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叠被子主题活动 第1篇
活动目标: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新年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教研组评析
(一)选材
丰富多彩的新年蕴含了许多节日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是幼儿学习的教材,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谈话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从选材来看,所选内容很恰当,很合时机,是幼儿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
1、让环境说话。陈鹤琴先生在教育的原则中指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让活动室充满了欢乐喜庆热闹的气氛。
2、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境:首先,把“新年”拟人化——“新年老人”,并巧妙地利用礼物“愿望树”,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着,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老人,如装扮“愿望树”,然后,围坐在“愿望树”旁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能大胆地表达,很自然地诱导幼儿自觉地进入情境,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从师幼关系看
小班幼儿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此活动,孩子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互动的,使幼儿想说、敢说,接着,带着兴趣转入操作活动,从孩子的活动表现可以看出幼儿的活动热情非常高。整个活动流程使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了发展。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叠被子主题活动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多种叠被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让幼儿在学习叠被子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品质。
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材质、大小的被子,如薄毛巾被、厚棉被等,让幼儿有多样化的体验。
收集各种叠被子的创意方法图片或视频,如将被子叠成卡通造型等。
制作劳动小能手的奖状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被子也有自己的小魔法,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怎么让被子变魔法。”
通过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对叠被子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创意展示与讲解(10分钟)
教师播放收集的叠被子创意方法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幼儿介绍除了常规的叠法,还可以把被子叠成小房子、小火车等有趣的造型。
选择一种相对简单的创意叠法,如将被子叠成小房子的形状,为幼儿详细示范讲解。先按照常规方法将被子叠成长方形,然后再进行一些特殊的折叠和整理,最终形成小房子的造型。在示范过程中,鼓励幼儿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三)幼儿尝试(15分钟)
给幼儿发放被子,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叠法进行尝试。可以是常规叠法,也可以是创意叠法。
教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不要着急,尝试换一种方法或者向小伙伴求助。对于有创新想法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这个想法真特别,快试试看,说不定能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被子造型呢!”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
邀请幼儿将自己叠好的被子展示给大家看,并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是怎么叠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对叠得好的幼儿和有独特创意的幼儿颁发劳动小能手奖状。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叠被子不仅是一项生活技能,还可以充满创意和乐趣。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叠被子方法,同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探索更多叠被子的创意方法,并用照片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分享。
在班级里设置“生活技能小能手”的评选活动,每周评选出在叠被子等生活技能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幼儿园叠被子主题活动 第3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
2、让幼儿明白很多事情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
2、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较难完成
活动准备
幼儿寝室,每一名幼儿有床一张,被子一床
活动过程
1、向幼儿讲解活动目标及过程
2、通过向幼儿讲解学会叠被子以后会变成更聪明的孩子,更能干的孩子。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师带领幼儿到寝室,让幼儿在床边围成一圈,教师在床上通过慢动作示范叠被子的基本方法,并一边叠被子一边讲解叠被子的要领,在示范完成后询问幼儿是否都全部明白了。
4、让幼儿到各自的床边,给大家10分钟时间让幼儿在自己的床上尝试自己叠被子,教师观看幼儿叠被子的情况,但是并不作任何指导
5、时间到了以后,教师检查幼儿叠被子的情况,让幼儿讲述自己在叠被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叠被子的心得,
6、教师针对幼儿在叠被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逐一讲解,
7、再次示范叠被子的方法,并将被子叠好一半,让幼儿自己完成剩下的步骤。
8、教师检查二次叠被子的情况,要求幼儿从新再叠一次被子,教师观看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9、待所有幼儿都成功的学会叠被子后,评比叠的最整齐的幼儿,并请他(她)给大家介绍叠被子的小窍门。
10、教师总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都学会了自己叠被子,虽然以前有一些小朋友不会叠被子,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成功的学会叠被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午睡后就要大家自己叠被子了哦,老师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坚持自己叠被子这一个良好的习惯,让爸爸妈妈看看你们学的新本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幼儿整体的兴趣还是很高。这也是一堂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课题,他们很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每个幼儿认真地跟着老师在学,最终都成功的完成了叠被子。
但是个别幼儿被子较大,老师在这点上有所忽略,导致幼儿没有按照要求把被子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