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1篇
首先,作品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如贵族的腐化堕落、农民的悲惨生活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他们的苦难和救赎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脆弱和伟大。
再次,作品所传达的救赎主题让我深受感动。在聂赫留朵夫的不断努力下,玛丝洛娃得到了救赎,这也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内心的恶魔,实现自我救赎。
总之,《复活》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和社会现实的作品,它让我对于人性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这部作品对于每一个读者都会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2篇
《复活》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骗取”了故母的养母卡秋莎·玛斯洛娃的爱意,导致她被迫成为了_。当她被诬告谋财害命时,正好聂赫留道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卡秋莎后深深感到自己毫无人性,于是他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过错,便为她奔走伸冤,并向她求婚。后来伸冤失败后,卡秋莎被流放,而聂赫留道夫也下定决心要陪她一起去受苦。他的一举一动卡秋莎都看在眼里,她不仅原谅了他,而且还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声和地位,卡秋莎最后没有与他成亲。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抱有像卡秋莎那样的宽容之心和聂赫留道夫的能够自我反省的心态。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心态,哪怕是看到垃圾却不捡起来,这也是自私的表现。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像聂赫留道夫一样知错能改,努力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就会让比尔原谅你。但如果你一错再错,屡教不改呢?那么比尔不但不会谅解你,而且还会认为你目中无人,从此再也不想和你打交道。另外,我们也要像卡秋莎一样先从比尔的角度考虑,这样才会让别人喜欢上你。
知错能改和宽容也是一种生活技能。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3篇
看完了书,合上书页后,聂赫留朵夫成了一个思考的对象。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他。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家中的女仆卡秋莎产生了爱情,但没有过多的表露。当他做了几年的军官回来后,原本善良的他变成了一头野兽,他玷污了卡秋莎,给了她一笔钱后就抛弃了她。在一次法庭审理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目睹了审理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经过,当马斯洛娃的眼睛扫过他时,他心里极度恐慌,并产生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悔恨情绪。随后的几天里经过思想的斗争,决定“救助”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并与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亚。
读罢这本《复活》,我的感觉就是聂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会他原来的自己实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
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为他敲响了警钟。他不敢直视马斯洛娃那双斜睨的眼睛。他感觉是自己曾经的举动迫使卡秋莎堕落成现在的马斯洛娃,一个,囚犯。于是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马斯洛娃,并要彻底拯救她,与她结婚。这就是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它有许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
然而,我认为聂赫留朵夫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容易,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周遭可以说是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他堕落了。可他能被与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决定重新做人,这说明了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重新开始记日记,“同自己谈话”,“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圣洁的自己谈话”,这是他人生的转变。试想,在一个人人都享乐的贵族环境中,一个公爵,只因一个、囚犯的一个眼神就改变了自己,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然而聂赫留朵夫却做到了,而且是在那个、囚犯近乎于玩弄的态度下做到的。这不得不让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不仅“救助”了马斯洛娃,让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还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帮助被诬陷的囚犯,去找典狱长、副省长,那些它并不想见的人。复活的聂赫留朵夫成为了黑暗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至于他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不顾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旧希望马斯洛娃能宽恕他,并想继续帮助马斯洛娃,这也就是聂赫留朵夫真正的复活了,他已经彻底从一个贵族公爵便回一个善良的人了。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在报纸上曾刊过有个见义勇为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对不正确的事做出纠正。有次他看见卡车司机乱吐槟榔汁,好心的劝他,却因而被打了几乎送了半条命!真是讽刺,报上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热心的人不由得犹豫起来,最后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劝阻,变成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是一个好人的“堕落”。
再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如今有许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天天往游戏厅、网吧跑,家长、老师教育了半天,可惜学生不仅“坚决不改”,还“变本加厉”。学生不学习,也可以适当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只顾“休息”就是“自甘堕落”了。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不知道珍惜,倒显得不如到差的环境中体会一下再回来的好。可是又有谁会到差的环境中去体会呢?既然没有人想去,那么就是人们不知珍惜了。
《复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么重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让一丝一毫的不良因素动摇自己,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4篇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罪恶与救赎的交织。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与改变,使我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悔过。玛丝洛娃的坚韧与宽容,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面对和改正。复活不仅是个人的救赎,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更宽容、更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他人。
《复活》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懂得尊重与理解他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悔过与改变的勇气,就能找到内心的复活。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5篇
《复活》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讲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_,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有人认为,《复活》是为玛丝洛娃而写,她从青春的美丽年华到狱中被冤的阶下囚,再到法庭上的重逢,最后是男主人公对她的付出,她却不敢、不能接受男主人公的再次的爱,她变的成熟了,她不想拖累他,她经历了起起落落得意精神重塑。
也有人认为,《复活》也为聂赫留朵夫而写,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曾经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从而完成精神的重塑。
一个人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变自己,不去进行一次精神的“复活”!
复活是精神上的第二次生命啊!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6篇
他对别人要求特别严苛,他在别人眼中狂暴,易怒,而他对自己更是残忍到越过了生命桎梏,去追求他的精神理想。没错,他是一个疯子,但正是这样的疯狂造就了他,造就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他是个疯子。他的疯狂使他经历了两次死亡。
在他52岁这一年,他整整写了四部歌剧,本已是快累垮的巨人终于被评论家的评论和债务给击倒了,评论与债务使他暴怒,而暴怒又使他的居所成为了疯人院,然后,他倒下了——他患上了脑中风和右侧瘫痪。这意味着什么?一个音乐家无法用手写下乐谱,无法按下琴键!这意味着什么?正如他的医生所说的:“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音乐家。”
而亨德尔自己呢?他感觉自己被禁锢在了一个无形的墓穴之中,对于他来说,不能创作既是死亡。现在只有泡温泉可以一试,但无人成功。可就是这样一点渺茫的微光,让他疯狂。泡三个小时便有可能使人死亡的温泉,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每天泡九个小时。或许在他看来,死亡并不比不能创作更糟糕。
上帝并没有让这个疯子失望,他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他复活了!他以他无以伦比的韧性和意志力挣脱了死神的桎梏。他又重新在教堂的钢琴上弹出了修女们口中的“尘寰之中无人能奏”的音乐。他说:我从地狱归来了。
但仿佛上帝总爱和他开玩笑,恢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陷入了更加令人绝望的死亡。那是复活节,但他又一次倒下了。
这次死亡不是指他的身体,而是他的心死了。他那时常流淌出乐谱的泉眼——大脑,已经流不出一滴甘甜的泉水了,它干涸了!他的歌剧院债楼高筑,债务使他东躲西藏,他没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欲望,精神上的折磨似乎更容易让人绝望,他眼中时常跳跃的火焰渐渐熄灭,这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绝望。连他自己都以为永远完了,甚至还对着耶稣嘟囔:我的.上帝,你为什么将我抛弃?他整天活得浑浑噩噩,只知道睡觉,睡觉,睡觉!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他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为过!
但,他心中那代表着对音乐创作的热爱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只是显现不出来罢了,他又是如何复活的呢?
他是在地狱中被自己的音乐唤醒的!这段乐谱,似乎不是他写的,而是上帝给他的救赎,一字一句都撞在了他的心扉上,依照他现在的处境而给他指明方向,顺着这个方向,他似乎看到了天门向他开启。随即,他干涸的灵感泉眼又重新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流出甘露,况且似乎比以往更加充盈。此刻的他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他强烈的创作欲又回来了。然后,这个疯子在这股创作欲的支配下,仿佛不知疲倦地创作了两个多星期,在这期间他几乎不吃不喝,也不睡觉地创作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弥赛亚》清唱剧,他认为这是上帝与他一起创作的。
不出意料的,这部清唱剧震撼了世界。而它第一次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时间便是有一个复活节,4月13日!
闸门已经打开,音响之河又年复一年奔腾不息。对于亨德尔这个复活者来说,已没有什么能让他失去生活的勇气了。他一直这样昂首挺胸地活在世人面前,不管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磨难。他活到了74岁,在这期间他将所有赚到的钱都捐赠给了医院,可他终于要结束他的使命了,他在病榻上的几日,一直希望死在复活节那一天,结果他真的如愿了,在4月13日清晨,复活节的钟声还未敲响,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便溘然长逝了!
两次的复活,音乐的魅力,来自灵魂深处的音符,用虔诚的心灵创作的音乐,都不得不使我为之震撼。仿佛心情在随着亨德尔的一呼一吸之间而变化,完全处于了他的精神世界之中,崩溃,绝望,愤怒,不安,狂喜,平静,这一种种情绪,织成了他的一生。
这是一个复活者的故事,也是一个疯子,伟人的故事。他是疯子还是伟人?我想他只是活成了自己。
复活读书报告1500字 第7篇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震撼。聂赫留朵夫的自私与冷漠,玛丝洛娃的坚韧与善良,都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但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去面对和改正。
读完这本书后,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珍视每一次与他人的交往。同时,我也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复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不仅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