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宣传方案(通用6篇)

时间:2025-02-12 10:20:47 admin 今日美文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1篇

引言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管理难度大,主要体现在资源范围广、变化过程短(尤其是自然资源)以及信息量庞大等,但引入现代测绘技术将大大降低的管理难度,这也为推动现代化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还不够成熟,也缺乏经验指导,这也是我国大多数旅游区管理不善的一大原因,对旅游业发展非常不利。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貌、水体、气候以及动植物等一些自然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结合构成一个个吸引人们去观光旅游的天然景观;而人文景观则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其中有各种历史遗迹、古今建筑精华以及各民族的习俗等。当前,现代测绘技术在旅游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包括,资源调研、开发以及规划,资源动态监控及保护,制作旅游资源遥感图,旅游信息系统的策划、开发,设计虚拟旅游系统等方面。

一、使用遥感技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1.将遥感技术引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

做好旅游资源研究的前提是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往采取的调查方式多为人工实地调查。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成本投入也高,效率也很低。而遥感技术的引入,不仅使测量范围增宽,也节省了时间人力,更使测量效率得到提高,形象也更加客观,更兼有重复观测等优势,所以,在旅游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中引入遥感技术,并将其与实地观测联合应用,对提高结果质量及调查效率而言作用十分明显。遥感数据在选择分辨率时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通常,分辨率较低的遥感数据多被用在面积较大的自然景区上,如TM数据等。利用遥感技术为明十三陵拍摄的航片上面能够清晰观察到每个陵园的范围、形状以及布局等。遥感技术被应用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常见方式:

(1)使用遥感技术独有的波谱,创建对应的解译标志,并在遥感图像上面使用目视解译为各个旅游资源做出标识。

(2)使用监督及非监督的方式划分旅游资源的种类。进而将其数量和布局查清。

(3)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纠正后,在上面添上地形、交通以及土壤等各种信息,在参照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对旅游资源做出合理评价。

2.遥感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规划中

遥感航片能全面反映出景区面貌,规划人员使用它能够大概掌握景区的情况,进而对景区做出全面规划。甘肃省地图院使用遥感技术拍摄的全色航片,全面的得出麦积山风景区的各项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出旅游线路。工作人员在室内根据航片得到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覆盖等数据,制定出初步的公路线路,再进行实地勘探,对线路中不合适的实地做出调整,线路中桩也因此一次性完成放样,这样做不仅保障了设计合理性,也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态旅游是现在很热门的旅游项目,其规划人员可使用遥感资料及其有关分析,在景区内部划分区可供生态旅游使用的区域,并作出旅游规化。此外,遥感资料还能被用作旅游规划的底图,也能从其上提取相关数据充实旅游信息数据库。

3.遥感技术被使用到环境动态监测中

遥感观测具有多时性、周期性的特征,将其使用在旅游资源管理中可获取动态化的资料,景区人员就能利用这些资料对旅游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及再开发,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库也能因此及时完成更新。此外,遥感调查也能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保护中,调查数据可以全面反映出景区的状况,其多时性、周期性等特点有利于观察人员获取最新的数据及变化状况。

4.遥感技术被使用到影像旅游地图编制中

以往的线划旅游图只能大概描述出景区地貌,而影像旅游图的出现则是采取类似光学摄影的方式把遥感影像和地图、遥感技术和旅游之间相联系起来形成新型图种。其具有以下特点:形象逼真、图形清晰易懂、色彩明快等。游客可以从图上快速找出自己所处位置,及所要去的景点方位和名称。它具有两种形式:二维和三维。

二、GIS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规划中

技术为旅游决策添加了理性角度与定量分析,使其更具有有合理性。旅游决策涉及的情况很复杂,包括环境、生态以及经济等不同领域。GIS应用到旅游规划中将起到如下作用:

GIS在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管理方面具有强大功能。这项功能将会给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带来大量数据。

(2)GIS在旅游空间分析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使用GIS技术中的拓扑叠加技术将环境层(地貌、地址及气候等)和旅游资源评价图进行叠加处理,并使用其分析开发区域的可行性;同时GIS技术可以用来规划旅游线路、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的位置;也可使用GIS具有的缓冲区功能,将景区保护范围划出;GIS具有的数字高程模型可确定出某一点观看其他位置的可视性,方便完成规划时的通视性设计。

(3)GIS在空间建模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可使用GIS技术为旅游资源建立虚拟模型,其中有环境容量、游客容量、景区受污染状况等模型种类;也可使用GIS技术建立出景区的三维模型,方便规划人员立体化了解整个景区的状况。

(4)GIS在制图上有很强的优势。制图属于GIS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应用GIS软件能够绘出各种清晰明快的图形,包括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旅游规划图等。

技术被使用到旅游信息系统中

旅游信息系统又称为TIS,其是将旅游信息数据库作为信息基础,在使用计算机,在系统工程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支持下,对旅游信息进行综合化、动态化的获取、存储、控制、分析、查询以及应用等。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及WebGIS的开发应用,一些以WebGIS为基础的旅游信息系统逐渐成为开发热门。因为WebGIS具有客户遍布世界、服务器扩展性较佳以及跨平台等优点,所以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应用。

三、GPS技术被使用到旅游发展规划中

GPS具有精准的三维定位及导航功能。其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作用:

1.辅助遥感技术完成旅游资源评估。遥感技术分析的地质地貌并不完全精确,所以使用人工实地调查不能避免。GPS能够为实地调查提供准确定位。

2.起到导航作用。GPS技术被应用到导航上能够使旅游者时刻明确自己所处位置。

3.用于测量高程。使用GPS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出景区的高程,有利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设立,在使用遥感影像图,运用GIS软件绘出景点的三维景观图。这三者虽然在现代测绘系统中相互独立,但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被集结在同一应用系统中,现代测绘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资源管理中通常也是这三种技术相互联合进行,如在绘制景点三维景观图时使用GPS完成三维定位时,RS完成数据采集、更新,GIS完成空间分析及综合处理。

四、现代测绘技术被使用到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将其和虚拟技术联合运用

景区规划人员可把现代测绘技术和虚拟技术联合运用,使用虚拟技术能够在不实施的前提下就能检测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也能使规划人员客观的判别出各项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如规划旅游宾馆如何吸引人们的关注,商业网点在那个位置才是最佳,污染企业放那个位置对景区影响最小等。现代测绘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联合,还能给游览者展示已经消失的景点。如,将以前的三峡风景区做成虚拟景点,利用以往的航片、卫片以及各项实测数据设立一个地形地貌模型库,再附上相关人文数据,雄壮巍峨的三峡美景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2.现代测绘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联合使用

现代测绘技术可跟多媒体技术及动画技术一起被应用到旅游资源管理中,并使旅游信息系统呈现多样化特色,为景点起到宣传作用,进而增强景点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来游览景点,提高景点经济效益。

五、结论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2篇

一、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理念并开展相关项目建设,随后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相关旅游行业将如何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作为旅游产业转型的重点工作。2011年镇江市建立了挂靠国家旅游局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为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率先提供了示范。镇江“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实施建设之后,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等7市迅速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并联合其他兄弟城市从城市智慧旅游逐步向城市群、区域性智慧旅游发展,形成点、线、面、网的连接和结合。《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江苏省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5A级景区、半数4A级景区达到智慧景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

截至2012年7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显著,智慧旅游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无疑将成为旅游业转型的必然方向,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缺陷,但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势必会得以解决。

二、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战略联盟建立。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江苏省以其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智慧旅游是以实现旅游服务信息化,为游客提供品精质优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其基础就是要有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并整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才能为智慧旅游的开展提供动力。同时,2011年南京、苏州、常州等7市率先建立了“智慧旅游联盟”,这一战略联盟的形成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水平、政策颁布,经济支持等方面都一直走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前沿,为其他城市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供了珍贵参考,成为信息化旅游时代构建的良好范本。

2.潜在市场广阔,信息科技水平高。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使人们生活更便捷的重要途径。信息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使游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江苏省作为智慧旅游的先行城市也一直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虽然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智慧旅游所拥有的潜在客源市场相当广阔。

(二)劣势分析

1.智慧旅游认知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人们对智慧旅游理念的认识不足和理解偏差对智慧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制约。从旅游者角度来看,如果对智慧旅游缺乏理解以及概念不清,就很难促使人们产生主观能动性。从旅游地方面来看,策划智慧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活动、生产旅游产品的前提就是要对智慧旅游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盲目跟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2.产品同类化严重,缺乏相关人才。由于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热点,各城市为快速争取市场,忽视现状,盲目跟风,大量劣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充斥着旅游市场。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无疑成为各旅游城市效仿的对象,智慧旅游产品同类化的现象更严重。同时,由于智慧旅游的科技发展需求,对其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相比于传统旅游活动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江苏各级政府对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等方面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对智慧旅游的一些重要研发还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导致相关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智慧旅游发展的脚步。

(三)机遇分析

1.旅游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持,而江苏省旅游经济形势良好,为智慧旅游的全面建设创造了机遇。现今,关于发展智慧旅游的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很多重要的政府规划文件也将智慧旅游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到2012年10月,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均开展了智慧旅游的试点和建设。目前,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而《江苏省“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也意味着规划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

2.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旅游者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智慧旅游的发展要紧抓旅游产业信息化以及旅游者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一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智慧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江苏省而言,智慧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江苏省周边省市如浙江、上海、安徽等,这些省份的旅游产业都比较发达,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知名度也较高,特别是浙江省近几年智慧旅游的发展,其成果相当显著,西湖景区已基本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加上自身旅游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良好,科技水平较高等优势无疑给江苏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2.技术生命周期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漏洞。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技术理所当然是核心部分,然而技术存在一定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同时,随着智慧旅游平台的构建,在激烈的竞争中,其核心技术和创意项目势必会遭到竞争对手侵权的威胁,如何强化这种创新型服务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身的创新速度和能力,防止对手的不良侵权,避免项目产品的轻易复制,也是智慧旅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一)一体化战略

在“智慧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有利于集中各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一站式的旅游服务模式可以向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相关的智慧旅游反馈系统也能及时将游客的意见进行反馈与分享,给旅游者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同时,一体化服务宣传平台的建立可以集中宣传江苏智慧旅游品牌,推广江苏整体的旅游形象,避免信息多而散乱导致旅游者无法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

(二)高品质战略

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今天,各地的旅游特色也逐渐被淡化,盲目跟风、概念炒作导致旅游产品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各旅游地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就要集中力量开发高品质的智慧旅游产品,在紧扣当地的旅游特色,利用资源优势,避免盲目跟风以及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丰富旅游项目类型,积极创新,打造特色智慧旅游品牌。

智慧旅游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这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江苏要尽量加强智慧旅游发展时期的管理力度,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做好旅游政务信息及建议反馈工作,从政务服务方面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差异化战略

江苏省的旅游项目大多以传统文化旅游为主,基本上是以导游讲解文化历史知识、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游客缺少亲身体验,旅游新鲜度难以提升,而在科技水平较为发达的今天,应该突破这一障碍,运用科技力量丰富游客体验形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在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同时,打造特色项目、特色产品、特色路线,扬长避短,凸显自身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3篇

16. 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基础作用。鼓励和支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等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数字技术与旅游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应用导向,加强智慧旅游职业教育建设,鼓励建设智慧旅游技术应用重点院校,深入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智慧旅游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和高校深化协作,深入推进智慧旅游领域产教融合发展。

17. 加强智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与智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落实国家智慧旅游建设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教育培训、项目支持、合作研究、成果推广等途径,加强智慧旅游研发生产、经营管理、转化应用等人才队伍建设。以旅游科技示范园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试点项目、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等为依托,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赋能文旅发展专业人才培养。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4篇

3. 加强旅游城市和景区智慧化建设。强化基础共建、设施共用、数据共享,将智慧旅游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频道频率等资源,加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进“人工智能 文化旅游”,支持黄山、九华山、安徽博物院等重点景区探索人工智能导览、客服等智慧旅游创新服务,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文旅智能体。强化标准引领,组织实施《智慧景区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开展智慧景区评价。

4. 推进旅游“上云用数赋智”。鼓励支持对文化和旅游场所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遴选推出一批智慧旅游优秀解决方案,强化供需对接,促进解决方案转化落地。鼓励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对能源进行智能化管理,优化设备运行,节能降耗,推动智慧旅游绿色低碳发展。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5篇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命题,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提出把2014年作为中国智慧旅游年。这一提出把智慧旅游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亮点。随着国内外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建设内容不断完善,重点智慧项目不断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优良条件。桂林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智慧旅游势在必行。但目前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与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主要对桂林智慧旅游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桂林市发展智慧旅游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桂林市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旅游行业涉及部门多且广,导致旅游信息难以收集,资源难以整合,进而制约智慧旅游的发展。桂林市旅游信息资源缺乏整合,难以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从而影响并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部分景区景点过度重视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编制,轻视与行业合作的重要性,缺少与周边地方、景点的交流和合作,不能很好的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态势。如桂林漓江,磨盘山码头和阳朔码头段船只多,秩序乱,游船硬件设施设备欠佳,管理不规范,同类游船企业多但缺乏行业间的整合与合作,导致竞争力大利润不高。

(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网站不健全

目前,桂林旅游资源信息跨地方、跨行业共享还比较困难,而且在各旅游行业形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导致信息的再次利用率下降,共享性不高,进而阻碍了智慧旅游的发展。桂林旅游信息的渠道也较传统,游客主要通过旅行社、广告、报刊、景区宣传手册等纸质资料获取。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没有统一的网站,内容也比较杂乱,不可靠也没有针对性。一些网站虽然实现了旅游景区景点营销信息的和旅游服务的在线咨询与预订,但是在旅游产品定制、智能化服务、在线付款和安全隐私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城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智能水平还较低,普遍性不高,如桂林旅游红豆网,网页信息更新不及时,目前头版还是去年10月的新闻,页面基本上是一些传统线路、交通设施、食宿价格、旅游图片等信息。网站杂乱繁多,导致信息失真,而各种专业、权威信息网站出现“孤岛”的现象,信息没有统一的网站,进而出现游客查找信息困难的现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旅游业牵涉面较广,需要桂林市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不仅包括酒店、交通、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设备,同时还有网络覆盖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安全系统等,以及一些数据库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和旅游服务平台。但目前桂林市旅游设施基础还不完善,会导致一些安全[患的出现,如2015年3月19日在叠彩山发生的岩石崩塌事故,景区不能对人流进行很好的监控,疏导人群,及时旅游安全提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

桂林旅游产品品种多样,但随处可见雷同的产品,相对缺乏高端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桂林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如婚姻蜜月一体化旅游的复合型产品,但是“山水观光型”产品仍然占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部分观光型旅游产品存在老化的现象。如漓江部分游船设施老化,解说词呆板,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游船活动也较单一。随着散客时代的不断深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希望获得的旅游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和旅游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目前桂林一些溶洞开发,线路单一,缺乏特色化,复制性高,游客再次旅游率不高,能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定制的能力也弱。桂林旅游网站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面而又立体的预订和支付服务的也少,不能满足游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五)缺乏专业型人才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的事物,缺少开发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虽然桂林市拥有高等院校11所,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家、培育基地4家,注册导游10000多人,但专门针对智慧型旅游专业技术的却相当缺乏,桂林旅专等相关院校也没有开展有关智慧旅游的课程,旅行社也没有对现有导游人员进行再教育。桂林目前缺乏智慧型旅游人才,特别是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设计、智慧管理的大师级人才,使得难以满足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发展智慧旅游的需求。

二、桂林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及建议

(一)创建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信息基础建设

建设并完善桂林市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手机、电脑、ipad、数字电视、触摸屏等设备,向旅游者提供各种齐全而又立体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并在旅游者自行获取信息和同意的基础上,发展以信息推送为代表的主动式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桂林资讯网、桂林旅游政务网、旅游微信与微博平台、触摸屏等网站与设施的升级。注重提升散客、自助游、自驾游旅游者的信息服务和旅游在线支付的安全性。建设桂林市旅游咨询服务管理系统,让旅游者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全方位的旅游咨询。如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触摸屏、旅游网站等主动查询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或通过网站在线留言、在线客服咨询,以及广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及景区景点周边实体旅游咨询点进行人工咨询等,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建立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完成对旅游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此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

(二)推动桂林智慧旅游应用体系的建设

智慧旅游应用体系主要有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游客应用系统、酒店应用系统、交通应用系统、景区应用系统、多语言应用服务系统和政府部门管理应用系统等。通过这些旅游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一款“桂林旅游助手”APP,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可以通过电脑、ipad、手机、触摸屏等方式了解桂林景点门票、景区旅游资源、交通情况、客流趋势、酒店客房情况、景区安全预警信息、位置导航、美食等信息,国外游客还可以根据多语言应用服务系统选择自己所需的语言服务。同时,应鼓励桂林现代信息技术企业为旅游业创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在桂林的发展,利用智慧旅游的信息手段,加强桂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通过对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完善桂林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更新的桂林市旅游目的地资料。

(三)加大无线网络覆盖率

智慧旅游的实现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目前,虽然桂林已经建成9000个免费WIFI点,但信号强度和安全方面有待加强。在未来的发展中,桂林市应该注重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无线网络的覆盖率,扩大WIFI网络覆盖区域,解决无线网络安全连接、收费与隐私保护问题,加强信号强度,充分考虑并解决旅游旺季游客增多网页访问的畅通性。

(四)以游客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以游客需求为核心,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的多元素体验,这就需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采用最新的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旅游交通、购物、食宿、医疗、语言、天气等设施设备的物联网系统接入互联网系统,实现旅游行业各部门的连接和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从出发到返程的全部信息服务,还需要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优势资源,协同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桂林市政府应将旅游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列入到财政预算中,并逐年增加比例,引导旅游企业与网络、电子、通信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创造行业双赢的模式。同时应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对旅游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可以通过在景区内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屏,如咨询中心LED屏、自助|摸屏等,在信息屏上实现信息的统一与管理,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景区、酒店、_门等在经游客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游客身份特征、兴趣爱好、所处地理位置等自动编排并主动推送有关旅游信息,满足游客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进而提高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六)培养并引进智慧旅游人才

桂林市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应共同打造智慧旅游人才交流平台,完善对人才的激励、岗位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提升旅游信息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能力。对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让其掌握智慧旅游所需的技能。并充分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旅专、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智慧旅游的相关课程,专业老师可以把智慧旅游案例应用到课堂案例上,系统性地培养大批合格适用人才,创建桂林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并将实训实习安排到旅游企业中,建立校企旅游实训基地,增强在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战经验,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良性互动。除了培养相关人才外,更要引进高级的智慧管理和策划人才,做好桂林市智慧旅游人才库的储备工作。

三、结语

智慧旅游宣传方案 第6篇

14. 推动数据开发利用。实施文化和旅游数据工程,推进数据归集和应用场景建设。鼓励各地完善旅游大数据治理体系,提升大数据辅助决策与监督效能。加大旅游领域数据要素化特点和路径研究,提升多源数据融合能力。持续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试点建设。发挥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体系安徽省域中心作用,助力智慧旅游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在数据合规使用的前提下,推动旅游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15.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旅游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防止数据丢失、毁损、泄露和篡改。定期开展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增强数据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旅游领域用户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