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信总结报告(汇总3篇)

时间:2024-12-27 09:46:17 admin 今日美文

表扬信总结报告 第1篇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一、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作出道德判断,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德育教育。

二、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部分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此看来,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很多老师都会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对他进行表扬、奖励,但他们往往会忽视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进行教育,没有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受表扬、奖励的学生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奖励,包括受表扬、奖励的学生自己也没有更深一步的得到自我教育。

三、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观念,就好像有学生将自己的钱当成捡到的钱交给警察一样,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享受,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比如,有时我发现某位同学帮助了另外一位同学,我并没有大张旗鼓去表扬这位同学,而是私下找受帮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要他们以各种形式去肯定这位帮助人的同学的行为,要他们去感激甚至是回报那位同学,让那位同学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幸福感、享受感。

在我进行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加以引导,使他们明白哪些才算是好人好事,再让他们去做,并要求他们做完后去体会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四、要注重德育主体的“个性”。

坚持“个性”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当今学生的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前不久有报道称,某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特地购置了大批军大衣免费发放给贫困学生,但几乎没有贫困学生去领、穿这种军大衣,原因是穿上了军大衣就等于你时时刻刻向其他同学暗示你是贫困生,这就是当今学生个性的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给思想上“松绑”,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总而言之,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这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有了缺点要自尊、自重,遇到困难要自信、自强,犯了错误要自督、自制,日常生活要自立、自理。不能光凭规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说教,必须有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适合少年特点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另一方面,从学生来看,也只有在多种活动中才能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实行在教育者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表扬信总结报告 第2篇

《论语・阳货》曰:“乡原,德之贼也”。乡原就是老好人,善于迎合一般人口味,四处讨好,见风使舵,与世沉浮,得心应手,在社会上玩得转,吃得开。孔子认为这种人玩世不恭,于世之外,警醒世人不要受乡原“似德非德”的欺骗。

如今,“乡原”的影子仍存在于一些地方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中。批评下级轻描淡写,批评同级躲躲闪闪,批评上级遮遮掩掩,把民主生活会开成表功会、表扬会。少数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中不要铁面要佛面,主要表现在:有的放“礼炮”,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相结合,回顾总结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多大成绩,对别人也是大讲好听话,即使是提意见,也是明贬实褒。比如,说领导“有时对同志要求太严”、“干工作不注意身体”等等;有的放“空炮”,夸夸其谈,貌似认真,实则应付,避实就虚,谈问题一针见血少,隔靴搔痒多,或谈远不谈近,或说人不说己,不涉及工作实际,不关心解决问题。

民主生活会“变味”,成了工作总结会之类的“大杂烩”,自我批评摆情况,互相批评提希望,思想问题不沾边,组织生活走过场,不能广开言路,不能坚持真理,失去了约束监督的作用。

问题的根子在于没有坚持原则,只求一团和气,好人主义作怪。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失威信,

批评别人很难,批评自己更难,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敷衍塞责。不管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把“面子”放在前头,“多栽花,少栽刺”,“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面子和人情硬于原则,自觉不自觉地把庸俗思想搬到党内生活中来,以此判断是非,考虑得失,不敢唱“黑脸”,让庸俗的工作作风和人际关系占上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被弃之不用。这看起来是与人为“善”,友好待人,其实是自私自利,丧失立场,不负责任。说到底,这是党性观念淡化的表现。在民主生活会上,本来要坦诚相见,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起到“扫灰尘”、“敲警钟”的作用。

表扬信总结报告 第3篇

我是以一节故事讲述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手偶教具,再加上教师的故事讲述,紧紧的抓住了托班幼儿心里特征。课堂纪律由此十分的好,听课的幼儿也多了。一起来看看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1

一周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又忙碌的结束了,在这一周里我班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较显著。前几次有个别幼儿经常出现尿湿裤子的现象,孩子们由于贪玩总会出现这种情景,而这就需要教师去给孩子们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导多去讲述,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日常习惯,在经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努力,这周这种情景在没有发生过。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所学习的资料能够及时的掌握,对于课堂纪律孩子们能够很好的去遵守能认真去听讲。但有个别幼儿不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愿意上课进取发言,总会小手撑着小脑袋不知在想什么。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本事差注意力仅有5--10分钟作为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来把课堂的资料讲述贯穿到位,在保育与教学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一颗耐心加爱心去呵护每一位幼儿。

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2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当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我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所以,帮忙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我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当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供给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我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我喜欢的_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所以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必须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

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资料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进取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趣味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

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_所以,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当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教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窗体底端。

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3

活动名称:健康

活动资料:宝宝不发脾气

活动目标:1,了解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

2,愿意说出发脾气的看法。

3,明白要做开心宝宝,不乱发脾气

活动重点:了解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

活动难点:愿意表述[发脾气_的看法。

反思:

我是以一节故事讲述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手偶教具,再加上教师的故事讲述,紧紧的抓住了托班幼儿心里特征。课堂纪律由此十分的好,听课的幼儿也多了。放了进行到让幼儿自我想办法,不让故事里的主人发脾气时,很多幼儿都想不起来,甚至有的幼儿说不开心了当然要发脾气。幼儿有了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立刻修整讲课思路,强调宝宝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并举例到自班小朋友的身上。经过这一重复,幼儿明白了很多,明白要做一个不发脾气听话的好宝宝。经过这次上课,我明白了孩子很天真,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用爱去呵护。教师有一点小小的误差,就能改变孩子很多好的一面。所以,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期望自我能够做到没有错误,没有失误,把每节课都上的精彩万分。

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4

今日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正式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幼儿们还不习惯,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更有一些新来的幼儿甚至在上课时候讲空话,还带动了一些比较乖巧的小朋友,课后,我也找了一些原因:第一,新生的常规和上课要注意的一些东西还是不熟悉,第二可能是我在上课的时候不够生动,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注意力没有集中上来。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尽力让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听我讲课。

小班每周教学工作总结5

《了解居住的地方》是一节以社会领域为主的小班教学活动,主要是

经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我所居住的社区环境,明白自我家的地址,从而激发幼儿对居住地周围环境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请爸爸妈妈帮忙在家中告诉幼儿自我家的准确地址,并在回家的路上对自我家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初步了解自我家周围的环境,从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过程中,我的导入环节新奇趣味,利用走迷宫的形式导入,熊宝宝玩累了想要回家休息,可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请小朋友帮忙,幼儿对活动充满了兴趣,经过小朋友帮忙熊宝宝回家,引出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熊宝宝会不了家了,从而引出主题:对自我家周围的环境不了解,不熟悉。在展开环节,我经过一连串的提问:你的家住在哪里,住在几楼,你家附近都有哪些环节设施场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且在这一环节对幼儿

进行适时的鼓励,这种对幼儿的肯定让幼儿充满了自信,我的充分提问让班级中几乎大部分幼儿都有机会进行表达,注重了提问面向全体和对幼儿的鼓励教育。然后,我出示一些幼儿常见的场所图片,如:诊所、学校、饭店、广场等,联系了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此外,我还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我为每一名幼儿都供给了一张场所图片,请幼儿找一找、圈一圈,从中找出自我家周围的场所,并且进行标记,从而让幼儿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深。幼儿的最喜欢的就是游戏,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中也为幼儿供给了游戏:带路。让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