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昆虫标本馆活动主题(实用3篇)

时间:2025-01-09 14:54:40 admin 今日美文

参观昆虫标本馆活动主题 第1篇

昆虫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当属绚丽多彩的蝴蝶标本。走进蝴蝶标本展示区,一幅巨大的“百蝶起舞”映入眼帘,这是由数百只蝴蝶标本构成的。

“您看,这些都是我们学生自己养殖之后、等待蝴蝶自然死亡,又自己制作成的标本,组成了十初的校徽‘为’字。” 八年级学生成艾泽正和同学们在馆内制作蝴蝶标本。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本来是很害怕小昆虫的,但通过学校的课程和活动,现在不仅不再害怕这些小昆虫,还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更多地去了解它们。”

记者了解到,每年寒假时,学校会给每一位同学们发几只小蛹,同学们自己养殖,观察活体蛹羽化成蝶的过程,了解蝴蝶幼期饲养,生活习性等。待蝴蝶自然死亡后,就会被同学们制成标本,放进学校的昆虫博物馆。

而整个过程,也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昆虫生活画卷,在微小的事物中窥见另一个世界。八年级学生罗智豪说,老师带着我们去认识美丽的蝴蝶,去了解威风的甲虫,指导我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让我们学会了细心与耐心,学会了爱护生命、爱惜自然,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八年级学生韩佳琪说,自己从小对就对小昆虫很着迷,喜欢看关于昆虫的书,现在学校有了昆虫课程,自己不仅能够从书本上看到昆虫,还能够跟着老师去制作昆虫标本。“从受精卵到幼虫,从幼虫到蛹,再从蛹到破茧成蝶,亲眼目睹全过程,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经历,我觉得特别有趣。”

多彩课程让生命化蛹成蝶

自从学校 “上新”了这个昆虫博物馆,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天气晴朗的周末,学校也会利用“第三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带着同学们一起去自然界里深入学习与实践。

记者看到,博物馆里放着同学们平时出去研学采集标本时会用到的一些工具,也有大家外出研学的精彩瞬间和用心绘制的自然笔记。“每一次研学都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内容,每一次研学也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八年级学生曹孟谷说。

记者了解到,学校建校以来,多次邀请全国著名的学者、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们做科普讲座,每年寒假也会给学生发几只蛹,观察记录蝴蝶绽放的美丽瞬间。目前馆内昆虫标本大多是师生自己捕或养、制作的。两年来,学校还创新开创了“为创”课程体系和 “C-TOUR”自然科学特色课程,多次深入秦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探究和研讨,体会“秦岭无闲草、秦岭有生灵”的博大情怀。

在校长李红霞看来,与蝴蝶相伴、翩翩起舞的日子,最后小心翼翼将其制作成标本,这样的生命科学教育以及美育、劳育是如此的鲜活和生动,将学校的“教、学、做、行、研”统一。“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学和研学的过程,学校的昆虫博物馆也就自然诞生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李红霞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让师生更加轻盈、自由、健康、美丽的绽放,让人类与生态、课程与学校、课程与师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让生态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融汇在师生的心里。

(扫码观看记者探校视频)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见习记者 程静

参观昆虫标本馆活动主题 第2篇

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像西瓜虫、蝎子等多足动物不属于昆虫。

昆虫与人类息息相关。许多农作物依赖昆虫传粉实现繁殖,昆虫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资源,如蜂蜜等。保护昆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雅君 实习生 张啸渊 通讯员 王明山 姚潇倩 文/图)(视觉设计洛报集团版式工作室 闵敏)

参观昆虫标本馆活动主题 第3篇

在昆虫界,根据体型大小、生活习性等不同特征,由专家学者评选认定出许多“世界之最”。

●乌桕大蚕蛾

被誉为“帝王蛾”,有成年男子手掌大小,被认为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蛾”。

●帝王蝶

又称“黑脉金斑蝶”,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每年跨越数千公里从北美洲飞往墨西哥过冬,是自然界中迁徙距离最长的昆虫。

●巨齿蛉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水栖昆虫。当水体受到污染或酸碱度突然改变时,它们会迅速消失,被专家称作“水质指标昆虫”。

“独具特色”的昆虫

●旌蛉

后翅形状细长如带,类似于古代的旌旗,因此得名。

●人脸蝽

因独特的人脸状斑纹而闻名。它们的背部图案看起来像人脸,有“眼睛”“鼻子”“嘴巴”,这种天然的伪装使它们在自然界中颇具神秘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