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4篇)

时间:2025-04-02 10:17:19 admin 今日美文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1篇

1租赁会计概述

1、1租赁的定义

1、2租赁的特点

1、3与租赁会计相关的概念

2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2、1租赁类型的确认与计量

2、2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特点

2、3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3租赁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租赁会计现状

3、2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3、3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租赁会计整改的一些建议

4、1租赁交易界定标准不统一的改进

4、2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规定的改进

4、3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处理的改进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2篇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3篇

一、次要内容: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作文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爲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讨: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爲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麼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爲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根本任务思绪:

选题——查阅材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正——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论文选题、定题

——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论文开题报告

——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论文中期反省

——论文定稿打印

指点教师审阅

毕业论文辩论

应搜集的材料及次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规范》;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网络文章

彭泽元《如何处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材料汇编)》;

朱赤赫《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停止习作训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xx年第05期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4篇

(一)研究意义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xx。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xx(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xx(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x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