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报告一千字 第1篇
聪儿,让我再叫你一声聪儿。我是爸爸,你的爸爸,傅雷。往事如烟,我的脑海仍印着你的音容笑貌,这让我回想起一个又一个秉烛写信的夜晚。
1954年1月18号,离别的夜总是充满寒气,我第一次提笔用文字载起我对你的思念。
我在中国,你在赴波兰比赛的路上。
你还那么年轻,只身一人去异国他乡,又叫我和__怎么放得下心?千言万语融进信里,每一个字,每一处标点,都凝聚了我如奔涌的洪流般的爱与关怀。你一定还记得吧!在波兰的夜里,你读着家书,和千里以外的我,畅谈音乐的艺术,看着你亲切的字,我们仿佛也在彼此跟前,促膝长谈,亲子共乐。在波兰满溢掌声和鲜花的领奖台上,你享受成功的欢乐,我在遥远的中国也欣慰地笑了,但我拿起笔写下的却是警醒的言语,我希望你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要分析不足,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
很高兴你听取了我的告诫,在音乐的路上你过五关斩六将,越走越远,取得了大成就。
1962年,我在中国,你在全球巡演。
你来信分享的各地见闻让我高兴,你仿佛是我的眼睛,带我环游世界。我更高兴的是,你是我的骄傲,更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你让中国的声音在全世界奏响,就像我在信中所希望的,你始终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你做的很好。
1960年和1962年是你人生中两个重要的转折点。
1960年8月,我和妈妈听闻你订婚喜讯,也是兴奋得无法入眠,从那时起,我真正发现,你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了,我在信里也谈了维持婚姻的妙方。1964年8月,更是值得去庆祝,一个新生命诞生在你的家庭里,即使我在中国,你在英国,也冲不淡这骨肉之间浓浓的爱意。我祝福你,孩子!你在人生之路上又更进一步。我们日夜期盼着你们的来信,孙儿的照片,妈妈更是用爱的思念打好了一件件毛衣,期盼有朝一日你们一家三口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在1966年9月化成了泡影。我在天国,你在人间。
对于我的离世,我只能千般遗憾哽在心头。我要与你诉说,却早已阴阳两隔。我要和你道歉,却这样匆匆地离开了人间。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孰不知我的全世界都是你。我多想再陪陪你,可惜再也不能见到你了,我的爱,我的叮嘱,我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我满腔的爱国热情,都已融进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里。想爸爸的时候,翻开家书吧,那是父爱凝成的信纸,以爱之名为你抒写,书信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的孩子,你的父亲永远爱你,以文字为载,会永远陪在你身边,千秋万代,从古至今。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一千字 第2篇
最近,女儿的班主任老师为大家推荐了一本亲子阅读丛书——《傅雷家书》。花了将近一周的碎片时间,读完了这本家书,感触很多。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一个著名钢琴大师、一个英语特级教师,这些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先做人、后立业,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辑印在这本小书里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书……
书信中,傅雷给儿子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本书父亲对儿子言传身教的精髓所在:“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这个精髓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求儿子知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是两个远在异乡的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更胜过父子关系。
不可否认傅雷教子是严厉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教育不是没有缺点,尤其所用的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因为我强调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傅聪的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远不如一般青少年的轻松快乐,无忧无虑。”因此盲目模仿傅雷“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育重在因材施教,殊不知我们的孩子不是傅聪,我们也不是傅雷。细读傅雷家书,我们要学习的是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溢于字里行间的亲情和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揠苗助长、心态扭曲......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本家书却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千千万万读者为之感悟,为之动容,为之一读再读,而每读必有所获。而当年的傅雷,身处斗室,却心系家国,甚至遍及文化、艺术以及全人类的命运,这一切都不会老,不会过时,不会因三五十年的光阴变得褪色苍白。但愿《傅雷家书》犹如翩翩蝶影,飞入千家万户的窗棂。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一千字 第3篇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做父亲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起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己。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一千字 第4篇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生成就斐然。在这本书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傅雷家书》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很高,它的独特在于: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情感真挚、质朴,令人动容。每一个字都凝聚了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板着脸的父亲而是一位慈父与挚友。父子二人促膝谈心,谈笑风生,仿佛就像一对无所不谈的朋友,感情热烈而真挚。只有在勾起对儿子的思念时,几丝无力感才令人想起,这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父亲。
另一方面,《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事无巨细。父亲一直都在处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艺术上,傅雷现身说法,给予孩子艺术上的指导和诚恳的建议。告诫孩子获大奖不骄傲,遇困境不气馁。做人要谦逊,做事要踏实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在儿子消沉苦闷之际,父亲鼓励儿子振作起来,学会面对生活的高潮与低潮,乐观面对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诉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真诚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出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提醒儿子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忠于国家,勿忘国家的荣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对如何进行劳逸结合的问题,给儿子做了正确、有益的指导。告诫孩子切莫为了金钱而身心劳累,希望儿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远瞩。他还以朋友的姿态现身说法,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妥处理事业与爱情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他告诫儿子在国外不要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礼仪得体的人。父亲始终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引导。诸如此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艺术的若是细细品味傅雷对于艺术的评论与建议,就能从中获益;为人父母的可以学习傅雷教导儿女的成功经验;作为儿女,我们也能从中更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使我们学会感激父母,从而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这本书给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当然,最主要还在于,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艺术、文化修养等启迪深远,是使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珍贵的宝典。《傅雷家书》让我们懂得:一个人或是一个社会,若只有物质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与重视。傅雷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傅雷的家书,没有修饰,没有矫情,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一千字 第5篇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细雨款款相待;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在书中收录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信里,傅雷表达了一个父亲真诚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书中,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他以亲身经历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这或许就是傅雷想告诉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对。
把自己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自己理想的人物的相当危险,可傅雷成功了。
跟楼适夷说的一样:“这是一部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们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