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热门5篇)

时间:2025-07-09 16:27:48 admin 今日美文

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 第1篇

1、端午节,与爱同行

2、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3、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

4、端午佳节 欢乐庆祝

5、畅享端午、快乐六一

6、欢乐包粽子

7、我们一起过端午

8、跨越国籍界限,共享美好端午

9、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10、粽叶飘香,自包米粽,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11、“仲夏赋雅趣,粽香端午情”

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 第2篇

1、艾香端午邻里和

2、迎接端午,邻里互动

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4、端午邻里亲

5、走小道,过大街,邻里大家端午聚

6、端午浓浓思乡情 乡音大比拼

7、“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8、“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

9、粽情端午,欢聚一堂。

10、欢乐迎端午 社区享安康

11、党建引领促共建,端午“粽”情聚民心。

12、端午邻里亲

13、浓浓粽香迎端午,悠悠深情铭党恩。

14、我们一起过端午

15、共享美好端午

16、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17、弘扬端午文化 传我浓情粽香

18、书楚辞,送粽子。

19、艾香端午邻里和

20、走小道,过大街,邻里大家端午聚。

21、端午浓浓思乡情 乡音大比拼

22、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

23、粽情端午,粽意飘香

24、端午佳节 欢乐庆祝

25、端午飘香,“粽”是情。

26、享数字端午,过传统习俗。

27、弘扬民族传统节日

28、端午节,与爱同行。

29、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30、过传统节,共中国情。

31、粽叶飘香,米粽传情。

32、迎接端午,邻里互动。

3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34、浓情端午 “粽”享未来

35、五五端午 “粽”情重义

36、和睦邻居 畅享端午

37、端午节茶韵,品茶活动

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 第3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 第4篇

1、节日开展促销

2、欢乐迎端午圆梦送大礼

3、品味端午传统佳节,体验“多彩”品质生活

4、“端午飘香,‘粽’是情”

5、浓情端午 “粽”享未来

6、“五五端午 “粽”情重义

7、端午节“夏日新选择,感受0°C”。

8、端午购物嘉年华送礼献真情

9、情浓五月天,欢乐过端午。

10、端午节‘链’结顾客心

11、“端午节”圆梦钻石超值送

12、端午节大团购

13、情浓五月天,欢乐过端午。

14、端午粽飘香,礼献周年

15、又是一年端午情!

16、忆一段历史佳话 尝一颗风味美粽

17、“天生出粽,趣耍龙舟”

18、端午佳节钓香粽,四隆景子好礼多

19、弘扬传统文化,欢度端午佳节

20、“宠物端午节,爱的传承”

端午文化艺术节活动主题 第5篇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四、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五、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