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精选4篇)

时间:2025-04-04 19:51:29 admin 今日美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1篇

工作思路:

全体语文教师要树立“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发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扎实学生基础,重点关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努力提高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成绩。

主要工作:

(一)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1、丰富自身内涵。今天的社会,很多地方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短时间内有很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增强自己的语文功底。多读多思多写,丰富自身内涵。四月份为读书月,组内每位教师交流读书心得,并认真撰写读后感。

2、感悟名师风采。时代呼唤名师。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观看王松舟、于永正、支玉恒这样“大写的人”执教的光盘,从中感悟他们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语言,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我们走进新课程。五月份为教研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执教教研課,并有位老师主要评课发言,其他老师参与讨论。

3、加强反思力度。反思是新时代教师进步的基础。我们要加大反思的力度。每周一次的反思要养成习惯,教师要真实地记录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随想、随感、随得。让教师在反思与研究中得到提高,在反思与研究中得到发展。

(二)常规训练到位,扎实学生基础。

1、写字训练。努力做到每天练字一张,教师要科学指导,规范要求,每天课后的作业都当做练笔的机会,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习惯。

2、古诗积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要求学生都要会背会默,让学生多积累。分四次对学生进行古诗考查,并颁发给学生合格证书。

3、加强小练笔。阅读课上注意读写结合,这是沈大安老师在杭州市第四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汇报中,对全体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有练笔就应该有讲评,学生能够做到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修改。

4、抓好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着力营造书香校园。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利用好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书香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5、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3月份定为帮困月。开学初,我们就对学困生进行家访,分析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并且采取优生和学困生结对活动,教师要耐心进行课后辅导,使后三分之一学生成绩有明显进步。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研室工作指导思想为依据,在总结上一学期中心校教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中心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际,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求本、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研训工作,认真落实中心校《教研训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常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课改进程,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

二、活动准备:

为了出色的完成此次教研活动,中心校成立以业务校长巩尊峰为组长,教研员渠时秀、杨宏允、庄国平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在充分学习、领会教研室工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心校上学期镇公开课评选情况,认真筛选出两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小组成员和他们一起研究、确定课题及活动时间,力争活动圆满成功。

三、活动安排

1、活动范围及形式

县级(西北片)公开课;

课堂教学形式:同题异构。

2、开课年级学科及课题:四年级语文

3、开课教师:

4、参加人员

(1)邀请县教研室及其他乡镇兄弟学校相关人员;

(2)中心校相关领导及定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

5、地点:首羡镇中心小学多功能教室。

6、活动时间、内容安排

(1)8:00—8:30签到(领取相关资料:教案、课堂评议表等)

(2)第一节课:王秀侠

第二节课:尹清芝

第三节课:课堂评价

四、教研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听课教师每人上交一份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3篇

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我校将以课程改革作为中心,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狠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学观念

当今的教育,发展迅猛,各种教育理念如百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讨教改实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熟悉其基本理念,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如<<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不断领会课改精神,并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业务摘抄,写写心得体会,重点学习“全国小语会理事会议”的纪要,同时勤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标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我们还将继续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标准以及我校的课题研究写好教育教学论文,积极投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具体落实,全面提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我们教师就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们将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来实施日常的教学工作。

1、根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加强二、四年级的写字教学,迎接验收。

2、加强朗读教学的研究,着重培养学生语感,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重视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市教研室修订以后的学科常规。

三、继续深化课题研究

1、教师认真备课,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设计能够体现课题研究环节,并能做好札记,总结经验,积累有效的课题资料。

2、安排青年教师多上研究课,为大家提供一个可借鉴、可操作、可争议的窗口,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 加大教师校本培训的力度,本学期组织青年语文教师学做多媒体课件,每周研究课都有课件的运用.

四、主要工作安排

1 参加教材分析

2制订语文教研计划

3上学期语文质量分析

4青年教师研究课排表

5新文笔投稿

6每周教师研究课正常开展

7期终质量测试分析(以年级组为单位)

8组织撰写<<教海探航>>论文,并在五月份组织评选推荐.

9迎接市写字验收

10高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1做好毕业班复习 工作

12上交各年级期末质量分析

13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一、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各科教学都有课堂提问,提问的一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思维的正确方向和进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当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任务服务。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具有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但是,不要停留在领会课文内容的水平上,而要在领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学到语文知识,得到语言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自,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指引者和组织者,以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使得提问教学变成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该首先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课堂提问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小学生理解问题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应该偏重回忆性或者记忆性的问题,伴随着年级和年纪的增长,教师可以逐渐增大理解性问题的比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随时恪行。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都避免让自己的思维去干扰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应把握好提问的“度”

1.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沿着一定的层次进行的,即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一认识的规律。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2.把握好提问时间的“度”。这一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不要立刻点名让学生回答,而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找到最佳的答案。二是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评价,而是要延迟一段时间,以便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

四、提问对象的多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不是只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提问。许多教师只是喜欢提问学习优秀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成绩优秀,回答问题的答案正确率高。但是这种做法却会造成课堂互动的不平衡,以至于老师只是过多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所设计的问题的多层次性。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针对优等生可以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以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榜样和带动作用;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针对性格内向或者后进生应该设计一些简单、回顾性的问题,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加入到学习与讨论的课堂中来,从而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体现其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层次性。

五、课堂提问要重视评价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虽然注重了问题的设计,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负面影响。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但是,老师要掌握好表扬的力度和频率,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扬之声不绝于耳,使得表扬过于泛滥,而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因此,老师在给予学生表扬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不能对整个班级运用同样的表扬方式。如果老师对所有学生的评价都一样,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鼓励作用,相反地,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原则就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老师要充分的注重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问的设计。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老师需要精心的设计,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层深人为原则。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提问时,老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林.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叉路口―兼论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特征[J].中学语文教学,2010

[2]罗月香.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吴忠豪著.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