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要点 第1篇
4.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责任部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机关各处、四川年鉴社)
5. 继续抓深抓实巡视整改,巩固整改成效。(责任部门:机关各处、四川年鉴社)
6. 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等各项制度规范,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杜绝廉政风险。(责任部门:机关纪委、机关各处、四川年鉴社)
工作方案要点 第2篇
持续推进河湖长体系动态更新制度;
出台并严格落实《广东省河湖长制监督检查办法》《广东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开展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做好问题整改跟踪,实现考核闭环管理;
以全覆盖河湖长制工作暗访为重要手段,加强监督,全链条跟踪督办河湖问题;
发挥工作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工作方案要点 第3篇
1. 实施执行: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由相关人员负责实施执行。
2. 监督与检查: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 效果评估:在方案执行完成后,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总之,工作方案是完成工作的关键,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可以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制定和执行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需求、全面分析、制定详细计划并持续跟进方案的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工作方案要点 第4篇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2023年底新增完成1000个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全省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60%的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
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深化省级技术指导帮扶,强化排查整治的动态更新;
推进84个省级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确保完成30个国家级监管清单黑臭水体整治;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工作方案要点 第5篇
17. 抓好四川省志、市县志、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落实,强化志鉴质量建设。(责任部门: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四川年鉴社)
18. 严格落实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制度,完善落实对市(州)开展县(市、区)级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工作制度。(责任部门:市县志工作处)
19. 推动《四川年鉴》、鼓励支持地方综合年鉴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责任部门:市县志工作处、四川年鉴社)
工作方案要点 第6篇
落实节水行动方案和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
完善节水政策制度;
加强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
巩固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推动水效领跑者城市建设;
督促指导揭阳市完成节水型城市创建目标任务;
加快编制农田灌溉发展规划;
推进“十四五”高州水库灌区建设及 18 宗纳入国家实施方案的中型灌区改造;
持续推进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推动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落实。
工作方案要点 第7篇
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参与河湖长制工作;
持续深化“河小青”志愿服务行动,完善制度机制;
探索省级(或推动流域)成立护河志愿服务总队(联合会或者联盟);
鼓励开展护河志愿驿站建设;
持续推行志愿组织领管碧道模式;
通过“益苗计划”等平台重点扶持一批护河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项目;
优化上线新媒体公众服务功能。
工作方案要点 第8篇
1. 深入了解需求:在制定工作方案前,需要充分了解任务的需求和目标,确保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2. 全面分析:对任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任务背景、目标、资源、时间等,为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3.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负责人、执行时间和所需资源等。
4. 征求意见:在制定完初步方案后,应广泛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持续跟进:在方案执行过程中,需要持续跟进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工作方案要点 第9篇
31. 编纂出版《蜀韵纪事》(第五辑)。深化史志“七进”,积极开展“方志文化进高校”宣讲活动。(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
32. 探索开展宣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课程课件、视频音频制作,探索开设方志大讲堂。(责任部门:机关各处)
33. 积极加强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合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红色文化。(责任部门:综合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工作方案要点 第10篇
(十一)推进宣传阵地建设。持续提升《巴蜀史志》办刊质量,打造期刊宣传品牌。继续建好用好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拓展四川方志文化宣传阵地集群,探索在历史悠久的中学设立史志宣传阵地,谋划建设四川省史志馆联盟。完成四川省方志文化交流中心展陈布置。
(十二)致力弘扬优秀文化。深化史志“七进”,积极开展“方志文化进高校”宣讲活动。探索开展宣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课程课件、视频音频制作,探索开设方志大讲堂。编纂出版《蜀韵纪事》(第五辑)。积极加强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合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红色文化。
(十三)强化方志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研究”专项课题相关工作。发挥地方志学会、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加强与省内外史志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交流,推进方志理论研究,提升研究水平。组织好四川省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成果(方志类)初评和四川省第二十一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工作。
工作方案要点 第11篇
1. 指导性强:工作方案为执行者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减少了因理解不清或执行错误而导致的损失。
2. 提高效率:通过详细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 增强协同性:工作方案使得各部门的协作更加顺畅,避免因沟通不畅或理解差异导致的矛盾。
4. 风险控制:通过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可以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方案要点 第12篇
(四)深入实施依法治志。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联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等开展地方志执法监督检查,推动依法治志走深走实。
(六)积极加强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各地巩固落实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持续推进全省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积极推动并指导各地各部门抓好部门、行业、专题志鉴编纂,大力支持全省教育志鉴编纂。支持申报中国名志系列工程,做好服务工作。
(七)大力推进质量建设。抓好四川省志、市县志、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落实,强化志鉴质量建设。严格落实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制度,完善落实对市(州)开展县(市、区)级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工作制度。推动《四川年鉴》、鼓励支持地方综合年鉴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
工作方案要点 第13篇
做好河湖长制及河湖管护宣传教育、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
开展河湖长制工作集中采访报道活动;
加大公益宣传力度;
把爱河护河作为贯彻落实我省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
积极开展以爱河护河为主题的课堂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创建活动,鼓励开展“民间河长学校(培育基地)”教学试点;
将爱河护河教育融入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体系;
加大最美河湖卫士、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宣传力度;
组织开展“守护幸福河湖”作品征集、“最美河湖卫士”系列访谈、水经济融媒大直播、“亲水指数”试点应用等活动;
适时适度曝光涉水违法行为,强化警示教育。
工作方案要点 第14篇
1. 目标明确:工作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工作目标,确保所有参与人员对任务有清晰的认识。
2. 详细步骤:描述完成工作所需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每个步骤的负责人、执行人员、执行时间和执行方式。
3. 资源分配:详细列出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方案。
4. 时间安排:为每个步骤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
5. 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障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工作方案要点 第15篇
持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名录,印发饮用水源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等政策文件;
协调推进珠三角、环北部湾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相关水源保护区划定;
持续开展乡镇级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建立省内重要江河源头名录,深化漠阳江、流溪河源头水保护试点工作;
加强对各地疾控机构执行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导,做好生活饮用水(末梢水)卫生监测和定期信息公开工作;
强化饮用水源地藻类异常情况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藻类事件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