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三节活动过程记录(必备4篇)

时间:2024-12-25 09:31:43 admin 今日美文

三爱三节活动过程记录 第1篇

一.班会主题:三爱三节,争做文明学生

二.班会时间:3月1日下午第一节

三.班会地点:五年级教室

四.班会背景: 开学以来,学校和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发出的号召,培养学生“三爱三节”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到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粮,节电。特此举办以“三爱三节”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三爱三节”的理解与重视。

五.班会目标:

1. 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三爱三节”的具体含义。

2. 教导学生如何践行“三爱三节”。

3. 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三爱三节”真正的融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4. 利用主题班会普及“三节”小知识。

六.班会准备:

1. 班干部负责班会黑板装饰,主要体现“三爱三节”的主题。

2. 提前通知学生通过询问、上网、看书等,收集节水,节粮,节电小妙招。

3. 将班级划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便于班会进行过程中汇总小组意见发言。

4. 准备“三爱三节”相关材料,制作PPT,在班会进行过程中展开分析讨论。

七、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辞,班会开始。

2.分析讲解何为“三爱三节”以及其意义。

3.分析讨论“三爱三节”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4.汇总小组意见,总结分析,突出“三爱三节”的重要性。

5.举例分析“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

6.展示“三节“:节水、节点、节粮小妙招,汇总小组手机成果。

7.班主任发言。

8.学生代表发言。

9.主持人做主题班会总结。

八.关于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举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但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更深入的.让同学们了解到“三爱三节“的意义,并且通过具体事例来强化同学们对于”三爱三节“的思想观念,使其真正融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通过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交换了意见,并相互补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接触范围,真正是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三爱三节“,为培养良好为习惯打下解释的基础。践行”三爱三节“,争做文明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为共同的目标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爱三节活动过程记录 第2篇

中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注意力较易集中。

(2)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事物。

(3)喜欢寻根刨底。

(4)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

中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记录表须简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

中班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已可以用比较直观的感觉去感知物体特性,并能运用简单的记录进行表现。在很多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得到的验证结果。此时的记录表应尽可能简洁,可以图文并茂,但要注意文字少一点。

案例2:《沉与浮》

在这个实验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用“↓”表示“沉”;用“↑”表示浮;对于悬浮在水中的可以用“-”表示。而中班的幼儿已具备合作、协商的能力,因此,多可以采取个人或小组的记录形式。在这里,我选择的是个人记录(表1)。

表1:《沉与浮》记录表

中班后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经验的积累,对于实验记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在这个时段进行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活动,记录表可以给孩子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实验操作的对象和记录的方式,如图2。

从活动内容及其目标出发,凸显其辅助性作用

要设计一张适合中班“做中学”活动中的记录表并非易事。有很多老师为了要有记录而随便去设计一张表格,很多时候表格会浅显于教学目的甚至偏离活动内容。其实,在活动中的记录表主要是辅助我们的教学,即让幼儿在探究的重要阶段进行记录,使他们以尊重事实的方式对待自然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客观解释。因此,在设计活动记录表的时候,要从内容和目标出发,并赋予一定的挑战性。

图2 《沉与浮》学生记录表

案例3:《溶解》

在第一次的记录表设计中我只设计了一个溶解速度,对于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来说,偏简单了;同时记录表没有为活动服务,不能帮助幼儿探索、发现不同水温下物体的溶解速度的快慢不同。因此,我又设计了第二张记录表(表2),在活动时孩子们不但明确了要观察的对象,而且,对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表2:《溶解》记录表

三爱三节活动过程记录 第3篇

班会时间:xxx年3月16日

班会地点:实训楼702

班会目的:

注:‘三爱’指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三节’指节粮、节水、节电。

增强个人的社会心和责任感,培养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规范和纠正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增强个人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如何达到‘三爱,三节’的目的:

一、爱学习:既要勤学书本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的大学生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学会有秩序地生活、学习。不迟到、早退,成,不拖拉。上课认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预习、复习;做作业专心致志,书写工整。做完后仔细检查,有错立即订正;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依赖父母、同学,不骄傲自满,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除学习课本知识以外,多阅读报纸、课外书刊,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学能力。

二、爱劳动:劳动。它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劳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我们很有好处。劳动可以活动我们的筋骨,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劳动能磨砺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丰盛的食品,劳动能为我们提供优美的环境。总之,劳动能为我们创造一切。同学们,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健康与我们相伴一生吧!

三、爱祖国: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数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们心中。古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近邓稼先、华罗庚等。他们放弃国外荣华富贵的生活,回到贫穷的祖国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光辉形象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我们的祖国一起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要从爱学习做起,我们要从爱身边的人做起,我们要从爱校园、爱家园做起,主动拾起每一片垃圾,主动回收每一张废纸。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祖国的腾飞.

__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英明决策得到国人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过,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开始。在开展节能活动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牢固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习惯。然而,有不少学生却认为勤俭节约是丢面子、是小气鬼,把奢侈浪费看成是比派头、讲阔气。这种观念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稷不适应,必须彻底转变。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请客吃饭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习惯,而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很多人似乎很慷慨。

在许多家庭里,独生子女是当仁不让的“中心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这样的小事,日久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把勤俭

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良好的教养,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节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因为只有真正明白我们的国情的人才会感受到节约那份沉甸甸的分量;节约是一种境界,只有以节约为美德,以节约为光荣的人才会真正感到节约对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滋养。”让我们共同增强资源忧患意识与资源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爱三节活动过程记录 第4篇

小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

(2)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

(3)有关科学活动记录的经验很少,记录能力也很不足。

小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教师提供的记录表格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

在“做中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教学显得尤为让老师头疼,孩子们很容易受兴趣支配而忽视记录。因此,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表格的设计必须浅显易懂,如:照片、图画等,要让孩子们明确记录的对象和内容。而在记录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粘贴、搭扣的方式方便幼儿的操作。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能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因此,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注意在区域活动中“做中学”记录表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把很多关于“做中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地操作。但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后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而所谓的探索成了纯粹的游戏摆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更新活动区中的记录表,注意记录表的层次性。

案例1:《颜色变变变》

起初,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认识到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相遇会变出另外一种颜色。这时,我提供的记录表是很简单的,主要是让幼儿记录下用什么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旨在让孩子主动探索。

当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再提供颜色卡片,让孩子猜一猜可能会变成什么颜色,再去操作验证。

到后期,孩子们对于这一实验已经得心应手,孩子们认知水平和记录能力也提高了,我又提供了第三张记录表,用有趣形象的卡通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图1)。而且,类似填空的图形也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预设的掌握颜色变化规律的目标。

图1《颜色变变变》学生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