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报告(合集3篇)

时间:2025-02-12 14:39:28 admin 今日美文

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校园霸凌;霸凌定义;立法保护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不仅威胁着校园的安全,也屡屡挑战着社会的神经。2015年3月引爆舆论的留美中国学生霸凌女同学案将校园霸凌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对于当事人、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如同存在着的一股负能量。如何积极有效的从法律层面应对校园霸凌事件,将是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一、对校园霸凌的界定

“霸凌”一词主要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其源自西方bullyig一词的音译。霸凌虽然是一个外来词,但是霸凌本身,却并不是一个外来现象,其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通常是指学生之间的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包括肢体上、言语上的攻击,也有可能是类似_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霸凌是一种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不只一次地被欺负。霸凌的行为是通过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等形式呈现出来的。

二、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其背后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从家庭环境因素方面来说,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等方面有缺陷的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极易形成孩子的人格障碍,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致其行为不轨,甚至最后发展成为犯罪。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教管的缺失也会对校园霸凌起到一定的作用,很多校园霸凌事件,都是在事情发生以后,甚至是产生了严重的结果之后,学校才知道此事。大多数孩子选择忍气吞声,甚至不会主动找老师、家长求助。而作为教育者,普遍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有效的防治校园霸凌的再次产生,只会适得其反。此外,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这也助长了一些不良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泛滥,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得心智不太成熟的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的误导,从而走向犯罪。

三、外国对校园霸凌的法律保护

(一)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移民国家,隐藏着严重的校园霸凌问题。美国民众真正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是通1996年华盛顿州学生杀人事件,1997年阿拉斯加州、密西西比州、肯塔基州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1999年美国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根据调查证明,这些杀人者多数都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这些校园血案让美国社会不仅仅反省枪支泛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校园霸凌问题,认识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于1999年,佐治亚州最早通过了《校园法霸凌法》(school antibullying legislation),随后,其他州也相继通过,到2006年,有16个州通过了《反霸凌法》,2012年增加到49个州,截至2015年4月蒙大拿州通过该法,美国50个州已经全部通过了《校园反霸凌法》。美国通过严格的法律来表达出了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

(二)日本

日本社会对校园霸凌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发的霸凌自杀事件,校园霸凌开始被日本视为社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2013年之前未对预防和管控校园霸凌制定任何专门的法律,学校和有关机关应对霸凌问题所依据的是文部科学省出台的政策文件,其仅包含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2013年4月,在野六党向国会提交《霸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案》。2013年6月,在第183次国会上,《霸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以赞成票居多正式通过,并于9月开始施行。

四、我国的立法建议

从我国目前的有关校园霸凌行为的法律层面上看,中国内地的反霸凌的应对、研究起步较晚。也是在近几年,网络上频频爆出有学生被霸凌的视屏,这不仅是对被霸凌者的二次伤害,也反映出了我国在处置校园霸凌事件方面的不足。虽然目前也有地方陆续出台了应对校园霸凌的相关措施,但是,我国也有必要加强对校园霸凌的法律监管,反对校园霸凌,不应该停留在文件层面上,只有将其纳入法律规制,才能从根本上进行预防。

我国的立法目的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来对少年儿童进行保护。但是因为我国的法律自身的原因,很多孩子犯了罪却不能处罚,由此使得一些孩子滋生了对法律不削一顾的态度。对于那些实施了不良行为的孩子,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教育未跟进,司法措施力度不够,后期的教育矫治不能同步,由此而造成了产生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的局面。校园霸凌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会给被侵害的孩子带来恐惧感,留下人生的阴影。对于校园霸凌问题,我国政府尚未涉及对校园霸凌相关的法律修订以及规则的制定,因此,我们国家不应该再对其回避,而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去应对。

根据一项调查的显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12岁到16岁之间。按照现在的《刑法》,不到14岁,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满了14周岁,不到16周岁,只有那8类特定行为才需要负刑事责任,而校园暴力行为还远达不到那8类行为的危害程度。在英美法系当中,校园霸凌的行为最初就被当做犯罪行为,而且是属于那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受到人们较高的重视,因此,首先在观念上就和我们国家不一样。《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们国家最先运用的法,从该法律上看,此行为达不到犯罪,再加上我国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想要切实处理校园霸凌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对实施校园霸凌的未成年人确立和追究法律责任是行为人教育矫正与校园霸凌防治的需要,也是教育法治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相当的责任能力,同时校园霸凌通常符合法律责任的其他构成要件,行为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上的空缺,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园暴力加以规制,笔者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一部反校园霸凌法,或者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调整完善管理规定,即便是对于未成年人,只要其触犯刑律,并达到了一定的后果,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此来严厉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达到自负其责的效果。

五、结语

校园霸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的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等问题,为从根本上保护被霸凌者的合法权益,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该制定一部反校园霸凌法,综合各方因素对校园霸凌事件进行应对,对片面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观念进行一定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翁福元.校园霸凌:学理与实务[M].台北: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报告 第2篇

【关键词】 鼓膜;创伤和损伤;干预性研究;儿童

Cause for Tympanic Membrane and Evaluation of Intervention Effect in Different Ages of Students/LOU Zheng-cai*, HU Yun-xing, LOU Zi-han, et al.*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Center Hospital of Yiwu, Yiwu(32200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for tympanic membrane in different ages of student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njury causes, treatment measures and healing condition was made in 71students with traumatic perfor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from January of 2007 to June of 2009. Results The direct injury ()by pencil and branch were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tympanic membrane in 17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upils, followed by boxing (). The boxing () were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tympanic membrane in 54 cas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llowed hitting by basketball (). The leading causes of students visiting were external bleeding(), earache () and trauma history ().Except 2 infection, the healing rates of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were (69/71), among them there were 33 cases () natural healing and 36 cases () by gelatin sponge respectively. The healing time were 9 to 47days and 6 to 38 days.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ause of tympanic membrane in different ages of students.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Key words】 Tympanic membrane; Wounds and injuries; Intervention studies; Child

中小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屡有发生[1],如果不及时就诊,可引起耳漏、听力下降等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治疗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同时,开展不同年龄段学生创伤原因及创伤方式分析、评价预后,对预防和干预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具有积极意义。2007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对71例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原因、致伤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07年1月-2009年6月选取符合下述纳入标准、首诊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耳科门急诊的4~18岁不同年龄段学生共71例:(1)烫伤、化学烧伤、锐器刺伤、虫咬伤等直接损伤;(2)掌拳击伤、体育运动时击伤、按压耳道等间接损伤;(3)烟火、鞭炮等意外爆炸伤。排除标准:(1)乘飞机或潜水导致的气压性鼓膜伤害;(2)医源性的鼓膜损伤;(3)各种交通或跌伤等意外事故导致颅底骨折合并鼓膜穿孔(1例患者可能存在多项症状)。

方法 患儿接诊后对损伤原因、损伤方式、施暴者及学生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调查。额镜下用酒精干棉球擦拭外耳道,取出外耳道耵聍栓,轻轻吸净外耳道血性分泌物,观察鼓膜损伤情况。对年长合作学生,予以耳内镜成像系统行中耳系统检查,了解中耳结构及穿孔边缘残余鼓膜。检查完毕依据年龄、家属意见、外耳道狭窄程度及患儿合作情况,予以明胶海绵贴片修复或自然修复处理,口服抗生素7 d,定期额(内)镜下观察穿孔愈合情况。穿孔大小评定标准[2]:小穿孔为穿孔面积

2 结果

鼓膜穿孔部位、形态及大小 71例学生中,男生59例,女生12例;左耳48例(),右耳23例()。鼓膜穿孔部位:紧张部69例(),松弛部2例();前上象限7例(),前下象限39例(),后上象限9例(),后下象限9例(),中央型7例()。穿孔大小:大穿孔6例(),中穿孔24例(),小穿孔41例()。穿孔形状:椭圆形22例(),不规则形7例(),肾形12例(),三角形11例(),圆形17例(),马蹄形2例()。不同学龄段学生鼓膜损伤原因见表1。71例学生中,鼓膜直接损伤11例,均为学生掏耳或玩耍时被同学用铅笔、木棒、锐器等刺伤,其中9例为外来务工人员,2例为父母外出经商,由爷爷奶奶照看。

就诊原因 外耳道流血19例(),耳痛22例(),听力下降7例(),耳闷14例(),耳流脓2例(),耳鸣1例(),因被打家长要求检查35例()。

掌拳击伤施暴者人口社会学特征 46例施暴者中,男44例,女2例;教师13例(),父亲7例(),同学21例(),母亲3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8例(),高中12例(),大专11例(),本科2例();年龄:14~20岁13例(),21~30岁2例(),31~40岁20例(),41~50岁11例()。

鼓膜穿孔愈合情况 71例学生随访2月,其中2例感染,69例穿孔愈合。愈合的69例中,其中33例()自然愈合,愈合时间9~47 d;36例()明胶海绵贴片修复愈合,愈合时间6~38 d。69例愈合后自觉无听力下降及耳闷等,愈合鼓膜形态与正常鼓膜无差异。

3 讨论

创伤性鼓膜穿孔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影响学生听力,从而影响其学习、生活,如继发感染,可遗留永久性穿孔[3]。结果表明,不同学段学生引起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及致伤方式存在差异。学龄前及小学生鼓膜损伤主要由玩耍或掏耳时被同伴用棉签、小树枝、铅笔等尖锐物直接刺伤引起,鼓膜穿孔同时往往伴有外耳道损伤导致鼓膜及外耳道出血。其次为节日、婚庆及祭祀时儿童近距离燃放鞭炮导致爆震性鼓膜穿孔。调查发现,该年龄段患儿家长多为外来务工或外出经商人员,缺少监管或监护人对玩耍物可能造成鼓膜损伤的认知程度差是造成儿童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监护人对各种损伤的认知程度在学生伤害相关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4]。

随着年龄增长,中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与家庭和校园暴力密切相关。结果显示,掌拳击伤是导致中学生鼓膜穿孔的主要原因,与成人具有相似性[5]。掌拳击伤鼓膜穿孔施暴者多为16~50岁男教师、父亲或学生。原因可能为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思想尚未成熟,而家长及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期望值过高,导致双方矛盾冲突引发家庭或校园暴力。有调查表明,家庭和校园暴力主要见于身体暴力-掌拳击他人头面部及四肢,由此造成被侵害对象肢体软组织损伤、骨折和鼓膜穿孔等[6-8]。但校园暴力中教师和学生侵害的主体对象不同,教师暴力与家长有共同点,侵害对象为学习成绩较差、上课开小差、经常泡网吧的学生。学生或校外青年的校园暴力施暴者以职校男生偏多,多数存在自卑、自暴、自弃心理,侵害对象主要为弱势学生,以发泄自己心中不满、敲诈勒索钱财、逼迫抄袭作业等[9]。值得注意的是,女生施暴有增多趋势并具有隐蔽性[10]。

学生创伤性鼓膜穿孔是否主动就医与其主诉能力、症状情况及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结果表明,学生鼓膜创伤主要以耳道流血、耳痛或因外伤史家长要求检查等主动就医,其中2例中耳感染就诊,极少有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主动就诊。与成人鼓膜损伤主诉耳鸣、耳闷等症状不同[11]。其原因除部分学生被伤害不敢告诉家长外,可能与儿童对轻度听力下降不敏感有关。其次,儿童几乎无耳鸣自觉主诉,是否儿童对耳内异常响声不敏感,抑或忽视耳鸣、耳闷等症状尚不清楚[12],可见对于无主诉能力的儿童或耳鸣主观认知能力较差时,创伤性鼓膜穿孔以耳鸣唯一症状而无其他任何异常表现时,鼓膜穿孔便是一种“沉默”着的病态。而忽视症状和延迟就诊是学生中耳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头面部外伤后应及时在家长陪同下到专科医院检查。此外,目前学者主张鼓膜创伤性穿孔应及时进行内镜或贴片修复等干预[13-14],但儿童疼痛耐受性差,不易合作,需全麻下进行,既影响学习,又增加医疗费用。研究表明,创伤性鼓膜穿孔自愈能力强,无论鼓膜直接或间接损伤,多数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15-16]。因此,儿童创伤性鼓膜穿孔不应过分提倡人为干预。

总之,创伤性鼓膜穿孔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应针对不同损伤采取不同教育及监管措施。低龄学生应禁止掏耳及燃放烟火鞭炮,杜绝中学生家庭和校园暴力。一旦学生鼓膜损伤应及时就诊,定期随访,防止感染,避免遗留永久性穿孔。

4 参考文献

[1] 楼正才,胡云星,杨剑,等.浙江省义乌市居民鼓膜损伤现况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86.

[2] 梁之安,冯俊明,杨琼华.压力波对听觉器官的致伤作用Ⅰ:致伤部位和损伤特性.生理学报,1983,35:369-377.

[3] 封成生,陈登巨.鼓膜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意义.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0,14(3):117-118,148-149.

[4] 郭书芹,孙业恒,范亚萍,等.家庭因素对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18-220.

[5] 楼正才.掌拳击伤鼓膜损伤机制分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2):117-118.

[6] 胡佩诚.200对夫妇家庭暴力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71-172.

[7] 鲁涤,张凤芹.丈夫施暴致伤妇女101例鉴定分析:兼论家庭暴力的法医学鉴定.法律与医学杂志,1997,4(4):155-157.

[8] 荆春霞,王声,陈青山,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2-23.

[9] 陈海珍,池桂波,李文立.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74-2276.

[10]杨金志,宋昀芸.残酷青春为何一再上演?义乌商报,2009-10-28(13).

[11]楼正才,胡云星,陈华英,等.鼓膜创伤性穿孔不同临床时期创缘特征及干预.中华创伤杂志,2009,25(3):261-263.

[12]曾祥丽,王树芳,岑锦添.儿童耳鸣特点的初步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54-556.

[13]何江,徐志文,吴铖林.氯霉素浸棉膜片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6(2):111.

[14]刘涛,赵菊梅,梁传余.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华西医学,2008,23 (6):1377-1378.

[15]楼正才.鼓膜外伤性穿孔人为干预及自然愈合疗效观察.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15(12):691.

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报告 第3篇

一、伤痛,让我不断深思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但今年的这个节日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快乐,却给了我十年教师生涯中最震撼、最伤痛的一次难忘经历。

下午第三节课后,班里的孩子们开始了每周的例行工作――自由调整座位。

本学期我大胆地对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给予孩子们充分表达愿望的机会。正是这个机会,坐在A前面的两位同学,向组长诉说着不愿意再坐到A的前面,希望调整座位。本来也是一种正常意愿的表达。结果,A听了之后,像匹脱了缰的野马,向前面两位毫无反抗能力的女同学进行穷追猛打,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来帮忙阻止A对两位女同学的猛打。当我听说后,立即从办公室奔向教室,在通往教室的过道上碰上了打斗中的学生。我立刻拦住A的暴力行为,不停地说:“你先冷静下来好吗?”但A像疯了似的,说:“关你什么事,你帮她们来拦阻我,就打死你。”霎时间,他像发疯了似的,两只小手紧握着拳头向我扑打过来。我拼命地用手臂去阻挡他的攻击。在一番折腾之后,他挣脱了我的手,冲进教室。我忍着伤痛跟了进去。只见他把那两位女同学的书乱扔一气,然后一口气把四支圆珠笔的笔杆都折断,还当着全班同学在我面前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信不信,我一刀_。”然后,他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此时,痛楚、震撼、气愤、羞愧在我心里搅成一团,说不清什么感觉。我想起接班以来,自己每天为了他,苦口婆心、早出晚归、无微不至,却落得如此回报,禁不住潸然泪下。

我尽量克制自己,回到办公室,静静地深思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瞬间,此时手臂间隐约传来的伤痛,让我马上联想到,A不也在经历着伤痛吗?他的经历、他的家庭对他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A的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抚养。然而他的父亲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使他无法与父亲进行正常交流。他渴望与母亲在一起生活。于是,他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学,严重地阻碍老师的教育与教学,以此来威胁父亲让他跟随母亲生活。在过去的三年间,他转了四所学校,根本无心向学。

六年级我接班后,决定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感化教育。从接手的第一天,我就有意无意地找他谈心,一开始只是随意聊聊,后来开始有意识地引导。我真诚地当他是我的朋友,对他的苦恼尽量表示出理解,给予他生活的指导。同时,为他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请同学们给予他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让他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一职。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A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为的是赶上从大沥(佛山郊外的一个乡镇)到佛山的第一趟车,到学校来督促值日生打扫公区。这让我既感动又感慨:孩子是多么渴望为集体服务啊!于是,我把A的事告诉同学们,同学们无不投以赞叹的目光,正是这些赞许,使A脸上多了自信。上课时,他开始主动地记笔记,耐心地向同学、老师询问作业的不懂之处;走在教学楼的长廊上,时常能听见他的欢笑声。看到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就像喝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可惜,好景不长,在今年3月,他的妈妈以工作为由,打算将他交还给父亲抚养。孩子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觉得他唯一依靠的人也将离他远去,而变得失落。同时,现在学生们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大,相处中发生摩擦的频率也在提高。细想之下,因为这些原因,A做出这类失控的事情也符合人之常情。

我不断地思考:眼前是不是应该多给A一些耐心、信心、宽容、理解与引导,帮助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这样,他才可能缓解逆反心理,抑制报复行为,使他既不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不成为同学暴力的施暴者,更不至于越错越远。我凭借着多年班主任的专业敏感,认为应将这次事件作为教育资源,运用同学们的力量来帮助他,同时也教育其他同学。于是,我围绕“校园暴力”这一话题,策划了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让我不断觉醒

当天下午放学时分,我再次走进教室,发现A已经走了。

突然,我灵机一动,马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简短的班会――告诉孩子们A的不幸家庭生活,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然后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讲述A对同学施加暴力的事件发生的经过并进行反思。

晚上,我意外地接到A的道歉电话,询问我与同学的伤情。在电话中,我与A进行了交流,让他明白到用暴力的方式对同学、老师发泄不满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鼓励他向同学道歉。第二天的早上,我陪同他走进教室,让他亲自向两位受害的同学道歉,并说说自己的错误原因。看到A满怀歉意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4月2日,我有幸到佛山二中,参与“防范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班会研讨,在与专家、市区两级名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校园暴力很普遍,严重地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回到学校,我策划了第二次关于校园暴力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认识校园暴力的性质与分类。

4月22日,我又与同学们策划了“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活动。活动通过“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教育思路,引导学生正面了解校园暴力,敞现真实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在辨析交流中,对事件进行分析,认清事件的原因、危害,指导他们当真正遇到小矛盾、小误会时,懂得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升级为暴力,最终得出最适合本班实情的《制止校园暴力的智慧宝典》。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别人,尽可能地减少与避免校园暴力,促进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以下是第三次主题班会活动――“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的过程。

第一步,视频展示,直击校园暴力现象。

1.直接引入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分类。

2.播放校园暴力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暴力现象。

3.提问:从以上事例中,你可以看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自由讨论。

5.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校园暴力没有赢家,是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步,全方位看究竟。(分析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1.自拍视频“学生在踢毽子时发生的小矛盾”,播放“毽子风暴”。

2.分小组讨论:

1)如果你是片中的施暴者,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片中的受害者,你又是怎样想的?

3)如果你是当时的旁观者,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从上面的个案中,谁知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学生自由作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辨析,更能体会暴力发生的原因。)

3.总结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课件演示。)

校园暴力发生的导火线:小误会、小矛盾――升级为争吵――直至失控导致悲剧发生。

(设计意图: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暴力产生的原因,由此提出不让小矛盾升级为暴力的关键。)

4.如果你遇到视频当中的情况,将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结局,请演一演,进行比较。

1)以暴制暴。

2)握手言和。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演绎两个不同的结局,再通过对比,让他们明白握手言和的结局更适合,并且知道化解矛盾,避免升级为暴力,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5.小结。学会宽容,尝试容忍,放弃所谓的面子,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则矛盾升级之后带给大家的只能是后悔莫及。

第三步,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待人。

1.现在分小组设计《制止校园暴力智慧宝典》。

课件演示:

1)当小矛盾、小误会发生时,你会如何解决呢?(遇到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2)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3)你是怎样与老师友好相处的呢?

(设计意图:寻找大家乐于接受、最有智慧、最有效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别人、保护自己。这是这次班级主题活动的一个提升。)

2.老师作简单地点评,师生同唱《真心英雄》。

3.最后,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制止校园暴力,学会宽容别人。

三、研讨,让我不断成长

班会活动后进行了交流点评。

佛山市铁军小学谢先刚校长点评:1.从活动中看出老师对班上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很深入。2.老师采用系列班会的形式,用爱的情感和班主任的智慧来解决班中出现的问题,用一个教育主题引领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引领孩子的成长。3.班会在选材和案例上,牢牢地围绕班里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展开,很有教育意义。4.由学生主持、参与,事件的当事人、直接受害者及旁观者都身在其中受教育,都从多角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5.建议:在班会活动的最后过程,让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来说一说当时发生事情的感受或从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可能效果更好。

佛山市铁军小学江玉珊老师点评:这样的主题活动,使孩子们都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处理小矛盾,防止它升级为暴力事件。但我们是否应思考:同学间矛盾发生时,更应教会学生求助,因为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山市第九小学张丽琴校长点评:1.班会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参与活动。2.老师在活动的策划、组织上,思路清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明确知道如何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3.建议:在学生主持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介入到活动中去,指导孩子更清晰地思考,让班会活动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佛山市第九小学龚坤明老师点评:A这名孩子是一名施暴者,同时他何尝不是一名受害者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成年人的行为都有其背后复杂的动机和原因,何况是一个孩子!他不幸的家庭遭遇,致使他有着不健全的性格。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