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检报告样本(热门3篇)

时间:2025-04-06 21:04:03 admin 今日美文

产品质检报告样本 第1篇

【摘要】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高肥力土壤条件下有机肥对保护地草莓产量、品质以及土壤EC值的影响,探讨高肥力土壤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必要性,验证大量施用有机肥对土壤EC值升高的影响和对草莓产量、品质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为北京市昌平区高肥力土壤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策略和指导。本试验得出的初步结论为:高肥力土壤投入过量的有机肥会因导致果实硝酸盐含量升高,降低草莓内在品质,草莓产量也不会增加。因此高肥力土壤不建议大量施用有机肥,草莓的有机肥施用量应在3 kg/m2以下。

莓根系较弱,对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料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过量施用也会对草莓造成不利影响。孙世民等[1]在果实品质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中认为,土壤营养成分及其比例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过量施用有机肥会影响作物根系吸水,引起烧根,僵苗不发,叶片畸形,严重时作物逐渐萎蔫而枯死[2]。当前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植技术对高肥力土壤有机肥推荐施用量与综合肥力管理技术的研究较少,缺少对不同肥力水平下基肥、追肥数量的调整方案与方法。现有资料难以对昌平草莓产业有机肥基施用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策略、基肥与追肥的数量关系给出明确答案。

通过对昌平区2010~2014年草莓种植区测土结果研究表明,昌平区草莓日光温室土壤肥力的快速升高,土壤养分含量大部分已经达到高水平指标[3]。其中,有机质含量一直高于北京市土壤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中规定的高水平值(20~25 g/kg)[4],且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图1)。

本文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高肥力土壤中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草莓果重、株产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影响,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EC值的贡献,探讨高肥力土壤施用有机肥的必要性与否,验证有机肥过量施用对土壤EC值升高的贡献和对草莓产量、品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为昌平高肥力土壤草莓有机肥施肥提供科学策略和指导。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天成草莓园内,日光温室建成10年以上,属种植成熟的老温室,且于草莓定植前完成土壤消毒。该地区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

2684 h,年平均馕 ℃,年平均降水量 mm。土壤属潮褐土,质地适中,通透性好。耕层土壤(0~20 cm)含有机质 g/kg、碱

解氮163 mg/kg、有效磷311 mg/kg、速效钾391 mg/kg,pH为,电导率 ?S/cm。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天成草莓园6号温室内进行。供试品种为‘桑坦’,又名‘圣诞红’,是近年新引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早熟、丰产等特性。供试肥料为褐色粉状,含全氮(N) 、全磷(P2O5) 、全钾(K2O) 、有机质、水分,pH为的商品有机肥。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T0即CK)、有机肥处理1(T1)施商品有机肥3 kg/m2、有机肥处理2(T2)施商品有机肥6 kg/m2、有机肥处理3(T3)施商品有机肥12 kg/m2。小区面积70 m2,处理间设保护行,小区随机排列。有机肥一次性底施,不施用化肥。其他管理措施和滴灌追肥按照常规一致管理方法进行。

样品采集与分析

施底肥前取耕层土壤(0~

20 cm),风干磨细过筛后分析土壤基础养分情况。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采用Olsen法测定,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水溶性盐总量采用电导率法测定EC值。采用抽样估算方法获得草莓产量。果实成熟后采用抽样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试品质结果。其中,可溶性糖采用糖度计测定,总酸采用酸碱滴定法,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对单果重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中,各处理间草莓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有所不同(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草莓单果重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以不施肥CK处理单果重最高,达

g/个。T1处理次之,单果重为 g/个,减少了 %。T3处理虽然有机肥施用量最高,但果实偏小,单果重为 g/个,比不施肥处理减少了近20%。这说明,在高肥力地块增施有机肥不能提高果形大小,反而导致结小形果。由表1可以看出,3个施肥处理的草莓单株产量均低于不施肥处理。其中以T2处理,单株产量最低( g/株),仅为CK处理的。T3处理单株产量为 g/株,与CK处理差别不明显,但结合草莓单果重量可以看出,T3处理草莓果形偏小,数量多。

表1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草莓单果重、单株产量的影响

处理 单果重/(g/个) 单株产量/(g/株)

CK

T1

T2

T3

对产量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CK处理草莓产量最高,T1、T2处理草莓产量逐级减少,较不施肥处理每667m2分别减产和 kg。T3处理草莓产量有所回升,达到了 kg,亦比CK处理减少了 %。T3处理在草莓采收前期同T1、T2减产趋势一致,在采收后期产量有一定的回升趋势。究其原因,这可能由于草莓成熟后期植株生产力下降,而T3处理土壤库存养分富余有关。

对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糖酸比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和酸度等指标是评价浆果类果实品质的几个重要参数[5]。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不同。其中CK处理固形物含量最高达,T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CK处理的,T3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回升,但含量较CK处理低22%。3个施肥处理平均总酸含量为,比不施肥处理略高。T1处理草莓总酸含量最低。

通常,果实糖酸比在11~12以上时果实的风味较佳[6]。由于草莓品种特性原因,本试验各处理糖酸比均大于12。尤其以不施肥处理(CK)的糖酸比最高,大于25,其次为T3处(),比CK处理减少 %。说明CK、T3处理草莓口感清甜。

表2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糖酸比的影响处理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糖酸比

CK

T1

T2

T3 11

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图3可以看出,T1处理草莓硝酸盐含量最高,达 mg/kg,较CK处理硝酸盐含量高,且3个施肥处理的草莓硝酸盐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这很可能因为有机质含量过高导致对氮肥的过度吸收,造成果实硝酸盐小幅度升高。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EC值的影响

施用有C肥数量越大,存留在土壤中的数量也就更大,从而对土壤的影响更加持久。虽然在草莓生长发育期间受追肥因素影响产生短时升高,但因追肥数量小,浓度低,对EC值影响时期短,升高的土壤EC值在追肥后,随肥料的吸收而逐步降低。T0、T1、T2、T3处理均表现出这样的规律,以T2处理EC值变化曲线较为圆滑:

图8为定植后至生育末期停止追肥后土壤EC值。可以看出,不考虑生育期间受追肥因素影响,土壤EC值在生育末期T0处理微降,T1、T2、T3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EC值以T2的升幅最高,其次为T3处理。

讨论

高肥力土壤施用有机肥可能无增产效果。大量试验证实[7-9],低肥力土壤上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草莓产量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高肥力土壤施用有机肥并不能达到增产效果,同时,高肥力土壤不施肥处理草莓并未减产,而且在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高肥力水平施用有机肥,未增加经济效益。在草莓采收前期、中期、后期T1、T2、T3处理同CK(T0)处理相比较,减产趋势一致,T3组在采收后期处理产量有一定的回升趋势,但草莓采收后期经济价值较低,对于农户增加收入的意义不大。

本试验有机肥投入过量会轻微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降低,硝酸盐含量升高,影响草莓品质。随着有机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草莓总酸含量并没有表现出增长或降低趋势,这说明高肥力土壤下施用有机肥数量与果实品质无明确对应关系。果实酸类物质含量是由矿质营养、温度、光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这与前人[6,10-11]研究理论相符。

单果重主要受疏花疏果操作的影响和温度影响。在同等疏花疏果操作和温度条件下,根系对养分吸收数量可以影响单果重。但本试验在同等疏花疏果操作和温度条件下缺乏生育期对根系生长量的调查。故不能推断不同数量有机肥处理由于苗期根系发育不同所导致的对单果重的影响。

本试验尚不能推断出商品有机肥施用水平在0~3 kg/m2之间的土壤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生长期间和末期土壤EC值的影响程度。

应继续探讨研究是否可以在一定时期不施用或施用较少的有机肥维持地力水平;以及维持量如何确定,为昌平高肥力土壤草莓有机肥料施肥提供科学策略和指导。

对农户施肥的指导建议:本文证实,对于高肥力土壤,其自身养分足以满足植株生长所需,增施有机肥不仅增加成本,反而可能导致草莓产量、品质下降。而在高肥力土壤施用3~12 kg/m2的有机肥会导致生长末期土壤EC值增高。考虑到土壤EC值升高会对下茬定植不利,建议指导农户在完成土壤培肥,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达到较高水平后,相应减少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投入数量,减少无效投入,使土壤综合肥力维持在高水平且无土壤盐渍化障碍状态,对于高EC值土壤采取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土壤EC值。

结论

建议高肥力土壤有机肥施肥量应在3 kg/m2以下。

不建议高肥力土壤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应限制有机肥的施用数量。

参考文献

[1] 孙世明,魏钦平.果实产量品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2, 23(4):353-358.

[2] 王迪轩.有机肥过量施用也有害[J].湖南科技报,2007(11):1.

[3] 沈兰,张卫东,秦岭,等.地力分级在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平衡

施肥上的应用[J].蔬菜,2015(6):30-33.

[4] 王胜涛,宗静,贾小红.北京市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区县土壤养

分状况分析与评价[J].北京农业,2007(10):113-120.

[5] 路河.钾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J].农业工程技术(温

室园艺),2010(2):44-45.

[6] 张杏鸾,孙吉茹.影响草莓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河北果树,

2012(1):53-54.

[7] 张占军.不同有机肥对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效应的影响[J].现

代园艺,2014(4):21-22.

[8] 刘新彩,刘强,郑书旗,等.几种有机肥料在温室草莓上施用

试验[J].北方果树,2008,9(5):12-13.

[9] 曲贵伟,刘玉琴.生物有机肥料对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丹东纺专学报,2003(3):5-6.

[10] 齐长红,路河,田炜玮.夜温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6):46-47.

[11] 赵智慧,周俊义.果树果实内在品质形成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产品质检报告样本 第2篇

[关键词]水嘴;质量;监督抽查

一、产品及行业概况

水嘴又叫水龙头,是一种通常用在水管上面对水介质实现启、闭及控制出口水流量和水温度的阀门式装置,主要用于厨房和卫浴间,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以陶瓷片密封水嘴为主,因其结构可靠、款式新颖多样、坚固耐用、节水性能好等特性而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陶瓷片密封水嘴的销售量占市场总量的98%以上。图1所示为常见的水嘴产品。

二、本次监督抽查情况

(一)样品来源

本次监督抽查全部在流通领域采样,采样地点包括销售市场和电商平台,共采集样品50批次,销售市场20批次,电商平台30批次。样品产地涉及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地,样品品牌有和成、伊奈、乐家、摩恩、TOTO等。

(二)检验项目

本次监督抽查的具体项目及检测依据如表1所示:

(三)检验结果

本次水嘴质量监督抽查50批次,经检验合格39批次,合格率为78%,不合格项目为金属污染物析出、表面耐腐蚀性能,见表2。

三、不合格项目质量分析

1、表面耐腐蚀性能性能

表面耐腐蚀性能是将试样放入盐雾试验箱中,经24小时后观察试样表面是否腐蚀,腐蚀面积是否达到相关评级要求。试验中,要求箱体中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为50g/L,同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冰乙酸,以保证盐雾箱内收集液的pH值为~。pH值的测量应在25℃士2℃用酸度计测量。pH值可用冰乙酸或氢氧化钠调整。

水嘴的使用环境一般为湿度较大的场所,如洗手间、厨房,且存在一定的洗洁精、洗涤剂等具有弱酸性的化学制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腐蚀性的液体和气体对电镀表面产生腐蚀作用,造成麻点、气泡、生锈、腐蚀斑等不同的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和使用性能,镀层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光洁度和耐磨度;劣质的电镀层结合力弱、镀层稀薄,达不到设计要求。本次监督抽查表面耐腐蚀性能项目39批次合格,合格率为78%。主要缺陷为镀层脱落、麻点、生锈、腐蚀斑等,见图2。

表面耐腐蚀性能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某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采用低等级的黄铜、回炉料来制造基体,造成其铸造性能差,容易产生裂纹、夹杂、粗品缺陷,制成的产品表面疏松,含有较多的砂眼,不耐腐蚀;还有部分厂商生产水嘴主体材料采用黄铜,而手柄和阀盖则采用铸铁等低价劣质材料来生产,此类产品在腐蚀试验中往往主体不出现腐蚀痕迹,而手柄和其他附属件会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在本次抽查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低价产品均有此种情况,如图2所示。

2、金属污染物析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除了对水嘴节能、节水、安全、美观等质量指标外,水嘴金属污染物析出也成为建筑五金行业关注的环境健康安全指标。本次监测按GB 18145-2014规定的金属污染物析出检验方法检测和判定。铅析出统计值Q是将每个样品浸泡19天,每天要在相同的时间更换5次浸泡液,每次更换时间间隔为2小时,每5天停止更换浸泡液2天,直至第19天完成浸泡过程;最后要收集第3、4、5、10、11、12、17、18、19天的第一次更换的浸泡液作为测试液,将测定值进行数据统计得到铅析出统计Q值。非铅金属污染物的析出量取第19天收集的水样进行检测。

GB 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标准中对金属污染物析出量的控制要求为铅≤5μg/L、锑≤μg/L、镉≤μg/L、铬≤μg/L。铅析出超标是本次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共有3批次样品检出铅析出超过标准值,析出值达到6-7μg/L,问题率为。其他重金属未见超出标准值。

重金属铅析出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水嘴的铅析出主要来源于与水接触的基体材料。目前水嘴生产企业多数选用加工铜HPb59-1 (Cu ~、Pb ~)和HPb59-3 (Cu ~、Pb ~)、铸造铜合金ZCuZn33Pb2 (Cu ~、Pb ~)和ZCuZn40Pb2( Cu ~、Pb ~)。有些水嘴生产企业选用回收黄铜,如钥匙铜、汽车水箱铜等(铅质量分数4%左右,甚至更高)。根据水嘴化学成分分析数据可知大部分铜合金中铅含量在到3%,有3批次水嘴铅析出量达6%~7%。在铜材中适当加入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铜材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水嘴铜合金中的铅与水接触后可直接溶出到水中,尤其是水嘴中滞留的“隔夜水”铅含量更高。不锈钢材质的水嘴因其本身铅含量极其低,基本未测得铅析出值。因而材质本身与铅析出有密切关系。

铜制的水嘴可能有铅析出的危险,是不是铜不适合作为水嘴的材料呢?其实不然,欧美发达国家主流水嘴都是用黄铜制造,最主要的原因是铜的抑菌性。室温下,铜合金可以在两小时内杀死超过的细菌,并且令细菌无法产生抗体,铜质水嘴内壁不会滋生细菌,这是其他材料(如不锈钢、塑料)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使铜成为全球最有效的接触面材料,任何其他材料(例如银离子涂层或不锈钢)都无法与之媲美。

四、消费提示

考虑价格因素对产品质量水平的影响,合乎标准要求的铜合金、不锈钢材料以及良好的电镀过程均有一定的价格限制,消费者不应贪图价格低廉而选择一些劣质水嘴产品,给自身的健康带来隐患。低铅铜材、纯铜的水嘴更健康的、耐腐蚀性能更好;纯铜、不锈钢材质的水嘴不含铅,但生产成本很高,价格也较高。

参考文献

[1]段先湖.2012年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分析报告[J].陶瓷,2012,12:26-36.

产品质检报告样本 第3篇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_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