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热门19篇)

时间:2025-07-05 15:22:05 admin 今日美文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

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2.实验程序

2—1  准备工作。

2—1—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

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1—2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

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

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

现或消失。

2—l—3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2  正式实验。

2—2—I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

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

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

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

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2—2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

其他不同角度。

2—2—3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2—4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1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2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3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2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理解。 (2)学习戴维南等效参数的各种测量方法。 (3)理解等效置换的概念。

(4)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戴维南定理是指—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端口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如图2-l所示。这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的电阻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Req。

所谓等效是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把有源一端口网络置换后,对有源端口(1-1' )以外的电路的求解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也就是说对端口l-1'以外的电路而言,电流和电压仍然等于置换前的值。外电路可以是不同的。

(2)诺顿定理是戴维南定理的对偶形式,它指出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导的并联组合来等效置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一端口的短路电流Isc,而电导等于把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Geq=1/Req,见图2-l。

(3)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等效电路是对外部特性而言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时变的还是定常的,只要含源网络内部除独立的电源外都是线性元件,上述等值电路都是正确的。

图2-1 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置换

(4)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开路电压Uoc的测量比较简单,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也可用补偿法测量;而对于戴维南等效电阻Req的取得,可采用如下方:网络含源时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但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部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网络不含源时,采用伏安法、半流法、半压法、直接测量法等。

三、实验仪器仪表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计算与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1)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U11')、短路电流Isc(I11')根据附本表2-1中所示的有源一端口网络电路的已知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记入该表。

(2)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测量法。直接用电压表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1-1'端口的开路电压,见图2-2电路,结果记入附本表2-2中。

图2-2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图2-3 补偿法二、补偿法三

2)间接测量法。又称补偿法,实质上是判断两个电位点是否等电位的方法。由于使用仪表和监视的方法不同,又分为补偿法一、补偿法二、补偿法三。

补偿法一:用发光管判断等电位的方法,利用对两个正反连接的发光管的亮与不亮的直接观察,进行发光管两端是否接近等电位的`判断。可自行设计电路。此种方法直观、简单、易行又有趣味,但不够准确。可与电压表、毫伏表和电流表配合使用。具体操作方法,留给同学自行考虑选作。

补偿法二:用电压表判断等电位。如图2-3所示,把有源一端口网络端口的1'与外电路的2'端连成一个等位点;Us两端外加电压,起始值小于开路电压Ull';短接电位器Rw和发光管D1、D2,这样可保证外加电压Us正端2与有源一端口开路电压正端1直接相对,然后把电压表接到1、2两端后,再进行这两端的电位比较。经过调节外加电源Us的输出电压压,调到1、2两端所接电压表指示为零时,即说明1端与2端等电位,再把l、2端断开后,测外加电源Us的电压值,即等于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此值记入附本表2-2中。

补偿法三:用电流表或检流计判断等电位的方法,条件与方法同上,当调到l、2两端所接电压表指示为零时,再换电流表或检流计接到l、2两端上,见图2-3。微调外加电源Us的电压使电流表或检流计指示为0(注意一般电源电压调量很小),再断开电流表或检流计后,用电压表去测外加电源Us的电压值,应等于 Uoc,此结果对应记入附本表2-2。此方法比用电压表找等电位的方法更准确,但为了防止被测两端1、2间电位差过大会损坏电流表,所以一定要在电压表指示为零后,再把电流表或检流计换接上。

以上方法中,补偿法一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补偿法三测量结果较为精确,但也与电流表灵敏度有关。

(二)计算与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Req

(1)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Req。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1合向短路线),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尺Req。电路参数见附本表2-1中,把计算结果记入该表中。

(2)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只Req。 可根据一端口网络内部是否有源,分别采用如下方法测量: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有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1合向电源侧),见图2-2所示,USN=30V不变,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Isc。把电流表接l-1'端进行短路电流的测量。测前要根据短路电流的计算选择量程,并注意电流表极性和实际电流方向,测量结果记入附本表2-3,计算等效电阻Req。

2)伏安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l合向短路线侧),整个一端口网络可看成一个电阻,此电阻值大小可通过在一端口网络的端口外加电压,测电流的方法得出,见图2-4。具体操作方法是外加电压接在Us两端,再把l'、2'两端相连,把发光管和电位器Rw短接,电流表接在1、2两端,此时一端口网络等效成一个负载与外加电源Us构成回路,Us电源电压从0起调到使电压表指示为1OV时,电流Is2与电压值记入附本表2-3,并计算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Us/IS2。

图2-4 伏安法 图2-5 半流法

3)半流法。条件同上,只是在上述电路中再串进一个可调电位器Rw(去掉Rw短接线)如图2-5所示,外加电源Us电压10V不变。当调Rw使电流表指示为伏安法时电流表的指示的一半时,即I's2=Is2/2,此时电位器Rw的值等于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断开电流表和外加电源Us,测Rw值就等于是及Req,结果记入附本表2-3。

4)半压法。半压法简单、实用,测试条件同上,见图2-6。把1、2两端直接相连,外加电源Us=10V,调Rw使URw=(1/2)Us时,说明Rw值即等于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断开外接电源Us,再测量Rw的值,结果记入附本表2-3。

5)直接测量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如图2-7所示,可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或直流电桥直接测量1-1'两端电阻Req (此种方法只适用于中值、纯电阻电路),测试结果记入附本表2-3中。

图2-6 半压法 图2-7 直接测量法

说明:以上各方法测出的值均记入附本表2-3中,计算后进行比较,并分析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3)验证戴维南定理,理解等效概念:

1)戴维南等效电路外接负载。如图2-8(a)所示,首先组成一个戴维南等效电路,即用外电源Us(其值调到附本表2-2用直接测量法测得的Uoc值)与戴维南等效电阻R5=Req相串后,外接R5=100Ω的负载,然后测电阻R6两端电压UR6和流过R6的电流值IR6,记入附本表2-4。

图2-8 验证戴维南定理

(a)戴维南等效电路端口负载R6;(b)N网络的端口接负载R6

2)N有源网络1-1'端口外接负载。如图2-8(b)所示,同样接R6=100Ω的负载,测电压UR6与电流IR6,结果记入附本表2-4中,与1)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

(4)验证诺顿定理,理解等效概念:

1)诺顿等效电路外接负载。如图2-9(a)所示,首先组成一个诺顿等效电路,即用外加电流源Is(其值调到附本表2-3中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得的短路电流Isc值)与戴维南等效电阻R5=Req并后,外接R6=100Ω的负载,然后测电阻R6两端电压UR6和流过R6的电流值IR6,记入本表2-5。采用此方法时注意,由于电流源不能开路,具体操作要在教师具体指导下进行,否则极易损坏电流源。

图2-9 验证诺顿定理等效电路

(a)诺顿等效电路端口接负载R6;(b)N网络的端口接负载R6

2)与上述(3)之2)中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参阅图2-8(b),验证诺顿定理。

五、测试记录

表2-1 戴维南等效参数计算

表2-2 等效电压源电压Uoc测量结果

表2-3 戴维南等效电阻Req测量(计算)结果

表2-4 验证戴维南定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六、实验注意事项

(1)USN是N网络内的电源,Us是外加电源,接线时极性位置,电压值不要弄错。

(2)此实验是用多种方法验证比较,测量中一定要心中有数,注意各种方法的特点、区别,决不含糊,否则无法进行比较,实验也将失去意义。

(3)发光管是用作直接观察电路中有否电流、电流的方向及判断两点是否接近等电位用。但因发光管是非线性元件,电阻较大,不管那种方法,只要测量电流、电压时就把它短接掉,即用短线插到发光管两头的N2、N3插孔即可。

(4)测量电流、电压时都要注意各表极性、方向和量程的正确选择。测量时要随时与事先计算的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值进行比较,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七、预习及思考题

(1)根据附本表2-1中一端口网络的参数,计算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和等效电阻Req,并将结果记入该表中。

(2)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量等效电阻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是否可以同时进行测量,为什么?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3篇

一、实验名称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 加强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

三、实验原理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任何一个集中参数电路中,流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何一个集中参数电路中,沿任一闭合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四、实验仪器及材料

1. 直流电源

2. 电阻箱

3. 数字万用表

4. 导线若干

5. 实验电路板

五、实验步骤

1. 设计并在实验电路板上搭建。

2. 将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节至合适的值,并保持稳定。

3.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将表笔正确接入电路,记录电流值。

4.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回路中各段电压,注意表笔的正负极,记录电压值。

六、实验数据记录

1. 电流测量数据(单位:mA)

2. 电压测量数据(单位:V)

七、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验证

对于节点 A,流入电流为 I1、I2,流出电流为 I3。

I1 + I2 - I3 =

结果接近零,验证了 KCL 定律。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验证

对于回路 1,电压为 U1、U2、U3。

U1 + U2 - U3 =

对于回路 2,电压为 U4、U5、U6。

U4 + U5 - U6 =

结果接近零,验证了 KVL 定律。

八、实验误差分析

1. 仪器精度有限,导致测量值存在一定误差。

2. 电路中电阻值可能存在误差,影响电流和电压的计算结果。

3. 读数时存在人为误差。

九、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成功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提高了电路分析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4篇

一、基尔霍夫的生平 Robert Kirchhoff (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于1845年提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路理论有重大贡献。1858年提出基尔霍夫辐射定律。1859年发明分光仪,与化学家.本生共同创立了光谱分析法,并用此法发 现了元素铯(1860)和铷(1861)。他并将光谱分析应用于太阳的组成上。他将太阳光谱与地球上的几十种元素的光谱加以比较,从而发现太阳上有许多地球上常见的元素,如钠、镁、铜、锌、钡、镍等。基尔霍夫著有《理论物理学讲义》(1876~1894)和《光谱化学分析》(1895年与.本生合著)等。

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汇于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用公式表示为: ∑I=0 又被称作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理论基础是稳恒电流下的电荷守恒定律。应用时,若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则流向节点的电流为负。由此列出的方程叫做节点电流方程。 假设A节点连接着4条支路,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四条支路的电流设出来,I1,I2,I3,I4。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那么总有:I1+I2+I3+I4=0。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的电路,可以列出n-1个独立的方程,组成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5篇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电路基本定律的理解,并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与第一篇总结相同,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分别描述了电路中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的规律。

实验设备与材料

与第一篇总结中的设备相同,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万用表、电阻、导线以及实验电路板等。

实验步骤

设定参考方向:实验前,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及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

接入电源: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设定电源电压。

测量电流: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直流数字毫安表的“+,-”两端,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并记录。

测量电压: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并记录。

验证定律:根据测量数据,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记录与计算,我们发现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均符合基尔霍夫定律的预测。尽管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整体上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高度一致,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普遍适用性。

实验反思

实验准备:在实验前,应充分准备,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实验过程中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数据误差。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误差的计算与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尽量减小误差。

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还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搭建水平和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希望在未来的实验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实验精神。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6篇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荷守恒法则运用于集总电路的结果

电荷守恒的意思是: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对于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某一时刻,流进该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Σi (t),即:dq / dt=Zi k(t)(其中q为节点处的电荷)。而节点只是理想导体的汇合点,不可能积累电荷,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因而节点处的dq / dt必须为零,即得: Σi (t)=0(式中i (t)为流出或流人节点的第K条支路的电流,K为节点处的支路数)。

2、节点电流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当流过某一个节点的一组电流满足KCL方程时,这一组电流就是线性相关的,否则是线性无关的,

3、KCL的推广

KCL不仅对一个节点适用,它可推广到任意一部分电路上。假想将一部分电路用一闭合面围起来, 由于流人每一元件的电流等于流出该元件的电流,因此,每一元件存贮的净电荷也为零,所以整个闭合面内存贮的总净电荷为零。于是得KCL的另一种表述:流人或流出封闭面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同时说明,不论电路中的元件如何,只要是集总电路,KCL就总是成立的,即KCL与电路元件的性质无关。

三、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沿任意回路环绕一周回到出发点,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回路各支路电阻(包括电源的内阻在内)和支路电流的乘积(即电压的代数和)。用公式表示为: ∑E=∑RI 又被称作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理论基础是稳恒电场条件下的电压环路定理,即:沿回路环绕一周回到出发点,电位降为零。电流及电动势的符号规则是:人已选定一绕行方向,电流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同时电动势符号为正,反之为负。由此列出的方程叫做回路电压方程。例如在一个简单的回路ABCD上有一个电源E,内阻为r,分别有R1,R2,R3三个电阻。选择绕行方向为顺时针,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只有一个回路,所以电流都是I。那么有: Ir+ I R1+ I R2+ I R3=E 其实在更为一般的电路中一个回路的各个边上的电流并不一定相等,但是仍然可以将各个边上的电流设出来(如果未知的话,可以计算出来的就不要设了,表示一下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7篇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

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某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

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

2、直流数字电压表 1 块

3、直流数字毫安表 1 块

4、万用表 1 块

5、实验电路板1 块

四、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1)实验前,可任意假定三条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 向。电流I1、I2、I3的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将电路实验箱上的直流数字毫安表分别接入三条支路中,测量支路电流。此时应注意毫安表的极性应与电流的假定方向一致。

(4)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

2.叠加原理实验

(1)线性电阻电路

①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12V,U2=6V。

②令电源U1单独作用, BC短接,用毫安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各支路电流 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

③令U2单独作用,此时FE短接。重复实验②步骤的测量。

④令U1和U2共同作用,重复上述测量。

⑤取U2=12V,重复步骤③的测量。

(2)非线性电阻电路

按图2-2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的测量过程。

(3) 判断电路故障

按图2-2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R5(330Ω)侧。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④的测量。

五、实验预习

1. 实验注意事项

(1)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 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2)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4)仪表量程的应及时更换。

2. 预习思考题

(1)根据图2-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值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如下:

(1)I1+ I2 = I3 (KCL) (2) (510+510)I1 + 510 I3 = 6 (KVL)(3)(1000+330)I3 + 510 I3 = 12 (KVL)

由方程(1)、(2)、(3)解得:

I1 = mA I2 = mA

I3 = UFA = V UAB = = UAD = UDE = V

UCD =330 =

(2)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指针式万用表万用表作为电流表使用,应串接在被测电路中。并注意电流的方向。即将红表笔接电流流入的一端(“”端),黑表笔接电流流出的一端(“”端)。如果不知被测电流的方向,可以在电路的一端先接好一支表笔,另一支表笔在电路的另—端轻轻地碰一下,如果指针向右摆动,说明接线正确;如果指针向左摆动(低于零点,反偏),说明接线不正确,应把万用表的两支表笔位置调换。

记录数据时应注意电流的参考方向。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取正号 ,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则电流取负号。

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可直接读出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电流值的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3)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因为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中的结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结点A,取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CL的正确性。

I1 = 2. 08 mA I2 = 6. 38 mA I3 = 8. 43mA 即 .

结论: I3I1 I2 = 0, 证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正确的。

2、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图中任一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答:依据表2-1中实验测量数据,选定闭合回路ADEFA,取逆时针方向为回路的绕行方向电压降为正。通过计算验证KVL的正确性。

UAD = VUDE = 0. 97 VUFA= 0. 93 V U1= 6. 05V

结论:U1UDEUADUAF0 , 证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正确的。 同理,其它结点和闭合回路的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计算验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数据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3、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答: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8篇

一、实验名称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电路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2. 加深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理解。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四、实验仪器与器材

1. 直流稳压电源

2. 数字万用表

3. 电阻箱

4. 实验电路板

5. 导线若干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2.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如 5V、10V 等。

3.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并记录数据。测量时,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确保测量精度。

4.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回路电压,并记录数据。测量时,注意表笔的正负极性,避免测量错误。

六、实验数据记录

1. 测量各支路电流:

2. 测量各回路电压:

七、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验证:

对于节点 A:I1 + I2 - I3 = 0

将测量得到的电流值代入进行计算,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验证:

对于回路 1:U1 + U2 - U3 = 0

对于回路 2:U4 + U5 - U6 = 0

将测量得到的电压值代入进行计算,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八、实验误差分析

1. 仪器误差:数字万用表本身存在一定的精度误差。

2. 读数误差:在读取电流和电压数值时,可能存在人为的读数偏差。

3. 电路连接误差:电路连接不牢固或接触不良,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九、实验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测量数据符合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论要求。

十、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电路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也认识到在实验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认真操作,以减小实验误差。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9篇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并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电路搭建水平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

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电路中,对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I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电路中,对任一闭合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U = 0。

实验设备与材料

直流稳压电源 2 台

直流数字电压表 2 块

直流数字电流表 3 块

万用表 1 块

电阻若干

导线若干

面包板

实验电路板

实验步骤

检查万用表:确保万用表使用正常,量程设置正确。

搭建电路:在面包板上根据电路图搭建含有两个以上网孔的电路。

测量电压: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各条支路的电压,并记录数据。

测量电流:调整万用表量程至电流档,测量各节点的电流,并记录数据。

验证定律:根据测量数据,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数据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各网孔的回路电压相加基本为零,验证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流进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代数和也基本为零,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电阻值、导线连接紧密程度以及仪表的基本误差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上,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吻合度较高,证明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反思

实验技巧: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万用表的使用技巧,如量程的选择、表笔的正确插入等。

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电阻值的不恒等、导线连接的接触误差以及仪表的基本误差。未来实验中,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控制。

仪器使用: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0篇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直观地理解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学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或实际电路搭建技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增强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提高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备与材料:

电阻、电容、电源、开关等电路元件

万用表或多用电表

导线若干

电路面包板或焊接工具(根据实验要求)

可能还需要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

实验步骤简述:

设计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包含多个节点和回路的电路,确保电路中至少有一个节点连接三条或以上支路,以及至少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元件的闭合回路。

电路搭建:使用实物元件在电路面包板上搭建电路,或在仿真软件中构建相同电路模型。

测量与记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节点的.总电流是否为零(验证KCL),以及每个闭合回路中电压降之和是否等于电源电压(验证KVL)。

数据整理与分析:记录所有测量数据,计算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并分析误差来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模拟电路还是实际搭建的电路中,所有测量数据均与基尔霍夫定律预测一致。KCL验证了在任何节点处,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KVL则表明对于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一周各段电压升之和等于电压降之和。误差分析表明,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和人为操作失误。

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基尔霍夫定律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准确测量电路参数,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细致操作和准确记录数据的必要性。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1篇

当电路中各电动势及电阻给定时,可任意标定电流方向,根据基尔霍夫方程组即可唯一的解出支路的电流值。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计算的理论基础,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导出其他一些有用的定理:例如网孔电流定理,回路电流定理,节点电压定理等等,这些定理给电路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是电路分析和计算的有效工具。基尔霍夫定律在稳恒条件下是严格成立的,在准稳恒条件下,即整个电路的尺度远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下的电磁波长时,基尔霍夫定律也符合得很好。在交流电中,基尔霍夫定律和向量法、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的结合使用,可以让交流电路如同稳恒电路一样大大简化。

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能量守恒法则运用于电路的结果

能量守恒的意思是:若在某时间内的电路中某些元件得到的能量有所增加,则它的另一些元件的 能量必须有所减少,一定保持能量的收支平衡。这一情况对电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如知,沿这三个回路各支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同理,对任一集总电路,若元件有K个,得: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即:ΣUk=0,这就是 KVL。

四、总结

对于 KCL :

1、是守恒律的体现,守恒量是电荷,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形成的,KCL正好体现了这一无法证明的守恒定律;

2、无论是抽象出来的电路结点甚至凭空想象的包围曲面,流入量等于流出量,不是平衡是什么? 而且是一种动态平衡(active balance)否则结点内或者曲面内有电荷源,这个是不可能的;

3、不妨将电流看作矢量,将一个结点或者一个想象的曲面都看作是一个曲面S包围着结点( 1个或者多个),这个是电流“矢量”关于这个曲面 S的通量,表示了穿入和穿出闭合曲面S 的代数和,如果 0 ,表示曲面内有通量源,

4、所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突出了一个连续性,电流值之连续性,如同在小河中矗立一块巨石,石将水分为二股,而水过石后合二为一,水流和水量都不变,也体现了 连续性,其实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5、也是集总元件的特性的体现

对于 KVL :

1、体现了电压与路径无关;

2、也是集总元件的特性,两点无论从哪一条路径看进去或者从不同路径的计算,都是相同的电压量,也就是说两点之间的电压是单值量;

3、对于一个回路,不妨将电压量也看作是矢量, 为电压眼遮盖回路的环量,体现了旋度的含义,若旋度为0,为保守场,也就是体现了和路径无关的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2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更多热门推荐:

1.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3.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4.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5.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

6.精馏实验报告

7.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8.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9.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10.单摆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3篇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4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题,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强迫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

说完对金老师和老师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谈谈,我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收获。

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以前做实验,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动脑筋去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对台上老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一番脑子,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责任,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面,具体说说看我的几件不小的收获。

第一件,混实验室久了,我有了可以“变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实验室里有的且我们熟知的物品(老师打包装起来的不算),无论是药品试剂,还是不同规格的量筒试管,我都可以摸出来,省去了四处找老师寻求帮助的时间和气力。

第二件,学会了配置许多的试剂,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试剂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了某些药品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多次配置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试剂配方,最好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以后实验也不会因为试剂的问题而手忙脚乱。

第三件,实验步骤需要仔细的斟酌其中的奥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毕竟这些实验都是过去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精华继承,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原由,做起实验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也不易遗忘或出错。

第四件,这件是我最大的心得,也不全是从此次实验中得来,且也不是只能运用于做实验中,这份心得是:在决定要做的事情后,最好考虑清楚行动时会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准备工作做好,为后续行动铺垫,按其规律列好清单,会使得实验或者任何别的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有条理,排除做过多无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降低错误失误的出现概率,成功率也会增高。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5篇

实验目的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一个节点处,流入该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总电流。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何闭合回路中,沿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降之和为零。

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

电阻器若干

电压表

电流表

面包板(可选)

实验步骤

构建电路:设计一个包含至少两个节点和一个闭合回路的电路,使用不同阻值的电阻连接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

测量电流:在每个节点,使用电流表测量流入和流出的电流,记录数据。

测量电压:沿着选定的`闭合回路,依次测量每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并记录。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验证KCL和KVL是否成立。

结果分析

对于每个节点,计算流入与流出的电流总和,结果显示二者相等,验证了KCL。

在闭合回路中,将所有电压段相加,总和接近于零(考虑仪表误差),证实了KVL的正确性。

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基尔霍夫定律理论的理解,还学会了使用实验设备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实践操作中,注意电路的正确连接和仪表的准确读数至关重要,同时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6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理解。 (2)学习戴维南等效参数的各种测量方法。 (3)理解等效置换的概念。

(4)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戴维南定理是指—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端口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如图2-l所示。这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的电阻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Req。

所谓等效是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把有源一端口网络置换后,对有源端口(1-1' )以外的电路的求解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也就是说对端口l-1'以外的电路而言,电流和电压仍然等于置换前的值。外电路可以是不同的。

(2)诺顿定理是戴维南定理的对偶形式,它指出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导的并联组合来等效置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一端口的短路电流Isc,而电导等于把该—端口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Geq=1/Req,见图2-l。

(3)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等效电路是对外部特性而言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时变的还是定常的,只要含源网络内部除独立的电源外都是线性元件,上述等值电路都是正确的。

图2-1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置换

(4)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开路电压Uoc的测量比较简单,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也可用补偿法测量;而对于戴维南等效电阻Req的取得,可采用如下方:网络含源时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但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部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网络不含源时,采用伏安法、半流法、半压法、直接测量法等。

三、实验仪器仪表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计算与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1)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U11')、短路电流Isc(I11')根据附本表2-1中所示的有源一端口网络电路的已知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记入该表。

(2)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测量法。直接用电压表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1-1'端口的开路电压,见图2-2电路,结果记入附本表2-2中。

图2-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图2-3补偿法二、补偿法三

2)间接测量法。又称补偿法,实质上是判断两个电位点是否等电位的方法。由于使用仪表和监视的方法不同,又分为补偿法一、补偿法二、补偿法三。

补偿法一:用发光管判断等电位的方法,利用对两个正反连接的发光管的亮与不亮的直接观察,进行发光管两端是否接近等电位的`判断。可自行设计电路。此种方法直观、简单、易行又有趣味,但不够准确。可与电压表、毫伏表和电流表配合使用。具体操作方法,留给同学自行考虑选作。

补偿法二:用电压表判断等电位。如图2-3所示,把有源一端口网络端口的1'与外电路的2'端连成一个等位点;Us两端外加电压,起始值小于开路电压Ull';短接电位器Rw和发光管D1、D2,这样可保证外加电压Us正端2与有源一端口开路电压正端1直接相对,然后把电压表接到1、2两端后,再进行这两端的电位比较。经过调节外加电源Us的输出电压压,调到1、2两端所接电压表指示为零时,即说明1端与2端等电位,再把l、2端断开后,测外加电源Us的电压值,即等于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此值记入附本表2-2中。

补偿法三:用电流表或检流计判断等电位的方法,条件与方法同上,当调到l、2两端所接电压表指示为零时,再换电流表或检流计接到l、2两端上,见图2-3。微调外加电源Us的电压使电流表或检流计指示为0(注意一般电源电压调量很小),再断开电流表或检流计后,用电压表去测外加电源Us的电压值,应等于Uoc,此结果对应记入附本表2-2。此方法比用电压表找等电位的方法更准确,但为了防止被测两端1、2间电位差过大会损坏电流表,所以一定要在电压表指示为零后,再把电流表或检流计换接上。

以上方法中,补偿法一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补偿法三测量结果较为精确,但也与电流表灵敏度有关。

(二)计算与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Req

(1)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Req。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1合向短路线),计算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尺Req。电路参数见附本表2-1中,把计算结果记入该表中。

(2)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只Req。可根据一端口网络内部是否有源,分别采用如下方法测量: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有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1合向电源侧),见图2-2所示,USN=30V不变,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Isc。把电流表接l-1'端进行短路电流的测量。测前要根据短路电流的计算选择量程,并注意电流表极性和实际电流方向,测量结果记入附本表2-3,计算等效电阻Req。

2)伏安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把双刀双投开关Kl合向短路线侧),整个一端口网络可看成一个电阻,此电阻值大小可通过在一端口网络的端口外加电压,测电流的方法得出,见图2-4。具体操作方法是外加电压接在Us两端,再把l'、2'两端相连,把发光管和电位器Rw短接,电流表接在1、2两端,此时一端口网络等效成一个负载与外加电源Us构成回路,Us电源电压从0起调到使电压表指示为1OV时,电流Is2与电压值记入附本表2-3,并计算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Us/IS2。

图2-4伏安法图2-5半流法

3)半流法。条件同上,只是在上述电路中再串进一个可调电位器Rw(去掉Rw短接线)如图2-5所示,外加电源Us电压10V不变。当调Rw使电流表指示为伏安法时电流表的指示的一半时,即I's2=Is2/2,此时电位器Rw的值等于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断开电流表和外加电源Us,测Rw值就等于是及Req,结果记入附本表2-3。

4)半压法。半压法简单、实用,测试条件同上,见图2-6。把1、2两端直接相连,外加电源Us=10V,调Rw使URw=(1/2)Us时,说明Rw值即等于一端口网络等效电阻Req,断开外接电源Us,再测量Rw的值,结果记入附本表2-3。

5)直接测量法。当一端口网络内部无源时,如图2-7所示,可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或直流电桥直接测量1-1'两端电阻Req (此种方法只适用于中值、纯电阻电路),测试结果记入附本表2-3中。

图2-6半压法图2-7直接测量法

说明:以上各方法测出的值均记入附本表2-3中,计算后进行比较,并分析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3)验证戴维南定理,理解等效概念:

1)戴维南等效电路外接负载。如图2-8(a)所示,首先组成一个戴维南等效电路,即用外电源Us(其值调到附本表2-2用直接测量法测得的Uoc值)与戴维南等效电阻R5=Req相串后,外接R5=100Ω的负载,然后测电阻R6两端电压UR6和流过R6的电流值IR6,记入附本表2-4。

图2-8验证戴维南定理

(a)戴维南等效电路端口负载R6;(b)N网络的端口接负载R6

2)N有源网络1-1'端口外接负载。如图2-8(b)所示,同样接R6=100Ω的负载,测电压UR6与电流IR6,结果记入附本表2-4中,与1)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

(4)验证诺顿定理,理解等效概念:

1)诺顿等效电路外接负载。如图2-9(a)所示,首先组成一个诺顿等效电路,即用外加电流源Is(其值调到附本表2-3中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得的短路电流Isc值)与戴维南等效电阻R5=Req并后,外接R6=100Ω的负载,然后测电阻R6两端电压UR6和流过R6的电流值IR6,记入本表2-5。采用此方法时注意,由于电流源不能开路,具体操作要在教师具体指导下进行,否则极易损坏电流源。

图2-9验证诺顿定理等效电路

(a)诺顿等效电路端口接负载R6;(b)N网络的端口接负载R6

2)与上述(3)之2)中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参阅图2-8(b),验证诺顿定理。

五、测试记录

表2-1戴维南等效参数计算

表2-2等效电压源电压Uoc测量结果

表2-3戴维南等效电阻Req测量(计算)结果

表2-4验证戴维南定理

指导教师签字:xxx

20xx年x月x日

六、实验注意事项

(1)USN是N网络内的电源,Us是外加电源,接线时极性位置,电压值不要弄错。

(2)此实验是用多种方法验证比较,测量中一定要心中有数,注意各种方法的特点、区别,决不含糊,否则无法进行比较,实验也将失去意义。

(3)发光管是用作直接观察电路中有否电流、电流的方向及判断两点是否接近等电位用。但因发光管是非线性元件,电阻较大,不管那种方法,只要测量电流、电压时就把它短接掉,即用短线插到发光管两头的N2、N3插孔即可。

(4)测量电流、电压时都要注意各表极性、方向和量程的正确选择。测量时要随时与事先计算的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值进行比较,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七、预习及思考题

(1)根据附本表2-1中一端口网络的参数,计算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和等效电阻Req,并将结果记入该表中。

(2)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量等效电阻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是否可以同时进行测量,为什么?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7篇

(1)验证(KCL)定律,即∑i=0。分别在自行设计的电路或参考的电路中,任选一个节点,测量流入流出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数值和方向,记入附本表1-1~表1-5中并进行验证。参考电路见图1-1、图1-2、图1-3所示。

(2)验证(KVL)定律,即∑u=0。分别在自行设计的电路或参考的电路中任选一网孔(回路),测量网孔内所有支路的元件电压值和电压方向,对应记入表格并进行验证。参考电路见图1-3。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8篇

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报告知识述要

实验报告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后所写出的科研文书。实验报告具有一般科研文书的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等特点。

(一)实验报告的概念和用途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完整真实地记录、描述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是整个实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科研活动中,实验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的重要方法,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环节的理吐升华,是实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和资料保存的作用,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专业学习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测试结果等汇总的文字记录,是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也是特定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报告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研究工作中撰写科研成果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

1.科学性

实验报告的科学性是指报告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正确、客观,论证严密、充分,经得起重复和实践的检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没有严格的科学性,实验报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实践性

实验报告的实践性是指实验报告来自于科学实验活动,是必须认真撰写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是特定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胜、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3.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形式和规格上必须按照统一编排的标准来表达,这是科研活动自身的科学要求和信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报告高效统一的记录、整理、检索、评价以及传播、交流等。

二、写作格式及要求

(一)写作格式

实验报告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实验报告的标题即实验名称,是实验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前者如《验证欧姆定律》《“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实验报告》等,后者如《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文教学新思路D“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大豆化学品质检验D蛋白质测定》等。

教学中运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实验报告往往以“实验报告”或“xx课程实验报告”等作标题,而将“实验名称”作为内容中的一项。

2.署名和日期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9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习验证定律的方法和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定律规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各支路电压之间必须服从的约束关系,无论电路元件是线性的或是非线性的,时变的或是非时变的,只要电路是集总参数电路,都必须服从这个约束关系。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i=0。通常约定: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取正号,流入节点的支路电流取负号。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沿任—回路有∑u=0。在写此式时,首先需要任意指定一个回路绕行的方向。凡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取“+”号;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者,取“一”号。

(3)KCL和KVL定律适用于任何集总参数电路,而与电路中的元件的性质和参数大小无关,不管这些元件是线性的、非线性的、含源的、无源的、时变的、非时变的等,定律均适用。

三、实验仪器仪表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1)验证(KCL)定律,即∑i=0。分别在自行设计的电路或参考的电路中,任选一个节点,测量流入流出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数值和方向,记入附本表1-1~表1-5中并进行验证。参考电路见图1-1、图1-2、图1-3所示。

(2)验证(KVL)定律,即∑u=0。分别在自行设计的电路或参考的电路中任选一网孔(回路),测量网孔内所有支路的元件电压值和电压方向,对应记入表格并进行验证。参考电路见图1-3。

五、测试记录表格

表1-1 线 性 对 称 电 路

表1-2 线 性 对 称 电 路

表1-3 线 性 不 对 称 电 路

表1-4 线 性 不 对 称 电 路

表1-5 线 性 不 对 称 电 路

注:1、USA、USB电源电压根据实验时选用值填写。

2、U、I、R下标均根据自拟电路参数或选用电路参数对应填写。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自行设计的电路,或选择的任一参考电路,接线后需经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测量。

(2)测量前,要先在电路中标明所选电路及其节点、支路和回路的名称。

(3)测量时一定要注意电压与电流方向,并标出“+”、“一”号,因为定律的验证是代数和相加。 (4)在测试记录表格中,填写的电路名称与各参数应与实验中实际选用的标号对应。

七、预习及思考题

(1)什么是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个什么定律? (2)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什么性质元件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