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热门4篇)

时间:2025-02-27 18:52:45 admin 今日美文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书法的情趣。通过开展书法教学、书法练习、书法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切领悟书法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味。通过“书法进校园”活动,探索符合本单位素质教育的特色建设,着力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厚积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标。

继续抓好写字教学工作,学生硬笔、软笔书写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普及书法教育。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3-6年级软笔书法开课率达100%,把书法教学与写字课、美术课紧密结合,动员教师带头示范,组建学生课外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师生书法比赛,形成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

三、活动内容。

1、配备书法课专职教师。

2、举办学生书法兴趣小组。

3、组织书法书写大赛。

4、做出本次活动总结,并长期坚持把汉字书写渗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

四、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为确保“书法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书法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使此次活动切实开展起来。

组长:

副组长:

(二)营造良好氛围。3月17日升旗仪式上举行“书法进校园”活动动员大会。通过板报、横幅、标语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规范汉字书写”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培训班、互助交流、组织比赛等措施,努力使每位教师都能写一手规范字。

(四)落实各项措施。要将各班开展工作情况和班主任积分管理挂钩,确保此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工作目标

融全面发展,创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积极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学生,使学生成为博志、博学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传统文化呈现在校园环境中

2、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3、传统文化渗透在德育活动中

4、传统文化延伸到特长活动中

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日益彰显。

二、具体措施: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德、智、体、美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呈现在校园环境建设中。

1.教学楼一层从民间工艺的剪纸、编织、面塑、刺绣到水墨丹青陶瓷工艺,从民间杂技、武术到传统戏曲、皮影戏,都统一用扇形的展板展示的,学生每天都感受到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美。二楼的大幅真实照片,再现了学生在表演威风锣鼓、腰鼓、太极拳、咏诵弟子规、古筝等等的场景,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三楼是展示的是孔孟之道,论语之髓,一字一句无不是先哲圣贤在召唤。

2.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智慧文化,以智慧文化建设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更换知识树、文化橱窗,增设“三五教育”专题展板、橱窗,增设智慧语丝。幼儿园前面设主题文化区,“守正出奇”的'文化石摆放在草坪中,让每个人深思品味,我们做人、办学都要正道而行,遵循规律,又要勇于创新,走特色之路。同时在构建的基础上,做好保养和后续维护工作。

3.建设绿色校园,让一小人生活学习在花园式校园里,拥有愉悦的心情,高雅的情趣。机一部构建绿化带,种植铺设草坪,种植高大树木,各种花草。力争形成走进校园,满眼尽翠,花繁叶茂,赏心悦目的景象。继续购置君子兰、吊兰等净化空气适宜办公室养的盆花,点缀办公室,营造轻松氛围。

(二)、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继续坚持把《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有选择地编入校本教材,纳入校本课程。学生在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精粹中,既对自然、历史、人文等有了了解,同时又接受着思想道德教育,感知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精深。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节营造氛围,提供平台,展示成果,弘扬传统。

(三)、传统文化渗透在德育活动中

学校的德育工作以“责任教育、习惯教育、心理教育”――“三五”为主题,以“学生问题首问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优生评比”等为载体,通过开展“献爱心”捐款、“感恩励志”亲子会、“我健康、我快乐”、“珍爱生命,远离森林火灾”等多种主题活动及课堂渗透、礼仪小标兵评比、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等多途径落实,力争形成文明的校风,学校和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重视利用传统的节日开展活动。比如春节让学生给老师拜年,收集春节故事,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端午节开诗歌朗诵会,还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专题讲话等种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

我们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第3篇

为贯彻落实_湖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鄂宣文〔20xx〕64号)、《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湖北省中小学戏曲工作“八个一”》(鄂宣文【20xx】77号)等文件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戏曲素养,活跃校园戏曲文化氛围,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学校“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5月全面启动,20xx年9月全面实施“戏曲进校园”工作。20xx年底市区、襄州区全面覆盖,其他县(市)不低于80%的学校覆盖率,20xx年上半年实现全市学校全覆盖。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我市“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全市学校实现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全覆盖,营造浓厚热烈的校园戏曲氛围,深入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

(一)开设戏曲课程。

1、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戏曲课程,课时从音乐课时中调剂使用。戏曲课程由音乐教师实施为主,其他兼职教师为辅。课程内容接入“长江新媒体剧场·在线艺术教育”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戏曲课程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走近中国戏曲》课件内容。

2、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开设戏曲教育选修课程,课时不少于一个课时,修满课时给予学分。课时、师资及教学内容可参照中小学戏曲课程落实办法实施。

(二)免费观看戏曲演出。

1、剧场观看。由市文体新广局组织戏曲专业剧团、民间文艺团体采取多种方式进校园现场演出;其中襄阳市区范围由襄阳市艺术剧院牵头组织,每月组织一场进剧场观摩演出。市区和襄州区、宜城市要确保每校每学期免费观看一场演出,其他县(市)要确保每校每学年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

2、校园观看。学校配合戏曲专业院团、民间戏曲社团组织,采取流动舞台车进学校、演出小分队进校园等方式,组织学生每年观看一场戏曲演出,逐步做到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演出。

市区剧场观看、校园观看活动由市教育局统筹组织,各城区教育局配合实施,相关学校组织学生进剧场或在校园观看戏曲现场演出。其他县(市)由县(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xx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xx年秋季学期-20xx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xx年底全市全面覆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16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16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

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

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

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

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