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的调查报告(3篇)

时间:2025-01-30 18:56:29 admin 今日美文

校园霸凌的调查报告 第1篇

事实上,如果遭遇肢体上的暴力、有人身危险,人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遇到了校园霸凌,而一旦遇到同学的排挤冷淡、谣言侵扰,人们就开始犹豫用“校园霸凌”这个词来说这些行为是否过于严重。

调查发现,“散布谣言”、“孤立排挤”、“讽刺挖苦”这些霸凌行为更容易被女性识别出来。

不同性别受访者对校园霸凌行为认知差异:(单位/%)

同时,3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对霸凌行为最为敏感,而20岁以下的受访者对于“孤立排挤”、“毁坏财物”等行为的认知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校园霸凌的调查报告 第2篇

校园霸凌最容易发生在相同性别之间,而异性相侵的现象较为少见,但男生总是更容易受遭受霸凌:“男生欺负男生”是最常见现象,而“男生被女生欺负”的概率要比“女生被男生欺负”的概率大。

你观察到霸凌行为经常发生在什么人群之间:(单位/%)

在对校园霸凌有不同体验的人群中,旁观者与亲历者对霸凌行为发生人群的认知与整体结论一致。但对比霸凌亲历者们的数据,通过生活或媒体渠道获知校园霸凌的旁观者们更容易高估霸凌行为发生在女生之间的可能性(超30%)——这可能与网络上女生间扇耳光、扒衣服等视频的传播力大有关。

校园霸凌的调查报告 第3篇

受新闻、视频等媒体内容影响,我们明显低估了霸凌行为发生在教室操场等校园公共场所的概率。

在调查中,身份为被欺凌者的网友认为霸凌行为发生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的比例就要高于其他场合。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如果霸凌行为很难发生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即使发生也会很快被老师制止。

如果遭遇校园霸凌,有1/4的被霸凌者会选择独自沉默,有接近一半的被霸凌者会选择“打回去”,选择告诉家长、告诉老师的人群比例在这两者之间。

遭遇霸凌行为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多选/%)

很少人会认为霸凌行为不可避免,一半的受访者都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视作霸凌出现的根本原因。而比起指责学校做得不够好,更多的人认为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不同年龄受访者对霸凌行为根本原因认知差异:(单位/%)

20岁以下的人群更倾向于将霸凌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归责于家长教育的问题,而30岁以上的人群更倾向于归责于法规制度与学校引导的缺陷。

结语 感谢您对“校园霸凌”的关注,以及对反对校园霸凌的支持,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还校园一片清净和谐。

数据分析:邹碧颖 毛迪

设计:郭宇

问卷设计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