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实用10篇)

时间:2025-02-10 15:34:22 admin 今日美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1篇

前段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2篇

我怀着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他的.文化内涵。

他主张:知识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叶圣陶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叶圣陶先生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3篇

今年夏天暑假酷热,不知做什么事情,闲着的时候读了《叶圣陶集》,读着读着,感觉其中说的很多事情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多都是以讽刺的手段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尤其对胡适的《差不多生传》深刻,现在谈谈鄙人的肤浅体会,还望不要笑话。

“差不多”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这类习惯的人的称呼。中例举了差不多先生写字、赶车、找医生看病几件事,别有讽刺意味地把因差不多带来的麻烦,最终因为这个习惯而死(:.ao.)了。这个差不多先生,最终因为差不多而害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是一个差不多先生的代言人?

回想念书的时候考试考个九十分还沾沾自喜,反正同学们考满分的'也没有几个,九十分已经算不错了。殊不知自己已经逐渐的走向差不多先生的那群了。走出了学校,又进入了学校。先前是角色是学生,而这次是教师。当学生的时候,犯了错误可以被老师原谅,可以弥补;而当了老师犯了错误,就是处分、批评、扣工资,实实在在的利益触犯。然而,经常就是一个“如此而已”安慰自己,竟对自己已经变成“差不多”先生而不知晓。不是不知晓,关键是自制力问题。有句话说的,男人和男生的区别在于能否自制。我的自制力与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什么事都不求更,只要差不多就行了。学校9:30上课,就要9:10分才从家里来,经常迟到几分钟,老是被领导批评,我也不意思,但是就认为何必在乎那几分钟,上课就得了,差不

多就算了;整资料,是个精细活路,而在我手里出来的资料,总是有那么一点瑕疵,我也常常认为差不多就算了。久而久之,我就成了懒散的代言人,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差不多”先生。蓦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无地自容,悔恨万分。

日本人是一个可恨又可敬的民族,可恨之处罄竹难书,可敬之处就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日本人是个很笨的民族,只会循规蹈矩,创造力不足。但是就是他们的循规蹈矩,对于事情吹毛求疵的态度让人敬佩。正是由于他们的严谨,丰田、索尼这些品牌才在世界上受人青睐。反观我们身边的东西,如山寨手机,公路豆腐渣镶边,碎杂油路,那样不是差不多先生的构造。

呜呼,从我到社会,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啊。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要求自己做事精益求精是做得到的,而且必须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以人格担保,无论他给我多少代言费,都不在做差不多先生的代言人,同时,也希望你们也不要做他的代言人,也希望差不多先生自惭形秽,隐居深山,退出江湖!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4篇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5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常人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这两个问题,但不同的是成人有一定的自我引导能力,而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至管重要。但是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对于成人而言,要了解自己的爱憎悲喜已经够难的了,要了解儿童,并用正确的知识引导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有的成人做的就比较好,有的成人做的就非常差,自己的成长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儿童在一定的引导之下,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方面也会做的非常好。尤其是爱阅读的.儿童,他们在读书中可以获得好多的知识,加强自我的认知,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引导,所以现在好多学校和老师都特别重视学生们的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的途径。

所有的儿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自己他们通过改善现状来消除自卑感。自卑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自卑,自卑还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管理得当的学校常常可以弥补早期教育的不足,理想的学校是家庭和广阔的现实世界之间的中介,它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教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地方。

然而,现实中很多的学校,并不是描述中的理想的学校,这些学校过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不关注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传授,不了解学生,进而对学生早期教育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往往是眼中只有分数和考试,似乎只有考试成绩才是评定的唯一标准。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尤其是中学,不能只看他们的中招成绩,而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培养了多少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6篇

当前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量的积累。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开阔。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匆忙之中静下心来,我不断问自己:你引导学生读书得法了吗?真正帮助学生把读书所得转化为能力了吗?这里的能力我认为不单指学习方面,还应包括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想法是源于我教过的学生,读了很多书,很爱读书,可书面和口头表达都成问题,与人交往也不通畅,有一点自我封闭的状态。那么书读哪儿去了呢?很遗憾,任教两年,虽使他的学习状态有改观,但我一直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没有机会去了解这现象的本质原因。

可见,如放任孩子去读,仅提供书目或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在研究读书的方法指导、思想引领等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就好比吃一顿自助餐,美食琳琅,个个营养,是否随意吃进去都有益处呢?在程序上也有先后之分,讲究吃的科学。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我找到了源头。且看叶老的原文:

“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看,读书不是漫无目的,教师一定要有所思考。定标准,否则学生无所是从;做研究,否则学生读无所获。分数、量化表格都是数据,目的在于帮助分析,找出更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教育家与语文老师的区别。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7篇

寒假里,我在校领导及同事的推荐下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梦》。一卷在手,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将近五百页的文字,分为六大部分。分别记载了朱永新的教育随感。我很佩服这位专家能有这么执着的精神对待他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中有着丰厚的建树。读过他的文章,让我有种愧疚,没有理想的目标和动力实在不能称得上有为青年,况且现在我还年轻,漫漫人生长路要走,我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新教育之梦》为我们讲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几个纬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在这几个态度中,我觉得对他人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同样重要。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而对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能力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体会:

1、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不应过分执着于某一种观念,而应发挥我们的创新精神,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来进行整体思考,各个突破。着力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2、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开发学生的智商。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对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得处理师生互动关系。

4、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以教育为主题的故事更是叫我们眼见不鲜。我们已经变的麻木,如果我们能把“它”一一记录下来,在闲暇时拿出来翻翻,不又是别有一番一会。

5、生活如同一本书,其中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启示。我们应该多加观察,多加思考,从中得些人生的蕴涵,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人性的修养。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8篇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它是由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

这本书讲了很多个小故事,我对其中的两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位穷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的人孽待他,于是他逃了出来,在回家的船上,有几个喝酒的乘客很同情他,于是给了他许多钱,少年非常的高兴。但是后来当他听到这几个乘客在辱骂他的祖国时,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毅然把钱还给了他们。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非常的敬佩这个少年,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愿自己的祖国受辱。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近百年来,我们的祖国很落后,受到别的国家的侵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多少爱国人士为了新中国,为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牺牲!我要向这个少年,这些爱国人士学习,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尽一份力。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朋友,放学回到家,他跟爸爸抱怨:“老师不高兴时态度不好。”爸爸告诉他:“老师不是神仙,也会有烦恼的时候,你对我和妈妈不也有态度不好的时候吗?而且,有些同学调皮、不懂事,不尊重老师,这些都会令老师烦恼。所以,老师有时候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老师呕心沥血,为学生付出了很多,是开启你智慧之门的人啊!老师是你最应该尊重的人之一啊”

读了安利柯爸爸的这一番话,我深有感触。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读了六年书,教我的老师有十几个。他们教我认字、感恩、分享,教我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好的品德。他们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慢慢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使我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那凝聚了老师多少的心血啊!老师是多么伟大啊!成长过程中多亏有老师对我的无私付出,对我的关怀。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述的就是老师无私奉献的一生。我觉得我要尊重老师、关爱老师,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回报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爱,有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学习、爱祖国,只要人人都充满爱,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9篇

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是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体验。这部文集不仅涵盖了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还广泛涉及了教育杂文、时论以及教育随笔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深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打动。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非单纯的灌输和填鸭。他主张教育应贴近生活,注重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文集的语文教育部分,叶圣陶先生详细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性质、教材选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他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的教学,更是语言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他也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此外,叶圣陶先生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这部文集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报告 第10篇

叶圣陶,这位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的伟大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田。在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之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所打动,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生活化。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他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他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学以致用。这种理念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的教育现状,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此外,叶圣陶先生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文中,他提到:“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认,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叶圣陶先生对语法和修辞的看法所吸引。他指出,语法是教人如何把话说得对,而修辞则是如何让话说得好。他强调,学语法不一定要去上专门的语法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这种观念打破了我对语法学习的传统认知,让我明白语法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规则,而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他也强调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认为修改文章就像铸剑一样,需要经历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精湛。

除了语文教学方面的见解外,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推广上。他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童话作品如《稻草人》不仅富有童趣,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