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1篇
项目内容谋划和布局应重点围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科技支撑,强化油茶等木本油料、国家公园建设、草种繁育、科学绿化、互花米草除治、松材线虫病防治、竹产业、菌草技术、林机装备等林业产业发展、森林雷击火防控、创新高地建设等相关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布局和地点应根据推广示范的科技成果,分别介绍项目布局和建设地点,子项目的建设地点应使用规范名称,具体到村/林场;分别介绍推广相关措施,工作任务、技术路线等,明确可考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2篇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技术模式等。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逐年安排抢救复壮项目。
支持范围为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按照一级古树保护);在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建档;树木本体存在健康、安全等问题,或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直接或潜在威胁中,生长势属“濒危”“衰弱”等级,经调查评估需抢救复壮;日常养护主体明确,权属清晰,能够顺利开展抢救复壮工作。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3篇
明确项目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及相应的建设地点(具体到县级单位),明确实施主体。科学评估草原健康和退化程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在保护草原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明确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内容的详细技术方案,包括具体工作任务、技术路线,以及项目实施成效监测方案和落地上图方案等。
对轻度退化草原,采取围栏封育措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使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对中度退化草原,选择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免耕补播,采取培肥地力、改善水土等措施,促进草原原生植被恢复;对重度退化草原,通过免耕补播、人工种草等方式,减少地表裸露,增加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在水土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选择优质牧草品种开展人工种草,提升优质牧草生产能力,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4篇
1.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开展辖区内**处基地病虫害、树体、
水肥、花粉、土壤、种子采收(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管理工作,开展良种选育、良种种子(穗条)生产、良种基地升级换代、高世代种子园营建等工作。其中,开展抚育管理**亩,新建/续建**树种种子园/采穗圃等**亩,土壤改良**亩,采种面积**亩,开展**等树种良种选育、生产工作等。(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2.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开展辖区内**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繁育、保存、鉴定、评价、分发利用等工作,拟完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份。(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3.林木良种苗木繁育:使用林木良种,采用组织培养、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等**个树种良种苗木**万株。(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结合以上3部分建设内容,分别明确具体技术方案。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5篇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辽宁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和补植补造项目。
第三条按照省里规定的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的原则,县政府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负总责,将项目建设目标和责任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村、户。
第四条*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财政局、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畜牧局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年度计划编报、审核、下达,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和审批,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检查和项目竣工后验收以及资金管理等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
财政局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
农村经济发展局、畜牧局负责后续产业发展中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后续产业发展中干鲜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水利局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各乡镇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计划的申报与下达
第五条各乡(镇)根据《*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确定的任务、退耕农户对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项目建设条件,编制本乡(镇)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
第六条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结合《*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审核、汇总各乡(镇)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综合平衡后,形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县政府同意后,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退耕办会同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联合上报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退耕办和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
第七条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结合各乡镇上报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综合平衡后,将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下达到有关乡镇,同时抄送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
第八条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根据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将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乡(镇)、村和退耕农户。
第三章项目前期审批
第九条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将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和退耕农户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以县为单位分别组织编制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口粮田建设、后续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干鲜果基地建设、补植补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条项目实施方案要达到指导施工的设计深度。实施方案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技术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受益退耕农户数量、建设年限及建后管理等方面内容。
第十一条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各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时抄送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四章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行业部门负责本行业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第十三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负总责,负责本乡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十四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退耕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民主管理,依法保障退耕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退耕农户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
要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五条各业务部门和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和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经县政府同意,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履行实施方案变更手续,但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的总规模不能调整。
第十六条各乡(镇)要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要根据项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十七条县发改委、退耕办会同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审计和指导等工作。
第十八条各业务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工程建设情况报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和省、市业务部门。
第十九条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验收,验收结果要有验收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字,自查验收合格后申请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各业务部门对项目全面验收后将验收结果报市有关部门。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辽宁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辽财农[2008]320号)精神,项目建设资金要建立专用帐户,专款专用,严禁挪用资金。在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要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防止滞留资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认真接受上级及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国家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县财政局要根据年度建设任务需要,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6篇
重点围绕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15种拟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兼顾本省分布的其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谋划项目内容。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开展调查、监测,掌握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资源本底、动态变化。在区域上要考虑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区域以及自然公园等区域;在物种上,按照监测周期和频次确定项目内容,区分年度性的监测工作(如鹤鹳类等国家重点保护水鸟冬季同步监测)和非年度性的监测工作。
(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围绕栖息地巡护监管、改造优化(如人工恢复栖息地、种植食源植物、增加猎物供给、设置饮水点和硝塘、维护迁移通道、设置警示标志、搭设繁殖鸟巢、清除围栏围网等)和生态廊道建设,改善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根据各地上一年度收容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合理测算有关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救护中心、救护站、救护点)收容救护资金需求,主要包括笼舍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医疗物资装备购置、疾病治疗、疫病检测、无害化处理、标本制作与保管、人工饲养、购买劳务、放归自然以及为野外种群管理目的而开展的收容工作等有关支出。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以复壮或重建野外种群为目的,依托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单位和物种,开展种源引进、种质交换、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自然和跟踪监测等活动。
(五)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主要包括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开展巡护巡查,购置防护服、采样器材等耗材、无害化处理、样品检测等监测防控设施设备和聘请第三方技术支持。
(六)野生动物危害监测防控与补偿。围绕亚洲象、东北虎、雪豹、棕熊、黑熊、野猪等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危害监测预警防控(包括人防、物防、技防以及减少食物引诱等)、种群调控(包括狩猎、猎捕、异地野外安置等)、保护补偿等,保护补偿可结合上一年度兑现情况进行测算。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7篇
1.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和拆除围网;结合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现状,对受损的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开展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开展必要的专项调查、监测、巡护和生态保护宣教活动。建设内容不得包括道路、观景平台、楼堂馆所等新(扩)建基础设施及车船购置等内容。
2.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落实《湿地保护法》关于“因生态保护等公共利益需要,造成湿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的要求,合理确定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对象、标准,切实维护合法权利人的权益,提高周边社区群众对湿地、候鸟保护的积极性。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8篇
一、目标任务
在试点区新造油茶林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2万亩,推动全县油茶林产业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采取良种苗补植、垦复、施肥、修剪等工作措施,改造本县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9000亩;组建油茶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油茶产业产供销体系,建立油茶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引进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建设5万吨油茶毛油提炼加工线,提升茶油精加工能力,打响“茶油”品牌,使油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重要扶贫产业之一。
二、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以山砀镇为中心,包括山砀、龚坊、戴坊、公溪、鳌溪等乡镇在内的新造油茶林基地,以金竹畲族乡为主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改造,选择群众积极高的扶贫重点村和建卡贫困人口作为试点受益的主要对象,集中连片开发高产油茶示基地,形成全县油茶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建设内容
1、新造高产油茶林。全县新造高产油茶林5万亩,其中山砀镇13000亩、龚坊镇14000亩、戴坊镇8000亩、公溪镇5000亩、鳌溪镇1500亩,其他乡镇8500亩。
2、改造油茶低产林。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采取良种苗补植、垦复、施肥、修剪等工作措施,改造本县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9000亩。
3、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招商引进澳门高氏集团来我县开发油茶林,以建设5万吨油茶毛油提炼加工线为基础,提升全县茶油加工水平,积极探索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保证产品质量,打造“茶油”品牌。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种植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应优先吸纳贫困群众为基地生产农户,使贫困群众在参与基地建设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增强信心。
4、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搞好技术培训。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油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油茶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5、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油茶试点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项目投资及使用
(一)投资估算(见附表)
(二)项目资金使用分配及补助方式
1、新建油茶基地。安排试点资金318万元,新建1万亩油茶林,要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由林业部门统一设计规划,采用林业部门认定的良种苗,普通群众按3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贫困户(以县扶贫办建档立卡的名单为准)则按4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
2、改造油茶低产林。安排试点资金72万元,低改9000亩油茶林,按8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
3、兴建加工龙头企业。安排县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用于省高氏油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建油茶林基地4万亩,建设5万吨毛油提炼加工线。
4、科技推广培训及专业合作社建设。安排试点资金10万元。用于推广优质油茶品种和培训技术及建设油茶林专业合作社,添置相关设施。
5、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试点资金300万元,用于改善油茶林试点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五、保障措施
1、成立执行机构。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扶贫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扶贫办副主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为成员。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9篇
1、农业方面
1对2009年下达计划的大中型沼气项目,并积极准备县级验收的各项工作。计划在4月底之前完成县级验收,上报市级进行验收。
2上报2013年农村沼气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拟争取中央投资570万元。
2、林业方面
对201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核查,办理报账手续,林业技能培训万元、果业技能培训12万元。对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核查,办理报账手续,扶贫技能培训万元。对2010年后续产业果业项目进行核查、报账,200亩脐橙8万元。
3、水利方面
1参加农村自来水“十二五”规划编制省级评审会议,我县规划到2020年新增农村自来水供水规模114500m3/d,服务人口达到万人。
2上报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投资建议计划,申报2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其中:“千吨万人”规模工程6座、“百吨千人”规模工程19座,设计供水规模49450吨/天,受益范围涉及14个乡(镇、117个行政村、617个自然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居民人口万人,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地方投资万元。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安装水质净化消毒设备、单独建设供水工程等方式解决73所农村饮水不安全学校师生人数万人,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地方投资万元。
3参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省、市评审,市级评审“百吨千人”规模工程18座,省级评审“千吨万人”规模工程1座。
4、交通方面
联合交通局上报2006-2010年度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调整计划,在保证国家补贴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县内路线的调整。
5、其他工作
1参与百里湘江绿道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工程计量工作。
2对昌源电站水毁工程进行处理,安排修复工作。
3参与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的数据收集工作。
4配合稽查股做了2009年农村沼气、2012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的稽查准备工作,开展了自查。
二、201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配合做好赣南苏区振兴规划、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工作,开展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下大力气做好绿道项目的建设工作。
2、做好迎接市发改、农业部门对我县历年农业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主要包括县农产品质检站、宏盛(西_场标准化养殖、祥瑞(珠兰猪场标准化养殖、各乡镇兽医站等已经竣工的项目;
3、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掌握的情况,及时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工作,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补报项目、营造林项目跟踪落实工作;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10篇
(一)野生植物资源概况。简要说明本省已知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种类情况(含重建野外种群的物种)、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情况,并特别说明在
12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本省有分布的物种种类名称。
(二)保护管理概况。简要说明本省近两年围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开展的主要保护管理工作及其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策与建议。
(三)项目需求分析。对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建议,围绕上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4个方面的工作,依次简要分析本省的项目需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林业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第11篇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省(区、市)**年度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省(区、市)林草局(林业局)
项目实施单位:**个项目实施单位,分别为:······(应使用单位全称,需列出全部单位。)
项目推广的技术成果及适用地区:实施项目依托的技术成果或标准及其适用地区,分别为:······(成果库中的成果名字或正式发布的标准名称,需列出全部成果/标准。)
项目主要内容:推广良种**个,推广新技术**项,建立推广示范基地**个,建设示范生产线**条,营建示范林面积**亩,繁育苗木**万株,辐射带动面积**亩,举办培训班**期,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份,带动林农致富**人等。
项目投资:(单位为万元)
项目实施期限:20**年**月-20**年**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区域概况。项目实施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