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困难群体帮扶活动记录 第1篇
为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营造温馨安全的成长生活环境,7月21日,龙水社区妇联和在职党员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困难儿童送上温暖和关怀。
志愿者们深入辖区,慰问探望社区困难儿童。每到一处困难儿童家中,志愿者们详细询问了解孩子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及家庭生活状况,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送到孩子们手中。
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告诉孩子监护人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并叮嘱孩子监护人务必关注孩子暑期的安全,要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在同学、老师和社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把他们培育成对家庭、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同时,鼓励孩子及其监护人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克服困难,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是对特殊困难家庭儿童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进行了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社区困难群体帮扶活动记录 第2篇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优化教育作风,落实县局“怀家长之心,尽教师之责”教育理念,创新和深化“两创三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中心校决定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就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关爱学生成长,锤炼师德师风,密切师生关系,深化家校联系,转变教风学风,提升办学品位,创办和谐校园,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镇基础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再添活力。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1、扶助主体是全体在岗教师,帮扶对象为在校家庭困难生、留守特困生、学困生。
2、中心校成员,各基层校中层干部、后勤人员以现金的形式至少资助一名学生,一线教师至少帮助两名学困生。
3、此项活动是我镇“两创三访”活动的拓展与深化,各校要高度重视,制定制度,扎实安排,不留形式,不走过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
4、坚持学生健康成长第一、全面发展第一,教师要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了解家情,了解学情,建立联系机制,时刻关注关爱帮扶对象,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思想遇到的困难,使被关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形成共识。各校召开全体教师会,深刻探讨“怀家长之心,尽教师职责”的内涵,明确“两创三访”暨“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对我校优化教育作风,创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提高每位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第二阶段:摸底调查,确定资助对象,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并在全镇正式开展此项活动。
3、第三阶段:层层动员,开展具体活动。各教师要不定期深入家庭、深入学生,对学生进行品行帮扶、心理帮扶、学习帮扶、生活帮扶。通过对困难生的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树立生活信心,快乐幸福地融入到学校大家庭生活中。通过对学困生学习上有针对性的帮助,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使其转差为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进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4、第四阶段:总结评比,交流反思。各校通过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查找工作中的得与失,做好交流和反思,并全面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今后工作的再提高明确目标和方向。
四、活动措施
1、为了确保此项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中心校成立以党西宏校长为组长,王忠锋、皇甫和平为副组长,其他成员及各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齐心协力完成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2、各校要把此项活动做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校园的契机和平台,精心组织,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把此项“爱心工程”的温暖传递至学生、家庭、社会,使其成为密切家校关系、增进彼此信任的桥梁与纽带。
3、做好三个结合,各校要把此项活动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同“两创三访”活动相结合,同“四严格一提升”活动相结合,同时完善相关记录,最终使这项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4、为了使活动扎实、有序、有效的进行,中心校将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每次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到学年度个人和集体的考核之中。
社区困难群体帮扶活动记录 第3篇
人间三月天,春光旖旎无限,20xx年3月25日上午民进乐山市中区总支副主委、乐山市城北幼儿园园长吴红女士一行6人到新林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新林镇中心小学校长宋惠容一行管理人员热情接待了帮扶小组,全镇19名幼儿教师和中心幼儿园130余名幼儿有幸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程晓琴主持,分为“捐赠仪式”和“送教送研”两项议程。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到园后,吴园长一行将捐赠的物品一一摆好,与老师和孩子们暖心交流,并举行了“捐赠仪式”。本次帮扶活动城北幼儿园向新林镇幼儿园捐赠了现金11300元及爱心图书500余册。吴园长表示,捐赠活动物资和现金来自于城北幼儿园所有孩子义卖私人物品所得。宋惠容校长对乐山市城北幼儿园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并表示我们一定会以这次帮扶活动为契机,倍加珍惜可贵的学习机会,倍加珍惜贵园无私的支持与帮助。
捐赠仪式后,乐山市城北幼儿园的崔贵钞和王诗菡两位老师分别带来了户外体育活动《冒险岛》和音乐活动《狐狸与小鸡》两节集教活动。崔老师利用简单的几张桌子和椅子便展开了活动,整个活动张弛有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地尝试探索多种方法锻炼和保护自己,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王诗菡老师的《狐狸和小鸡》活动中,王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巧妙的活动设计、灵活自如的引导,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幼儿还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表达、演绎了故事内容,还懂得了许多道理。两位执教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有效的师生互动、先进的教学理念,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随后杨维杉老师给全体幼儿教师开展了题为《环境创设与卫生保健》的精彩讲座,让大家明白了园级环创与班级环创的区别,学到了环创给幼儿带来的教育意义以及卫生保健的重大意义。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教育,加紧自己的步伐,落实“双创”的.要求,尽早实现“双创”!以后也会多参与此类的活动,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拉近与市区幼儿园的差距。
其间,吴园长亲自到新林镇中心幼儿园现场指导环创、区域设置及卫生保健工作。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帮扶活动,加强了帮扶园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新林镇幼儿园送来了幼教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有效搭建了城乡幼儿教育的桥梁;更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互助,推动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社区困难群体帮扶活动记录 第4篇
让2567名残疾人享受到各类上门助残服务、累计培训残疾人5000余人次、为残疾人免费配发各种辅助器具3037件……近十年以来,唐山市路南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年攀升。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更加优质
扎实推进省、市、区三级精准助残服务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集康复、护理和日常照护等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残疾人“温馨居家托养”“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居家助残等服务项目。2567名残疾人享受到“医疗、康复、训练、护理、家政、助洁”等各类上门助残服务。
制定《路南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和筛查工作长效机制。扩大残疾儿童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实现“救早救小、应救尽救”。累计为440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等服务。
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项目。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将康复器材、训练资料、指导员入户“三进服务”送进生活困难残疾人家中,帮助229名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
深入开展“辅具入户、服务进门、暖心适配”精准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根据残疾人辅具适配及康复训练需求情况,累计为残疾人免费配发助听器、助行器、轮椅、盲杖等辅助器具3037件,服务适配率达到了100%。
残疾人培训就业再上新台阶
打造“就业基地+培训基地”品牌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培训机制。壮大“残疾人博爱手工培训基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两个基地,扶持实体店、电商、爱心专柜3种经营模式。累计培训残疾人5000余人次,销售手工作品3000多件。
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渠道。突破传统招聘形式,定期举办“就业帮扶、真情相助”路南区残疾人线上招聘会、就业直播带“岗”、用人单位“一对一”推介等活动。
新增残疾人就业647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08人,发放个体创业扶持资金万元。
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开展助残关爱行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残疾人5900余人次,1337名助残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为2200多名残疾人免费提供义诊、康复指导等服务。成立“爱心助残服务社”,共有64家爱心企业、1200余名助残志愿者登记在册,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康复、就业以及生活救助等各种帮扶2000多人次,在传递爱心的同时,彰显路南温度。
创新“网格+助残”服务新模式,将助残工作融入进网格、服务延伸到网格,做到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办,构建起“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常态化助残帮扶机制。
20xx年8月,路南区残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聋儿三胞胎更换总价值20多万元的人工声音处理器,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