员分流,财务工作又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部。20xx年x月份集团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财务部被推向了阵地最前沿;20xx年x月份集团公司实际预算管理,财务部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公司内部,要求管理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外部,税务机关对房地产企业的重点检查、税收政策调整、国家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全体财务人员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
在xx年的工作中,财务部作为公司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在省局办公室的关心帮助和具体指导下,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努力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
一、职能发展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2、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3、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4、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合同管理月总结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财务总监姚总亲自给财务部员工作动员,会上针对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看问题、做事情缺少前瞻性,进行了一一剖析,同时提出财务部不是核算部,仅仅做好核算是不够的,管理上不去,核算的再细也没用,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所以,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提高管理意识,要求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如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在考虑核算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该项业务对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在管理上和税收政策上的影响问题,现在考虑不充分,以后出现纰漏就难以弥补。针对“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进行了工作布置:
1、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公司管理要求对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会计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梳理,并对明细科目作简要说明,目的,一是统一核算口径,保证数据归集及分析对比前后的一致性;二是为了便利各责任单元责任人了解财务各数据的内容。这项工作本月已完成,并经姚总审核。目前进入贯彻实施阶段。
2、配合目标责任制,对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再调整,目的,一是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是要满足责任单元责任人取值的要求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财务内部管理报表已经多次调整修改,建议集团公司对新调整的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一次认证,并于明确,作为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表式。
3、针对外地公司远离集团公司,财务又独立设立核算机构,为加强集团公司对外地公司的管理,保证核算的统一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出了与驻外地公司财务工作联系要求。**月份与宁波公司财务进行交流,将财务核算要求、信息传递、对外报表的审批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的报表都进行了明确。
4、对各公司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目的,是对各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为今后财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5、根据公司的要求对部门职责进行了修改,并制订了部门考核标准。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重新提出《财务工作要求》,要求从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三方面提出,目的是打好基础。内部开展规范化工作,从会计核算到档案管理,从小处着手,全面开展,逐步完善财务的管理工作。
6、会计知识的培训,我们从三方面考虑培训内容,一是《会计法》,要了解会计知识,首先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会计基础知识,非专业人员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目的要明确,目的是为了看懂会计报表,为了能看懂报表,就要了解一些基础的东西;三是如何看报表,这是会计知识培训的重点。
经过调研、沟通、设计,于20xx年x月推出《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及说明》;于20xx年x月推出《会计报表管理试行办法》;20xx年x月推出《会计凭证管理试行办法》。
会计报表推出执行x个月后,从会计报表格式设置上看,报表格式设置还是比较科学,能比较清晰地反映会计的有关信息。但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销售收入与结算利润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这样“损益明细及异动情况表”就无法全面反映出损益情况,需要增添一个表补充;另外需要增添反映“财务费用”的报表。这样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能较全面地反映。已设计好“会计报表《经营情况表》”和“会计报表《融资及融资成本情况表》”。
会计凭证使用涉及到每个公司和部门,下文后财务部进行电话通知,x月份实行逐步换新的办法,x月份要求全面试行。试行一个月时间来看,主要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单子如何填写与审批程序怎么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各公司综合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明确有关事项,解决设计上的不足。20xx年x月月份,针对会计凭证管理试行情况,再一次征求各公司对报销单据意见,根据大家的建议,对会计结算单据作进一步完善,并于20xx年x月x日下发了有关规定。
经过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财务部的管理意识加强了,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财务部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我们的管理水平离公司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三、职能管理
(一)核算工作
核算工作是本部门大量的基础工作,资金的结算与安排、费用的稽核与报销、会计核算与结转、会计报表的编制、税务申报等各项工作开展都能有序进行、按时完成。
(二)会计审核
会计审核是把好企业经济利益的关键,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决不应个人面子而放松政策。如,亲亲家园项目地处余杭良诸,根据税法规定建筑安装工程专用发票必须使用项目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否则建设单位不得在税前列支,为此我们对工程发票的来源严格审核,并将此项规定传达到项目公司,目前工程量大的施工单位均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并使用当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在审核中发现一些临时工程、零星工程的施工发票未按规定办理,我们在严格审核退回的同时,帮助他们联系税务机关如何开具工程发票的事宜,使企业双方利益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年来,我们公司财务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上级要求、和兄弟单位的工作相比,在全面发展上,在争先创优上,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履行财务部职责,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世纪,新形势赋予了财务部新的历史重任,财务部愿与行业内同行一起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与时俱进,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财务部的建设和公司的发展增砖添瓦。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1篇
一、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才会既提高我国会计改革的成效,又促进税制改革的深化,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
建立一套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准则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税制改革的推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核算原则、核算目标、核算对象及核算依据等方面的差异日趋加大,例如:在核算原则方面,当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的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将该项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而是随着资产的使用逐渐计人以后各期的收益;而税务会计主要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在收到补助时就全部计入当期收益,缴纳相关税费。由此可见,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把二者之间的核算差异归集在财务核算末端——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通过所得税会计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纳税调整来解决,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执行的依据更加明确,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更具规范性,保证会计改革见成效的同时促使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使得我国税制改革落到实处。
二、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可以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能力,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分离之后的税务会计不但能够有充足精力对企业各项经济和资金活动进行严格监督,而且还能够通过各项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发展特点出发,对发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让企业不但能够在发展中依法遵守纳税规定又能享受到税收政策优惠,使企业的税款不漏也不重,合理、合法减轻税负的目的。现在我国各税种都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的确认原则、纳税期限等,这也促使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时可以利用资金时间价值,依法合理纳税,运用最轻税负和最迟纳税原则,最大程度地降低纳税风险,加强了企业税收筹划的职能。例如:在增值税抵扣制度下,供给方的'纳税人身份直接影响购货方的增值税税负。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货方,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税额抵扣。如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给方,取得了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则不能进项抵扣,但如能取得由税务机关代开的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就可按照3%的税率进行抵扣。因此企业税务会计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供给方,可以实现税负的降低。又如我国“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税率体系包括17%、13%、11%、6%以及3%、4%、6%的征收率。根据相关税法政策,混业经营中不同税率项目需要分开核算,否则会统一适用高税率,因此在“营改增”后,企业税务会计应对涉及的混业经营项目分开核算,以适用较低税率,降低税负成本。
三、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在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同时可以充分享受纳税人权利,比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必须要充分熟知税法规定,对各项税种的实施规则要精通掌握,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和税务会计人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审核,共同进步,熟悉会计与税务两套法规之间的关系及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花开两朵,这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和追求利益的要求,也是企业多元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2篇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至全世界都已进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国际上各国的交流的重点领域是文化交流以及长久以来的经济金融方面的交流。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财务会计其实是理论偏重,所以近几十年对会计师的考核多重理论知识,会计师需要通过不断的考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为自己谋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但是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上还有各种知识和操作问题,也有会计职业原则的缺失和工作态度上的问题。本文就以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会计行业多年来的了解浅析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实务;发展
一、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务发展不平衡
财务会计如今所表现出的特征是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正常情况下一个成熟的体系是能根据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从而正常或更好的运行,而不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中止或放弃。财务会计现今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外界的变化也更容易使行程发生变故,一发不可收拾。说明其体系还不完全和成熟,需要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在发展过程中,理论知识很丰富,也在逐渐完善更新,实务方面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式。而这方面的培养却远比理论的学习来的困难的多,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便一直存在,没有得到根治,在经济的发展中始终是个致命伤。
(二)课堂教育的缺失,实践操作的不足
许多业务办理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是课堂上难以教授的,如熟悉和辨认发票、收据,讲解发票的开具及具体规定,这些都是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实践性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学到很多理论,但是财务会计的最根本的知识都是从工作实践中得到的。再观现代的社会环境,私企的大幅增多以及各国之间交流的密切,财务会计作为一种实用的经济手段和与外国交流的门面,要求对业务要有一定的熟练,跨国交易真的已经不是遥远的一种假设,社会的发展使企业与国家的经济交流就在身边。这样一种经济上的大发展对会计师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机会。就这方面而谈财务会计逐渐侧重于实践的能力。但是这两者的发展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衍生金融工具、清算与破产等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这些专业上的问题,学校太过侧重理论知识的追求,造成了会计学员进入社会工作时产生迷茫,这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对于重要概念的定义未成统一
会计作为一门为一方提供信息和审核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从而促进两方交易成功进行的重要职业,一定要有清晰的工作理念。然而现今国内在会计理论方面还没有明确统一所有的职业概念。比如;关于“高级财务会计”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明确定义。从我们平常接受的理论知识看,较多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所认定的“高级”内容实际上是指相对复杂的会计业务、特殊经济业务或新出现的经济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反映与控制问题。所以时下各院校所使用的各教材主要还是针对本科财务会计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处理教材中所阐述的`形式上的复杂经济业务和部分新经济业务,然而这些知识却难以实现与社会的对口。
(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不平衡
一个财务会计师在金融中所接触到的领域大都是经济信息,但如今的现状是会计理论无法完全的指导会计实务,致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与财务会计方面的职业脱节,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工作操作。细思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密切依存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也可能是民族特性的、地域特点所造成的环境差别,财务会计也会随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理论可能无法准确的告知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此一来,会计理论的可执行性就是个问题,而会计理论的可执行性差,无法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去,现在校学习的理论无法直接指导实践,理论和实务的融合不透彻,无法使用的理论,其存在的价值就会降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理论的正确性需要重新定位。会计理论和实务这也侧面表现了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所忽略的问题。
二、对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几点建议
首先,改革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方式。一个成功的金融机构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出现假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上层领导的管理薄弱,虽说每个公司都有完整的书面制度,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往往会因为职位和工作区域的势力对其的过错视若无睹,这似乎是各行业中的通病。其实,对于领导机构的督察更应该严格,领导阶层至关重要,制度本无错,错在施行制度的人或部门上。现今国家力行反腐,各企业也要趁机根除自己部门所存在的这些现象。其次,适当的在财务会计的人才教育上减少理论的部分,增加实务的学习,增加会计理论的可执行性。理论的教育会造就怎样的人才呢?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现今理论无法指导实务的糟糕处境,不利于人民素质的均衡发展,对中国梦的实现是极大的阻碍。学习再多的理论到课业结束后还是要回归实践,建议改革考试体制,将实践操作作为考试评分的主要标准。建议在校教育要以实物和理论结合为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巩固学到的知识理论。为会计行业提供真正专业的会计人才。再者,要规范会计所需准则。理论方面要尽力规范,在数量上简化缩减,留其精华。要清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属于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后一个层次,在出现新情况、面对经济环境中的新问题,而又缺乏相关会计准则对该业务进行规范时可以作为替代性的规范文件。最后,培养财务会计所需的工作操守。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应该热爱,如果实在无法产生共鸣也应该有自己的操守底线,应该具有最基本的敬业,守法、积极、认真负责的基本品质。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更多的提到和规范职业责任范围。要让所有人直观的明白弄虚作假代表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后果,和自己从业该如何做,真正的提高国民的素质。建议在课本和课堂上进行改革,从学业的一开始就建立这门行业的准则。企业单位在用人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考核。记录会计师工作上存在过的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径,进行通报和共享,加强对会计师的制约和对职业道德的维护。
三、小结
就现今我国国情,我国更注重于去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高、敬业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些人才才是我国建设宝贵的财富。这两年来,我国各方面的表现都表明知识经济化将发展到高峰期。随着这种时代特征的改变,各行各业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就如今的大形势而进行改革。提到国际经贸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甚至于在我们国内人民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经济信息的交流,而财务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不仅是国际经济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现在国企私企个体营业都必定会接触到的重要经营领域。财务会计作为一种金融管理手段,现今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各种经济手段都面对着严峻的考验,一个手段不需赘述,只要没有及时的认识和正确的认知制使没有就当下的经济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或改革都会在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成为历史。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进行不断的探讨和改革,在世界飞速发展的现在站稳脚跟,继续我们的强国之路,若不然,我们的经济将陷入不可自拔的泽地,其后果是可怕的。以现今财务会计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的需要,为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护航,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好保障,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陈玲娣,花爱梅,金颖.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颖斐,余国杰,许新霞.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3篇
在大学里我学习的是会计专业,将来的工作当然是会计比较好,这样我们的专业和比较对口,工作起来也不会陌生,那是最好的了。
不过出去到公司实习也是很必要的了,毕竟在参加工作之前将能力培养好,是很必要的。才不会在将来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老师们已经帮我们联系好了实习地点。
虽然大学一年级是从来没有实习过,但感觉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而且有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是很充实!
一、实习目的
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会计培训,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结论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着提高我们掌握只是的质量。在课本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执业注明框架、指明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职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地“以本为本”,而应在遵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加以修改。这就将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原则性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实习内容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习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验报告。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4篇
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选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分析研究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
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 民营科技. (01)
[9]_.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11(04)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5篇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网络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尖锐矛盾。那么如何是电算化会计更好的运用,并逐步代替传统会计,是会计事业发展的更加简洁,完善,快速,准确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 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 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二、电算化会计
(一) 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 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 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五,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互补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到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到开题报告答辩
到完成初稿
.到完成修改初稿
到完成初稿
2011.。03到定稿
到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 曹慧明.审计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 李秀乾.关于网络审计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 秦晓华,朱建平,陈庆杰.论网络经济对审计的冲击[J].山西统计,(04):28-30.
[6] 张玉英.论网络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08):42-43.
[7] 苏孜.浅析网络经济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2):53-55.
[8] 张梦梦,周霞.浅析我国网络审计发展讯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100-101.
[9] 苏文成.浅析网络经济对传统审计的影响[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04):20-21.
[10] 吴小芬,李永忠.试论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信息化技术与创新管理,(5):51-53.
[11] 杨尚.试论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07,(2):154-155.
[12] 李永峰,王琦.网络经济对审计理论影响的思考[J].山西统计,2002,(05):46-47.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6篇
本文的创新之处
(1)之前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机构投资者这一整体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或者是选取基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不仅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这一整体,还分别对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进行了研究,比较全面。
(2)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和公司绩效的'回归中使用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使得得到的结论更有意义。
(3)国内研究机构投资者与关联交易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点贡献,借用股权制衡度的概念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7篇
摘要: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会计部门的存在是为了让企业资金的分配更加合理,让企业的运营更加有效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门就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本文通过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分析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也发展非常迅速,在新形势的政策制度下,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为了加强企业的资金掌控以及实现经济的增长,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结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了当前热议的话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环境是一样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企业进行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分析、计算和评价,以便企业在最后做出经营管理决策时提高相应的依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实现自身最大的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由传统会计演变而来的,它们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的存在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会计部门在运用原始资料的时候,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基本是一样的,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都是来自财务会计的数据资料。它们二者的财务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而服务,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做出统计之后,根据企业管理层的需要,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通过预测企业的生产前景,最后再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发展进行统计收集,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是否盈利做出判断,以便决策者最终做出对企业最有效率的决策。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个代表着财务方向,另一个代表着管理方向。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都是为了整个企业服务,但是工作主体有点不一样,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是整个企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企业内部,但是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整个企业,又可以是多个部门,甚至可以是企业的一个员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它们同属一个会计部门管理,但是二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工作体系。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
要想让一个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加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之间的融合,财务会计系统可以不断为企业扩大会计信息交换处理和兼容的能力,为了让企业在前期发展的时候提供真实的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系统可以分析成本,管理制定预算以及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实用性的作用,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统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也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措施
企业在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现代奠定企业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广纳贤士,不能任人唯亲,加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管理的方法,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让整个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运营周转速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会计技能,而且要具备非常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让会计人员可以对企业全方位运行状况进行良好的分析,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良好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从基础数据的采集来保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的结合,财务会计的基础数据采集过程是会计确认、计量填制会计凭证,然后通过模型运算编制会计分析与记录,最后模型运算的结果就是财务会计的分类账、总账和会计报表。
管理会计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就是挑选循环的原始信息,模型运算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对比、计算和差异分析,最后产生相应的报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的起点都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它们的基础数据都是通过对原始信息资源进行合并整理最终达到融合的。结束语在企业的会计部门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系统,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水平,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蕊.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合[J].经营者,2015(07):141.
[2]徐勤来,李兴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7(15):120-121.
[3]张东霞.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6(12):127.
[4]李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189.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8篇
从事金融工作20多年,也写了近20篇年终总结。都说我们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在年初难免会对自己做一个盘点。这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财务部作为xx集团的子公司,是xx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外部部门要应对税务、审计、金融等部门的各种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并合理运用。在这一年里,财务部全体员工都很努力,齐心协力,把所有的工作都扛了下来。相比xx,财务部的综合工作能力又进了一步。回顾未来一年,在公司领导和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围绕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紧紧围绕重点,紧紧跟随公司的各项工作安排。我已经完成了我在会计和管理方面的职责。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xx工作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今年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
1.规范库存物资的会计管理,严格控制物资库存的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建立了物资接收制度,改变了原来的模糊成本,从采购之日起一次性摊销到某个部门,不管是否需要,是否被那个部门使用,是否采购。
2.在原有的基础上,细化了成本费用管理,加强了运输费用的项目管理,对每辆车实际消耗的成本项目进行了分类计算,真实反映了每辆车目前的运输成本。为运输车辆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贯彻《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会计凭证的编制,严格审查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将所有成本费用按照部门和项目进行归集分类,月末分摊结转共同费用,体现部门效益。
(2)国家财政部门首次对科来公司进行财务评级评估。没有任何前期准备,突然就接受了检查,但是长宁区财政局肯定了科来公司的.基本财务管理。给科莱公司的财务等级评分也是评估小组有史以来评分最高的公司。
(3)按规定时间编制公司和集团公司要求的各种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对集团公司进行年中审计、年终预审和财务税务检查。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
(1)根据公司要求,对分公司和营业点的收入和成本进行监督和审计,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会计口径,及时沟通,保持密切联系,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其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并与分行、网点会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纳税,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纳税申报软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问题,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和联系,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3)在工作紧张的业余时间,加强团队建设,建设一支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的团队。作为经理,你应该全力以赴。考察人的长处,雇用人,聚集人和发展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树立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想要带领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和业务。你必须先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大家都能主动承担工作。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决心再接再厉,上一段楼梯。在xx年,我们将走向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这需要“确保营运资金的顺利流动。“确保投资效益”“优化财务管理手段”诸如此类,这样,做好公司的精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就足够了。要使用“很好。作为起点,一丝不苟,针对每个岗位、部门的每一项具体业务,建立一套相应的成本归集。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来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角落,挖掘金融活动的潜在价值。精细化财务管理虽然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但实际上叫做“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从容易开始,世界上伟大的事情从细节开始。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29篇
课题名称:
《Excel图表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姓名:
XXX
选题依据: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发现Excel能够解决有关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问题,及时有效的提供有用信息,报告给上级,负责人。
(2)目的:为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Excel解决有关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供有用信息。
(3)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电算会计”的应用不断推广,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然而,会计电算化关系到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的众多领域和会计电算网络化的'要求吧,使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检索文献资料目录
1.龚明宇《Excel图表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研究》,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阳550004
2.唐佩雄《Excel与ERP在管理上之整合应用》
设计内容:
(1)Excel软件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2)Excel软件在存货计价管理中的应用
(3)Excel软件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4)应收账款管理模型
(5)存货计价管理模型
(6)筛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工作方案:
1.开题:20xx年XX月份
2.中期检查:20xx年XX月份
3.初稿:20xx年XX月份
4.提交答辩:20xx年XX月份
工作计划时间与工作内容:
20xx年XX月份开题
20xx年XX月份初稿
20xx年XX月份中期检查
20xx年XX月份提交答辩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xx年XX月XX日
教研室意见: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0篇
一、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2)目的:为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Excel解决有关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供有用信息。
(3)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电算会计”的应用不断推广,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然而,会计电算化关系到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的众多领域和会计电算网络化的要求吧,使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检索文献资料目录
1.龚明宇《Excel图表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研究》,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阳550004
2.唐佩雄《Excel与ERP在管理上之整合应用》
设计内容
(1)Excel软件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2)Excel软件在存货计价管理中的应用
(3)Excel软件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4)应收账款管理模型
(5)存货计价管理模型
(6)筛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工作方案
1.开 题:20xx年1月份
2.中期检查:20xx年3月份
3.初 稿:20xx年2月份
4. 提交答辩:20xx年5月份
工作计划 时 间 工作内容
20xx年1月份 开题
20xx年2月份 初稿
20xx年3月份 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份 提交答辩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1篇
论文题目: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现实意义:
交通行业是确保物资交流、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加强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与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合法、合理、合规,确保交通工作顺利完成。本课题通过对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完善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于交通行业的行业性质特殊性,主要以交通运输行业法规作为主要理论依据。
一、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管理层,为了有效维护企业经济资源的整体安全性和会计信息可靠性,协调企业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通过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彼此合作、约束而起到控制作用的方式,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因其控制的目的不同而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会计核算内容展开。完善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经营流程,使得企业经营实现最大化收益。管理控制主要针对企业的整体内部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经营正常运转,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划分,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经营管理起到约束的作用。
二、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研究
(一)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原则
(二)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内容
(三)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重点
三、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研究
(一)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程序
(二)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方法
(三)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评价
四、本课题创新性、推广价值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2篇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目前,租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租赁具有多种功能,租赁行为覆盖面广,涉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多学科,而我国租赁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租赁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新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结合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解决中国融资租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租赁会计行为。
研究意义: 关于租赁会计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探讨,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从而使租赁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操作性,更有效地指导会计人员的操作。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内对于租赁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的分析;二是对租赁会计准则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是对如何完善租赁业务寻找对策。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租赁会计的研究,他们定义了租赁的概念,并对租赁种类进行严谨分类,各租赁研究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不断撰文对租赁实务的若干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积极推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并对会计准则的推广做出了卓著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萍萍在XX年04期的商业经济中发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浅析》。她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缺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等。我国政府应从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融资租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全国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租赁公司还要重视对租赁从业人员的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毅在XX年第9期财会月刊中发表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中,他指出,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对租赁的划分在定性和定量上都给出了较好的说明,租赁标准中把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我国在缺乏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用账面价值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体现了会计的本国化。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强调了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结果应使租赁的投资净额有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合理,分摊也较准确。而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我国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我国承租人拖欠租金已成为制约租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出租人的资产质量,为真实反映出租人的经营成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此作出相应规定,这才体现了我国国情。
王世玉、申军学在中国证券期货的XX年08期《租赁会计准则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对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关于新的准则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界定,建议准则制定部门进一步细化划分标准,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类时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内含利率,同时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可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宣传,规范租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也对加强租赁业的风险防范和培育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研究情况: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中,fasb花费了它的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来研究租赁会计问题。1976年,fasb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租赁会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然而,虽然fasb后来还制定了9个补充公告,6个解释公告,12个技术公告,以及大量的紧急事项处理意见,fasb 依然被公认为没有能够达到其所陈述的目标,因此依然需要对进行重新考虑。作为对sfas 重新考虑的成果,fasb和其他g4+l成员组织共同推出了租赁会计的两份特别报告。这两份报告提出了租赁会计的新观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新观点不再区分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是要求承租人将所有租赁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两份报告推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租赁会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完善租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而在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现行的租赁会计准则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租赁会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本课题就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3篇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本选题旨在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2002)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2008)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介绍柏杉林木也业有限公司概况。
2、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3、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拟采取的方法有:
1、趋势分析法:根据企业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及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用是技术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4篇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简单分析,透过对影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的分析,结合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以期吸引更多部门、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并通过各种手段,整合相应的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构建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整体合力,以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抛砖引玉。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选题,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分析研究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纵观当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准则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改善,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依旧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经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查询了很多需要的资料,例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了他们的学术文章,还研读了一些有关会计准则的资料。
计划再通过身边能接触到的互联网信息,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及方法。
计划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1.计划查找大量资料,全面了解会计国际化这个进程。
2.尽可能多的、范围尽可能大研究该领域其他学者的学术文章,寻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3.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出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8)
[2]唐芳.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10(26)
[3]王延祥.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1)
[4]徐世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6)
[5]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3)
[6]王潇明,王成龙,王青.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5)
[7]黄小敏.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8]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 民营科技. (01)
[9]_.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05)
[10]李松.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11(04)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5篇
一、 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01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16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16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6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6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着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 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 ,., Hatfield ,.,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6篇
[摘 要]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文章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及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谈起,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归纳了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 职业判断 原则 措施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1、会计职业判断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影响经济工作决策
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经营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
2、正确的职业判断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真实客观的公允信息,从而推动其所处经济环境的正常发展
3、潜移默化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会计人员面对自身的利益、股东的利益、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政府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本行业的利益时,可以考验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促使他们在种种利益关系的纠葛中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并不断提高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树立行业形象。
4、正确的职业判断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不断丰富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有效指导会计判断实践,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同时,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利益、国家法规以及利害关系人等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如何才能处理好经济关系、协调好经济矛盾、分配好经济利益呢?笔者认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需综合考虑,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是会计职业判断的首要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只有在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才是合法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一致性原则
对于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同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它要求会计人员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以免造成判断偏误。通过比较多个备选方案衡量其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即: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互相比照。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过度,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不足。
3、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而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自我约束。
4、适用性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是完成企业目标、贯彻经营思想、确保企业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选择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的会计政策。
5、效益最大化原则
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可能会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增加效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可通过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赚取利润。
三、我国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现状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总体偏低
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少数的会计人员仍然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不能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做出合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做好参谋,只担任会计核算的职能。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能接受到正规的专业教育,仅仅凭多年从事会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来处理经济事项。有的虽然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与新的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难以适应。所以,会计人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会计独立性缺失
由于受个人素质的制约,大部分会计人员只知道照章办事,过分依赖企业领导;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忽视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等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另外,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会计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均由企业经营者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会做出有利于经营者的职业判断,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企业利益,还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严重歪曲或掩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关系企业、个人决策的大事。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也有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一般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做出判断。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树立职业判断意识。
2、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实践技能。既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法,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同时还要了解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许多新知识及新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网络时代,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需的新知识,是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只有及时更新现有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需求,才能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制度给企业留下了可选择空间,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使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更客观真实。有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利用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利润,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虚假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行为。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恪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职业判断。
4、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7篇
标题: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一、本课题国内外情况,阐明选题根据和含义
(一)国外研讨情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剖析程序运用研讨最具有经历的。在美国,剖析程序时在财政作弊十分盛行的情况下开展运用起来的。剖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管帐师协会审计原则布告)(SAS)第23号原则阐明书里,该阐明书将剖析程序描绘为:“经过查询对财政信息进行实质性测验以及对数据和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对比。”该布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替代,将剖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剖析性程序,并将其界说为:“对财政及非财政数据之间合理联系的对比和剖析做出对财政信息的评价。”以为在审计方案期间,运用剖析程序的意图是:(1)协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运营情况;(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继续运营才能;(3)指明财政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4)削减细节审计测验。在审计测验期间,运用该技能的意图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削减细节测验。在审计完结期间,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继续运营才能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讨情况
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财政报表作弊案子及审计失利事例一再发作,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管帐师的注重。中国于1996年发布的《独立性审计原则第II号——剖析性复核》指出:剖析性复核是指注册管帐师剖析被审计单位首要的比率或趋势,包含查询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反常变化及其与预期数额和有关信息的区别。与此一起,规则剖析性复核的意图:在审计方案期间,协助断定别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规模;在审计施行期间,直接作为实质性测验程序,以进步审计功率和效果;在审计陈述期间,对财政报表进行全体复核。还规则了可运用的办法是:简单对比、比率剖析、构造百分比剖析和趋势剖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中国财政部与2006年发布了《中国注册管帐师审计原则第1313号——剖析程序》。新原则为剖析程序做了新的界说:剖析程序是指注册管帐师经过研讨不同财政数据之间以及财政数据与非财政数据之间的内涵联系,对财政信息做出评价。剖析程序还包含查询辨认出的、与其它有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峻违背的波动和联系。意图也发作了变化,剖析程序的意图为:榜首用作危险评价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管帐师施行危险评价程序的意图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价财政报表层次和断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危险;第二当运用剖析程序比细节测验能更有效地将断定层次的查看危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常,剖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对于评价的重大错报危险施行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管帐师可以将剖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独自或联系别的细节测验,搜集充沛、恰当的审计依据;第三在审计完毕或接近完毕时对财政报表进行整体复核:在审计完毕或接近完毕时,注册管帐师应当运用剖析程序,在已搜集的审计依据的根底上,对财政报表全体的合理性作终究掌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危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不是需求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宣布审计意见提供合理根底。新原则规则了可运用办法:趋势剖析法、比率剖析法、合理性测验、回归剖析法。
注册管帐师在财政报表中运用审计剖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辨认重大错报危险,获取充沛恰当的审计依据,下降审计本钱,保证审计质量,下降审计危险,使审计工作更有功率和效果,可是没考虑到剖析程序自身的存在的缺点,很有可能会构成过错的审计定论。在阅览了很多专家的主张以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要,在财政报表审计中运用剖析程序时,明晰剖析程序适用的规模;其次,在审计的各个期间根据公司的详细情况挑选适宜的办法;再者,添加注册管帐师关于剖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剖析程序软件运用等有关的后续教学,并鼓舞其多运用除公司以外的有用信息;终究,经过树立行业统计数据材料库及开发有关剖析程序的规划软件东西,非常好地为注册管帐师效劳。
(三)选题根据和含义
跟着中国上市公司欺诈案子及审计人员法令诉讼案的一再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首要。为进步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规模的审计测验,搜集审计依据,削减危险,可是注册管帐师面临着审计使命重、时刻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所以,处理这一矛盾的办法即是进步审计功率。而剖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辨认重大错报危险,获取充沛恰当的审计依据,下降审计本钱,保证审计质量,下降审计危险,使审计工作更有功率和效果。因而,很多注册管帐师在财政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剖析程序,并收到了杰出的效果,协助他们既精确又方便的完结审计使命。
然而,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老练,比方剖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管帐师对杂乱剖析程序办法运用才能有限及缺少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期望可以在灵活运用剖析程序一起,可以经过阅览很多的参考文献以及自己概括收拾来为存在的疑问提出改善办法,然后非常好的发挥剖析程序下降审计本钱及进步审计功率和效果的效果。
二、研讨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方案)及处理的首要疑问
(一)研讨的基本内容
1剖析程序的概述
剖析程序的寓意及特征
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运用剖析程序应考虑的要素及办法
2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运用
剖析程序在危险评价程序中的运用
剖析程序在危险评价程序中的运用意图
剖析程序在危险评价程序中的详细运用
剖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剖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应考虑的要素及意图
各事务循环运用剖析程序的详细施行办法
剖析程序在整体复核期间的运用
剖析程序在整体复核期间运用应考虑的要素及意图
剖析程序在整体复核期间详细施行办法
3剖析程序在A公司的运用
4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局限性及改善办法
5总结
(二)基本思路
跟着审计技能运用的不断深入,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剖析程序的研讨也日益受到注重。这篇文章论述了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中的运用,首要对剖析程序整体以及剖析程序在危险评价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整体复核期间三个期间的运用进行了论述;然后,以A公司为剖析程序运用目标,以趋势剖析法和和比率剖析法为首要剖析办法,将上述的理论剖析运用于实习;终究,对于剖析程序在详细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规模有限、对运用主体请求高及只能进步直接依据等疑问提出完善办法。
(三)处理的首要疑问
跟着审计技能运用的不断深入,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剖析程序的研讨也日益受到注重。这篇文章论述了剖析程序在财政报表中的运用,首要对剖析程序整体以及剖析程序在危险评价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整体复核期间三个期间的运用进行了论述;然后,以A公司为剖析程序运用目标,以趋势剖析法和和比率剖析法为首要剖析办法,将上述的理论剖析运用于实习;终究,对于剖析程序在详细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规模有限、对运用主体请求高及只能进步直接依据等疑问提出完善办法。
三、课题研讨办法和进展组织
(一)课题研讨办法
1、文献法。在已有的理论研讨成果、经历总结材料的根底上,联系新原则下中国剖析程序在财政报审计中运用详细情况做出剖析。
2、数据剖析法。经过搜集收拾有关的数据材料,进行定量剖析。
3、理论与实习相联系的办法。理论与实习相联系是经济学研讨中一种十分首要的剖析办法,对这篇文章而言,在讨论新原则剖析程序在财政报审计中运用,有必要恰当地运用理论与实习相联系的研讨办法,使疑问显得明晰和明晰。
(二)进展组织
序号 使命方案 详细工作组织 时刻组织
1 论文选题 ①教师分专业出选题 9月17日——22日
②分专业对教师出的选题进行审阅 10月7日——8日
③10月9日后网上发布选题、学生断定选题并按班级上交汇总选题意向统计表 10月9日——15日(周五有必要提交统计汇总表)
④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等有关讲座 10月15日——25日
⑤发布终究的论文选题及辅导教师 10月26日
2 下达使命书搜集并阅览材料 教师下达论文写作的使命书、学生搜集并阅览有关论文写作材料、2篇与论文有关的外文 10月27日——11月初
3 文献总述和开题陈述的写作 文献总述、开题陈述的写作 11月1日——12月9日
4 开题辩论 开题辩论 12月10日——13日
5 论文写作及辅导 有论文初稿 12月14日——1月15日
6 论文辩论 分批次进行论文辩论 2011年3月——5月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8篇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目前,租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租赁具有多种功能,租赁行为覆盖面广,涉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多学科,而我国租赁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租赁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促进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新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结合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解决中国融资租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租赁会计行为。
研究意义: 关于租赁会计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探讨,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从而使租赁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操作性,更有效地指导会计人员的操作。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租赁会计概述
租赁的定义
租赁的特点
与租赁会计相关的概念
2、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租赁类型的确认与计量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特点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3、租赁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租赁会计现状
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租赁会计整改的一些建议
租赁交易界定标准不统一的改进
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规定的改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处理的改进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租赁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的分析;二是对租赁会计准则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是对如何完善租赁业务寻找对策。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租赁会计的研究,他们定义了租赁的概念,并对租赁种类进行严谨分类,各租赁研究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不断撰文对租赁实务的若干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积极推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并对会计准则的推广做出了卓著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萍萍在04期的商业经济中发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浅析》。
她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缺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等。
我国政府应从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融资租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全国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租赁公司还要重视对租赁从业人员的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毅在第9期财会月刊中发表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中,他指出,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对租赁的划分在定性和定量上都给出了较好的说明,租赁标准中把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我国在缺乏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用账面价值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体现了会计的本国化。
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强调了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结果应使租赁的投资净额有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合理,分摊也较准确。
而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我国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我国承租人拖欠租金已成为制约租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出租人的资产质量,为真实反映出租人的经营成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此作出相应规定,这才体现了我国国情。
王世玉、申军学在中国证券期货的08期《租赁会计准则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对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关于新的准则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界定,建议准则制定部门进一步细化划分标准,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类时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内含利率,同时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可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
同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宣传,规范租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也对加强租赁业的风险防范和培育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研究情况: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中,FASB花费了它的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来研究租赁会计问题。
1976年,FASB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租赁会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然而,虽然FASB后来还制定了9个补充公告,6个解释公告,12个技术公告,以及大量的紧急事项处理意见,FASB 依然被公认为没有能够达到其所陈述的目标,因此依然需要对进行重新考虑。
作为对SFAS 重新考虑的成果,FASB和其他G4+l成员组织共同推出了租赁会计的两份特别报告。
这两份报告提出了租赁会计的新观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新观点不再区分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是要求承租人将所有租赁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
两份报告推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租赁会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完善租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而在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现行的租赁会计准则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租赁会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
本课题就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
2.研究租赁会计现行规定内容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
3.完善租赁业务管理的措施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租赁会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其次诠释了新准则中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判断标准、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以及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会计处理,并就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新准则达到向上推动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有效进行租赁会计业务管理和处理的相关对策。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期刊资料室、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和经济类网站及政府信息网等,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
2.比较分析法: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对我国新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企业租赁会计的措施。
3.实践观察法:利用实习机会,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从实践中汲取智慧。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20周(1月7日-1月11日)选题;
2、第1周(203月4日-3月8日)完成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
3、第2-10周(年3月9日-5月10日)完成论文一稿;
4、第11周(2014年5月13日-5月17日)完成论文二稿;
5、第13周(2014年5月27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
6、第14周(2014年6月3日-6月7日)论文定稿;
7、第15周(2014年6月10日-6月14日) 准备论文答辩;
8、第16周(2014年6月17日-6月21日)论文答辩和毕业鉴定。
七、参考文献
[1] of Accounting Standard Accounting,
[2]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Leases,
[3]曹伟.会计准则导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
[4]吕春艳,江霞.高级财务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9
[5]王淑敏.金融信托与租赁(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3
[6]张士建,张彪.融资租赁承租人会计判断与政策选择[M].北京:财务与会计,(5)
[7]常勋.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8]罗素清.租赁会计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9]李鲁阳.融资租赁若干问题研究和借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1
[10]王毅.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N].武汉:财会月刊,(9)
[11]韩绪军,余苗荣.关于租赁准则中几点不足的探讨,武汉: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1)
[12]杨宗昌,乔旭东.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太原:会计之友,2000(11)
[13]林斌.对租赁准则若干问题探讨.兰州:财会研究,(9)
[14]会计准则编写组.新会计准则[M].北京:财政科学出版社,2006
[15]_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39篇
我受秦屿中心小学工会委托,做秦屿中心小学20xx学年工会财务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学年来,工会财务工作在中心小学党政的重视、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工会干部努力下,认真贯彻《工会法》和上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财务管理,认真贯彻“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的经费使用原则,为中心小学工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工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一年来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一年来,工会经费总收入为元,其中:
1、拔缴经费收入为元,占总收入x%;
2、工会会员费收入为元,占总收入x%;一年来,工会经费总支出为元,其中:
1、会员活动费(市、校、退协)支出为元,占总支出x%;
3、会员慰问费(寿、喜、丧、病、灾)支出为元,占总支出x%;
4、业务费及其它支出为元,占总支出x%;
5、代办杂志报刊费支出为元,占总支出x%。
一学年来,工会经费收支相抵,结余元,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同志们,一年来工会财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财务方针政策,严格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较好地履行了工会财务职责,但也存在许多难解的'实际问题,如经费来源拮据,旅游区客人多等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工会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工会财务方面所做的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工会的有关财务方针政策,收好管好经费,坚持为教职工服务,为工会建设服务。
2、严格按照上级工会规定的各项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支出使用,在工会财务检查中,没有出现违纪现象,同时能及时上解工会经费,从未拖欠和截留,得到上级工会的好评。
3、紧紧围绕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努力用好用活工会经费。一年来,我们坚持三项服务宗旨:集中有限财力重点用在教职工的各类慰问上;用在丰富教职工的文体娱乐活动上;用在上级组织的专项竞赛上。
三、今后工会财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地使用经费。
2、认真执行上级工会的财务规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经费审查小组的监督作用。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0篇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确定论文题目
开始写开题报告
开始写论文初稿
完成论文初稿
论文定稿
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1篇
论文题目: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评价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依此进行决策的重要性。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选择财务评价作为我论文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财务报表内外部使用者的角度,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分析对象,依据财务报表的相关理论,对“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指出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参考。可以为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财务评价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晓红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张新民、钱爱民在()《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荆新、王化成()在《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一)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二)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
1偿债能力的分析
2 营运能力的分析
3 盈利能力的分析
(三) 北京同仁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北京同仁堂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拟采取的办法:资料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参考文献法
比率分析法、历史对比法、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
1、怎样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对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性的理解。
2、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结论为企业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解决办法:
1、阅读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的书籍,参考企业的具体处理方式,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讨论分析或咨询指导教师。
2、参阅相关企业是如何运用财务报表结论,及时与企业沟通以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料,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寻找更多的机会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听取指导教师对论文提出的建议,并积极配合修改。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 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 撰写论文提纲 整理资料 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 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 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gabriel hawawini,claude viallet. finance of executives 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 and editon [m].the dryden press,:44-45.
[2] eugenef·brigham,scott·besley .fiance 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m].prentice-hall inc,:63.
[3] 洪宇峰,葛辉晶.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12-13.
[4] 段禾青.财务会计对象要素概念探析[j].当代经济,,(2):37-39.
[5] 顾华哗.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新看点[j].上海国资,,(1):25-26.
[6] 钞天虎.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差异比较[j].财务月刊,,(3):14-15.
[7] 郭复初,王学庆.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25-26.
[8] 张海军.论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基础[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18-19.
[9] 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m].上海:机械工业出版,,(1):36-37.
[10] 董菊香.浅谈财务会计报表及附注的分析方法[j].现代商业,,(7):87.
[11] brealey·myers,pri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m].prentice-hall inc,:23.
[12] 田玉芝.透过财务报表认识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绿色财会,,(1):23-24.
[13] emery· financial management[m].prentice-hall inc,:47-49.
[14] 张新民,钟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精要[j].现代商业,,(8):9-10.
[15] 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与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5):61-62.
[16] 周扶.浅谈企业财务分析[j].河北企业,,(3):21-22.
[17] 王萍财.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7-18.
[18] 张宇.财务报表分析的宽视角[j].企业改革与案例,(1):33-34.
[19] 刘宪宏.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方法研究[j].现代商业,(5):37.
[20] 李瑛.试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表外信息[j].财会纵横, (2):15-21.
[21] 朱晓晖.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财税与会计,,(8):54-55.
[22] professor harvey b. lexmark. steps to a basic company financial analysis[j].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may 23, :123-124.
[23] zhong lian yang. financial form analysis should be noticed problem[m]. the shanghai university accounting courtyard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ecember :23-25.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2篇
一、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1、本选题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财务重述制度。美国财务报告重述制度是伴随着公司治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1971年7月原美国计生原则委员会(APB)第20号意见书中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差错时,应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由于安然、世通重大财务舞弊事件的频繁爆发,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其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在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上签署书面声明,声明指出公司管理层和主任会计师要对财务报告的差异负直接责任”。随后,20xx年5月,FASB发布第154号公告,首次正式定义财务重述的概念。由此,美国财务重述制度走向成熟。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1999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20xx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中,上市公司应以临时报告的方式,及时披露企业存在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的信息。随后,我国财政部20xx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对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要采取追溯重述法。这项准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财务重述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年报补丁”制度的成熟。
2、本选题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特别是ST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更正的现象很普遍,此现象形象地被称为年报的“补丁”。年报打“补丁”的现象这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多属于隐性披露缺陷,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依据补充或修改前的年度报告(若前后报告差异部分达到重要性水平)作决策,将会给年度报告使用者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或误导其决策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本文试图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象进行较为系统性的.
分析,使外部投资者对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动因、经济影响和发布年报补丁的公司特点有所了解,从而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它传递了上市公司在整个会计年度内的全景信息,是投资人、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等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纵观国内外证券市场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不少的上市公司在定期财务报告发布后又频繁地以补充或更正的形式修改已公布的定期报告。现实中我们发现在年报披露后,短则一两天,长则几个月之后,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便开始发布补充更正公告,而公告前后公司业绩却相差甚远。这种利用财务信息补充更正而进行的不规范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本文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产生的原因、责任归属及改进建议。
2、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说明选题背景和有关文献对本文所研究问题及类似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报补丁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具体动机及手段,接着阐述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之后做上市公司年报补丁分析,最后再描写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市场反应。
第三部分:财务信息补充更正与审计责任。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析出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上市公司的特征,找出其责任归属。了解上市公司年报信息补充更正的特征和市场反应,找出应对问题的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基本思路和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和财经视频,基本了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其次,和相关专业人员探讨,向他们学习提取其中的意见,融合自己的想法。
第三,通过细心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的案例,对此分析从而找出问题。
最后,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阅的各种资料所得,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技术路线
(1)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状
(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找出对策
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听取相关专业财务人士的专业意见、自己学习所感悟及前人的总结,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补充更正现象的探析是可行的。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完成论文选题,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大纲
根据开题报告,完成论文初稿
中期检查,修改完善论文初稿
论文定稿,上交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3篇
一、本课题国内外状况,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无疑是分析程序运用研究最具有经验的。在美国,分析程序时在财务舞弊非常盛行的情况下发展运用起来的。分析程序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SAS)第23号准则说明书里,该说明书将分析程序描述为:“通过调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该公告被1988年为SAS第56号取代,将分析性复核正式命名为分析性程序,并将其定义为:“
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之间合理关系的比较和分析做出对财务信息的评价。”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
(1)帮助审计人员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
(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3)指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指明可能的误报及减少细节测试。在审计完成阶段,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指明误报的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引起了注册会计师的重视。
我国于颁布的《独立性审计准则第II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与此同时,规定分析性复核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还规定了可使用的方法是: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在现代审计中,为与时俱进,我国财政部与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新准则为分析程序做了新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
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分析程序的目的为: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
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
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新准则规定了可使用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回归分析法。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中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没考虑到分析程序本身的存在的缺陷,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在阅读了许多学者的建议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时,明确分析程序适用的范围;其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者,增加注册会计师关于分析程序实务运用及分析程序软件使用等相关的后续教育,并鼓励其多利用除企业之外的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建立行业统计数据资料库及开发相关分析程序的设计软件工具,更好地为注册会计师服务。
(三)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案件及审计人员法律诉讼案的频频曝光,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尽可能的地进行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减少风险,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等残酷的现实。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效率。
而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成本,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因此,许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了分析程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帮助他们既准确又快捷的完成审计任务。
然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尚不成熟,比如分析程序软件开发少、注册会计师对复杂分析程序方法运用能力有限及缺乏实务操作性。在此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灵活运用分析程序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个人概括整理来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分析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方案)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分析程序的概述
分析程序的涵义及特征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方法
2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运用目的
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各业务循环运用分析程序的具体实施方法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运用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运用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具体实施方法
3分析程序在A公司的运用
4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5总结
(二)基本思路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
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审计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分析程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
首先对分析程序总体以及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A公司为分析程序运用对象,以趋势分析法和和比率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上述的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最后,针对分析程序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对运用主体要求高及只能提高间接证据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经验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新准则下我国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具体情况做出分析。
2、数据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经济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对本文而言,在探讨新准则分析程序在财务报审计中运用,必须适当地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问题显得明确和清晰。
(二)进度安排
序号 任务计划 具体工作安排 时间安排
1 论文选题 ①老师分专业出选题 9月17日——22日
②分专业对老师出的选题进行审核 10月7日——8日
③10月9日后网上公布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并按班级上交汇总选题意向统计表 10月9日——15日(周五必须提交统计汇总表)
④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等相关讲座 10月15日——25日
⑤公布最终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 10月26日
2 下达任务书收集并阅读资料 老师下达论文写作的任务书、学生收集并阅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2篇与论文相关的外文 10月27日——11月初
3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写作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写作 11月1日——12月9日
4 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 12月10日——13日
5 论文写作及指导 有论文初稿 12月14日——1月15日
6 论文答辩 分批次进行论文答辩 3月——5月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Susan .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entry-level auditors’ ablities to perform analytical proced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18):29~43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4篇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至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5篇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使变动成本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应关注变动成本法的实质及其利弊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索出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将变动成本法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变动成本法应有的作用。
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及科学虽得到迅猛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加之由于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出口大幅下降,而内需始终不足,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关注成本这条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这种国内外大环境下,谁拥有了成本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在当前情势下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以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了。因为现行的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对制造费用不管它是固定性的还是变动性的都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克服了全部成本法的许多不足之处,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变动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方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其显著的优势。它既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又是损益的计算方法,因而它更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国外研究:据美_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得以迅速传播。但由于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未被美国税务当局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企业的管理当局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在美、日、英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现在已经普及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国内研究: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已被引进我国。当时,国家在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不少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对变动成本法的使用进行试点,从而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道路。1993年,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做到尽可能与国际惯例协调、接轨,在成本计算方面,把过去那种将销售及管理费用都包括在产品成本内的“特大型”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即计算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这样与西方现行的财务会计做法基本上一致,从而为变动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把一些典型企业如海尔的先进成本管理经验向各大中型企业推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推广和应用变动成本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它仍以理论的形式停留在书本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应用还是很少,大多数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然实行全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成本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愈来愈不适应,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论文主要采用主要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变动成本法进行了评价。
2、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院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杨鉴淞《管理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龚曼君《管理会计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3]李劲,胡文君.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意义与作用.《科技创业月刊》.2005,.
[4]孙林.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运用.《企业导报》.2009(7).P86-87.
[5]聂超颖.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决策应用.《消费导刊》.2007,.
[6]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
[7]王勇.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湖南包装》.2005,.
[8]翟春凤,赵磊.变动成本法利弊辨析.《中国乡镇企业计》.2007,.
[9]逢远东.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
[10]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08,.
[11]陈桂娜,张家喆.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12]颜廷生.变动成本法在现行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
[13]黄宝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2005,.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交毕业论文。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6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
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6.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6.[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04-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
_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出版社,2006.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
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7篇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 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选题
2、 确定论文题目
3、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完成论文初稿
6、 论文定稿
7、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3]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4]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5]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6]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7]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8]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8篇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至.19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会计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49篇
20xx年即将过去,一年来,自己在科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坚持自我严格要求、加强学习、踏实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下面把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向领导和同事们作一下总结。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主动要求进步,能够严格遵守局里各项规章制度,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注重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加“争先创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机关文化建设年”、“争做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等一系列活动,对提高政治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投身社保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也更加坚定。
二、在学习及文体活动方面
(一)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
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坚持把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与自学结合起来,并认真做好重点学习笔记,撰写相关心得体会,做到个人与组织相一致,理论与业务相结合。同时,通过积极参与每期的科务会、财务例会、业务经办知识竞赛等,加强了对基金财务知识、社保业务政策知识的了解、认识和学习,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其中,代表局机关三支部参加局里组织的羽毛球赛,获得团体。
(二)完成了城镇居民大额医疗保险的征缴、退费工作。
其一、完成了全年大额医疗保险批量报盘提交银行的扣缴工作。
其二、完成了各分局收缴报送的审核整理工作。
其三、统一规范了业务流程,并分别建立了征缴、退费情况的电子台账,定期与各分局核对。
(三)完成了各项基金支付的往来业务。及时完成了基金网银支付。
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是与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意识到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与大家的期望还有差距。
一是虽然在思想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但在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二是在工作中存在一定失误,虽然都及时补救,但还是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是对工作的繁杂性有时出现厌倦情绪、畏难情绪,精神状态不够好,导致进度较慢,需要认真加以克服;
四是记账对账受其他工作影响不够及时,同时,因为时间紧,工作任务多,对支出户未达账项的定期清理情况也不理想。
五是因为基本在财务岗工作,对具体业务经办技能掌握较少,进而导致对各项业务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同时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弥补,克服不良情绪,积极主动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也请领导和同事多批评多指教,使我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