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合集3篇)

时间:2025-04-09 08:09:15 admin 今日美文

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 第1篇

2022年4月,键嘉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取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开始上市销售。

据悉,Arthrobot机器人是中国首个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产品,也是首款获得NMPA认证的国产髋关节手术机器人。该款机器人为国人团队自主研发的首款七轴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不仅可以在髋臼侧进行精准定位,打磨和假体安装。

也实现了股骨侧精准定位和切割,保证了与术前规划方案的误差在1mm以内,安装的角度偏差小于1°。此外,该款全髋关节置换的七轴手术机器人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精准度不佳、学习曲线长的临床痛点。

该款机器人于2020年5月6日,在西安交大二附医完成首例国产化七轴关节外科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主刀,杨佩主任医师、田润副研究员协助,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七轴协作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首例国产化七轴关节外科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西安交大二附医成功实施

同时,此次手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和基于国人解剖数据的陶瓷髋关节假体共同完成,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全面国产化。

除此之外,Arthrobot 还在2022年7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顺利开展了国内首台5G远程指导下国产骨科机器人Arthrobot辅助下的髋关节置换手术。

王坤正教授远程指导

笔者通过多方检索,总结出ARTHROBOT三大核心优势:

1)开放兼容

同时覆盖多应用场景是ARTHROBOT的独特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现阶段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数量快速增长,用一台手术机器人兼容髋膝置换两种手术,不仅顺应了市场需求还节省了医疗机构的经费。

而ARTHROBOT不仅能兼容髋、膝多应用场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还能匹配国内外多品牌的植入物,更加方便灵活,是临床上备受期待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未来,键嘉医疗还将持续拓展更多基于该平台的临床应用场景。

2)精准可得

ARTHROBOT全维度的术前三维规划与机器人辅助下的术中执行赋能医生精准完成手术,并获得优异的临床结果。

系统在术中可对关节活动度、下肢对线与关节间隙等进行实时评估,依照术中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规划方案,并按规划精准完成截骨、打磨和假体安装,误差控制在1mm与1˚范围以内,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手术治疗。

3)全面安全

ARTHROBOT配备真正的医用级机械臂结合独研算法软件,依靠空间配准、机械臂控制、安全边界控制等核心技术,提供精准解决方案的同时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全方位确保手术安全。

4)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认证

ARTHROBOT的优异疗效也获得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认证。

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 第2篇

动态实时导航:精准导航定位,术中始终可见,帮助临床专家即时判断进针深度,实时引导复位全过程。

人工智能规划:通过大数据学习计算,快速高效复位规划算法,无需繁琐手工规划,将临床经验同机器算法深入结合。

自动手术操作:无需多人辅助暴露,通过力-位协同控制,实现全自动手术操作,更精准安全。

罗森博特团队通过建模仿真和实验测试,分析了骨盆骨折复位过程中的肌骨系统生物力学约束,以此为基础优化了复位规划、把持方式和工具设计,实现了复位力的高效传导,提高了机器人复位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 第3篇

传统骨科手术面临结构复杂位置深、视野差难精准、创伤大恢复慢的问题。目前,我国骨科手术大部分处于影像引导时代,术中面临“结构复杂位置深、视野差难精准 、创伤大恢复慢”的难题,具体如下图。

传统骨科手术的痛点

整体来看,传统骨科手术中的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骨科创伤手术具有精度差、截骨误差高、植钉不良率高等临床痛点,手术机器人可提高手术精确度和稳定性、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避免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骨科手术可分为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及创伤手术,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进一步细分为关节置换、脊柱外科及创伤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