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工作报告(精选4篇)

时间:2025-06-21 01:40:00 admin 今日美文

征迁工作报告 第1篇

长期以来形成的沿袭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征地拆迁工作有偏见,不理解,总是拿旧的道德规范来衡量,认为“卖地挖坟”、“拆房留瓦”是忤逆之行,便以情绪抵触,排斥刁难。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街道没有畏难,更没有退缩。并始终认为:“征地拆迁是发展的需要,征地拆迁工作要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针对矛盾问题研究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带着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搞征地拆迁,老百姓就会给你理解与信任。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是会理解和支持政府的。”为扭转局面,顺利实施征地拆迁工作,主要做到了“一深入”、“六到位”。“一深入”就是深入调研。通过深入各村(居、社区)进行调研,切实掌握了本街道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了本街道的发展思路:抢机遇,争项目,扎实推进科学发展;抓城建,带农村,努力构建和谐。“六到位”:一是人员到位。街道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职工素质,抽调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耐心好、法律政策水平高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征地拆迁队伍中,并投入大量经费、调出一辆工作用车专门开展城市建设工作,保证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全面推进。二是工作到位。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入门到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动员工作,确保思想动员工作深入、到位。三是强制力度到位。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同意征地、拆迁的钉子户,抓准典型,依法实施强征、强拆,以扩大影响,达到反面教育的目的。四是法律依据到位。严格按照县的有关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五是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从而使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六是领导干部到位。在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及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工作中,始终坚持“哪里有问题、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干部”的理念,用我们的工作热情,深入群众家中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办事处主任、涉及项目包保领导一直在一线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想办法争取解决,尽量为群众利益着想,让群众慢慢接受、支持城市建设工作,确保了本街道城市建设征地及重点项目启动建设的顺利推进。

和谐创新,破解“天下第一难”

征迁工作报告 第2篇

----年上半年,开发区搬迁办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及村组干部群众支持下,全体同志共同努力,本着搬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平安搬迁安置,现将----年上半年搬迁安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拆迁情况:

上半年,按照年初征地拆迁进度计划,通过精心部署,把征地拆迁任务分解到各工作组,责任落实到人,并根据拆迁时间节点抓好督查,建立抓拆迁、抓推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推进征地拆迁的浓厚氛围。经统计,上半年共签拆迁协议21户(其中--村3户);房屋拆除2户;--村--组征地50亩基本完成;迁坟25棺。

二、所做其他工作:

1、加强临时过渡房管理。三月份通过调查、发通知,加强了开发区临时过渡房管理,督促搬迁户按时缴纳房租,共收回临时过渡房3套。

2、大力开展征地搬迁安置宣传工作。利用宣传车广播、发宣传单、召开座谈会、入户开展征地搬迁宣传,打消村组群众心中的顾虑,整顿开发区周边环境,涉及人数4100人次。

3、加强了--乡劳务市场和村劳务站内部管理,协调处理区内3起劳务用工纠纷和--组与--、--组滩地纠纷。

4、积极参加--高速公路莲云段的800亩的征地苗木补偿和80户房屋补偿拆迁安置工作。

5、制定了《--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做了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搬迁办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强化出勤、考勤制度,

分工明确,落实了责任制。

征迁工作报告 第3篇

对于全区的这一中心工作,区社领导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组织实施,成立了区社征收拆迁工作小组,由区社领导挂帅。在一名副主任已抽调到“棚改办”的情况下,按照上级要求不折不扣的又抽调三名人员(其中一名副主任)到街道办事处,全力支持配合棚户区综合改造工作。

为全力做好棚改工作,被抽调人员与区社工作完全脱钩,确保了人员稳定,工作力度不减。在此期间,区社王华茂主任、王士翔书记还经常深入到工作人员所在社区给予工作上的关心和支持。

二、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结合供销社工作服务“三农”的特点,积极配合做好综合改造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与返迁安置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在本单位经济困难条件下,还设法支持棚改挂点社区街5000余元,强化“棚户区”改造宣传的硬件设施,改善工作环境,减轻社区宣传费用负担。

三是抓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管理。及时传达区委、区政府有关“棚户区”综合改造及“打击违规违法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综合改造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与返迁安置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了有基层负责人参加的宣传动员会议,要求党员干部、职工、家属不参与或教唆违法违规建设,积极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一年来,区社机关及下属基层单位干部职工没有发现营私舞弊、徇私枉法或煽动、造谣,直接参与阻碍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人和事。我社还积极参与上级布置的拆违工作(如组织全体人员到水西拆违)让干部职工身临其境,受到教育。

三、做好服务配合工作

本单位被抽调人员能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到岗到位,服从推进组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日,走门串户,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情况,不辞劳苦,扎实工作,受到通报表扬。

由于本单位的职能特点所限,无法为综合改造工作在职能上提供相关服务,但我们在人力、财力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配合这一中心工作。

四、积极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一是做好街社区“棚户”入户宣传工作。为尽早做好棚改工作,我社工作队能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联系有关“棚改”居民户(因为有的居民已不在原址住),如长住户入户了解、外地电话联系了解,8小时以外入户了解等,顺利做好“棚改”准备工作。我社抽调人员分别在两个小组,负责参与街、杨判巷300余户宣传了解摸底,并把情况登记建档。

二是积极做好社区“棚改”准备工作。在顺利完成街社区有关“棚改”的调查摸底工作后,我们按照办事处要求于8月初从街社区转入社区,展开中心城区棚户改造工作,进入社区后,我社工作队对、磨角上、河塔寺路段共计47户私房进行了摸底、走访、宣传动员,一方面宣传省十三次、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另一方面基本摸清了47户房屋产权人对棚改的看法和诉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征迁工作报告 第4篇

近年来,**镇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加大**镇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努力将**镇打造成为全市样板镇、示范镇,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现将试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建设情况

(一)群策群力部署规划设计。立足长远,规划先行,累计投资近千万元编制了**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规划设计、**镇总体规划(2013-2030)、**镇镇区(金樟组团**片区启动区)控制性详规、**村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镇核心区村庄规划,启动了**镇旅游小镇及文石古村旅游专项规划,提出了“铸精品显特色打造庐陵风韵雅镇,高标准快节奏建设美丽新区山水新城”的工作目标。

(二)稳扎稳打搞好城镇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余万元新增总长**公里的“两纵四横”的镇区路网,初步形成核心区路网框架,其中**大道已成为连贯吉泰走廊南北两极的关键通道之一。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个一”(**中心幼儿园、郊野公园、**广场、群众健身中心、步行街、集散地、垃圾中转站、公共停车场、**医院、镇区农贸市场)。二是稳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七个一”(镇区污水处理站、连锁商业超市、一批金融网点、水冲式公厕、自来水主管网、一批交通设施、天网工程),其中**广场、群众健身中心等场所成为镇区群众人气聚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稳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将镇域市政、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进行外包和绩效考核,有效改善了全镇整体面貌,创新了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镇组建了镇综合执法局,扩大了人员队伍,加强对“两违”、卫生、安全生产、水务等领域开展行政执法,探索综合整治机制。特别是在“两违”管控方面,通过镇执法队伍每日不定时巡查,村民、村干部两级匿名举报,农村建房联审制度三者结合的有效方式,摸索出符合**镇情的“两违”管控路子,对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项目推进的及时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全心全意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大力丰富发展镇区业态。镇区建有商业步行街,商业店面已逾**多平米,形成集餐饮、五金、服饰、宾馆、超市、物流等于一体的商业聚集区,进一步夯实镇级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依托**及**流量,不断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二是着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划定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范围,现已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征迁工作、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工作。三是加快保护开发**古村传统村落。强化古村保护开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力量,为古村旅游项目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完成编制《**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工作,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争获取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资金。启动**村传统村落保护工程规划设计,积极探索引进旅游公司参与保护开发的商业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平台建设受客观因素制约。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仍广泛存在,特别是镇区核心范围内划定的基本农田过多、用地指标不足等制约因素,致使许多镇重点项目难以推进实施,同时受经济下行等要素制约,项目招引落地困难,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压力。

二是产业发展培育遭遇瓶颈。**镇自身产业基础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主导产业培育和人气聚集受先天影响较大,受社会经济整体环境影响,工业企业发展阻力加大,投资者的观望心理影响到镇区重点项目的落地。

三是攻坚克难的阻力仍然存在。重点工程项目多,涉及征迁工作多,战线较长,触及群众利益面广,遗留问题处置难,旧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用,矛盾化解的长效机制未能建立完善,社会维稳管控压力大。

四是干部队伍人才还需配齐。大部分机关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政策法规认知和相关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偏低,适应不了当前城镇化建设新形势、新问题、新治理,需要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建设、司法、发改、土地管理等口子人才的引进。

三、具体措施

牢牢抓住**镇改革试点等多重发展机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以推进绿色城镇化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努力将**打造成为人气聚集、业态丰富、生活智能、人文底蕴厚重的绿色生态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