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精选14篇)

时间:2025-07-05 17:52:09 admin 今日美文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篇

财务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财务审计项目,即被财务审计的对象。财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财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

①集团财务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②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财务审计任务。

③由被财务审计者提出财务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财务审计业务。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2篇

1、工商年检需要审计报告的行业:

(1)外商投资企业;

(2)股份有限公司;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即自然人独资企业或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4)从事金融、证券、期货的公司;

(5)长期欠债或做亏损的企业;

(6)从事保险、创业投资、验资、评估、担保、房地产经纪、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中介、企业登记代理的公司;

(7)注册资本实行分期付款未完全缴齐的公司;

(8)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公司。

2、行业资格年审需审计报告:

(1)律师行业次年3-5月;

(2)民办非企业单位;

(3)动漫企业年检;

(4)软件企业年检。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3篇

财务报表审计收费标准:

年度报表审计收费标准最低收费:3000元起

年末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

年末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上-1亿元(含1亿元)(‰):‰

年末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10亿元(含10亿元)(‰):‰

年末资产总额10亿元以上(‰):‰

1.收费基数为年末资产总额;

2.收费采用差额定率累进分段计算。

3.上述为1个会计年度,连续审计的应分年度计算;对于集团类企业,应分别计算。

审计时间:

审计的所需要的时间依赖于审计的目的,审计范围、项目涉及的会计期间、审计工作量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流程等,一般包括外勤审计时间和汇总报告时间。

规模小的公司一周内可以出具审计报告,规模大、集团公司和审计年限多的企业时间会略长。具体审计时间按照审计计划安排进行。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4篇

1、未审会计报表及附注,所有会计凭证、账册及各期会计报表。

2、现金盘点表、全部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

3、往来账户询证函回函。

4、存货、固定资产盘点表、折旧计算表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权证明。

5、长短期投资/借款,投资/借款协议合同、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被投资单位会计报表、截止会计报表日的被投资单位经审计会计报表,抵押担保资料。

6、所有税种全年纳税资料、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税收优惠批文、纳税鉴定文件。

7、工商营业执照、工商备案、国、地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许可证、公司章程、协议。

8、设立、变更验资报告,以前年度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5篇

财务审计人员应根据上海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财务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年度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年度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账户间关系分析;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财务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财务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6篇

财务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

事实是指在财务审计过程中财务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

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

原因是财务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财务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财务审计发现,财务审计人员成文的财务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财务审计证据来支持。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7篇

①外勤工作中,财务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财务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

财务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财务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

②召开退出会议前,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财务审计报告初稿代替。

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财务审计目标、财务审计范围、实施的财务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财务审计发现和初步的财务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3.与被财务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与被财务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①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财务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财务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裁批准。

②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财务审计发现与财务审计建议与被财务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财务审计人员应与被财务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财务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

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财务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财务审计人员与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8篇

外勤工作结束后,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财务审计报告。正式的财务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财务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

财务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财务审计目标、财务审计范围、财务审计人员执行的财务审计程序以及财务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财务审计人员的意见。

被财务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财务审计报告中。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9篇

在制定财务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财务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财务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财务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财务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财务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财务审计发现及财务审计对象对财务审计建议的态度。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0篇

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关的财务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裁及财务审计委员会,并对财务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财务审计部门也应将经批准的财务审计报告送与被财务审计单位并确认其已收到。

在出具了正式的财务审计报告后,财务审计部门应关注被财务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结果及集团总裁对相关事项处理决定的态度。

在认为合适的一段时间以后,由财务审计人员对被财务审计单位实施后续财务审计,确定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解决。

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告知并得到了集团总裁或董事会的批准。财务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后续财务审计的结果及相关的风险评价报告集团总裁及财务审计委员会。

财务审计评价是指财务审计部负责人对具体财务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财务审计方法、财务审计程序及财务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的总结、评价。

财务审计评价由财务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评价及财务审计部负责人的总结评价三个层次构成。

每一个财务审计项目完成之后,财务审计部负责人都应督促财务审计人员、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及时做出书面总结、评价,财务审计部负责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签署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完成以上九个步骤后,财务审计人员应对财务审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财务审计档案,并由财务审计部负责保管。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1篇

内部财务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财务审计任务,财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财务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财务审计方案和财务审计工作结束后的财务审计评价。

内部财务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② 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③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④资产的护卫情况

⑤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财务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财务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财务审计范围以确保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2篇

财务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财务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财务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

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财务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

尤其是集团各下属医院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

财务审计人员应对被财务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财务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财务审计人员应对被财务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财务审计的重点。

1.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财务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财务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2.财务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财务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财务审计判断。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3篇

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药品、器材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药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财务审计单位是否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其他财务审计程序

内部财务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财务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财务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财务审计建议。

审计报告的整个流程 第14篇

1、选择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业务委托;

2、审计机构对需要审计项目及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3、清算企业提供企业背景材料及经营资料;

4、审计机构组建审计工作小组,对企业经营环境和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把这个作为依据制定具体审计工作计划;

5、发放《审计通知书》,告知企业审计的时间;

6、审计人员入场,对需要审计的事项去进行审计,同时对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审计工作的一个底稿;

7、整理工作底稿,并对记录的问题去进行复核再形成初步的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