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1篇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便学生在回忆春节节日气氛的同时,无拘束地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日之夜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喜庆场景。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构图时突出重点。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色笔或毛笔、颜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1、年的来历故事
2、过年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回忆回答。
4、过年又称春节,是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过年的'日子里,人们吃团年饭、放烟花、走亲戚、玩花灯……一派红红火火、喜庆热闹的景象。
(课件展示,过年的情景)
5、板书课题。
二、课件展示,直观感受
1、分析烟花燃放时的形状。
A、放射状;B、团状;C、旋转状;D、点线状。
2、学生回忆逢年过节,自己和家人、朋友玩烟花的情景。
A、在阳台上“彩珠筒”。
B、一家人欣赏“天女散花”、“火树银花”。
C、除夕夜12点,家家燃放烟花迎新年。
(每种情景都配以图片展示)
3、指导学生回忆电视里玩花灯、舞龙、舞狮的场景。
4、春节还有哪些特殊的活动?
5、欣赏课本范图,分析构图特点。
三、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画出过年的喜庆情景。
2、播放第三册学过的童声合唱歌曲《小拜年》的录音:“正月里好耍狮子灯呀,耍起那个狮子灯拜个新年。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锣鼓龙灯好热闹呀,耍起那个狮子灯拜个新年……”
四、下课。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2篇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3篇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过新年的情感,教育学生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学生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安全方面的图片,作为教学素材。
活动过程:
一、使学生了解寒假的含义,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过新年的'兴趣。
1、教师:
“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学生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寒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2、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总结寒假的含义:
这个寒期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寒假,寒:就是冷的意思。
二、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寒假,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寒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3、那么在寒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
师:小朋友大意在寒假里有这么多丰富多才的活动,那我们在玩这些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请个别小朋友来回答)。
4、出示安全知识,提问学生: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
运用安全卫士的话语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师:当我们在和妈妈去逛街时,街上很多的行人,一不小心妈妈不见了,那你应感怎么做呢?(请个别学生来回答)。
师:对了,首先应该不能离开妈妈,离开大人,要牵住妈妈的手,如果不小心妈妈不见了,不能跟陌生人走,就在原来的位置等妈妈回来找你,看到看制服的警察叔叔可以请他帮忙。也可以拨打110。
师: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放烟花,鞭炮,你们觉得这样危险吗?(危险。)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要注意安全,那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呢?我们一起来记住。
三、教师总结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玩。
2、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冬天天气寒冷,不能长时间到室外玩耍,要保护自己的皮肤,以免冻伤。
4、要少吃生冷食物,不能吃三无食品,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也不能吃陌生人给你的食物。
5、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6、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学生看安全图片。请学生来判断对与错,并说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1、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来看看,说说。
2、小结:让我们快乐度寒假,安全在我心。
小朋友一定样记住今天我们学到的安全知识,回去请你们一定告诉爸爸妈妈应该注意那些安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你来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4篇
教学内容:
湖南湘教版第七册第十一课音乐欣赏《春节序曲》P51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体验与感受过春节热闹的场面。
2、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熟悉主题旋律。
3、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能在乐曲中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奏、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绢花、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导入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师生随音乐节拍拍手,动一动。
师生问好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5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6篇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从与家人准备年夜饭的活动中,学会分担家务劳动;从与家人共进年夜饭的.活动中,感受亲情和美好,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
3.懂得文明、安全、快乐过节的技巧。
活动重点:
知道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活动难点:
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懂得文明,安全,快乐过节。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年好—课,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方式,体会过节日活动的热烈和美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欢欢喜喜过春节》,进一步了解春节传统和热闹氛围。
二、活动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从日历中分别找出元旦和春节,比较元旦和春节在日历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2.教师:元旦是公历的新年第一天。
3.生阅读54页图片。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最喜欢的春节活动。
5.生阅读55页图片,然后全班交流,除夕之夜,父母长辈忙着准备年夜饭时,自己在做什么?
6.结合56页图片,生交流,吃年夜饭时,要注意什么?平时怎样做?
7.生阅读57页图片。
8.生角色表演,待客和做客礼仪。
三、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要文明、安全、快乐过节日。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
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 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 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 观看动画 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 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习俗、食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年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年。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烁,气宇不凡。他来到村东头老婆婆家。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直上山躲避年。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利契机。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年味熏陶中,切身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将举行“年味儿飘飘·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以“年味儿飘飘”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基地出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
组员:
四、活动内容:
弘扬传统,提升素养
活动准备时间:寒假
活动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具体内容:
1.一年级——诗意氤氲诵春节
有关春节的古诗有很多,一年级各班布置本班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并背诵。等到开学后,先在班里进行展示,选出古诗诵读小能手,参加年级比赛,选拔出全校古诗诵读小能手,让学生从氤氲的诗意中,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二年级——载歌载舞唱春节
二年级各班组织学生搜集关于歌诵春天、欢度春节的歌曲,利用假期时间在家练唱。建议配上动作,可为自己的表演加分。开学后,先在班级里进行展示,选出小小歌唱家,再推选参加年级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春节所带来的快乐。
3.三年级——欢度春节话民俗
有关春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民俗活动有很多,三年级各班可以发动本班学生搜集,利用班会、晨会时间在班里进行展示,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本年组故事大赛,评出“小小故事家”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四年级、五年级——心灵手巧绘春节
四、五年级各班可以将春节中走亲访友、家人团聚的欢乐祥和的情景或落到画纸上,或拍成照片,还可以挥毫泼墨写一写关于春节的诗句或者对联。开学后,出一期开展春节主题的剪贴报、手抄报、或是书法作品等评比活动。
5.六年级——文采飞扬庆春节
六年级各班应及早布置,让学生将自己在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写出真实感人、年味十足的习作,开学后年组进行评比,每班推荐3~5篇上交。
五、活动要求:
1.本活动的各班负责人为班主任和该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2.以上各项活动的`准备时间均在寒假假期内,请务必在放假前布置;
3.中、高年级各班可组织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写一写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真切感受;
4.开学后,请各年级各班根据周工作安排,在班级里深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然后组长组织在本年组开展假期布置的活动,进行展示评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
5.活动的具体事宜,由该年级的组长负责。在活动过程中,各组长要注意搜集和保存相应的文字材料及相关的图片资料,及时上交学校。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9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关于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学生假期拍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照片。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谈话:
同学们,寒假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语文生活实践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拍照,很多同学都完成得不错,都按要求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里,下面我们来展示大家拍摄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
那么,根据我们上节课读课文了解的情况,你能说说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10篇
设计背景
我们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大家都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但是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冬季干燥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孩子们要有较强的防火意识。第二:燃放烟花爆竹存在一定的不安全,要让学生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常识,做到能够自我保护。通过这两点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隐患。
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也是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营造欢乐的氛围。一般是在庆典,重大喜事,节日时然饭烟花爆竹。
二:让学生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一般什么时候燃放烟花爆竹,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一:画有在多个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及燃放烟花爆竹燃放方法的挂图
二:录有热闹庆典,节日的录像带
三:烟花鞭炮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热闹庆典,节日的`录像。
教师引导:“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一项很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元旦燃放烟花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比如国庆节,元宵节和婚嫁,建房开业等,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贺。”引导学生说一说大年夜燃放烟花爆竹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经历。
二:教师引导:“逢年过节,小朋友都喜欢快快乐乐地燃放烟花爆竹。可是,如果不注意安全,快乐就会变成痛苦。”
请学生观察燃放烟花爆竹的挂图,说说挂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火灾是怎么引发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多大的损伤。
三:在挂图中那些地方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对的那些是可以的,那些是正确的燃放方法那些是不正确的,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四:教师以“健康博士”的身份,与学生共同交流燃放烟花爆竹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
五: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做游戏“放鞭炮”。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有所认知。“烟花爆竹里有火药,火药与火就会爆炸。因此,我们在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购买烟花爆竹一定要去正规的专营店,最好只选购药量相对少的烟花爆竹。要在指点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同爸爸妈妈一起,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燃放。要把烟花爆竹放置妥当后早燃放。点燃烟花爆竹的引线后,立即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千万不要在不安全的场所如室内,楼梯口,加油站,棚户区,公共场所,有电线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没有余火,发现有余火的残片碎纸要及时清理,方可离开”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11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燃放烟花炮竹有危险性,了解安全放炮的常识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鞭炮炸伤事故照片3张。
2.学生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
1、教师:小朋友,过新年时你有没有放鞭炮?你喜欢放鞭炮吗?为什么?
2教师:烟花爆竹在夜空下绽放,非常美丽,而且过年时放鞭炮也非常热闹,但燃放烟花炮竹也有一些要求你知道吗?
二、教师出示学生用书,指导学生了解安全放炮的常识。
1、学生看学生用书,引导学生讨论书中不安全因素。
教师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安全吗?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不安全?应该怎样做?
2.教师指导学生看学生用书,学生了解如何安全放爆竹。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了很多放炮时的注意事项,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用书p2)
教师提问:在什么样的地点燃放炮竹比较安全?所有的炮竹都适合小朋友们燃放吗?
教师小结:放鞭炮时首先要选择空旷的场地,不能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另外必须有大人的陪同,不能自己放鞭炮,还要选择适合小朋友放的小型鞭炮,燃放时小朋友要站在远处,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三、教师出示燃放鞭炮事故照片,使学生了解不注意安全的危害。
1、教师:有些小朋友,在燃放炮竹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很悲惨的事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教师:小朋友的手怎么了?为什么会受伤?自己去点燃炮竹会怎样?如果爸爸点燃后炮竹没有响,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朋友,放鞭炮时要选择空旷的`场地,不能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小朋友必须有大人陪同,不能自己放鞭炮。燃放时小朋友要站在远处,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四、游戏:放鞭炮。
教师:小朋友,放鞭炮很危险,我们尽量不去做。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放鞭炮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学生拉成圆圈,教师站中央,一起说儿歌:闹元宵,放鞭炮,放炮喽!老师做点燃炮竹状,学生同时发出“呲……咚”的声音然后蹲下。老师抓蹲下晚学生。(也可请一位小朋友做点炮人)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美丽的烟花我来画。
请学生自由创作绘画“美丽的烟花”,并展示在教室或者学生作品栏中。
环境创设:设立安全角,学生和家长共同搜集更多的放鞭炮时的注意事项并贴在安全角中。
家园共育:烟花炮竹不适合学生,尽量不带学生去燃放,更不要把烟花炮竹带到家中,成为安全隐患。
小学春节主题活动记录表 第12篇
一、活动目的:
培养小学生树立认知优良传统、尊重优良传统、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优良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开展帮家里购年货、做年菜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4.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要坚持锻炼一小时。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5.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展“用好压岁钱”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如何用好压岁钱”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此活动中来,形成互动,使学生深切感受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学会感恩,更加注重其情感和激励的价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月1日—3月5日
四、活动内容
1、网上拜大年
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2、短信送祝福
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此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搜集整理小学生自己编写的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
要求:
a.以辞旧迎新、祝福祈愿为创作基本立意和主题,倡导文明风尚、社会和谐;表达亲情、友情等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抒发美好祝愿和对新年的美好希冀。
b.内容健康有益、积极向上;语言真挚生动、活泼诙谐、节奏明快、感染力强;形式喜闻乐见、适合传播。
3、开展主题班会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4、制作手抄报
围绕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撰写“我爱我们的节日”征文。开学初,三~六年级学生每班上交3份。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上交3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
5、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一、二年级:为父母做一件事
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或为父母、长辈拜年,贴对联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三年级:制作灯谜
内容:结合元宵节和猪年的主题,每生至少制作三个灯谜。
(三)四年级:“猪年吉祥如意”儿童画绘画比赛。
表现内容:新年喜庆的场面(放烟花、拜年、闹元宵的)、祥和的场面(吃年夜饭、走亲戚等)、“年”的传说故事(年兽)、祝福新年等。
(四)五年级六年级:制作小灯笼
在元宵节前,引导小学生制作一个小灯笼,可以再亲人的帮助下进行设计制作,在开学时带来学校展示,每班上交5份作品,学校进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