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报告 第1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家国则是我们灵魂的归宿。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它承载着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始终是最为动人的旋律。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苏武的北海牧羊十九载,忠贞不渝;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和平年代,家国情怀依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当疫情来袭,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奔赴抗疫一线;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无数普通民众听从指挥,居家隔离,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要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爱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怀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以家国情怀为笔,以时代担当为墨,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家国情怀报告 第2篇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天,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
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对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形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样,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该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形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最终在年代上形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通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通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该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该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作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着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怀的普适价值,才能最终上升到国的层面,拥有了“家”,才最终能拥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报告 第3篇
古代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人们,似乎有着极高的家国情怀。有的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有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些令人震憾而又令人叹息的诗句,将他们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让人感慨万千。
杜甫所生活的时期是十分特殊的。他的中年时期,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段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杜甫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结束了,迎来的是险些覆灭大唐的“安史之乱”。此间,他多次被俘,但又幸免于难。他悲痛啊,他怎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就此陷入危难。因此,原以风景山水诗为主的杜甫,改写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如著名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三吏”,“三别”等不朽诗篇。即使是他最落魄,最悲苦的那些年,他也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写出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一生,饮寒悲苦相伴,他却始终心系天下,与民同忧,这样的一个人,才能称得上是“诗圣“杜甫!
在所有的将军当中,岳飞可以说是最特殊的;在所有的诗人当中,岳飞也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作为一名将军,岳飞可谓是戒马一生,用胯下战马手中兵刃,为南宋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而作为一名诗人,岳飞满腔热血,作出了千古名篇《满江红》。他是多么的'豪气冲天!这首词中的怒火与壮志,仿佛已经要从纸上奔涌而出,射向天空,照耀大地。岳飞用一生于追逐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梦想。这个梦想没能实现,这大概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他无时不刻地为国为民征战着,为天下为百姓拼搏着,他是真正的英雄!岳飞!
为了国家,有的人挥笔洒墨,谱写诗篇;有的人奔向战场,奋力杀敌。我心中的家、国,也是我最敬爱的母亲。我虽无法上阵杀故,也无法作诗高歌,但终有一天,我的家国情怀,定将为了人民而全部展现!
家国情怀报告 第4篇
泱泱华夏,岂无壮士豪杰哉?在国家罹于危难之际,无数英雄发出悲愤的呼告,愿为国土“以血荐轩辕”。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家国情怀。
无国则无家,心中无国者,如断脊之犬,难以立足于社会。从古至今,为国而“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人不在少数,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武志士。他们以自己广博的情怀,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了国之大业。他们是华夏史上不倒的丰碑。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面对这场胜算几乎为零的战争,依然视死如归,带兵抗元。对南宋的热爱与忠诚使得他不畏万难,直面忽必烈浩荡的铁骑。即使失败成为最终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也虽败犹荣。在零丁洋,忽必烈对他威逼利诱,换来的只是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和不为所动。他赋诗一首《过零丁洋》,流芳百世。他的一片丹心,他的`家国情怀,照在了汗青之上,也照在了华夏儿女的心田。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一生以笔为枪,直指那些黑恶势力。早年,鲁迅于日本留学,他看到了当时国民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用笔来唤醒国民。他在国家最为萧条的时期,让越来越多沉睡的国民从睡梦中醒来,汇聚成一股正义的力量,救国存亡。鲁迅本可以在日本久居,获得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他在国家和个人之间,放弃个人利益,将国家至上,可谓不朽的“民族魂”。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是未来国家之栋梁,我们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家国情怀,心怀国家,心怀天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在懈怠之时,想想:泱泱华夏,岂无壮士豪杰哉?泱泱华夏,岂能无有吾辈哉?
家国情怀报告 第5篇
世界的东方有位巨人,那位巨人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只雄鸡,那只雄鸡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条长龙,那条长龙就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美丽富饶。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_简称中国。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
在五千年中,中国人受尽了耻辱,但我们终于又站起来了!可谓是“苦尽甘来”!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努力下,嬴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因为祖国,我们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心系祖国。
一位曾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说过: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深蓝色的球体,然而在这个深蓝的.球体上就有一条巨龙在蜿蜒盘旋,而这条“巨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当初秦始皇建造长城的时候,为的只是防御北方游牧民的侵扰,然而他不会想到的是,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万里长城竟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成为了炎黄子孙的骄傲。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中国的人杰地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出了多少位闻名世界的人物。
现在,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摆脱了“_”这个有失尊严的称呼,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相信,经过更多人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羞辱、侵略过中国的国家和人民,会向中国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说声:中国,棒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永远记住我是一个龙的传人,我的家是中国
家国情怀报告 第6篇
其实从小我就对国家这个概念挺模糊的,可能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缘故吧,觉得祖国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
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祖国,更没有必要去选择,因为不管出生在哪里都是光荣的,更何况是出生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龙之上呢!我爱我的国家,这种爱就像强力胶,把你和你的'祖国紧紧的黏在一起。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但依旧敌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时,你会欣然与之分享喜悦;当你失败时,也会希望她的富强;当你重归热土时,她会紧紧将你拥抱。无论你身在何方,这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会依附于你且不离不弃。
或许生命可以脱离祖国而升华独立到一个个人空间,但人生却总离不开祖国。她给了我们所有:朋友、家庭、社会还有一点点思念和情怀。俗话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必要元素,国是家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爱家,更要爱国。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她蕴藏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自古有之的中国文化,弘扬着“和”与“仁”,我不知道这些是否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内涵,因为它的积淀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从文化中汲取,从人生中提炼。但这却也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这情怀带你走向理想,走向崇高的一方。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无偿的付出,我只知道故土会让你产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管你走向何方,它都会尾随你走向远方。这情怀似根线,将你与祖国紧密相连,即使之间横梗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淌着她的血,你的灵魂被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或许过于激励,但是家国情怀确实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依赖感,更多的是荣誉感和责任感。家和国是一个人绝不能背弃的,爱家爱国才会让人有向往,才会让人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我爱我的小家,我爱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报告 第7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家国情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它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无私的奉献,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中华民族始终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种热爱,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尊老爱幼,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要夫妻和睦,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要勤俭持家,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家国情怀,是对民族的无私奉献。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让我们把家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化作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家国情怀报告 第8篇
李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即旅舍,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故有此说。人生伊始,青年刚健之时,要将自己化为一纸信笺寄于远方,游历他乡;残烛飘摇的暮年,又要风雨兼程,回到故乡,回归生他养他的土地。这就是采薇的故事,是生命出发与回归的故事。
《采薇》虽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几乎囊括了主人公一生的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年少离家,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和无奈,有着重重的牵挂与不舍。投身行伍,有艰辛生活中的乐观坚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赤胆忠心,胜利时的豪情万丈,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当然也有愁肠百转无休无止的思乡之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当战争结束,疲惫的士兵终于得以还乡。然而四季轮回,光阴流逝,他近乡情更怯,他想着门前的柳树、庭中的古井,想见心心念念了数十年的人,他怕物是人非,怕自己“到乡翻似烂柯人”。
所有的离开也许都是为了回归。人如一芥舟子,被命运的洪荒之流推向远方,我们或主动或无奈地经历了最壮烈的大义,最无奈的`求而不得,最痛苦的生离死别。然而,最终能召唤我们的,不是那些滂沱的激情,而是绵延不绝、温情脉脉的离愁哀思。这是生命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最坚韧不可摧毁的部分。所以《采薇》写家国之思,不仅仅是于矛盾中见其悲壮,更是对生命个体的温暖关怀。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是为帝王将相做的家谱,诚然,浩瀚的史书中,有太多太多的英雄豪杰,谁会为这样一个小人物立传?好在《诗经》记下了他的故事,他的心情。《诗经》没有记录下他的名字,因为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千百年后每一个远行的旅人。《采薇》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你的故事。这共同的哀思忧愁穿越千年,在美丽的诗歌中找到了寄托。所以我们传唱《采薇》,从“昔我往矣”到“今我来思”,是漂泊的长度,也是生命的长度。在漫长的等待中,心没有枯萎,我们始终期盼着回归。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当我们历经了漫长的旅程,在霏霏雨雪中回家,那个等待的人也终于有了答案。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无奈的告别?
家国情怀报告 第9篇
为什么那些捐躯赴国的义士能被人们永远铭记,而再显赫的商贾权贵也终究只是历史洪流中的过眼云烟?原因很简单,支撑我们铭记的,是血脉深处涌动的暗流,名曰——家国情怀。
家国家国,先有家而后有国。家是国的根基,国是家的延伸。千千万万甘于奉献的你我,组成了一个个的家。在这里,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我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碰撞,最终融聚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于是,便有了国,有了千千万万代薪尽火传的家国情怀,有了无数个甘愿为此牺牲自己的人。
“夫天下有大勇者,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一座无名_的碑文如是写到。家国情怀,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在国面前,再无小我,汇成一个大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时,过多的言语表述已是多余,这时,唯有昂首阔步地站出来,坚定,而自信地呐喊:“我所站立之处,便是我的国,我的家!”
掀开历史的风尘,家国情怀曾无数次地出现。这是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气;是抗金将士“义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悲凉;是拉耶夫斯基“为了祖国,连坟墓都觉得可爱”的无畏;是黑格尔“只有一个生命献给祖国”的遗憾。
拥有家国情怀是每个国家的人所独有的。可是,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地释放我们的'情怀。在网络上,常有键盘侠身披“家国情怀”的大衣,对一些不捐款、不转发爱国新闻的人进行道德绑架。当他们高举“家国情怀”的圣旗,带领更多人走向深渊时,我们,又该如何正视家国情怀呢?
这种行为,对于家国情怀,无异于拔苗助长,花儿非但不能盛开,更有可能凋零。而如何,才能是这朵花儿常开不败呢?
韩非子曰:“言爱国者多,披战甲者少。”这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有时,家国情怀并不是满嘴爱国,而是蕴含于你的一言一行中。是别人侮辱时的一句维护,是看到祖国荣誉时的欣喜与自豪。无须过多言辞,仅此,足矣。
让我们用真正的热爱灌溉,使家国情怀常开不败!
家国情怀报告 第10篇
今天我读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书后,被他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所震撼!
《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书,讲述的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_贩卖到我国,危害百姓,牟取暴利,清政府却软弱无能……
读着,读着,我不禁被林则徐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所折服!正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咄咄逼人不知所措时;正当清兵们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劲屈膝求和时;正当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林则徐挺身而出,他与强大的侵略者进行了勇敢的反抗,迫使洋人交出_。他共缴获_118万公斤,连续进行了23天才把_销毁。林则徐的这一壮举令无数中华儿女无不拍手称赞。
瞧,这是多大的勇气呀!透过一池池白色的烟雾,我似乎看到了林则徐威武不屈的形象,也似乎看见了洋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我不禁骄傲地对自己说:“林则徐,好样的!是您,用虎门销烟的壮举,治愈了中华儿女“_”的'创伤!是您,用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旋律!是您,用满腔热血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新形象!书读到这,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回首历史,我们倍感骄傲。我们为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所折服;我们为他的爱国情怀所震撼;我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作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我们,在享受阳光雨露的同时,一定铭记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一定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旗帜;一定实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圆美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家国情怀报告 第11篇
70后的中国魂,90后的中国心——题记
今天的中国,已不同往昔,她变得更加强大,六十三年的汗水,六十三年的拼搏,东方巨人已崛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却绵亘不变。
70后,中国魂
我们总抱怨父母的思想老,观念落伍,可他们却是对祖国的变化体会最深的一代人。妈妈老说,他们小时侯,一家子都有好几个孩子,家里穷,来了客人招待完之后,父母才把剩下的水饺由小到大分给孩子们吃,如果剩的少,“老小”很“幸福”,“老大”就没有口福啦!谁家要是有一辆自行车,会引来几个巷子的人围观,就跟西洋景似的。到了后来,出现了“四大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谁家购置齐全了,那是就是最阔绰的一户,在村里是最光面的'人。
1978年,历史的巨轮驰入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华大地沸腾了,70后的父母们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吃穿不愁,念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用爱岗敬业回馈国家和社会,永记爱党、爱国家。
90后,中国心
人们都认为90后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放荡不羁的“小混混”,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回报,只知甜,受不了一点苦的一代。我认为“非”也!
90后,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新时代,成长在安宁稳定的社会中,好似在蜜糖中泡大一般,可90后是一群风华正茂,奋发昂扬的少年,在我们的脑子里总有许多奇思妙想,看到中国屈辱的历史也是群情激昂,也想“亮剑”,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亮剑”是科技的比拼,不需要到“旧社会”走一遭,才知道珍惜幸福、热爱祖国,我们血液里有父母的基因,也会成为有责任、能担当的一代。会有一天,祖国会因我们而骄傲的,90后,加油!
70,90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成长的两代人,都是同一血脉——炎黄子孙,都有同一身份——堂堂正正中国人。
家国情怀报告 第12篇
■报告原文摘录
——“三件大事”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_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是中国_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历史性成就的达成,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正因为困难多、问题新、成就大,才标注了其历史性地位。
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饱含着绵长深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报告 第13篇
家国,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词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每一个个体与国家紧密相连,共同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情感的寄托。在温馨的家庭中,我们感受着父母的关爱、亲人的陪伴,体会着人间的温暖与幸福。家庭的和睦、家人的安康,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我们努力学习、工作,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了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同时,家庭也是传承美德、培养品德的重要场所。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等传统美德在家庭中得以传承和弘扬,为我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国家的繁荣昌盛,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飘扬,心中涌起的是无比的自豪;当我们听到国歌在重大场合奏响,内心充满的是强烈的爱国之情。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感恩国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还是在乡村振兴的田野;无论是在保家卫国的战场,还是在教书育人的校园,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以家国情怀为指引,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中国_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钟南山临危受命,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我们要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畏惧,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家国同辉,筑梦前行。让我们以家国情怀为帆,以奋斗拼搏为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驶向辉煌的彼岸。
家国情怀报告 第14篇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有国才有家。——题记
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有言:“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这种爱国的豪迈之情令人动容,我们同为中华儿女,共同担负着新时期的使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唯有将小我融入“立德,立言,立功”的.家国情怀中,才能书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百十年前,梁公曾高呼的“少年中国”已破茧成蝶,浴火重生。柏油马路从繁华都市走向泥土与芬芳;互联网从陌生到熟悉,从有所耳闻到寻常巷陌;“一带一路”让过往重生,让未来绽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如骏马在野,一路奔腾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家国情怀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精学好进。复旦大学陆古孙教授,将一颗赤子心安放于语言学的研究上,编写了最为权威的《英汉大字典》;青蒿素的发现,高铁的提速,这都是一代人的砥砺奋进,是一个时代的无畏和坚守,他们一任在肩,无怨无悔,并且甘之如饴,这些人无一不向我们诠释了好学精进的智慧。
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时,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这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为人类的幸福而奉献,难道不是最美好的吗?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造梦时代,唯有你,我,我们,每个人把每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才能让生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