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早期特殊教育;障碍者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
0~5岁是有发展障碍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的早期特殊教育(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广义上是为所有0~5岁(有的州规定是0~9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早期发展提供各项服务,包括早期评估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教育等,狭义上是为那些符合法律规定的0~5岁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和相关服务。多年来,美国政府制定、颁布和修改了大量相关法案,以突出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权利,并且对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职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对象的资格、学前特殊教育师资水平、不同学科的协作、家长参与特殊教育等规定不断细化,使美国0~5岁有发展障碍儿童和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权利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
目前,美国颁布(修订)的最新而且与早期特殊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部法案是2004年颁布的《障碍者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IDEA)。该法案强调要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其中B部分对3~21岁障碍者的特殊教育和相应服务作出了规定,C部分则规定为0~3岁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婴儿和学步期儿童项目(Program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1〕《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于2005年7月1日生效,但实际上直到2006年8月14日美国教育部才颁布了该法案修正案的最终文本,该文本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6年10月12日,法案的名称也改为《障碍者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2〕但习惯上仍被称为《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本文也使用这一称呼。最终的法案修正案的许多条文与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面向学前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的联邦立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的内容相呼应,力图使两个法案在操作层面上保持更多的一致性。
通过文献检索、在美国早期特殊教育机构的观察以及与当地专业人员的讨论等,笔者对目前美国早期特殊教育立法,尤其是对《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我国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早期特殊教育立法的重点和新变化
1.对于障碍类型的规定:谁可以获得早期特殊教育
《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对于哪些儿童具有法定资格可以接受早期干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法案具体规定了13种障碍类型,包括自闭症、聋―盲、聋、情绪紊乱、听力损伤、智力障碍、多重障碍、肢体损伤、其他健康损伤、特定学习障碍、言语与语言损伤、外伤性脑损伤、视力损伤(包括盲)。〔3〕另外,为了与C部分为0~3岁特殊儿童提供的早期特殊教育相呼应,B部分还增加了为“3~9岁患有发展迟缓的儿童(各州情况不同,也可能是3~5岁)”提供相关服务的条款。各州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发展迟缓”的评估标准。“发展迟缓”的界定标准可以是未满5岁(有的州延长到9岁)的儿童因生理、心理或社会环境因素,在知觉、认知、动作、语言及沟通、社会情绪或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发展较同龄儿童迟缓,但其障碍类型无法确定者;也可以是指未满5岁的儿童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心理发展或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等方面有异常或有可预期的发展迟缓现象。“发展迟缓”概念的增加,使得按照原先的13种障碍类型的规定无法获得早期干预服务的儿童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在经过正式评估(多学科协作的评估)后,如果儿童被确定存在发展迟缓(根据各州的标准)或者被诊断为患有某一已知的障碍而可能会导致发展迟缓,比如唐氏综合症,他可以依法获得早期干预服务和支持。IDEA(2004)规定各州要为“需要获得相应服务的患有此类障碍的婴儿和学步期儿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提供适当的早期干预服务(见表1)。〔4〕
2.对于教师的要求:谁来进行早期特殊教育
《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高资质的教师”的要求相呼应。IDEA(2004)要求“核心学科的任教教师”必须有州级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或者通过资格考试、至少已获得本科学位等,“核心学科”包括英文、阅读或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外语、公民和政府、经济、艺术、历史和地理;〔5〕而“教授多门课程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达到其所教学科要求达到的专业要求等。另外,教育部的官方条文解释中还指出,如果某个州的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项目是属于小学和初中学校系统的,那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对中小学教师的“高资质”要求也适用于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教师,〔6〕即这些州的早期特殊教育教师必须符合该州关于教师资质的要求。
3.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谁来参与早期特殊教育
家长在发现儿童的特殊需要、为儿童获得适当的服务和教育进行呼吁、与教师和其他服务提供者进行协作以确保儿童获得适当的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DEA(2004)确保了家长在儿童早期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家长在儿童的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服务过程中享有参与权和决定权,但是也明确了家长要承担的相应义务。
IDEA(2004)强调了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对“家长同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为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时家长必须参与,家长有权对学校系统的决定按照法定程序提出异议;家长必须同意让儿童接受早期评估,在家长同意进行评估后的60天内相关部门必须完成评估(除非该州有更短的时限),而如果家长拒绝提交同意书,地方当局要根据司法程序按照州级法律规定的评估程序进行评估;在确定儿童享有特殊教育服务资格后,如果家长拒绝或没有提交同意儿童接受早期特殊教育服务的同意书,地方教育局则不承担责任。〔7〕《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再次强调了“程序性保障”的重要性,详细规定了当儿童与家长以及学校出现纠纷时各自可以采取的司法行动。〔8〕
4.过渡和衔接:从C部分到B部分
一般而言,接受C部分早期干预服务的儿童在2岁半时开始进入一个衔接时期,以确保其能平稳地过渡到接受B部分的服务。此时要评估儿童在3岁时是否可以继续接受适当的服务或者确认其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服务。一般的衔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多学科评估来确认儿童是否仍然具有法定资格享有B部分的服务和支持,二是在评估基础上制定一个特定的衔接计划。但是,因为经费和评估诊断等程序性问题,有些获得C部分规定的特殊教育服务的婴幼儿在3岁后无法顺利得到后续的适当的教育和服务。IDEA(2004)增加了一些要求,以促进从C部分到B部分的顺利过渡和衔接,如发展迟缓的概念在两个部分中得到统一,儿童在C部分的服务协调人可以参与后续衔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会议等。为0~3岁儿童制定的服务方案被称为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服务协调人的工作是组织多学科评估并负责确保儿童可以获得该方案规定的各种服务。而IDEA(2004)规定服务协调人可以参与为3岁后儿童提供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会议,以此保证儿童可以享有具有延续性的早期干预服务,不会因为法律本身的年龄分段限制而中断或受到影响。
二、评论与分析
1.立法趋势:法律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美国最新的特殊教育立法,包括《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的最新修订案中都提出了一个概念,“以科学为基础的研究(Scientifically based research)”,这一概念指的是通过严格的、系统的和客观的科学研究的程序来获得与教育活动和教育计划相关的可靠的有效的知识。立法的依据和教育的依据都应该立足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只有经过研究证实具有有效性的理论才能付诸实践。
美国早期特殊教育立法的进程与时代的发展、专业人员和家长的不断呼吁等有关,也表明了教育立法除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性,反映最新的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成果,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保障和促进现实中的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面临的挑战
第一,美国在早期特殊教育方面有多部立法,各部法律对自己涉及的领域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但这样在实践层面上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衔接的问题。〔9〕尽管立法者试图加以平衡,但各部法律间还是有很多互相脱节的地方。在《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内部,从C部分到B部分的衔接问题在实践层面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第二,虽然《障碍者教育法案(2004)》对于核心学科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资质作了规定,但是对于那些不是教授核心学科的为特殊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或者咨询服务的人员,比如行为干预等领域的早期特殊教育教师的资质问题,法案没有明确说明。这也是导致美国目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10〕
第三,虽然立法本身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特别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适当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如何应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四,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是十全十美的,可以涵盖并针对所有问题。美国在早期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也存在缺陷。〔11〕正如前文提及的,目前还有很多重要问题是早期特殊教育法没有涉及或没有给予足够指导的。另外,由于美国的政治体制原因,许多法律条文的操作在各州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难免存在优劣之分。如何确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三、对我国早期特殊教育的启示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针对特殊教育和早期教育的立法,但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许多条文都指出要在早期对特殊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干预。例如,2008年4月24日修订的《_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了“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机构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在《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也有相关的倡导性规定。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明确和系统的关于早期特殊教育的立法。〔12〕
我国的早期特殊教育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评估系统、大量的早期特殊儿童无法接受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特别是0~3岁阶段)、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仍有待提高等。虽然我国和美国的国情存在差异,但美国在早期特殊教育方面的一些立法理念、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早期特殊教育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其法规政策的科学性对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特殊教育立法应以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础。政府应该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早期特殊教育领域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开展各项基础性的相关研究,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完善现有的法律政策体系,增加保障早期特殊儿童权利的内容,明确相关职能部门、早期教育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诊断、早期教育和服务、经费投入、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问题作出规定。在发达地区可以率先试点建立特殊儿童通报系统,完善特殊儿童诊断和评估制度,并构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多元安置模式,探索全方位的家庭支持模式,有效开展早期干预。
第三,完善师资和专业人员建设体系,特别是早期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基础上开创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特殊教师师资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资质要求和标准,〔13〕同时关注各类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如育婴师等,借鉴美国多元化的早期干预服务内容,扩充我国早期干预服务的专业队伍。我们也要加强并鼓励包括特殊教育学、医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在内的早期发展领域内的多学科协作以及多方合作,提高家长和社会团体在早期特殊教育方面的参与度,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四,通过立法进一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它不仅对于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学前融合教育应该进一步扩大受教育对象,将年龄扩展到整个学前阶段,障碍类型从狭义的特殊教育向广义的特殊教育拓展,同时还要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3〕〔8〕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A.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EB/OL〕.〔2008-08-24〕..
〔2〕〔6〕ZIRKEL P A. The new IDEA〔J〕.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2007,(30):5-7.
〔4〕DANDHER J,SHACKELFORD J,HARBIN G. Revisiting a comparison of eligibility policies for infant/toddler programs and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J〕.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2004,(2):59-67.
〔5〕Department of to states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preschool grant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final rules〔J〕.Federal Register,2006,156:1-307.
〔7〕HYATT K new IDEA: Changes,concerns, and questions〔J〕.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2007,(3):131-136.
〔9〕HARDMAN M on special education policy〔J〕.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2006,(4):2-8.
〔10〕BOE E E,COOK L chronic and increasing shortage of fully certified teachers i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J〕.Exceptional Children,2006,(4):443-460.
〔11〕SMITH B federal role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xt century: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J〕.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2000,(1):7-13.
〔12〕杨希洁.我国大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4):63-68.
〔13〕Division for Early Childhood (DEC)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statement:Personnel standards for early educ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EB/OL〕.〔2008-08-24〕.省略.
An Updated Review o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 in America
Su Xueyu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Toby Long
(Center of Child & Human Development,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20057)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2、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明白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2、课件—表情(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3、每个幼儿一个纸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1、这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样样?(听曲子_赶花会_。)
2、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悲哀、难过)。
3、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
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听曲子_北风吹,扎红头绳_。)
4、教师小结:悲哀、高兴都是人的情绪,这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
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5、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
二、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情绪?
3、教师小结: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
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情绪、感受,让自己持续一个好情绪。
三、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状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3、教师介绍方法:(气球、情绪垃圾箱)
四、制作情绪垃圾箱。
1、教师:此刻我们要拿出盒子,你们都明白了盒子有什么用吧?
那此刻就请你们装饰一下自己的情绪垃圾箱。这样,以后也能够帮忙我们持续快乐的情绪。
2、结束语: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持续一个好情绪。
老师期望我们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3篇
一、活动目的
面向全体师生,通过组织各项主题性、创新性、实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多层次、多途径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展示各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引导我校大学生树立学习意识、重视未来发展、规划自我生涯、寻找人生幸福。
二、活动主题
未来.幸福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日——5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项申报
目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专业特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自主设计主题鲜明,与学风建设、三涯(生涯、学涯、职涯)规划、社会实践结合率高,心理志愿服务创新性强、学生参与率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
目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路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3.“清明花语、经典随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目的:以传统节日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志愿活动为内容,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平台4.“给未来的一封信”征文寄语活动
目的.:告诉未来的自己,认真规划,不要迷失方向,勇敢前行才能为青春留下踏实足迹。
5.阳光之星评比
目的:完善心理教育体系建设,重视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寻找身边的正能量传递者。
6.心理经典阅读会
目的:“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以书为友,阅读正能量的心理类书籍,正视自己心理上的不足,给心灵以补养,真正做到内心强大。
7.正能量歌曲点赞
目的:每人心中都有一首鼓励自己前行的旋律,何不分享这种正能量,大家一起携手前进。
8.心理委员论坛
目的:围绕心协干部、心灵使者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讨在学风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9.四心班会
目的:围绕学习的决心、信心、恒心、爱心开展全员讨论,建立学习兴趣,确立专业意识。
10.心理专家进校园
目的: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结合大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讲座、培训。
11.“走向未来”心理剧汇演
目的:展示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情感、生活、职业的思考与冲突,寻找生命的真谛
(二)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活动立项,扎实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项活动,做到活动前有宣传策划,活动中有督导检查,活动后有新闻报道。
五、活动要求
1.各院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活动策划,创新形式。
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3.调动本院心协干部和心灵使者、寝室长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4.重视活动的记录存档工作,活动结束后要上交各活动策划方案、活动记录(包括文字记录、报道、PPT、视频、图片等)、活动月工作总结,上交时间截止到5月7日。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4篇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_十一五_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_十五_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四、经费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5篇
生活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教师应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生理现象,根据孩子的需要,生成丰富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对于牙齿的保健常识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在保护牙齿方面的针对性指导十分少,有的还会出现指导不科学的状况,使得有些幼儿在最初换牙时有着害怕和担心的心理,遇到各种牙病也不愿意理解检查和治疗。其实,换牙是每个孩子务必经历的一个过程,它标志着小朋友的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我生成了本次活动,帮忙幼儿正确认识这一生理现象,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使幼儿坦然应对换牙、护牙,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的过程,明白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2、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喜悦和烦恼。
活动准备:
镜子;各种饼干;纸;笔;牙刷;牙膏;杯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的形状
1、猜谜语引入主题:“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中午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2、用小镜子照口腔,观察自己牙齿的形状,把它画下来。
3、展示牙齿形状,结合交流,认识门牙、尖牙、磨牙。
4、请幼儿品尝饼干,提问:你们是用什么牙咬的?用什么牙磨碎的?(感知不同形状和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
5、牙齿除了吃东西,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牙齿的形状是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的,排列得很整齐,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牙齿除了能帮忙我们咀嚼食物,还能帮忙我们正确地发音,说话清楚。
二、交流换牙的感受
比较观察:
1、请换牙的和没换牙的幼儿张嘴,看看他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引出“换牙”的概念。
2、请换牙或牙齿松动的幼儿说一说换牙的感受。
讨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时该怎样办?
小结:小朋友最初换牙时总感到害怕担心。其实,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换牙的特殊经历,让你们真的长大了!
三、认识恒牙和乳牙
幼儿听故事《乳牙和恒牙的话》,通过故事了解乳牙和恒牙,了解换牙时的正确行为。
四、探究:刷牙
1、小实验:老师先请幼儿品尝饼干,然后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只吃了一小块饼干,牙齿上就留下了这么多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残渣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
3、请幼儿探讨正确的刷牙方法。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讲述正确的刷牙过程:用水杯接一杯水,先在牙刷上挤点牙膏,再喝一口清水漱口,然后开始刷牙,将牙膏泡沫吐出来,最后喝水将嘴漱干净。
4、带领幼儿到盥洗室亲历一次刷牙,教师注意指导方法不正确的幼儿。
小结:换牙时期是十分重要的,期望小朋友记住正确的刷牙方法,还期望你们每次刷牙后都用小镜子检查检查,让镜子成为你护牙的小帮手。
活动延伸:
争做护牙小明星:请幼儿或爸爸妈妈按表记录幼儿每一天刷牙的状况,每做到一次就得一颗星。看看谁得的星最多,谁就会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成为健牙小明星。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6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0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他们学习该有的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截止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1853所,在校特殊学生万,特殊教师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殊家庭和特殊学生对特殊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不管是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在国家监督机制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是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规范、师资力量比较弱、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我国的特殊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全面保障残疾儿童的教学,还制约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1)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合理
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是经过特殊设计,才能使用在特殊教学中,这样才能保证特殊学生可以学懂。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课程仍然是沿用了普通学校的教材内容,虽然稍微进行了改动,加入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成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残疾儿童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本来在某个方面都存在了缺陷,这样不合理的教材设计,会让他们学起来特别吃力。那么特殊教学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不能保证特殊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工作起来会很累,很吃力,而且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这就导致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一直都比较薄弱。国家在大力提倡“随班就读”,但是“随班就读”对于教师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知识背景的了解,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也不能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或者智力上的差异,这样不仅教师工作起来很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困难。教师只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残疾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
(3)国家以及地方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除比较发达的城市对特殊教育投入比较大外,大多数的省份城市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小。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完全不能满足当地特殊教育的需求。另外,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却忽略了对残疾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面对正常人的嘲笑讥讽时,不能正确的处理,会致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三、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社会、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的进行改进,保证残疾学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
(1)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教材内容
对我国特殊教育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改革完善,确保我国的残疾学生可以看懂、学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用那么吃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智力等,进行对教材的不同选择,不能为了方便,全部都选择一样的教材。学校在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会他们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对他们异样的眼光。
(2)强化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领导者,学生能否学好知识,老师是关键。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一师资力量强的队伍,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学习国际上特殊教育的优秀经验。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抱着异样的心态,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学生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当然,这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特殊学校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等,让他们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国家在各地扩建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减免了残疾儿童的学费,让所有家庭的残疾儿童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对于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国家还制定了“送教上门”的方案,让他们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例如,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戴俊林在山东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按摩店,如今已经有四家连锁店,给四十多名盲人提高了就业技术。
四、总结
人们都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殊教育,就为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为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潜能、健全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特殊学生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不断的完善,才能给残疾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连.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艺术百家,2012,S1:400-402.
[2]何燕春.当前特殊教育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5:198+200.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乳牙和恒牙。恒牙是永久牙。
2、使学生明白换牙的卫生,明白怎样保护牙齿。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描述牙齿的重要作用和牙齿不健全所带来的不便;引导启发总结学生回答的关于牙齿的保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兄弟生来白,队伍排整齐。
饭菜全切碎,活儿干得快。
你若猜不出,张口他就来。
2、请同学们看看自我的牙齿,发现了些什么?总结讲述我们从6—7个月开始到两岁左右长出乳牙,到12岁左右又长出恒牙。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们的牙齿的.作用?(切断,研磨食物,帮忙发音。那么我们没有了牙齿会怎样样呢?)
2、了解牙齿,了解我们的乳牙和恒牙。
3、既然恒牙和我们这么密切又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来保护它呢?
①不要咬硬东西。咬硬东西,一是不得力,因为牙还没有长牢,容易造成牙齿错位,影响咀嚼和美观。
②不要用手抠和用舌头舔。在牙刚长出时,有点痒,如果用手抠或者用舌头舔,很容易造成牙齿的松动和变形,长得会七扭八歪,构成畸形。
③要注意牙齿的卫生。
三、巩固新知:
1、组织学生表演牙齿和蛀牙的节目(节目资料是一个小朋友开始时牙齿很好,可是它不注意牙齿的`卫生,经常吃零食,还爱吃甜食,结果造成牙齿有了蛀虫,经常牙疼,疼痛难人忍。最终他去了医院,医生帮他治好了牙疼,最终他痛下决心,该掉了乱吃东西的坏习惯,并且经常刷牙,注意牙齿的卫生,慢慢地他最终又长出了新牙。看他多开心啊!)。
2、组织学生到黑板前面来复述牙齿包括的种类和保护牙齿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发言大胆用心,果敢,声音洪亮,语言流利,锻炼自我发言的潜力。)
特殊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第8篇
一、活动原因: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活动月里特组织同学们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大学生活。
二、活动的目的:
1、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活动消除同学们的困惑,让同学们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
心健康,心飞扬,传递亲与爱。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5日
五、活动内容:
1、游戏天地
①.幸运大抽签:开始时间:9:00—9: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卡片(字条)、普通糖果和饼干。
游戏规则:首先用卡片(字条)写一些激励的语言(例如: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眼泪,而是擦干泪水后微笑地面对生活等),其中有的卡片会写“恭喜您幸运地成为本次游戏的参赛选手”字样。每个人都可以去抽,抽了之后去某处换糖果。换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看好谁的卡片上有字样,然后让他们参加游戏(抽的同学也应自觉参与,而不是为了糖果而抽)。
②.算钱游戏:时间9:30—10: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笔芯、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吖走,走吖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后大概剩20个同学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能进入的同学都会有奖励。
③.足球场走迷宫:时间10:30—11:0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糖果和果冻。
游戏规则:用红绳和凳子在足球场中间造一个迷宫,一共有十个进出口(十个进出口对称,例如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等),让同学们同时从十个进出口走迷宫,从哪个口进要从它对应的口出来,先到的5位同学获胜。获胜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注意:ⅰ、游戏时参赛者不能直接跨过绳子或凳子,否则淘汰出局;ⅱ、未开始游戏时,任何人禁止踏入足球场。
④.起蹲游戏:时间11:00—11:3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笔记本、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阅读一篇短文。短文中包含“黑熊”、“棕熊”、“蜜蜂”、“蜂蜜”等字眼。男生听到“黑熊”和“蜜蜂”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女生听到“棕熊”和“蜂蜜”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没有及时做动作或者做错动作的人被淘汰出局。能坚持到最后的两个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2.心理沙龙
①.心理咨询: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②设一处心理咨询处,可以让老师或学生坐镇,以便同学们咨询,分别有学习、择业、交友、恋爱四个不同的咨询点。(也可以供大家随便聊聊、交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