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篇
1、选用株型和群体通透性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
2、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移栽。
3、手插秧的栽插规格20厘米×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抛秧每亩抛植50盘(434孔秧盘)或40盘(561孔秧盘)。每亩栽插或抛秧万穴左右,杂交稻每穴1—2株苗,每亩基本苗3万,常规稻每穴3—4株苗,每亩基本苗6万。有条件的地方,推荐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栽插规格以30厘米×厘米为宜。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2篇
1、选用抗寒性强,大穗和抗倒伏能力强的粳稻品种。
2、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通常在4月15—25日播种。一般在5月15—25日,水稻秧苗3叶1心时移栽。
3、人工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厘米或33厘米×厘米,每穴3—5株基本苗;机插秧行穴距为30厘米×14厘米或30厘米×12厘米,每穴4—6株基本苗。大穗型品种(穗粒数90—100)适当稀插,每亩株数5万—7万;穗数型品种(穗粒数75—85)适当密植,每亩株数6万—8万,插深不超过2厘米。插秧后及时补苗,确保基本苗数。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3篇
1、根据测土结果和品种需肥特性确定地块合理肥料用量。
2、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
3、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提倡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以及有机肥施用。在提高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秸秆还田后可以减少钾肥用量。
5、有条件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机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穗肥诊断施用。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4篇
1、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推荐含控释养分26-11-16(N-P2O5-K2O)配方;基蘖同时侧深施推荐20-14-12(N-P2O5-K2O)配方;非侧深施肥推荐14-16-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5篇
当水稻主茎幼穗长度—厘米时。
(1)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下:水稻叶片黄绿色,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3—4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绿色且挺立、不批垂,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批垂,则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
(2)产量600公斤/亩以上:叶片直立上举,穗肥施用尿素4—5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绿色,但是挺立、不批垂,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叶片批垂,晒田7—10天后,施用尿素2—3公斤/亩和氯化钾2—3公斤/亩。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6篇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7公斤/亩;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氮肥(N)用量7—9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9—11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1—14公斤/亩。磷肥(P2O5)4—7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50%—60%,蘖肥占20%—25%,穗肥占20%—25%;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在缺锌地区,适量施用锌肥(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有机肥全部基施。
(3)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4)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30%左右。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7篇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控制氮肥总量,氮磷钾平衡施用,有机无机相结合。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或普钙。
4、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5、镁、锌缺乏地区注意合理施用镁肥和锌肥。
6、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
7、优先选用水稻配方肥和缓控释配方肥。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8篇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
2、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
6、土壤pH 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7、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底肥和蘖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9篇
1、根据测土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减少基蘖肥施氮量,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到30%左右。
2、建议秸秆还田与化肥科学配施,连续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穗肥氮用量10%,钾肥减少30%—50%。
3、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建议施用含锌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提高水稻低温抗性。
4、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普钙,追肥宜采用硫酸铵,少用或不用尿素。
5、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实现施肥插秧一体化。也可以插秧一次侧深施含缓控释肥料的掺混肥,减少施肥次数并保证施肥效果。没有插秧同步施肥机的农户,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追肥前田面落干约3天,实现以水带肥。
6、根据水稻长势调整追肥施用,实现精准施肥。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0篇
1、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双季早稻3月20日至4月5日播种,秧龄30天左右移栽;双季晚稻6月10日至6月25日播种,迟熟品种早播,早熟品种迟播,尽可能在前茬收后及早移栽;一季籼稻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叶龄在—叶内栽插。
3、早稻亩栽插—万穴,采用宽行窄株(如3寸×8寸或4寸×7寸规格),或者宽窄行按(8+4)寸×4寸规格,小苗每穴2株苗,大苗每穴2—3株苗;晚稻亩栽插—万穴,采用宽行窄株或者宽窄行移栽,每穴4—5株苗;一季籼稻栽插密度为17厘米×24厘米,亩栽万穴,每亩基本苗—万。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1篇
1、推荐17-13-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施用配方肥20—2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6公斤/亩、3—4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26—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7公斤/亩、4—5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施用配方肥33—3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公斤/亩、5—6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2公斤/亩。
5、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施用配方肥39—46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公斤/亩、6—7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2—4公斤/亩。
6、在缺锌地区,每亩施用1—2公斤硫酸锌;在土壤pH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2篇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左右,氮肥(N)10—13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8—11公斤/亩。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5%—50%,分蘖肥占25%—35%,穗肥占20%—30%,分蘖肥适当推迟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3、推荐20-8-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
4、推荐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30%左右;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5、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6、土壤酸性较强的田块,整地时每亩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
7、在缺镁或锌地区,每亩施用镁肥2—3公斤(以MgO计)或硫酸锌1—2公斤。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3篇
1.整地作畦。在有一定水源条件的地块(“旱能浇”),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将秸秆精细打碎深耕翻埋,播种前浅旋耕15cm左右,然后耙细整平。每个稻方四周围堰30cm高,用于截留降水。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做基肥一次性全层施入。
2.种子处理。精选后的种子,每5公斤稻种用浸种灵2 ml对水10公斤常温浸泡2-3天后捞出,在阴凉处摊开晾干谷壳表面后播种。
3.适期播期。春茬4月25日开始播种,日均温10-12℃以上,5月15日前完成;夏播,前茬腾茬后抢茬早播,最迟不得晚于6月15日。
4.足墒播种。整地之前查看墒情,对于墒情不足地块,提前3-4天浇水造墒(30m3左右),注意浇匀、浇透。播种时土壤墒情达到抓土成团,放手落地即散程度。
5.机械作业。采用水稻机械覆膜直播一体机播种,视墒情调节每亩用水量,一般每亩用水量不低于400公斤。播种量按干种子计,每亩春播4-5公斤,夏播公斤。
6.田间管理。4叶期前一般不需追肥浇水;分蘖至拔节期灌水30-50m3,追施尿素公斤;抽穗期浇水30-50m3,喷施叶面肥;灌浆中期浇水30-50m3左右。
四、科学管理
1.水层管理。插秧后要保持寸水活稞、浅水分蘖;分蘖期当亩茎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85%时,开始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活水养根,干湿交替,保持湿润到成熟,收获前7天停水。机插稻栽后及时灌1-2cm浅水护苗活棵,湿润立苗,浅水早发。分蘖期间歇灌溉,以保持3cm水层至湿润无水层为宜,至够苗期适时晒田,此后管理与手插秧稻田一致。
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一是病害。①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25毫升,对水均匀喷雾,喷药时要对准稻株中、下部发病部位,每隔10天左右防治一次,连防2-3次。②稻瘟病,7月份降水量较大,易发生叶瘟病,应在初发期5~7天喷药防治一次,一般防治2~3次;8月底至9月初的抽穗期为穗颈瘟高侵染期,可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穗颈瘟。亩用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3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130毫升或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③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重点抓好秧田灰飞虱的防治,应在小麦收获前后和起苗前各进行一次药剂防治。④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前7~10天预防用药,破口期再防一次。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⑤水稻基腐病,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130克或30%噻唑锌悬浮剂70~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二是虫害。①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螟虫,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12毫升或9%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7~22毫升,对水均匀喷雾。②稻飞虱,采用“压前控后、确保穗期不成灾”原则,优先选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吡蚜酮等高效、低风险化学药剂进行防控。水稻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轮换使用以上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对水均匀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混配防控病虫害发生。三是草害。插秧稻田,在插秧后7~10天(水稻活棵后)除草,可亩用50%丁草胺乳油100~140毫升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心叶);直播稻田,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除草,可亩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均匀进行土壤喷雾。在杂草2~5叶期(水稻3叶期前后)茎叶喷雾除草,可亩用10%氰氟草酯乳油60~80毫升防治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或亩用25克/升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90毫升一年生杂草等。
五、防灾减灾
重点围绕防干旱、防洪涝、防强风、防高温、防病虫、防早衰,科学防灾减灾夺丰收。一是防干旱。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全力抗旱救苗、保苗、缓苗,在浇好“保苗水”基础上,努力浇好分蘖、拔节、孕穗、灌浆等关键时期“丰产水”。二是防洪涝。发生洪涝后要及时清淤排水露田,提高根系活力。待秧田退水后,用清水洗苗,清理叶表污泥,恢复绿叶功能,可喷施叶面肥、施用碧护、天丰素等调节剂,促进根系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生长。三是防强风。对灌浆初期倒伏,及时扶起后“一喷多促”,防病治虫防早衰。对灌浆成熟后期倒伏,要尽快组织抢收,及时晾晒烘干,确保颗粒归仓。四是防高温,秧苗期遇高温及时揭膜,防止高温烧苗(芽),揭膜前要进行通风炼苗;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可通过提前灌8~10厘米深水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中午前后喷洒清水降温、叶面喷肥增强抗性等措施提高结实率。五是防病虫。强化预测预报,早发现、早预防,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六是防早衰。巧施穗肥,促进壮秆大穗;对群体较小的地块,在齐穗期补施粒肥,亩施尿素2~3公斤;在齐穗和灌浆期可叶面喷肥,喷施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过磷酸钙溶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六、适时收获
一般在黄熟期至完熟期,植株上部茎叶及稻穗完全变黄,籽粒坚硬充实饱满,有80%以上的米粒达到玻璃质时收获。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4篇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7—9公斤/亩;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8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氮肥和钾肥用量。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占50%—60%,穗肥占40%—50%。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2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3、推荐20-10-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
4、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5、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6、高产水稻齐穗和灌浆期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镁肥等促进灌浆、结实。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5篇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氮肥(N)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11—13公斤/亩,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
(2)氮肥总量50%—6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70%作为基肥,30%—40%作为穗肥。
(3)采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20%,施用缓释配方肥的田块氮肥用量可减少10%。
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第16篇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28—32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19—24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6—8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补充硅肥10—15公斤/亩。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30—35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配方肥24—28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8—9公斤/亩。
(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补充硅肥15—20公斤/亩。机插秧一次侧深施肥条件下,施用配方肥35—40公斤/亩;非侧深施肥条件下,施配方肥28—33公斤/亩、硫酸锌1—2公斤/亩,分蘖肥追施尿素9—11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