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德育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越来越多地关注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道德高贵,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注重个人品德的塑造。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身边的事情,讨论如何通过我们的行为来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月前,我遇到了一位老人在街头昏倒了。当时我正在赶路,但是我还是想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我马上跑到附近来警察局,通知他们有一位老人昏倒在街头。警察赶来后,也立刻联络了医院派人赶来看望他。从这件事情中,我了解到了我不只是一个自私、独立的人,而是一个成为负责任的一份子。
然而,在我身边,也存在着不负责任、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在我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同事因为工作中承担的压力过大,因此开始迷恋赌博。最后,他的赌博成瘾甚至影响到了我们工作上的合作,我们不得不考虑解雇他,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运营。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个人的做法和道德品质对于我们和周围人之间的'相处和环境的影响不能被低估。
为了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品德,我们也需要学会吸取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是我的同事,她总是非常有爱心,即使是对于一个快速走过街边的陌生人,在看到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她也总是拥有为他伸出援手的勇气。她的助人精神和负责任的品质让我很动心,我也学会了积极借鉴她的思想和行为。
最后,我们也需要学习怎样为别人做出改变和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社区和志愿工作来传递我们的积极思想和行动,确保在周围的每个人都了解和尊重道德。比如,在我们的志愿组织中,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互助活动,比如为环境提供清洁,保养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帮助有需要的残疾儿童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别人,也同时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互动和维持正向的社会关系。
总而言之,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个人品德,也关系到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互动。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区环境,我们需要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内在责任和行为准则,注重每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动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和整个社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想一想刚入学的我们,怀揣梦想和好奇心来到这所以“重德重能,求实求新”为校训,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天津理工大学时,还带着一分稚嫩,一分天真,一分无知。而经过这半年的锻炼和学习,我们已经多了一分成熟,一分稳重,一分缜密。
还有就是进入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也该我留下了深深体会,那就是平日里的玩乐给不了我们好的成绩,给不了我们好的将来,我们还得抓紧平时的时间,不要临时抱佛脚。对于每个大学生都很重要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虽然大学是一个很开放的地,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自己,用我们的业余时间多多去学校的图书室丰富自己。
还有大学的友情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因为它是通过朝夕相处培养出来的,不仅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小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小矛盾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它让我学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让我知道了要适当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或第三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更让我学到了问题是要去解决而不能去逃避。在矛盾化解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感情,反而使彼此更加互相了解。
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应属大学这四年了,不能荒废这几年的生活。大学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中得到良好适应,最好在大学这个缓冲阶段做好准备工作。给自己一个最佳的定位,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年轻人,求真求实,敢于创新。拥有对成功的渴望就不要轻言放弃,敢于冒险,敢于于尝试。树立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的做事准则,尽管某些事和自己无关,但只要对学校和社会有益,都要尽力去做。
来到大学,我认为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尽管学习的时间少,但学习的任务并为减轻。大一大二是掌握基础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把握这绝佳的学习环境,努力拼搏,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抓住老实讲的重点,学习和模仿老师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时时刻刻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善于请教他人,多思多闻。面对学习的困难毫不气馁,毫不松弛。大三大四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一定要体会专业技能的本质,抓重点,争取做到术业有专攻,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多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与同学交流心得,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多与师兄师姐了解往年求职情况。
古语有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有了计划,就要全力以赴,因为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其关键一步。当代的`大学生担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21世纪并取得胜利的伟大使命,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当此重任。“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塑的,思想品德代表人的素质,能够反映人的生活本领。一个完善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并把它付诸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总之,大学四年以至一生都要坚持学习的思想和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意识强壮自己的灵魂,以强壮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学习,工作和生活,时刻不忘为自己积累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同时努力做到智商和情商的强强联手,思想道德和智力头脑两手抓,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韧者强无敌。努力拼搏,只争朝夕。我将以自己不懈的奋斗,实现自己大学和人生的规划,为自己的宏伟蓝图秀出光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3篇
关键词:新闻翻译;目的语;源语;翻译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与政治的接轨,新闻的双语化逐渐开始成为一个趋势。新闻语言的翻译因其实时性和信息性而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翻译。新闻,有其导向性。新闻译者作为源新闻和目的语的中介者,对译文承担责任。通过对源新闻的背景目的以及翻译活动的要求和地域性的掌握,译者负责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翻译工作。
一、新闻翻译中的主体性
王玉樑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1]。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主体的自主能动性,并因其能动性的特殊性造就了不同主体各自具有差异的主体性。“主体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2]。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具有其主体性,受多方面制约。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受双语特点的影响,还要受文化政治背景的限制。而“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3]。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客体文本进行认知体验活动,并要充分把源语国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的特点转化为目的语人们能认知的共同体验。因此,从事新闻翻译,译者一是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新闻源的理解,不仅是人脑中的空间抽象概念事物,而且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映射、合成、组合和整合的过程。二是对双语的掌握程度。三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有效工作。
二、新闻翻译中主体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存在主义理论的思想家代表海德格尔认为任何阐释者都会嵌入到阐释客体中去,成为阐释客体的一部分。在新闻公开前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有多主体参与其中。这些参与者有记者,编者以及译者,每一个主体都有其自身的主体性。在完成整个新闻翻译的过程中,所有主体都有各自的新闻重点,而交流与协商的主体间性使得新闻翻译体现出其多主体性的特征。
1.意译。尤金·奈达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双文化甚至比双语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直译不是万金油,也有可能因为主客观原因,直译会出现错误。在《扬州晚报》2011年3月11日A14版,标题:“酒后偷骑电动车,撞了”,译者翻译为“Crash fter drunk driving”,这样直接的翻译方法从中文看似乎可取,可是在西方表达中,“酒驾”可以用“under the influence”表达,这说明有时在译者看起来合理有效的翻译,是因为对目标语文化及习语的欠缺造成译文的不合理或不准确。由于在不同文化社会,人们面对同一种说法,其感受和联想未必相同。若译者对表达没有十足掌握的时候,译者还是采用了意思翻译,尽管不甚地道,目标语读者依然可以读懂其中意义。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在双语间引发的文化断层和双语受众的误解,新闻报导的翻译处理中常采用“意译”。2011年2月23日《扬州晚报》A13版的双语新闻,标题:“停车不到位,竟遭泼粪Careless parking brought bad luck”。在新闻标题的翻译中,译者未翻译出“泼粪”,而用“bad luck”在新闻部分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具体介绍。这体现了译者自身的翻译策略。然而“careless parking”并未充分体现“停车不到位”,“careless”只能表示“粗心的,疏忽的”,而“停车粗心”并不能与“停车不到位”直接对等。鉴于新闻主体中说到“该车所停的位置并不是正规停车位”,属于违规停车,笔者认为“illegal parking”在此处会较为合适。
2.省译。有时因某些主客观原因,为了实现在不违背某些要求原则的基础上依然能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译者可以在翻译活动中适度地发挥主体性,紧密联系源语新闻和译文材料,为受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点。所以,当一些不重要信息可能会影响读者理解或不影响信息传递时,译者可做适当删减,使译文更加贴合目的语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扬州晚报》2011年4月6日A12版的双语新闻“9旬老太家门口迷了路Old lady lost near home”中译者对这段文字的处理采用了一定的省译策略“老太就住在淮左郡对面的星都芳庭,仅有几步路的距离,但这位老太却没能记得住。”翻译文本是“It turned out that the lady lived quite just forgot her way.”译者在此处将住处“淮左郡……”,直接用“lived quite near”家住得比较近一笔带过,没有直译。《扬州晚报》4月18日A13中“‘烟花三月’桂花开Sweet Olive Blossoms in Flowery March”的新闻翻译中,也有类似情况。原文中省略了对“桂花分金桂……等品种”的翻译,省略的原因在于对桂花种类的知识性摄入及不可瞎译错译的基本性问题。第一个例子来说,家庭住址的信息,对于中国本土读者来说是熟悉的,但是译文的此类信息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在译文中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无疑会占据版面并使译文累赘冗长。译者应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桂花种类的甄别非常专业化,属于专业植物学范畴。译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交稿,这类词汇的确实需要借助专业辞海,操作起来极其耗时,因此,鉴于新闻的准确性,译者选择在此忽略相关词汇的翻译。而这样的做法并未影响整体新闻的阅读与理解。在此处的省译是可取的。
3.重组。由于中英文的用法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在表述新闻的时候会有信息安排上的差异。比如原文:据了解,张老太60多岁,平日与老伴一起在敬老院安度晚年。11日上午,她只身回了一趟娘家。当12日下午步行返回路过龙虬镇唐高墩村时,因为岔道口多自己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过往的热心路人发现老太神情不大对劲,急忙拨打了高邮110报警电话。民警发现张老太的口袋里有张纸条,上面清晰写着其为张轩朱家人(现为龙虬镇兴南村)。开发区民警立即与龙虬镇派出所民警取得联系,得知张老太确为该镇敬老院老人。随后,民警们便把迷路的哑巴老太安全送回敬老院,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译文:It is reported that Ms. Zhang who stayed with her husband in the nursing house is in her the 12th morning,she visited her parents’alone but lost her way when back the next alled the police for her. The note in her pocket made the police quickly find her family and send her back.此段截取于2011年4月13日A13版“哑老太迷路,民警送回家”。在这段的新闻处理中,译者将第一句和第二句结合起来表述并修改了第三句。为避免重复,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加以省略整合表述清楚了其中的信息。通过改写,译文保持原意及功能一致,并在阅读过程中,更为流畅地道,也更加符合目的语新闻规范。
奈达说:“优秀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既是再现,又是转变”[5]。在做新闻翻译时,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适宜的情况下做出妥帖的变通,既可以迎合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不违背原文真实意图。在此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源语认知水平与目的语认知水平之间的最佳平衡,确保译文能够充分体现原文的真实意图和内在含义,并不扭曲原有事实和数据,这应是国内新闻英译从业者们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樑.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6):35.
[2]王玉樑.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6):38.
[3]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22.
[4]Nida,Eugen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2.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德育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越来越多地关注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道德高贵,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注重个人品德的塑造。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身边的事情,讨论如何通过我们的行为来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月前,我遇到了一位老人在街头昏倒了。当时我正在赶路,但是我还是想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我马上跑到附近来警察局,通知他们有一位老人昏倒在街头。警察赶来后,也立刻联络了医院派人赶来看望他。从这件事情中,我了解到了我不只是一个自私、独立的人,而是一个成为负责任的一份子。
然而,在我身边,也存在着不负责任、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在我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同事因为工作中承担的压力过大,因此开始迷恋赌博。最后,他的赌博成瘾甚至影响到了我们工作上的合作,我们不得不考虑解雇他,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运营。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个人的做法和道德品质对于我们和周围人之间的相处和环境的影响不能被低估。
为了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品德,我们也需要学会吸取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是我的同事,她总是非常有爱心,即使是对于一个快速走过街边的陌生人,在看到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她也总是拥有为他伸出援手的勇气。她的助人精神和负责任的品质让我很动心,我也学会了积极借鉴她的思想和行为。
最后,我们也需要学习怎样为别人做出改变和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社区和志愿工作来传递我们的积极思想和行动,确保在周围的每个人都了解和尊重道德。比如,在我们的志愿组织中,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互助活动,比如为环境提供清洁,保养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帮助有需要的残疾儿童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别人,也同时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互动和维持正向的社会关系。
总而言之,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个人品德,也关系到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互动。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区环境,我们需要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内在责任和行为准则,注重每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动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和整个社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5篇
关于人性,在我国,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他认为,人事有本性的,人的本性不仅是善的,而且几乎是至善的。而荀子则是主张“人性恶”的代表。
尽管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但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失分重视后天的修“习”。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秉性没有太大差异,人的差异主要缘于修“习”的不同。
教育在后天修“习”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礼记。学记》的要求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下面是我们班上的.一个教育案列:
学生康某平时下课非常调皮,爱和其他同学打架。同学之间一点小小的摩擦,他都会向同学挥拳头。经常都有同学来告状说康某把谁谁谁打哭了。当我在屡屡好言劝说之下无果之后,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可是这并没有使他因为羞愧而不再打同学。还是不断有同学还告状,这使我很头疼。我慢慢的开始反
思,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于是我开始平时仔细的观察康某,我发现他每次犯了错误都能主动的承认错误,并且上课的时候很积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表扬,他就会十分认真。所以我开始多注意他,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还让他当大组长。渐渐地康某对各门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
认定“是好孩子”是一种假设,认定“没有优点”也是一种假设。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在以人为主体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假定和认同作为一种逻辑前提,对师生交往态度和交往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两种假设影响着两种不同的管理行为,而不同的管理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应该如何看待学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抱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信心和希望。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本就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关心他,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已经认定是毫无用处的顽石下功夫呢?周弘教授曾经对家长说:“无论别人怎么不相信你的孩子,做家长的,你都要满怀热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拥抱她,鼓励他。”对于教师,这句话可以换成:“无论别人怎么不相信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你都要满怀热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拥抱他,鼓励他。”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求“善”抱有信心和希望才可能尊重学生,才可能对学生投入
热爱和感情。而教育应该是以尊重赢得尊重,以感情收获感情。有了感情的交流,才能促进知识的交流。有尊重做基础,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也才能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要求和约束。所以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6篇
摘 要: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关键词:大学德育论文范文
一、以德育课堂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课堂德育氛围
为了更好地贯彻_中央、_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响应《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学校专门制定了《德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案》,把课堂建成学校德育的主战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设定课程改革目标。德育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品格提升的主渠道,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目标界定应该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职教的新要求,解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服务,并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构建模块化内容体系。德育教学内容要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材为依托,以新课标规定的内容为标准,将课程按照项目主题划分模块,同时,根据教育目的适当增加选修内容和实践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德育只有“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德育课堂要想焕发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生活为主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情景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确立生活主题,通过情景模拟、学生体验、教师引导的“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促使其主动建构德育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建立知信行结合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一直是德育改革的难题。笔者在实践中,同时使用“学生德育综合水平考核”和“学业水平考核”两套考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测评、操行考核参评和德育教师辅评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行为,考核德育外化;通过卷面考核知识、能力,并把两套考评综合。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工作,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校园优化成具有职教特色、反映时代气息、格调高雅的“准社会”,对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首先,学校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全校之力整体推进,先后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校园文化论坛,探讨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等理论,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把握环境建设的德育航行,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学校先后投入资金,建立了德育网站、校报、“青春之声”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画廊、班级板报等定期策划德育专题,立体化、多维度的媒介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再次,积极开展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一直把“突出高品位、打造品牌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总体思路,已形成“理想导航工程”、“素质拓展训练”、“阳光心理教育”、“和谐之声晚会”、“社团汇报表演”、“暑假社会实践”等精品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最后,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生思想情况,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实际,借助报告会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以家庭教育为纽带,挖掘家长教育潜能,构建德育合力体系
家长是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主动了解学校的德育计划,及时与老师沟通学生心理、思想等情况,以使德育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品位,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和受到熏陶;积极参与学校家长会,主动学习子女教育方法,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纽带。由于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社会的判断并未完全成熟,家长应该主动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避免受社会不良行为同化。
四、以社会环境为保障,优化社会思政环境,打造大政工新格局
众所周知,受教育者大多时间是处于社会生活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有意识的德育活动更多,并且社会环境德育场发挥着难以被我们控制的作用,时刻对受教育者发挥无形的作用。而解决此问题,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搞“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第一,培养学生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律性。
第二,搞好学校周围环境整治。学校周边社区、商业网点等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要联合地方政府、公安、村委会或居委会做好环境治理,重视这一德育场的开发与创造性利用。
第三,社会传播媒介等要承担社会责任。传媒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心支持德育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个体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导向正确,社会氛围积极向上,才能使“生活德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得到道德提升。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7篇
关键词 当代中国体育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复杂多样而又极其广泛。正因如此,不同学科、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一词的概念理解也是见仁见智,从而形成了关于文化的不同学派。从1871年开始,文化学研究流派林立,对文化的概念也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大发展,使文化概念具有了决定意义的发展。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个定义,至今仍为文化学界所普遍接受。
文化的性质
文化的要素尽管具有多样性,然而文化却不是简单、孤立等诸要素杂乱无章的叠加。相反,各要素之间是相互统一整合的。文化就是诸多要素在杂乱的关系中所产生的综合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通过共同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
2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人类所创造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由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两种生产形式组成。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体育文化应运而生。在体育文化产生之初,人类为了对抗并征服自然,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劳动提高活动能力,开发新的功能,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来完成。
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劳动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人类的劳动形式发生了转变,原先的体力劳动者逐渐被脑力劳动者所取代,人类对疲劳的理解产生了变化。疲劳的部位开始由肢体转向大脑,出现了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导致了许多现代“文明病”的产生,人类正常的适应能力被大大地削弱。
3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世界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体育文化,即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东方体育文化从形式上大多以休闲娱乐为主,追求对过程的体验,心理的感受,身心的愉悦,这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基本追求。虽然它使得中国体育无法形成像西方体育一样竞技性强、可以量化的运动特质,但它也带给了中国人对体育的独特体验。而西方体育文化是在工业生产、市场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到了近现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的侵略,这种体育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奥林匹克运动再度兴起之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西方体育以其独有的价值,逐渐地成为我们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
4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
体育文化全球化
体育文化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在体育领域内的深层反映与体现,又是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体育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之间通过体育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补充,最终不断突破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及内容限制而走向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体育文化融合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接受与认同,标志着体育全球化时代己经形成。
市场化
体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人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比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步增加,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了稳固的群众基础,整个社会对体育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公众的普遍参与和观赏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现代竞技体育体现出来的高水平运动技能也是创造市场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作支撑,即使是普及率最高的足球运动也会因缺乏欣赏点而失去魅力。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娱乐口味,比赛的激烈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适合现代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律,新闻媒体的传播与炒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5结语
体育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作为社会现象,体育文化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相互接触、交流的。在个体、群体、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不同体育文化特质必定会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因此,体育文化的综合化具有一种内在必然性。作为历史现象,体育文化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它必然会伴随着人类由古至今交流的足迹,不断丰富与完善,不断借鉴吸收异质体育文化的优势,抛弃自身的弊端。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正是体育文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8篇
身边的事,是指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或故事。这些故事或事件,或许微不足道,或许极其重要,但无论大小,都可以成为引发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来源。在人们生活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以下文章中,我将讲述身边一个小小的故事,借此提醒广大青少年朋友,弘扬道德精神,塑造高尚的品格。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叫做小李,在我看来,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优秀,体育运动也很出色。但是,对我而言,他最值得学习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那个同学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但是有一次,当我们正在上课时,老师正好开了心理辅导。很多同学只是敷衍了事,听完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小李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并且在课后主动地与那同学交流了心得,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
道德教育是培养人格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小李本着为别人着想的态度,关注到这个同学的困境。而且,他没有简单地给予别人简单的帮助,而是真诚地与他进行沟通,倾听他的心声。正是因为小李的关心,那个同学从此走向了阳光和自信的生活,赢得了同学间和老师间的赞誉。
有时,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总是疏忽对别人的关心。但是,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别人的困难,倾听别人的心声,都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性别、年龄或经济水平,无论他们有多么独特或有怪癖,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欣赏。
道德教育可以从我们身边小小的事情里学到。尽管小李并没有对这位同学进行过多的帮助,但他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却给予了那个同学极大的鼓励。这也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候,微小的关心,都可以对别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塑造我们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高尚的品格,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别人,关注别人,帮助别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这些品格特征,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角色。我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小李一样,关注别人的困境,严格要求自己,塑造高尚的品格,并且给予导师和学生以示范。让我们一起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并致力于推进道德教育的进步。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9篇
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了我们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从此我们便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地填充和吸纳我们渴求的未知事物使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大学我想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的时期,犹如破茧成蝶,让我重获新生。大学是我成长的催化剂。
大学,让我空洞的思想变得充实。
都说大学是人间天堂,高中是人间炼狱,对于刚入大学时的我来说,并没有那种坠入天堂般的感觉,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松散。“纪律严明”,这是初入大学给我的印象。三年的在校生活,让我们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思想教育和品德修养上有了一定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暂未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个人的文明养成小的时候是爸妈教的,长大一点是老师教。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染缸里,我们的思维一次次的突破,思想也在不断的蜕变。如果说追求蜕变是人类的天性,追求蜕变是发展的动力,那么追求蜕变就是极限的超越,思想的蜕变便是新生。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的'洗礼,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大学生活,让我对事物的认知不断的加深。越来越感觉一个人的文明养成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息息相关,脱离不开。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个小事往往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和我的室友们可以说相处的相当融洽,每次出门儿我们都是集体出动,每次坐公交车我们都会给爷爷奶奶们、小朋友们让座,或许刚开始这都是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一种风尚,我和我的室友们都会去这么做的一个事情。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事,并不是说我们思想有多么的高尚,也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的觉悟,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文明的养成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大事呢?我想我的大学还是比较注重一个人的文明养成,无论是行为文明,言语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在学校期间,学院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堂,思想道德修养讲堂,让我们在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更多了对自身的反思。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浩瀚的书海中有无尽的养分,读书的过程正是塑造了我们自身的品性。反思的过程让我的思想不断充实。
大学,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成长——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的路。它既是过程,也是最终目的地。长大是一场无须解释的蜕变,这蜕变让我们稚嫩的面孔被岁月洗礼,单一的表情变得丰富。在校三年,曾经过各种途径让自己更加的了解这个社会,认识这个社会,我开始了我蜕变的旅程。大一的时候,我经过了层层选拔,进入了院文艺部。参与了晚会活动等的策划,彩排,等一系列工作,从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不会轻易的否定自己,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都对自己没有信心那谁还会对你有信心呢?!在不断提高自己自身能力的同时,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变宽了,不像以前那么狭隘了,对事情的认知和见解也比以前更加的深刻到位,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最明显的转变还是在父母身上,上了大学,才渐渐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才知道原来父母的唠叨是世界上最美的话语。这些,
以前的我并不懂得。以前的我只知道索取,并不知道在我一味的索取来满足自己的背后,父母在节衣缩食的把最好的都尽全力给我。我知道现在懂得回报并不算晚,我开始了兼职生涯。早出晚归的双休日让我知道了赚钱的不易,每个小时的那几块钱更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父母供我读书是多不容易。不再乱花钱,不该买的东西不买。我想,在这个吃苦的年龄,我们不应该拿着父母的钱去享受那不属于我们的安逸。爸妈说我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体贴父母,能够理解父母了,每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心很酸。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褪去青涩需要的代价吧。就像是那段话: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
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
有些孤独,只能自己品尝
但是,穿过黑暗,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走出痛苦,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
告别孤独,一定能收获灵魂的深度。
大学,让我从迷茫中找到坚定
有人说:“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天资是先天形成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唯有勤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我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我时刻准备着。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理想、一个目标,为此,我们不断努力向着标杆前进,不断的接近我们的目标。其实最初的我是迷惘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现在的我依旧迷茫,但是却在迷茫中找到了一丝坚定的力量,
那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更好,我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都能有新的进步,周而复始的累加起来,我也会变得很强。强大的信心源于能力和资本,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价值。别人为什么要去欣赏你,去赏识你,是因为你有那个价值,你值得别人去欣赏。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我并没有特别大的困扰,因为我知道总会有赏识你的人出现,总会有你一展所长的舞台为你搭建。现在我们除了等待契机的出现外,还要不断的填充自己。大学,正是在其中扮演了填充的角色,让我们在迷茫的途中找到了坚定,让我们有了追求理想的资本。
人生是需要不断的蜕变的,或许蜕变的过程会不尽人意,但是不经风雨又怎见彩虹呢?大学是我成长的催化剂,他让我从软弱变得坚强,迷茫变得坚定。我们还年轻,我们还经得起折腾,所以趁现在年轻还是我们的资本,尽情的去拼搏,哪怕是伤了,痛了,至少多年以后我们再回想起来不会留有什么遗憾。我相信,痛苦的蜕变是成长的契机。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0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回望过去,我已经走过了人生道路上的十九个春秋;展望未来,无数的日日夜夜等着我走过。
过去时光固然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但未来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展望的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划,虽然有人说未来无法把握,但做出一个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了计划,那么,未来不是变得更加渺茫无望了么。
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来到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进一步学习知”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还年轻,是“九、十点钟的太阳”,正在升起中,必须要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发光发热,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同学们都学习了不少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大体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八分之七的大学时光里,我们要订立目标,继而实现目标。
的就业问题,可以说,英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学好它是十分必要的,现实情况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来通过四、六级考试,从而更加得心应手的应对以后各种挑战。
为了完成自己订立的目标,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譬如说多阅读名著,抓紧一切闲暇时间背单词,尽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涉猎有关于自己梦想的知识,让梦想照进现实。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过去了,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同样也学习到了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同高中相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不同,诸如需要住宿,每天要按时熄灯,习惯学校生活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开始,适应的过程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学习怎样适应集体生活,学习怎样适应人与人的相处,学习怎样离开父母自己生活。学习适应各类的生活,对于我们将来迎接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挑战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同学聚集于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纵然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即使多么不完美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改善自己,从他人身上发掘出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他人偶尔暴露出的缺点,这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人而变得如此美好的么?
如今的`社会,日渐浮躁,众多问题暴露,我们要做的,就是洁身自好,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影响身边的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不急不燥,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我们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原地苦恼,不是扼腕叹息,永远要记住,哲学的发展观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打击放弃未来光明的前途,无论多么曲折的道路,只要你肯走,你便会发现,其实曲折的道路走起来比笔直的道路更加有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更加有成就感。
有人把大学形象的比作象牙塔,诚然,大学是我们踏向社会最后的庇护,也是我们最后一段安逸的时光,我们要紧紧的把握住这段美好的时光,在享用它的同时,一定要为自己订立的目标而努力。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父母么?是师长么?是同伴么?不,我的青春是由我自己做主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努力是踏向成功道路上一块儿最重要的垫脚石,只要努力,我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1篇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 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回归德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要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让德育工作回归自身的出发点。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是把社会实际与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亦即培养、造就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而时代的要求则要通过个体表现出来,显然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偏离这一出发点,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管教“书”而不“育”人,缺乏针对性,不能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应回归以人为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的。它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将这种具有自主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入德育过程中,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有利于落实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使德育回归出发点和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构建德育的生态环境
在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自然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课堂环境都有利于德育任务的落实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传统的德育课堂环境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客体,注重德育知识的传播和规范的灌输。这种知识型、接受型的德育课堂环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严重地影响大学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优化德育课堂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习内容和谐、学生与学习内容和谐。在这种课堂和谐中,学习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课堂变成教学各要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课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探索人的身心发展的中介。
同时,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建立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是实现德育任务重要保证。而“德育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关系。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新颖性、多变性和没有“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的灵活性,促使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不脱掉权威的“外衣”,努力主动地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捕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命题,而是虚心地与学生一道思考与探求问题的答案。即教师始终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在这样和谐的“课堂生态”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和感情距离缩短。因此,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务)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德育的参与性与自律的能动性就会提高,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三、研究性学习――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模式,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德育理论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现代大学生,这正是德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创新教育,更能有效的实现德育任务,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德育创新教育可以有多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众多模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是以认识和解决某问题为主要目的探究性活动。由于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育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取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一般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对策而组织的。这种新的德育模式能提供真实的道德体验,这些道德体验不但有助于德育知识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得的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德育问题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德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展开的,它是对德育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向,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它更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德育教育机制,捕捉活动中所产生的“德育创新目标”、“德育创新主题”的价值,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开创性的有机体系,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德育主体不断生成。经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道德水平得以提高,道德意识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得到完善,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大学德育创新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增强德育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2篇
【关键词】:原住民文化,生存状态,保护,反思,启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台湾当局对原住民很早就有资助,对农村的客家等族群也有扶持保护村落遗产的政策1。兰屿岛的雅美族作为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原住民文化较好的保存了其独特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台湾政府对其采取了大量的保护与扶持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利与弊、成与败和带给我们的启示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1.兰屿岛雅美族概况
兰屿是台湾东南方的一个岛屿(如图1),地处太平洋中,距离台湾本岛约四十里。雅美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中日后,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使其与外界隔绝。至时,雅美人基本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受制于地形条件,现有的雅美族六个聚落每个都是独立部落(如图2),都充分运用地形,形成具有完整生活机能的生态环境。2雅美族每个住宅单位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组织的生活空间,由主要的三个建筑单元――主屋、高屋、凉台及三者所围出的户外空间――前庭构成。其空间配置、构造与建筑形式充分发挥就地取材与反应环境气候的智慧(如图2)。
2.台湾政府的规划建设对兰屿岛雅美族生存状态的影响
针对孤岛的重要规划建设事件
雅美族长久以来因与外界接触不易,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文化。但随着时空环境的变迁,受外来文化及社会快速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冲击,兰屿的雅美族文化也表现出式微的情况。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政府主导规划建设事件包括:
造林与农业辅导工作
1950至70年代是台湾对山地经济采取开发走向之时,雅美族人利用土地的形态被视为低度利用,因此台湾当局认为兰屿的土地亟待“开发”。至1980年间,政府在兰屿全面种植“富经济价值”的作物。造林工作给原生树种带来了浩劫,雅美人建屋造舟的木材取得变得困难。此外,政府对雅美族人进行农业辅导,1960年起乡公所设置水稻栽培示范区,但因为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与雅美族人粗放式的薯芋种植不同,故推广不成功。
家屋改造计划
1966年起,台湾政府根据“山地平地化”政策在“改善兰屿山胞生活”的名义下,展开兴建“现代化”国宅的工作。国宅钢筋水泥结构,一层平屋顶,两户一单位,将各聚落规划成棋盘式前后对齐的空间形式。而过去的传统家屋错落安置,不挡住后面住家的通风及看海的权利。内部空间上,移植了客厅、卧室、厨房、浴室等现代功能。空间的改变使得依附于传统家屋的文化功能、建造技艺、扩建门洞的社会意义等消逝或改变(图4)。因为使用海砂及偷工减料,许多国宅5、6年后成为危楼,被称为“海砂屋”。
公路、农场与_的建设
兰屿的环岛公路于1972年开通,给部落间的往来提供了方便,无形中增进了对雅美族整体的认同,但有些基层建设粗糙,未考虑地形地貌及观光功能的协调。1958年在兰屿征用了240公顷土地作为农场,成立之初对象为有案荣民。农场的大规模设置不但剥夺了许多雅美族人自古流传的土地,管训队员的偷窃、闹事、打架等行径也给雅美族人的生活安全带来危害。
观光旅游区
1971年台湾政府解除兰屿的山地管制限制,开放为观光旅游区。外来资本逐渐进入兰屿,很多观光旅馆、小吃店、手工艺品店出现。为增加“可看性”,沿途的山石地景被赋予“双狮岩”、“坦克岩”等名称,取代了雅美族人原有的称呼,蕴含的传说故事和先人生活也随之被淡忘。雅美族人的生活受到观光客好奇的侵扰。青少年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外来影响。
国家公园计划
1982年在东部区域计划中,兰屿被划为风景特定区;1988年《兰屿国家公园计划》由行政院正式核定,计划于_年7月公布实施。当雅美族人得知他们的渔猎采集生活将因此大幅受限3,而他们过去已受过观光之害,又未获观光收入之益,雅美族人反对国家公园声浪日高。后国家公园最终因雅美族人的强烈反对于1994年撤销。
规划建设对雅美族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从对上述重要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从大部分事件中政府的主旨来看,出发点都是希望改善雅美族人的生存环境,但雅美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也因这些措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建设带来的物质环境破坏
兰屿在传统与文明的接触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景观上的巨大改变,由政府补助改建的新住宅使得传统住宅建造样式消失殆尽。港口等建设工程,也没有充分考虑传统聚落形态和与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原始溪流被水泥沟渠取代,当地的自然景观也发生了改变。
观光带来的社会文化冲击
政府为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希望将兰屿纳入台湾经济发展的体系中,但早期观光所做的改善交通,引进私人资本投资基础建设,造成外来的经济垄断,错误宣传兰屿原始风貌,对雅美族的文化、观念、习俗、政治、环保等方面冲击都相当大。
需求改变乡土价值观念
旅游观光作为现阶段重要的市场经济手段,使兰屿进入了货币市场机制及商品化时代。商人利用当地人掠夺天然资源换取货币需要,甚至不惜破坏雅美族的禁忌。年轻人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及接受教育,大量外流,仅留下老弱妇孺,带回的台湾生活消费习惯及价值观,严重伤害了雅美族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民众对外界不信任的危机
雅美族人身受观光客及政府不当政策所带来的侵扰,生活环境也受到污染与破坏。因此雅美族内部对台湾社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现象,对政府的重大决策有不信任感。对外的排斥效应,可能弱化台湾社会对兰屿的相关公益作为,从而限制兰屿的发展。
3.对兰屿雅美族文化保存的反思及对大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启示
政府的工作理念
政府对雅美族的一些建设计划虽原本出于善意,却也给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极大危害,因此政府工作必须以确保民族文化的永续性为根本目标:对一种文化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该文化持有透彻的了解,将当地的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结合,使传统文化根植于传统的物质空间,才能探索其在当代的适应能力。此外,将旅游观光手段加诸于文化遗产,需要强调永续经营管理的理念,应以生态系统承载力为考量,以温和适中的宣传、有计划的时空安排和有选择的交通方式发展,并且不影响原住民的生活作息。第三,需合理确定观光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确立原住民在其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应给予开发知晓权、参与决策权、利益分配优先权以及使用权等权力,才能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规划建设,台湾政府还做过大量关于兰屿的规划,但真正落实的规划却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缺少一套整体保护与利用的长期计划。尽管每个计划对雅美族传统文化的保存都有着墨,但这些文化保存计划或工作,缺乏严谨度较高的遗产保护观念,无法变成永续性的长期经营。此外,规划相关的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单位间的横向联系。第三,单纯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忽视当地居民的愿望与参与,导致规划“好看不适用”。规划中常无在地参与机制和管理,不论委员会或审查会,在地代表的成员比例不高,使得规划执行的协调变得十分重要。
多种参与力量的作用
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保护具有“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特点,政府、民间团体与原住居民都是其中的参与力量,这点是值得大陆地区借鉴的。长期以来民间团体在兰屿的生态、文化保存及发展商扮演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因生活领域直接受侵犯,雅美族人累积了不满,在自觉民族处境的雅美族人带头下,展开了一系列反支配的自救运动。与此相比,大陆地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在参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势”差巨大,民间组织处于弱势地位。推进国内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对大陆地区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台湾原住民部落与大陆的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村寨的生存与发展中面对的问题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对雅美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学习其先进经验,而其中存在问题也可以给大陆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乃至广大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对其加以反思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
注释
1引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王义荣,从世界遗产观点探讨雅美族文化资产保存――以兰屿朗岛村为例[D],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2006
3如《国家公园法》第13条:国家公园区域内禁止焚烧草木或引火整地,狩猎动物或捕捉鱼类,污染水源或空气,采折花木等行为。第14条:在国家公园一般管制区或游憩区内之土地开垦或变更使用,垂钓鱼类或放牧性牲畜等行为,需经国家公园管理处之许可。
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3篇
转眼之间,在大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回过头想想,感触颇多。当时我们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为了今天的大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当时的天堂是我们在疲惫之极强撑着看书的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起早摸黑的一丝安慰。高三就是因为总想着赶紧高考考完得了,结果没能珍惜与高中同学们好好相处,共同学习的最后时光,今后都恐怕遇不到那么好的同学们、这么好的学习气氛了。因此希望大学生活不再荒废,不再令自己后悔。
发展目标
一.学业、理想与未来
高中的时候总以为大学尽是自由的生活,上一些轻松的课,四年的生活很容易就混过去了。现在看来这想法简直天真到近乎愚蠢。
或许是因为那些为了高考拼搏的日子太过忙碌,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教育的目标何在?
有人说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将来就业顺利。这种看法反映了大学教育在功利视角下的偏差,一些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混毕业证,只要混够了学分就心满意足,也就只愿意付出取得到这个分数的时间学习。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另有说法是知本时代,一个人仅仅初级、中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会让人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立足。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教育对自己的知识增长与境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学习专业知识、学习道理、锻炼技能,为将来踏上职业道路做准备。
曾经看到过一句评价大学的话,‘University’不是‘由你玩四年’!的确,大学的时光是宝贵的,你所厌恶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到不了的明天;你所浪费的现在,是未来的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四年的光阴也许转瞬即逝,究竟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还是把握短暂的青春,为了理想而奋斗?其中的选择不言自明。
二.能力与创新
大一开学不久,各个社团和学生组织就都进行了招新工作,许多同学都抱着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加入了这些组织。我个人认为自己当初的想法太简单了,并不是说定期开个会写个策划就叫能力强了。仅就社团来说,从交流会中大家的反馈来看我们的社团还存在活动参与度不高、没有明确定位和长远规划等问题,那么作为社团的管理人员,我们的能力是不是就应该体现在妥当地解决这些问题上?管理学讲道、经、技三种境界,如果在工作中只是负责跑个腿做个会议记录这些事情,显然还只停留在技的.层面,而作为一个成功的社团负责人,必须要让自己在道的境界上更上一层楼,运筹帷幄,把握大局,认清社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而是在活动中宣传社团文化,提升影响力。这些方方面面无不体现也无不要求着一个人的能力。
在创新方面,我对如果不能做得更好,就不要做别人做过的活动这一看法有很大的认同感。不论是策划活动、培训还是拉赞助,多一个新想法,不管是否可行,都是一种进步。我想我们不是想得到,做不来,而是还停留在想不到的阶段。在今后的实践和交流中,我们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
与高中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衣食住行都要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存在种种差异,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
尽管有各种困难,我们还是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这种集体生活,也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宿舍里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四个人,不管是上课还是休息都在一起,真的就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爱护。
对于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有人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想既是因为大学竞争的激烈,也是因为大学的人际关系更趋向社会化,变得更加复杂。但我始终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多沟通,多换位思考,不卑不亢,以诚相待。虽不能推心置腹,至少要交以真心。
四.大学经纬 细细规划
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高中的学习有高考这一明确的目标,而大学里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起点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方向。但不管目标为何,总要细细规划一番,让梦想的实现显得有迹可循。
行动措施
大学一年级:准备期。阶段目标:注重基础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终于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杀了出来,来到大学应该轻松度过,因而产生了懈怠和浮躁的心理。殊不知大学是新的起点,在此期间我们学习的技能都是四年后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学业观,端正态度,珍惜时间,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大学二年级:定向期。阶段目标:确定主攻方向 培养综合素质。大二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既要抓稳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同时虚心请教师长和校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主攻方向,有条件、有必要的情况下辅修其他课程和专业。关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进行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并参加等级考试;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
大学三年级:提升期。阶段目标: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大三是快要把自己跑向社会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经济类的相关资格证书,又要增加兼职和实习的次数,扩大校内外交际圈,积累对求职有利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学习一些求职技巧,学习制作简历和求职信。
大学四年级:冲刺期。阶段目标: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留意学校就业中心通知及其他重要的招聘渠道,收集招聘信息,主动出击。在为工作忙碌的同时也要准备好毕业论文,给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结
一期一会,说的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正如大学之于我们,是一段无法重来的宝贵时光。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我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大学,青春,一期一相会,且行且珍惜。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4篇
现在已经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了。上个学期里,在同学们,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一个学期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学期。
学习方面,开始的时候由于是刚来到大学校园,由于整个时间由自己支配,感到无所是从,时间经常转瞬即逝,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很快的适应大学里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课前的预习工作和课后的学习总结作的也不到位,仅仅凭借上课时的时间学习,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欠缺显现了出来,因此在期中考试中没能取得合格的成绩。
在这之后,我主动的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开始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课前充分预习,课后花更多精力去理解消化课上的内容,终于在期末跟上了大家的进度。
不过我也认识到,我和许多同学的差距还非常明显,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争取更好的成绩,要在知识学习方面刻苦,态度认真,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的欠缺,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我还还注意到要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课余时间,我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学习一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平时的工作方面,我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班里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在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做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此外我用真心去对待自己的朋友,从不虚心假意。我知道,走进社会中,只有真心的朋友才会帮助你。始终保持干净的作风,做到勤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思想上,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_的领导、拥护 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要想不就这样虚度,就要有好的规划,好的规划才能使学习生活有目标和动力,我在查阅资料后作出了如下规划:
大一,要尽快熟悉了解,明白学校周边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去和同学交流,熟悉同学,结交更多的朋友,以后能相互帮助。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每一天都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还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多和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考研,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在有空的时候要尽量多去听学校经常举办的一些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特别是一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专家讲座,都是一些很前沿、很尖端、很先进的一些知识,都值得去学习。
大二,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大三因为临近毕业,所以要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学长学姐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大四,决定找工作就找工作、决定考研就考研,不能再犹豫不决,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我有充分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我会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总之,过去的一个学期,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个学期,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一个学期。对大学学习的规律仍需进一步适应,方法也尚需改进。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我一定认真地向其他同学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认真仔细的完成自己对大学四年的规划,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5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大学校园的第一年已经接近尾声,去年的这个时刻,我还在为高考做着最后的努力,而现在又有一批学子,将要走进考场,去接受人生的考验。那也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经历,那个时候大学是我的梦想,是我在疲惫中不断学习的动力。但当我真的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这里的生活和我想象的相差很多,这里并不是自由享受的天堂,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它该努力的方向,关键看你想要怎样的人生,此时此刻我的感触很多,有怀念,有庆幸,有迷茫,有坚定。
进入大学之前我听说过大学生活的自由安逸,的确,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相比高中,我真的感觉很轻松自由,但渐渐的是失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觉得这样下去很没意思,再没有那种忙碌充实的感觉,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在听了老师的一些讲座和参加一些学长学姐组织的一些活动后,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开始了解一些就业方面的情况,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并不是进了大学就有保障,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进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就这样走向社会,我们什么都不会做。每想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读书,还要担心我们未来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如何照顾我们的父母,想起以前高中的努力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最初的目的,我才开始清醒,决定重拾理想,好好规划大学生活,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常常在想大学毕业四年后我们会学会些什么,能干些什么,我有什么能力让别人信任我,给我一份工作,我隐隐感觉到大学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我需要锻炼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如今的社会需要大学生有更多的能力,要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就业、从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还要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决策力等。 大学生活是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在大学做好准备,好好规划,充实自己。首先我会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大一大二正是知识储备的阶段,我会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同时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在这里,我
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专业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
在大三时,我会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情况,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这一年,在巩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大四时的求职之路。大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阶段,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努力发掘自我的潜力。然后,凭着之前的储备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生考试,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我将会努力做一个真正适应社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尽自己的力量。
大学四年不算短,但也绝不是漫长,我们有机会好好利用,但也可能就在每天的随遇而安中溜走。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方向。总之,不管在人生的哪个个阶段,我们都要有努力的方向,坚定学习的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用能力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成功是从每一天每一步开始的,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点燃奋斗的激情,坚持不懈,向美好的未来进发,演绎更精彩的人生。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6篇
毫无所觉,进入大学已经大半年了,这大半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深入浅出了解了大学这个特殊的地方。
大学,是我们在结束学业与步入社会的缓冲平台,也许有人会继续进修更高的学府,但自大学以后,我们都成了社会的一员,都要为了自己生活而努力,为了心爱的人,心爱的工作去奋斗,去付出汗水,祈求得到幸运的眷顾,收获自己的成绩;大学,是我们进军社会的垫脚石,利用最后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时间去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力争上游,我们只有站在大学的高度,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大学,是我们最后的乐园,在大学,我们可以不用为了钱财而烦恼。在大学,可以认识到很多很多好朋友,收获很多很多真挚的情。 大学是自由开放的,这儿没有约束,我们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学的学习是很辛苦的,这是唯一和高中的认识相违的。只是不同于高中的`约束,大学的学习自主性太高。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这话一点不错,在这儿,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虽然可以向学长请教,但是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在我看来,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为人处世的地方,甚至我认为,学习,仅仅是大学生活的其中一个方面。
大学是一种催化剂,促进人的成熟。较之以前,进入大学的我,比以前更加成熟,处事更加理性,看待问题更趋客观,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接触的人发生了变化,以前,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同班的同学,到了大学,除了同学,还要接触一些学长学姐,以后,还有学弟学妹。这需要我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应对不同性格脾气的人。在大半年的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大学的学习方式,也让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要不断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多参加公益活动,团体活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学生。
大学,本来就是学习的地方。学习是大学的中心主要任务,努力完成学业。在学习之余,多积累课外知识,尽量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充电,以后是很难再有如此好机会平平静静的充实自我的了。专业课肯定是要过的,英语四六级大概还是要考的。另外一些重要的证书还是应该去考,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辛苦四年,不亏!这不是只剩三年余了么?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锻炼身体,前人有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帮助我们完成学业!
总之,大学四年,为以后的人生而奋斗!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7篇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不足,让许多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过于枯燥,产生了抵制体育学习的情绪。当代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引入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游戏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利用游戏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热身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整好队,慢跑300米,做每节课都一样的徒手操。这样的热身不为学生所喜欢,成为了引发学生反感的活动。如果教师可以将游戏与热身活动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热身内容开始一堂体育课堂,必然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热身的目的就是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转入紧张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黏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以免突然的运动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做猫捉老鼠游戏,利用猫鼠的身份互换,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融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女生进行跳房子游戏,男生进行篮球的运球等运动。丰富的热身活动以及体育学习内容,会使初中体育课堂热起来。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使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锦上添花,更让学生找到了体育学习的动力。
二、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活动不是单向活动,师生互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保证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进度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学生自我展示与自我检验的机会。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材的作用,不得脱离课本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针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别与兴趣差异,利用分层教学,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男生跑一千米,女生跑八百米就是最简单的分层教学的案例。当代体育教师要将这样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不同的教学模块中,比如在进行弹跳练习时,让女生跳皮筋,让男生投篮,就会使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中。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提高。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自己的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自然其体育学习成果不同。同样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手段,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肯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进行广播操练习时,一些学生总是记不住具体的动作,但做得很认真。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努力记忆动作。对于那些较为调皮,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活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8篇
转眼之间,在大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回过头想想,感触很多!当时我们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为了今天的大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当时的“天堂”是我们在疲惫之极强撑着看书的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起早摸黑”的一丝安慰!
但是今天的我们这是怎么了?上了大学就等于将来有保障了吗?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大学生的生活安逸,上了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也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会在社会需求增长的今天失业!我想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说今天的企业不负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它们是造成今天大学生失业大军的罪魁祸首,但这真的应该是它们的责任吗?或许这是一些人推卸自己责任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责任来管一个可以自理生活而什么都不会的人,或许不负责任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自己!
接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却什么都没有学到!!!
自己在有时候会时不时的想起今天的社会局势,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之后还要担心我们将来的`生活,而我们是否想过父母将来的生活?上大学后的两个月里,我也是安逸的度过的,但是后来想到自己在高中时的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的最初目的,我才醒悟,才决定重拾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时常在想:四年之后我们能学会什么,四年之后我们能干什么,现在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父母经常跟我说的学好本领的必要性,才明白我需要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明确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东西并不像从前,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能力,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大学时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适应,最好要在大学这个缓冲段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首先要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个服务社会的做事原则。现在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感觉到了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于是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做好,随时为团组织的利益与形象考虑。并且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管念,积极为团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正是我们要学习技能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尽管学习的时间少了,但是学习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且大一大二也正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拼搏为将来的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在这学期积极参加一些竞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充
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养成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大三大四是专业课学习阶段,我一定要体会专业技能的本质,抓住重点,不忘细节,争取“术业有专攻”,并能在大四毕业时考上研究生,然后继续深造,知道自己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最终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力争有所表现,并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大学四年,四年时间不断,但也绝非漫长。大学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的时间决定了我们今后生活的质量,甚至是我们生命的质量!!!
总之,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和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想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时刻不忘为积累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同时努力做到智商与情商的强强联手,思想道德和智力头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韧者强无敌!努力拼搏,只争朝夕。我坚信事在人为,我信奉实力才是王道!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19篇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_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0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论文是在侯晶晶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缘起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缘由。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文教科书不仅承载着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蕴含着一定的价值理念和德育要素,“文道合一”是其不变的价值追求。但是,“教科书不能保持价值中立,它蕴含的德育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的流变,它是我们国家、民族不同吋代所偏好的道德情感、政治态度及社会价值观的缩影”寓言故事是语文学科教学素材中道德信息负载较大的'一种载体,所谓寓言就是“在所说的话里寄托着别的意思”,它有别于祌话、童话等其他故事类型。与其说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还不如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叙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与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寓言由喻体(故事)和本体(寓意)两部分组成,其中喻体连接着具体的形象思维,本体连接着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契合性。“寓言给人哲理性的教育,其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甚至是重大的,而用以表现哲理的故事却常常是轻松的、浅显的,篇幅短小的。” 这种“寓庄于谐”的故事体裁可以说是比较适合儿童的德育方式。
回想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很多课文已经模糊不清,但对寓言故事仍旧记忆深刻。《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揠苗助长》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读这些故事也有了新的感知。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牧童与狼》一文为例,牧童由于“好几次”撒疏而不再被人相信,结果羊群都被狼吃了。文中最后的评论是:一贯说谅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这则寓言故事本身是劝戒人们要诚实、不能说谅,其价值逻辑是:因为说慌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要诚实。可是“好几次”能说明是一贯吗?(有的版本中细节性地刻画了牧童的二次说谎)牧童说谅仅仅是因为无聊吗?如果孩子在现实中因为内心不安(如害怕独处)文)为依托,对被选入的寓言故事的数量和类型、呈现的道德要素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其实际教与学情况,其中尤其注重对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如教学活动中真实呈现的价值观及其呈现方式、教师是否具有学科德育教学的责任感与敏感性以及寓言教学对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等。
而说谅,也应受到“不再被信任”的威胁吗?如果说慌的后果不严重,甚至还可能会得到荣誉、奖励,那孩子还会选择诚实吗?
被选入教科书中的寓言故事传递着怎样的价值观,教师如何理解美与丑、蒂与恶,并以何种方式在课堂上表达它们,教师对寓言寓意的解读及其解读方式对孩子有关善与恶的理解、价值观的建构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研究者拟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首先是对寓言概念的界定,并从教育的角度对寓言进行探讨,厘淸本文所使用的寓言的概念意涵。其次,对寓言、童话和神话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显现寓言的独特性。最后,分析寓言对小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机制,分别从寓言本身特性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契合性、道德思考的提升以及思维空间的张力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在实践层面,首先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寓言故事的数量和类型、呈现的道德要素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寓言教学实践进行道德审视,分别从三个环节进行,即小学语文教师对苏教版寓言及其教学的认识,寓言教学的案例透视以及寓言教学对小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主要基于访谈资料、课堂观察,现状的描述较为丰富,而理论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此外,研究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进入学校,虽然老师、学生给与了很多帮助和便利,但仍存在一些研究阻碍。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会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研究能力。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1篇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争。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主题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还要“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2.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僵化之处,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求学的动机。
二、确定学生的主动地位
1.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喜新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来自分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字要写规范,写端正,不潦草,不写错别字,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养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都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书写基本上很规范,而成绩差的学生书写马虎了事。
(2)培养学生自己多动脑、动手的习惯。教学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多动脑动手才能自觉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成长。
(3)培养学生认真广泛阅读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如同采蜜一样,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各体裁各类型的优美文章,是粮食中的珍品,广泛阅读,自然能够起潜移默化、振奋精神的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开读书演讲会,举办书评会,读书沙龙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多练笔。多写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2篇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防雷接地的施工问题是最常见的内容,主要因为在搭接避雷带、接地装置、引下线等情况时,容易出现搭接时长度不够,不能有效完成防雷接地工作。有时,会因为在搭接处的相关焊接缝隙出现问题,焊接的缝隙不能饱满,施工人员不够专业,在相关材料的运用上存在错误,用圆钢搭接却用成了螺纹钢,有的施工人员会把对头焊接主钢筋用作防雷引导,在相关的技术性操作时达不到标准,如接闪器的相关制作壁厚、连接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技术漏洞,在相关的接地装置过程中,对其端头的带出操作不标准,一些施工人员甚至会忘记带出端头。建筑电气的电缆敷设出现问题,如垂直电缆的不合格,较为软小。电缆在一些地方的设置没有做好防火设备的隔堵工作,特别是在过墙处和进机柜的位置。电缆在敷设之后忘记在首要时间段进行整理、挂牌。一些电气的配线特别混乱,如电气配线颜色的颜色中零线和接地保护线的颜色标不同。开关和插座的设置较为凌乱,如在配电箱和机柜等地方的开关。还有一些电缆进行屏蔽时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造成信号干扰和屏蔽。建筑电气中在电气管线及桥架中的常见问题如,对钢管的暗敷穿线时,焊接口容易引起烧穿现象或者容易出现结瘤,线管中的线缆对绝缘层破坏,线管容易出现变形等情况,线管在敷设时达不到相应的深度标准,在箱体内的线管口没有顺直,且线管口不整齐等问题。在电气工程中还有配电箱的安装也会遇到常见的一些情况,如配电箱不按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选择,配电箱的外箱壳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防止变形,导致安装后的箱体和壳体都变形,电箱的设备型号通常没有达到标准,对相关接地零件使用偏小。接地线在电箱内的保护地线没有接地,没有和工作零线一块牵引,在电箱内的油漆被破坏,油漆的保护层是为了配电箱与焊切割开孔。配电箱还容易与墙体有隔离,形成孔隙,安全隐患较大。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布线问题,在工程布线的施工环节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如布线的管线铺设问题和管道的穿线问题、连接导线时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导线的连接问题主要是,在连接导线时,焊接头断裂是首要原因,焊接的过程中不认真,导致焊接不结实,客观原因一般是铜铝线的氧化较为迅速。对于导线的连接问题,在排列时凌乱,没有用铜做连接头,多股导线在连接时的连接头在外面着。施工工作人员在穿线布线时,对导线的颜色分不清,不能熟练区分各种导线的颜色。在穿线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把很多导线穿在一个线管里等各种问题。在铺设管线时,处理步骤较为粗心,对管内容易出现的堵塞现象、漏水现象较多。
2、建筑电气工程中应对对策
在防雷接地的相关作业的应对策略,在防雷接地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上,在施工之前必须对相关的施工人员和专业负责焊接的工人讲明施工质量和施工要求,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认真施工,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和要求上,及时和老技术员工进行询问,避免在作业中出现失误,影响工程的质量。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深入了解电气工程的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对扁钢和圆钢的各自搭接长度问题,一定要了解清楚,必须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在施焊的过程中是三面施焊还是两面施焊等问题,一定要询问清楚,避免施工中不必要的麻烦。在电缆的敷设上和电缆的接线工作上的应对策略,主要是电气相关施工人员要按照规程操作相关的电缆敷设,对水平和垂直敷设的固定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要求选择相关的配件,在电缆桥架的技术标准如转弯和电缆的弯曲要一致,对于多个相位的电源安装时,要根据规定颜色选择绝缘层的颜色和接地色,或者两者的颜色应设置成相同颜色。要必须保证相关的单股铜芯线的横截面和多股铜芯线的横截面的配置要求。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的前后,必须认真的学习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对自身的技术有明确的认识、对工艺的要求和质量上的要求有清晰的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和技术业务。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线管问题方面和桥架的施工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施工之前,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严格地对建筑电气材料进行检验,使线管的质量得到保证,达到相关的预埋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工艺标准和施工要求,对相关的工艺规范有熟练的掌握,如对焊接的要求,禁止金属导管的接口焊接,在焊缝的特殊要求,在焊缝的后壁钢管与相应的套管进行焊接时,需焊接的焊缝保证密集和全面。要特别注意避免渗漏水分,用严密的措施连接连接薄壁钢管螺纹。对于非镀锌类的电缆桥架的连接板两端不要接地线的跨接,在进行手工开槽时,若不能手工开槽,施工人员应维持较好的机械开槽状态。在配电箱安装方面的施工应对策略时,要检查配电箱的施工情况,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方案、图纸进行追责检查,方便对相关配电箱在安装时出现的安装线路问题进行检修和解决。在安装铁制的配电箱时,要确保铁制的钢板厚度完好无损固定,在配线时的回路要比配电箱上所开的孔数少。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布线施工对策主要是在导线的连接和管线在铺设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分析,特别需要保证其精密度在对衔接出的导线接头处焊接情况。在确保接地线的氧化时要抹上大黄油,以保证其氧化的速度下降。不同的导线是不能混杂在同一管线里面,还要防止划伤绝缘体,区分相、零和接地线的颜色。
3、结语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3篇
三年前的夏天,外面蝉声不绝于耳,我在家里畅想大学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转眼三年过去了,外面蝉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就是三年前那些一样,仿佛我还是那个稚嫩的高中生毕业生。但我知道我不是,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让我许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时,老师经常向我们说的就是清华、北大,再或者就是浙大、南大,走道楼梯间的墙壁上贴的也是这些学校的宣传画。因此,我想象中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古雅的图书馆里,安静明亮的书面,晒满轻扬的尘土;澄静的湖水幌过眼角的阳光,美丽的女大学生白衣掠过,恋爱的回忆和幻想像水浸的味道;鸢尾花瓣泄满石板登,谁在读诗,谁在拨弄吉他弦……应该是这样如诗如画一般的生活,十分让人向往。虽然偶尔听人说大学不过如此,但我想那个说的人一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在很差的学校读书。就这样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我进入了高考考场,最终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十大名校,但也是重点大学,所以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我们那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也不多。大学,一个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学,一个象征我们成人的地方,我们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的一切。
就这样,怀揣着录取通知书,我踏上了去学校的旅程。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紧跟着父亲,在火车上我又在想学校会是怎么样。就这样想着想着睡着了,直到父亲叫醒我要我提行李下车。出了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我环顾四周,原来这就是武汉啊。由于第二天才是正式报到时间,所以我和父亲在外面旅馆住了一晚。晚上父亲对我说要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做事等等。想到进入一个新环境,想到明天父亲就回家了,想到我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他的话只是点头答应,默不作声,然后早早睡了。
第二天是正式报到的日子,天气也很好,进入报名处,我看到许多胸前挂着牌子的学长、学姐,我想他们应该就是学生会的成员了,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容和自信的表现,我十分羡慕。在他们的指引下,我顺利地办好了入学手续,住进入了升升公寓。安排好一切后,父亲要乘车回家了,我又一次体会到高中入学时父亲为我安排好一切然后要回家而我却又十分舍不得父亲走的那种强烈的的感觉,那时我还故意找事拖一下父亲,但这次我不会了,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虽然要半年才能回次家,我知道自己已经成人了,这些是早晚要面对的。送走父亲,坐在床上,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大一是最丰富多彩的。首先是军训,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心绪在心里充溢,老朋友在远方,新的朋友还在萌芽,当一个人需要有人分享情感的时候,孤独感会被夸大,于是渴望友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它逐渐互相认识,在训练中互相帮助慢慢建立新的友谊,每个人开始展露自己,凸显出自己的各种能力。我由于从小就十分内向,所以军训当中很不显眼,我知道我要慢慢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具备应有的各种能力和品质。所以我报名参加了一些协会,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填写特长时,我感觉自己没什么特别擅长的就觉得惭愧。我有时十分羡慕那些城里的孩子从小学习各种乐器或参加各种培训,然后懂得很多。但我知道,要对自己有信心。
平时生活也是很简单的,比如由于没买电脑,大家要上网就去网吧,虽然有人玩得比较久,但大都很有节制,我喜欢在寝室听收音机,晚上熄灯后一起听笑话和鬼故事,后还会互相讲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仿佛一起遨游了大半个中国。那些商店的老板见到我们一眼就认出来我们是大一新生,我们问为什么,他会说这还不简单,只有大一新生才会一起逛商店,那些高年级的要么和女朋友,要么独自一人,很少像你们这样一起的。这时我才发觉谈恋爱在高中简直就是禁忌,但大学确实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一都还延续了高中的`一些习惯。我也同样是的,每天按时上课时上课,上晚自习,问老师和同学题目,互相讨论等等。大学的学习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老师监督而大学没有,虽然有的老师比较严格但绝对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成天督促我们。大学课堂是很随便,比如同学可以随意进出教室而不像老师打招呼,课堂上不想听可以睡觉或看其他书,只要不打扰其他人。至于考试,大家都还是很认真对待的,即使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在考试快来时也都认真复习了,基本上没有谁作弊,因为大家都认为监考老师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抓到作弊就严重处罚。
至于专业知识,由于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可以说没什么基础,学习C++就显得很吃力,后来慢慢发现自己还是能学好的,班上有同学学得很好的,我应该向他们多学学。这样通过努力,我获得了“院三好学生”。总之,感觉大一大家都还比较单纯,有时很迷茫,虽然到了大一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这样进入了大二。
社团活动我也参加了一些,也让我多多少少有了些体会,比如说义务卖报活动。那么冷的天,我们拿着报纸在华师门口到处叫卖,那时我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发觉自己要是不努力奋斗,以后就别想过幸福生活,年轻时吃的苦不算苦。在与同学和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礼仪,再比如做问卷调查的表格该怎么制作,这些都是通过社团活动所学到的。
大二一开学,我就买了电脑,我想电脑买了一定就主要作学习之用,与我一样买电脑的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想的。可后来发现电脑还是没充分用在学习上,我虽然不玩游戏,但平时除了要编程外,很少用电脑学习其他的知识,多查阅写资料,而是用来聊天,听歌,看电影去了,我觉得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所以叫不断改变自己,如果这点意志力都没有,那以后还能做成什么大事。周围同学有的开始沉迷于网络,经常玩游戏到很晚,我就因为他们玩游戏太吵而换了次寝室,其实我很不想。上课出勤率也明显开始降低,那些不去上课的同学也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去听,而且我感觉有的课程也确实是开设的不合理。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老师说本来是应该学了操作系统等课程后再来学得,但大二就开设了,完全颠倒了顺序,所以学起来很吃力。这样,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像大一那样都认真复习了,因为有时出的题改变很小,甚至原题目直接出出来,改都不改,所以只要弄到前两届的试卷把上面的题目都做会,那就能过了。至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有的就开始做小抄。我想自己不能这样,不然太对不起父母,于是依然认真复习,终于获得了“十大学习之星”和“校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
进入大三,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了,平时照样还是去上课,但基本上是想学的就来上课,不想学的有的就放弃了,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怎么办而很迷茫所以靠上网来打发时间。看见学风日下,班委也作出过努力,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多时候不像小孩子那样容易管,只能劝说,但这样收效甚微。至于考试就基本没什么意义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考验,很让人痛心,所以我也不那么看重分数,而是平时到底学了多少。平时上课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师没有激情,对现实感觉很无奈的样子。但我周围还是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上他们很努力,动手能力很强,经常拿奖学金,生活中热情洋溢,工作中综合素质很高。
现在,大三结束了,虽说大学还有一年,但实际大四都忙着找工作考研,大学的学习阶段算是结束了,回想这三年所学的仿佛学了很多,仿佛又什么也没学。说起编程能力有时感觉还不如外面的培训机构培训的程序员,虽然“外面的培训机构能培训出程序员但大学却连程序员都培训不出来”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我相信优秀的程序员大部分还是要靠大学来培养的,我不能缺乏自信,同时我要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
回望已逝的三年大学光阴,不禁感慨万千,高中时我知道我还未成年,父母还会保护我,但现在我就知道我长大了,不可能再有谁在你前面为你遮挡那些风雨,自己要做自己心灵疲惫的港湾。风雨中,父母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动力!总之,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很舒畅,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坛五味醋,我从中尝出了酸甜苦辣咸甚至更多,并获得了很多感悟,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通过这次基础强化训练,我学到了不少编程知识,但我感觉比这些最大的收获事张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您说的话很有道理,比如“天道酬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己不付出就想有所获得这是不可能的;还有对于“真”的崇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保持这份心境是很让人敬佩的。
总之,以上是我对大学生活的一些总结,可能不是很全面,但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悟,希望对张老师您了解我们有所帮助,谢谢!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4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回望过去,我已经走过了人生道路上的十九个春秋;展望未来,无数的日日夜夜等着我走过。
过去时光固然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但未来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展望的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划,虽然有人说未来无法把握,但做出一个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了计划,那么,未来不是变得更加渺茫无望了么。
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来到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进一步学习知”
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还年轻,是“九、十点钟的太阳”,正在升起中,必须要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发光发热,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同学们都学习了不少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大体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八分之七的大学时光里,我们要订立目标,继而实现目标。
名人民教师,所以在大学的四年里,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攻克下教师资格证书;而大学生,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取得的便是英语四、六级证书了,这证书直接关系到毕业和学位证,乃至将来
的就业问题,可以说,英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学好它是十分必要的,现实情况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来通过四、六级考试,从而更加得心应手的应对以后各种挑战。
为了完成自己订立的目标,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譬如说多阅读名著,抓紧一切闲暇时间背单词,尽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涉猎有关于自己梦想的知识,让梦想照进现实。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过去了,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同样也学习到了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同高中相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不同,诸如需要住宿,每天要按时熄灯,习惯学校生活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开始,适应的过程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学习怎样适应集体生活,学习怎样适应人与人的相处,学习怎样离开父母自己生活。学习适应各类的生活,对于我们将来迎接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挑战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同学聚集于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纵然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即使多么不完美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改善自己,从他人身上发掘出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他人偶尔暴露出的缺点,这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人而变得如此美好的么?
如今的社会,日渐浮躁,众多问题暴露,我们要做的,就是洁身自好,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影响身边的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不急不燥,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我们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原地苦恼,不是扼腕叹息,永远要记住,哲学的发展观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能因”
为一次的打击放弃未来光明的前途,无论多么曲折的道路,只要你肯走,你便会发现,其实曲折的道路走起来比笔直的道路更加有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更加有成就感。
有人把大学形象的比作象牙塔,诚然,大学是我们踏向社会最后的庇护,也是我们最后一段安逸的时光,我们要紧紧的把握住这段美好的时光,在享用它的同时,一定要为自己订立的目标而努力。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父母么?是师长么?是同伴么?不,我的青春是由我自己做主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努力是踏向成功道路上一块儿最重要的垫脚石,只要努力,我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5篇
还记得20xx年那次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我们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了西安工业大学,而四年后的今天满载着回忆与收获,我们将要离开这个充满笑声、活力与泪水的校园。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脱离了高考的紧张与辛酸,我们就踏进了大学的殿堂。20xx年的夏天,就在开学前几天,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这所即将开始我大学生涯的校园。一个人漫步校园看着身边的教学楼、图书馆跟宿舍,感受着充满幽香与书香的环境。我知道一段美好的时光即将上演。然而大学生活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总会在你还没发现时就出现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好的梦想就在正要高飞时毫不犹豫的幻灭了。作为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大一学生,我也不例外,参加了许多社团,无论学习还是玩耍积极性都特高。那时,聚餐、参加各类活动好像都是空闲的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慢慢地,开始出现迷茫与失落。那种感觉就像是掉进了大海里,已经不知道该这样去做才能幸免。那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命运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该怎样去做!还好,大学中最开心的时光也是大一。由于我们班人比较少,所以活动什么的基本上都可以全勤。聚餐,游翠华山,包饺子,元旦晚会,军训……每个人都玩的很开心。
就这样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然而对于迷茫,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让它过去了,就这样的不了了之!进入大二后课程开始多了起来,大家也都投入到忙碌的学习中。这一
年我们会经常奔走于图书馆、自习室与宿舍、食堂中。开始了大学中的学习时段。没有了清晨的跑操,熬过了炎热夏季的军训,经历了暑假的支教生活,更多的是教学楼前背诵英语的声音和自习室笔尖与纸张碰撞留下的沙沙声。这一年是奋斗的一年。偶尔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学校每周五晚上都会有电影放映。那会儿每周最期盼的就是周五,可以在贴满影讯的墙上释放一周的疲劳,寻找快乐。新的一个周末也正式拉开帷幕。下午时刻跟姐们漫步在校园,约上几个同伴同学打乒乓球,看他们打篮球很是舒心。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坐在教d与教a大楼前面的台阶上,天南海北的谈论着身边的事情与感悟。也是在大二这一年我们班被评为了三好班级,加之大一我们宿舍的文明宿舍,真的很自豪,很是上进的一个集体,这两年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欢乐!我们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一起晚上在六公寓前面打羽毛球。当然,每个寝室晚上的夜谈会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敞开心扉从小学的糗事聊到未来的人生,聊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种彼此关心彼此信任的感觉也最是大学留给我们记忆深刻的片段了。随着大二的结束我们也告别了那个生活了两年的未央,离开了曾经获得文明宿舍的六公寓445!我们搬到了学校的本部――金花校区。着这里继续大学的最后两年。
这边的生活环境较之未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由于处在二环线上,交通十分便利。在未央那边去一次是中心就像是进城一样,学校的周边也是村子,卖的小吃很多。这边教室,图书馆等建筑物都是又旧又小,宿舍也大不能跟未央相比,周围小商贩什么的都很少。总体感觉周围环境与生活方式就像是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进入大三后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不再想着玩耍,考虑更多的是未来。学习变成了一件趣事,对知识的追求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大三基本上学的就是专业课了,所以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这边的自习室少,活动空间小,所以跟班里同学交流也就变得少了,生活轨迹完全变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没事就待在宿舍学习跟上网。对事物的热情也淡了,感觉人生仿佛进入了老年期,心平气和,无欲无求。看待事情的态度与观点明显成熟了,开始关注专业与前途。心里感觉只要一闲下来就有一种犯罪感,想要不断不断的努力。这一年也是对大学拼命英语六级划上句号的一年,也是这个时候我报班学习了日语,终于做了一件另业余生活不那么单调的事。我从大一时候就开始喜欢看动漫,喜欢看火影忍者,那时经常每到周末就去网吧看,买很多火影的卡贴什么的。总算,学习日语之后越发觉得日语与火影两者之间可以共同促进,给我一种向上的力量。后来又迷上了柯南,因为不想让自己的所学荒废,一无用处,所以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都强行加上一个桥梁,让所做的事情各自都能找到一种充实感。
搬过来的暑假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份称得上像样的兼职,虽然是在超市做促销,可就连这个以前也愣是懒得没做过。整整做了一个月,对自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因为以前看到鱼类的东西都会害怕,这次却要去抓鱼卖鱼,幸好硬是坚持着没杀鱼了!这段兼职期间,我没有抱怨没有偷懒,勤勤恳恳。比较满意的一段兼职经历。
慢慢的步入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四,一个令人轻松却伤心的时光。回首过去,才发现原来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接近尾声。这或许是大多数人人生中最为轻松快乐的时光。饭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比外面放心便宜,洗澡只要一块钱,打水只要一毛钱,上网一个月只缴20元,电费每人也就两三块,水资源完全免费,看病就花一块几毛钱,也不用担心扔的垃圾怎么处理。生活成本如此低,想学习还可以跟同学去图书馆,伤心了快乐了都有舍友愿意跟你担当分享。这样美好的生活实在不忍离去。
这一年,考研的都每天钻进自习室拼命,找工作的每天奔赴各大高校参加招聘会。上课学习已经是爱莫能助,真心想学却没时间了。回想起刚来大学时别人说的“大学的`学习只要考60分过了就行,不上课也行,只要考试前复习一下就好”。想来没那么简单,应聘时人家要看你成绩单时你就拿不出手,知道什么叫做悔不当初,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我没有选择考研而是走上找工作的道路。刚开始时出于热情很是积极地查看招聘会,到处跑着参加宣讲会。投简历,笔试,面试。可能我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也可能是我对结果很习惯,没有意外吧。在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经过被pass,pass后还是依然干劲十足。经过几番周折也算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与其说没准备好倒不如说是心急没怎么做准备。一般的招聘工作对我来说有三类,一种是我比较向往的大企业,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五百强类型的企业,这种公司一般都是网上投简历,笔试也很正规,都是考的公务员的题型。然而真是领悟的太晚了,之前没好好做做此类
的题型,以至于考试时总是做不完,也只好与公司无缘了。第二种就是那种几乎不会要我的那种做技术的公司,这种公司好一点的只要985院校,一般的就是要男生,女生的话要的不多,人家一般都是要做技术类的,男生的话一懂二能吃苦,所以不大要女生。第三类的就是大众化的收容所,公司有好有坏,进去都是储干类的,实习完才定岗。这种我觉得还是适合女生的。找工作这段时间也真正发现了学的东西很少,笔试题目基本都是学过的但都忘了,面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像我就要看运气,发挥好了跟主管谈的好就好了。我的工作也是几经周折,还换了一次才定了。我周围同学都挺好的,都能找到工作,而且还能找到好几份,完全看不出就业难的现象。可能是我们专业好就业,加上我们班人少。考研的也都各有所归。看着每个人都定位了发展方向,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时才真正感觉到毕业已经来临。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而又年少轻狂的岁月。或许许多年后的聚会会不经意的想起这段时光,聊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慨着岁月的匆忙。这次的毕业不同于以前,这次的毕业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我们长大成人了。或许很不舍,但最终还是很无奈,不免有些伤感。回想这四年,努力过,拼搏过,快乐过,伤心过,这四年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没有虚度大学。大学确实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放肆的玩耍,尽情的学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四年来参加过许多活动,也组织了许多活动,认识了不同的朋友,读了许多书籍。通过做兼职可以锻炼自己,赚到一点零花钱,偶尔也打打游戏,跟舍友一起打俄罗斯方块,一起坐在一
块围着一台台式电脑看当红的电视,然后放肆的大笑。一起到ktv里几个熟悉的朋友扯着嗓子唱歌。越到后来越发现没有资本去放纵了,需要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价值,为了不会到后来不知所措而找准方向奋斗!
曾经的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人生路途中那些最美的风景之一,融入我的生命留在记忆的长河中。毕业后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学,感谢在这段时间里陪伴我的每一个人,我会记住这每一张可爱的笑脸,丰富我的生活,充实我的经历,未来,需要我去不断地创造。还记得同学送给我们宿舍每一个女生的笔记本上写着的:爱梦想,做自己!
德育论文结题报告大学 第26篇
毫无所觉,进入大学已经大半年了,这大半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深入浅出了解了大学这个特殊的地方。
大学是一种催化剂,促进人的成熟。较之以前,进入大学的我,
比以前更加成熟,处事更加理性,看待问题更趋客观,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接触的人发生了变化,以前,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同班的同学,到了大学,除了同学,还要接触一些学长学姐,以后,还有学弟学妹。这需要我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应对不同性格脾气的人。在大半年的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大学的学习方式,也让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要不断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多参加公益活动,团体活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学生。
大学,本来就是学习的地方。学习是大学的中心主要任务,努力完成学业。在学习之余,多积累课外知识,尽量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充电,以后是很难再有如此好机会平平静静的充实自我的了。专业课肯定是要过的',英语四六级大概还是要考的。另外一些重要的证书还是应该去考,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辛苦四年,不亏!这不是只剩三年余了么?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锻炼身体,前人有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帮助我们完成学业!
总之,大学四年,为以后的人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