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感言简短(热门49句)

时间:2025-02-01 16:36:54 admin 今日美文

驻村感言简短 热门49句

1. 现在社会发展了,收入增多了,生活改善了,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腐败、丑恶东西的侵蚀。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革命传统这支“曲”,不公不能“草唱”,而且应当“大合唱”。

2. 积极申报协调扶贫专项资金,为所驻乡村提供资金帮助,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_县工作队所驻三个村的工作队,通过摸底调查,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每个村子工作队都选择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拟定了项目申请书,积极申报协调扶贫专项资金,以改善贫困乡村的教育、水利、道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3. 调查研究,提出规划。驻村工作后,我们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积极走访村里的老党员、村民代表、困难户。调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拟定出村发展规划,提交村两委讨论。

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部队,总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就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5. 结对帮扶,落实到位

6. 要想干成事,必须先得建强基层党组织。我村村“两委”班子共9人,只有1名国家干部担任村党支书。村干部整体能力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国语水平低,计算机水平低,是导致农村基层工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工作队主导村里各项事务后,我村先后根据工作需要对村干部做出适当调整。调整后,新的干部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新鲜血液流入后,明显感觉工作效率更高,与村干部的交流更容易了。最明显的是每天我们都会开派工会和研判会,以前为照顾村干部,会将每句话翻译一遍,一个会能开两小时,而现在改用国语主持会议了,会议时间大幅度缩短,工作效率整体上提高一大截。我们每名工作队队员也积极的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村干部结对子一帮一,我们教他们国语、计算机、工作方法,他们教我们维语,当翻译。我们办文水平高,他们干农活能力强。大家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形成深厚友谊。我认为想要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就必须依靠并培养出一批本土的村干部。

7. 心即理。我们凡事都喜欢讲个理、辩个理、赢个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为天下有无数个道理,那么就想得太多了。有了“驻村以后的心”,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这是道,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道、获得之道、安全之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驻村工作队员要合道而为,不要背道而驰。在合道而为中展现“驻村精神”。

8. 主要做法:在20x年的定点帮扶工作中,我局结合x村的种、养业结构、经济状况和地理条件,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帮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 通过培训,对帮助我们认识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所益的。

10. 重视资金管理,谋划具体方案

11. “六到农家”建设助推旅游升温

12. 适应环境

13. 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帮困,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针对所驻村的贫困户和特困户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帮助他们查找致贫原因,理清致富思路,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拓展他们的增收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工作队员向“特困户”、“五保户”捐赠衣服,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让“五保户”、“特困户”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14. 了解情况、查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15. 克服困难,深入群众,在工作生活上迅速进入角色,取得群众信任

16. 致良知。什么是“驻村精神”?我理解的就是王阳明心学核心之一的“致良知”,找到了心之所住、理之所在,剩下的就只有实践良心了。家人出于爱护,让我驻村期间不要拿主意;同事出于保护,让我驻村期间注意安全和健康;朋友跟我调侃,驻村期间好好养老......驻村以后,我发现种种原因,干部素质良莠不齐,随时想辞职的大有人在,对全村长远发展缺乏规划,不抱希望,积极应付很少应对;我发现大都是勤劳的没致富,致富的靠力气。资源匮乏却在浪费资源,明知传统产业衰退却不敢突破。粗放种养殖成本高,最高的成本是缺乏技术、地域局限和健康损害;我发现人们善良实在,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心......我发现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哪怕集工作队和挂包单位之力,也不能一蹴而就。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因为发现,家人的爱护、同事的保护、朋友的调侃,我可以理解但不会接受;因为发现,无论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怎么轮换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致良知”为驻村精神,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想想为什么驻村,多谋划启迪民智、增收致富的办法,多说说温暖人心、鼓励上进的话,多做做群众认可的事。该不该,做不做,向心而觅。

17. 大胆决策。针对以上问题,县发改局党组就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通过党组成员集体反复调查、研究,达成最后共识大寨村的驻村帮扶工作要结合当地优势,着眼长远,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做文章。

18. 坚定信仰,明确工作方向

19. 要想密切联系群众,必须走进贴近群众生活。农村工作与机关工作不同,在基层最需要解决的是跟农民利益相关的事情。村里实行农户包干责任制,每个工作队队员、村干部都包联20-30户村民,我们每一季度至少要走访一遍自己的包户,特殊情况下一个月至少全覆盖一次。掌握包户农民的家庭人口、生产、生活、收入情况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会记录、上报并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只有建立与村民的联系,才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最大的困难就是与村民语言不通,鸡同鸭讲。当入户与村民面对面时,需要赶紧找来村干部或者大学生来翻译,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述。有时候着急了,边笔画边猜,嘴里不时蹦出几个蹩脚的维吾尔语词汇,大家相互间也能理解个大概。所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学习维吾尔语发音和词汇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另外,工作队队长总是告诫我们:“切莫做农村里的机关干部”,就是提醒不要总呆在村委会,多出去走走,多跟村民打交道。只有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多为村民谋福祉,才能真正提高村委会、村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公信力。

20. 搞好团结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保证,也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必要条件。从整个行政村的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着眼于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广大村民的希望。同时还要清楚的明白到: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都与村两委团结,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分不开的,团结和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21. 真情投入,取得群众信任。赢得民心,是驻村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实实在在为农牧民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帮助他们,真情投入,才能取得群众和村两委的信任。

22. 跟踪管理。产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只种不管,等于白种。为此,扶贫工作组自始至终把管理工作当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首先,与种苗供方签订技术与保质协议,从栽种、施肥、病虫防治到田间管理技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今年短短半年期间,技术人员已到该村开展6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其次,强化村民责任心,村里在发放种苗的同时,向村民收取每株一元钱的苗木款,目的是让村民懂得珍惜自已花钱买来的苗木,增强责任心。村里再用这笔钱买农药化肥,按种植规模面积返还给种植户,并实行帐户公开,阳光操作,让老百姓的钱最终用于自家产业上。第三,帮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村级重大产业,走分散经营之路肯定行不通,必须走合作社模式。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四,将产业管理工作作为该村村支两委班子的考核依据。管理能力,正是衡量战斗力的标准,这也正符合建设扶贫的工作要求:即一手抓扶贫工作,一手抓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23. 以奖代补。对于以下两种产业种植情况,进行以奖代补。

24. 明年工作打算

25. 敢于触及矛盾,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从事基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有时会处于矛盾的焦点,有时还会面对矛盾激化。如何对待问题和矛盾,这是对每个人意志品质和实际能力的检验。工作中要面对现实,正视困难,不避矛盾,见困难就上,遇矛盾就抓,逢风险就化,知难而进,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26. 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省^v^、省贸促会、省公路局三个单位一行7人,自7月27日到息县后,按照省驻村办的要求,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队员们冒着炎热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采取走村入户、查阅有关资料、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县情、乡情、村情、民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驻村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本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理思路与具体帮扶同步走的办法,帮助所驻村两委制定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水产业特色农业,改善道路和水利灌溉基础实施和教育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乡村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

27. 工作互动

28. 何谓驻村工作

29. 克服困难,融入驻村工作组。驻村工作后才真正感受到基层工作与机关工作的截然不同,因此为了可以尽快融入工作组,融入基层工作,进入新角色,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的和村“两委”班子领导学习基层工作经验,顺利开展工作。

30. 全体总动员,狠抓实干,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

31.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讲效益,要讲盈利,要重视个人利益,但应当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实现,不允许那种损公肥私、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想及行为在社会中泛滥。

32. 基本情况:我局20x年定点帮扶村是x县x镇x村。该村共有6个社cc人,耕地x亩。主要依托x河的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以网箱养鱼和稻田养鱼为主,兼以发展生猪、獭兔及家禽养殖和传统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收入。经过我局近一年的定点帮扶,现已完成新修村党支部活动室1个,近30平方米;完成新建水窖3口,机井33眼,集中供水站1处,年新增蓄水近1000方,解决了近200人的饮用水困难;发展獭兔养殖15户,生猪养殖5户,蔬菜种植21户近300亩。实现对口帮扶户人均年增收500余元。

33. 总结

34. 穷根在于思想,扶贫先扶志。在村里我一直会思索一个问题,“xx县地处平原,水土都还算充足,但这里为什么还是这么贫穷落后呢?”思来想去,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跟人相关:是过去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毒害无辜群众,使之产生不切合实际的精神寄托和虚假幻想;是“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植根,仅仅满足于现状,陷入安贫乐道的假象。该如何破除落后、“等靠要”思想呢?这真是个难题。结合实际,一方面我们增加了干部去村民家走走,唠唠家常,说说现在党的方针政策、扶贫利民政策,情感式的宣传教育的次数。另一方面我们打算从改变传统生活习惯等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们的思想。但需要注意的是欲速则不达,我们村20xx年新建一个公共浴室,发放过免费洗澡票,但是村民很少来洗澡,到后来洗浴设备都放坏了,我想改变思想真需要要一个过程。这些年,南疆地方政府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总是投入大笔资金修建学校、幼儿园,孩子可以享受到“十五年”免费教育、雨露计划、大学生补贴等好的教育政策,孩子的受教育率接近100%,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相信等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会成为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

35. “劝君莫奏前朝曲”,这是一部分青年人的声调。他们把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割裂开来,将我党我军许多宝贵的传统一概视为“明日黄花”,这显然是片面的。

36. 创新思想,引导文化发展

37. 重视乡村教育事业,改善乡村教育设施和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_县所驻工作队队员有懂法律、知电脑、熟劳务知识和公路建设的专业人员,工作队充分发挥工作队员的自身专业优势,为所驻乡村举办法律知识、电脑基础知识、劳务输出、公路项目建设等各种培训班、讲习班、专业技术知识讲座等,帮助所驻村民提高法律意识,更新观念,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38. 帮助实施“双强”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紧紧围绕农村发展,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采取参观省内先进村,培训村干部等形式,开阔村干部视野,帮助所驻村干部成为“双强”干部,积极帮助所驻村两委完善村务制度建设、党的建设等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9. 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

40. 长远发展看谋划,近期实施抓落实。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光是蒙头苦干是不够的,还需要静心思考,长远谋划。要遵循先整体后个别的原则,对照贫困村退出需要满足“五通七有”标准,对照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满足“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首先,利用好国家对南疆四地州投入的大量资金和项目,从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上改变村容村貌。其次,在公共环境卫生上,少不了大搞拆旧房土墙、林道植树等事项。但是,这还不够,农村集体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就在于缺少一项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为破除这一障碍,我村工作队引进新疆军企集团建立了种鸽养殖合作社,利用原有荒废的大型牛羊棚圈改造成鸽舍,经过一年筹建与养殖,合作社养殖2万羽种鸽,吸纳了17名贫困户就业,收到良好实效。对于贫困户脱贫,我村的思路就是,先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再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先让村民建起富民安居房,发展庭院经济,每家每户都一片小菜地,一席葡萄,一个大拱棚,改造室外厨房,改造水冲式厕所,发展三新生活,家家户户过上有沙发、茶几、床。接着,加大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安排介绍就业岗位,让村民对外能够外出就业,走出去,动起来,依靠自己双手,劳动致富,自主创业,寻找致富门道,对内能够种田养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脱贫实效,真脱贫,脱真贫。

41.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培养骨干人才。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治本之策。

42. “六步曲”奏响产业兴村

43. 实地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014年7月,县发改局派扶贫工作组专员去安微进行了冬桃种植现场考察。同年9月18日,该局扶贫工作组组织该村40名村民分别实地考察了本县茅坪镇大古联龙村和兰蓉乡尖头田村的猕猴桃、苗乡梨种植项目,考察村民均对这两个项目怀有极大兴趣。经村支两委及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最后确定在该村实施以上三种水果种植。

44. 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经过村委会的讨论,决定今后的村务研究由村书记牵头组织,全体村委参加,各抒已见,当意见出现分歧,无法统一时,再交由党支部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45. 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46. 改输血为造血,壮大集体经济

47. 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48. 认知变化

49.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