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舞台艺术实践总结报告(3篇)

时间:2025-02-08 12:33:51 admin 今日美文

声乐舞台艺术实践总结报告 第1篇

一、发挥好高校团组织在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第一优势

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是: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加强与就业指导部门的协同配合,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建立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重点,努力构建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

第一,高校共青团在高校中有完备的组织体系。从校团委到各学院分团委,院团总支到各班级团支部,团组织覆盖范围广泛,组织结构清晰。团组织紧密联系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这就使得团组织在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进程中能够运用这些学生组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开展创业系列活动中能调动学生会、团支部、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其他社会组织在就业创业方面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高校团委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高校团组织通过发挥地方团委、各行各业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积极开辟创业方面资源。在搭建实习见习基地、搜集就业信息、推荐实习就业岗位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第三,高校团委具有一大批优秀的团学干部队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院层面,都有一批素质好、贴近学生、敬业精神强的团学干部队伍。团的干部在掌握大学生群体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愿的收集、创业项目的酝酿、创业激情的引导、创业意向的谈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和潜能。

二、建设好活动载体是引导和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第一,融入创业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校团委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拥有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精品文化活动阵地,把创业理念融入到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节、科技竞赛和文化艺术活动节等传统校园文化活动领域之中,寓创业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于校园文化之中体现创业智慧,让学生在领略高雅校园文化活动之时耳濡目染创业之春风,使创业教育以润物细无声般地浸入学生心灵。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提升自我。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第二,承载创业设计的实践平台建设。校团委搭建社会实践项目平台,组织学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亲身体验项目组建、策划、申报、答辩和实施等系列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有力提升和明显拓展。校团委应不断总结经验,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并拓展社会实践的外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把暑假、寒假社会实践打造成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要重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优秀青年实业家对有意向、有条件的毕业生进行指导或辅导,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提供创业尝试的创业就业基地。对于创业而言,不能只停留在创业思想火苗的迸发和产生,更需要实践的检验,从而使创业金种子有萌发、成长的沃土。应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和搭建社会实践基地,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点,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是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有序开展的基本平台。应密切配合校就业部门,积极争取建立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服务好大学生创业。

三、服务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是高校团组织的重要任务

高校团组织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在凝聚青年人心、引导青年就业、服务青年创业上努力。要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一是搭建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体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机制,加强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联系,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大学生就业渠道。通报就业政策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效载体,将共青团网站与大学生就业网、就业门户网站进行链接,公布最新的就业资讯,积极拓展网上就业渠道。

声乐舞台艺术实践总结报告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平时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通过在课堂和生活中对这门学科进行应用来达到对技术的理性看待,在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后会更加积极的学习。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指的是通过情景暗示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操作的目标状态,通过状态的牵引来实现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自身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并付诸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方式将对学生起到长期和定向激励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现目标的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暗示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着其特殊性,技术学科由于其知识点枯燥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技术学科教学又有其灵活性,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探索实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2.任务引导

任务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实际中的任务设置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需注意的是:任务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尽量将知识点和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完成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 WORD 表格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章后我们能做什么,然后由学生相互提出任务,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任务并完成。比如,有的制课程表,有的制作明信片,有的进行板报设计,还有人制作通讯录等等。每个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任务,纷纷动手,很快就制作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共享上传,肯定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赞美,大家学习的劲头也更大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竞赛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加入游戏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游戏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需求,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得到心理和技能的增强。

二、学以致用策略

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作为一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技术课程的延伸例如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操作竞赛、社会实践等其他活动目前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展,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技术课上的教学和实际应用存在着严重脱节的情况。由于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都是一周一次,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不太理想,这也为教师的重复教学提供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而且还需通过课外延伸来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

1.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并对目前的新式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有一章几何面板,这即是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在学科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传统的数学给人的印象就是逻辑推理和计算,有了计算机可以把实验引入数学教学,把计算机的“着色”、“隐藏”、“显示”、“变换”、“动画”功能引入几何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等等;用Flash制作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的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通过将文字转变成图文并茂的动画,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2.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学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等学校精神文化的宣传阵地,让同学们依靠信息技术进行片头设计、版面编排。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将心理健康知识、人际交往宝典、学习优化技巧等一系列素材通过采集和整理,使得这些内容经过花样的形式展现到校园中。同时,还可利用校园网搭建网络德育宣传阵地对某一时期校园中产生的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并开设校园论坛进行讨论。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与校运会等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并展现信息技术魅力。同学们设计的铺天盖地的海报,图文并茂的宣传小册,活动会场的视频捕捉,闭幕仪式上的影像传播,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坚持信息技术教学为学以致用服务的结果。

3.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

声乐舞台艺术实践总结报告 第3篇

关键词:声乐教育;实践训练;策略

0 前言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声乐艺术实践的方式、途径很多,形式也颇为丰富多彩。例如,声乐艺术实践方式、途径大体可分为声乐教学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声乐选拔和比赛、毕业音乐会、个人演唱会、卡拉ok演唱、文艺汇演、慰问演出、专题晚会,群众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表演、暑期艺术实践、录音录像等。声乐艺术实践的演出形式可以分为独唱、重唱、对唱、小组唱、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音乐小品、音乐剧、歌舞剧、歌剧片段等。所有这些活动依据性质、目的、内容、环节、形式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演唱要求,具有不同的表演实践内涵。总体而言,声乐艺术实践活动共计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声乐教学实践、校园文化艺术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等。高校要想真正加强声乐教育,就要坚持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实施,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掌握声乐水平的质量只有靠实践去检验。没有实践训练,声乐教育只能说是流于形式。

1 声乐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训练

在课堂中加强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属于与课堂教学工作直接联系的实践内容,如声乐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个人演唱会、毕业音乐会等。这类实践主要用于检验学生阶段性声乐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正规的实践演唱机会。其中毕业音乐会是全体毕业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正式文艺演出活动,声乐节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全学程整体学习成果的机会,是艺术专业学生大学学业的全面总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全面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声乐实践,形式非常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声乐活动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校园歌手、校艺术团、合唱队、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专题晚会、节日联欢会、社团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由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音乐活动,而作为校园文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这类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例如在全校性的合唱比赛中,音乐专业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参与非音乐专业院、系排练、辅导工作的组织、训练、指导的核心力量。通过这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为日后开展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其他各类音乐活动中,有关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活跃大学生业余校园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为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增长艺术才干,提高实践能力。

在社会中加强实践训练

社会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这类活动主要通过面向社会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社会音乐普及、宣传、教育、娱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联系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实践平台,推动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宣传了学校和系科,扩大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声乐社会实践活动是音乐社会实践的必要组成部分,与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相比,其演出的艺术实践舞台从校园搬到了机关、厂矿、部队、社区、农村、城镇的社会舞台。由于社会实践的演出地点、场地、听众、环境等物质条件相对复杂,因而加大了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和面对不同条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工作的难度,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这类活动主要有慰问演出、公益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政治活动、主题演出、社区表演、送戏下乡、暑期艺术实践、街道宣传、志愿者活动、录音录像,以及电台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等。这类活动因活动主题、参加者、欣赏者、演出形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很大,所以实践演出的要求、标准和效果均应体现相应的差异。参与活动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的回顾与总结,以扩大艺术实践的成果,使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成为自我学习、锻炼和教育的有益活动。

2 结束语

声乐教育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极为广阔、宽泛,且始终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话题。其训练的方法、手段、步骤和内容远远超出了前文提及的若干方面,但不管怎样,任何一项歌唱训练内容都需要受自身内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制约,而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也都必须在其被纳入整体歌唱操作实践中加以检验时,才能检测出训练质量和效果的优劣,才能明了声乐训练的方法、手段是否正确、奏效和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注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我们的声乐技能技巧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声乐能力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超,我们的艺术表现、创造能力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琦.漫谈音乐美学中的声乐美学[J].艺术百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