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报告 第1篇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有如下两点: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开讲必须要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方式或内容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被大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这一点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启发诱导式。学起于思,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使大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大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研究发现,这类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一层一层地激发起大学生思维的涟漪。第二,开门见山式。这种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开门见山地向大学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介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难点,使大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始时就紧紧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清晰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这种开讲策略使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第三,故意设置悬念式。设置疑问能引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只是使大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惑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开讲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那么,大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要求。通常,大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练习;完成口头作业。针对上述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大学英语作业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要求:第一,大学英语教师要把大学英语作业完成的目的与要求向大学生交代清楚,并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即布置作业要明确。对大学生完成作业可能产生的疑难点,要做适当的启发,但这并不是说暗示大学生如何具体完成作业。主要是为了澄清完成大学英语作业的目的要求。第二,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要求,包括作业本身的数据、观点、表达方式等要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相应技能、技巧的形成。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布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使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可以减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避免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无效劳动。第四,大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适当。大学英语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的适当比例。作业量过少,不易督促和检查大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工作,作业量太大,容易增加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第五,大学英语的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一般地说,大学英语作业的难度以全班大多数学生克服一定困难能独立完成为度,但这不太好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大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即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水平高、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补充题,对于程度较差的大学生可以指定一些较为容易,或者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完成大学英语作业,这样就可以在布置作业上做到因材施教,也更好地达到了布置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目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盲目地编印各种类型的复习资料、习题汇编,不加分析地强加给大学生练习,这种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又违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其次,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指导。善教者必须与善学者相结合,只有大学生会学、善学,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只有大学英语教师关心和了解大学生做作业的实际过程,并加以积极指导,大学生学会如何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作业任务,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独立自学的能力。根据大学生作业活动过程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各项作业指导:第一,准备。大学生的大学英语作业是孤立的学习活动,每道作业都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大学生只有首先弄懂了大学英语课上学习的教材内容,才能学会运用知识去理解、分析、计算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所布置的大学英语作业题,因此,要使大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通大学英语所学的基本原理、法则、规律,然后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第二,审题。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教会大学生注意审题,审题即了解题意。如果能够联系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过去不熟悉的题目,变成熟悉的,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回答问题。第三,解题。解题是继审题后把解决的思路和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解题时要想做到保证质量,就要争取做得准而快。
四、结语
大学生课堂报告 第2篇
一次课堂行为观察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他们虽然有时会看手机、离开座位等不恰当的行为,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保持专注、认真听讲。
在课堂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到达教室,并且有良好的.轮流发言和合作精神。这种良好的行为表现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教师的尊重。
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时常看手机、打瞌睡或者在课堂上聊天。这些行为不仅会干扰教学进程,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所以,教师需要引导这些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大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良好,他们能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规则、尊重教师和同学。但是一些学生仍然需要改善课堂行为,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专注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课堂报告 第3篇
【摘要】
课堂行为,就是在课堂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大学生的课堂行为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非专业课中的学习行为与非学习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篇观察报告通过对我校部分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的观察从数据等方面了解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表现、态度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
课堂行为;学习行为;非学习行为
【引言】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课堂行为一直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关注基础教育课堂的多,而对高等教育课堂研究的少;关注教师较多,关注学生较少;放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进行的研究多,微观情境特别是课堂情境中的研究少。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国内的研究更是非常少,而在凤毛麟角的相关研究中,绝大多数是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因此我们认为真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研究是很必要的。
根据我们自身上课的经验,认为大学生课堂效率不甚令人满意,尤其是非专业课的公共课的行为表现更是无法令人满意。但是对于非专业课的课堂表现及行为我们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答题的认识与判断,并没有进行比较系统,严谨的观察与分析,因此我们无法做出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结论。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一系列的观察记录表格,选取有代表性的课堂,将观察任务分配到六个小组成员当中,小组成员分坐于教室的前,中,后三个位置,对上课学生进行观察。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被学生觉察,尽可能地保持课堂的原始状态,以便观察到相对真实的课堂,记录到相对真实的数据。但是由于我们能力和时间有限,所以观察的范围可能比较狭小,记录的.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可能也比较片面,接受批评指正。
【观察目的】
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_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思修、毛概等非专业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偌大的教室,除去逃课的同学,寥寥无几的学生还在做着各自自己的事情。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
事情。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大学生非专业课的非学习现象非常普遍,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校大学生非专业课的行为表现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我们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的观察研究,了解大学同学的非专业课行为表现情况,了解大学同学对非专业课行为表现情况的态度和意见,了解大学生非专业课进行非学习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观察背景】
课堂行为,就是在课堂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之前的研究中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少的,而对非专业课学习课堂行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之前姚本先等人对大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表明,大一新生在英语课上的问题行为比率只占,而大三的比率占到33%,大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比率则高达40%。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实况是否真是如此糟糕?对此,我们小组选择了此课题进行观察研究。
【观察内容】
针对三小节非专业课的不同时段的青岛的大学师范学院学生,结合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观察,观察其在课堂上的与学习任务相关和不相关的言语和动作,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课堂行为。
【观察对象】
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上非专业课的20名学生 类型:非参与性的
【时间安排】
11月27日:确定观察方案,组织观察人员; 11月28日 :设计观察表格;
11月28日-30日:观察实施,取得数据; 12月1日-2日:观察数据整理、分析;12月3日-5日: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手段】
采用取样和事件取样观察,来记录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相关的以及不相关的行为,而课堂中的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行为的主体构成来看,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从行为的媒介来看,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本研究主要观察外线的言语行为和动作以此来对大学生课堂学习与非学习行为表现现状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观察结果及分析】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二十名调查对象中,只有十名同学出现学习行为,但是每个同学都出现了非学习行为。有一半同学一点也没学习,在课堂上全部表现非学习行为。在学习行为中,大部分同学以看课本和听课为主;在非学习行为中,大部分同学表现以玩手机、说话、看课外书和其他为主。可见,在非专业课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很少,非学习行为表现突出。
从图表可以看出,学习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听课13次和看课本7次,非学习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玩手机和说话以及看课外书。同学们主动学习现象很少,同学们的学习行为相对于非学习行为,差距悬殊明显。反映了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非学习行为表现频数多。
在上课前十分钟,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很少,看课本和听课人数各一人。9人说话,7人玩手机,5人看课外书。在上课10---20分钟,只有一人听课,有7人玩手机,6人说话。在上课的30——40分钟,只有4人出现了听课的学习行为,有15人玩手机,13人说话,11人看课外书。在下课前十分钟,6人听课,看课本和回答问题各一人,30人玩手机,20人看课外书。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公共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同学们都花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整堂课只有15人短暂出现了学习行为。大学生非专业课上的学习行为很少,学习主动性降低。
【 观察反思】
一、对观察过程的反思
1 、由于我们的人员和时间有限,所以在被试的选择上,所选取的样本的容量比较小,并且选择的对象类型也不全面,这可能会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有的行为变动比较大,或者有的行为是比较难以判断是属于学习行为还是非学习行为的(比如有的学生好像在听课却好像在走神,有时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讲)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记录结果时,由于观察人员的精力有限以及被观察人员的学习行为及非学习行为之间频繁的变换,所以对观察人员的记录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对于行为的次数进行记录时,有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信度。 4、 观察的对象在变化,我们只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时间段,个体对比性不强。 5、 在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时,我们借鉴自身的相关经验对于与学习不相关的行为详细列出,主要为玩手机,吃零食,说话,看课外书,和其他五个方面;但是在学习相关的维度内,我们主要分为看课本,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四个方面。感觉这样划分还是有一定的可观察性的。
6、在观察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对我们的观察行为有所观察,因此改变自身的原始听课状态,这会对我们的观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对观察结果的反思
1、对表格结论的思考:
根据表格一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二十名调查对象中,只有十名同学出现学习行为,但是每个同学都出现了非学习行为。有一半同学一点也没学习,在课堂上全部表现非学习行为。这说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根据表格二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在非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非学习行为表现突出。非学习行为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玩手机和说话以及看课外书。并且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非学习行为表现频数多。根据表格三得出的结论:大学生公共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同学们都花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这种学习状态很是令人担忧,长此以往不知道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公共课开设的意义又何在。 2、针对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学生对课堂作用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学生报有公共课无用的想法,上公共课只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
其次,学校的课程设置不是太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教师个人讲课质量不佳,有的教师讲课无聊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也是学生公共课上非学习行为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 建议:
学生本身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自制。学院应该及时和同学们以及各科任课老师进行双沟通,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该尽量提高自身讲课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总结】
通过本次观察活动,一方面,小组成员体会到集体作用的强大,只有小组成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就本次观察活动而言,小组抽样以及观察人数上都是不足的,没能更具体、全面的进行观察,这势必会对观察结果有很大影响。总之,通过这次的观察活动我们将会在协调、配合,方法等方面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