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分析报告(热门5篇)

时间:2025-04-26 17:14:44 admin 今日美文

工资分析报告 第1篇

你会写薪酬分析报告吗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薪酬成本也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定期对于薪酬成本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之一。在此,关于如何写薪酬分析报告,分享一些经验。

随着人工成本的滚动上升,薪酬渐渐地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在有些企业,薪酬甚至成为最大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么大笔的成本到底都支出在哪些方面了?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给企业带来了效益的增长?”等等,自然地,这些与薪酬有关的问题就成为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年度薪酬预算,日常监控薪酬支出,之后,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薪酬分析,其意义不仅仅是汇总一些数据,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薪酬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的角度,会直接影响下一期薪酬计划,甚至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薪酬战略。

要撰写薪酬分析报告,薪酬的统计汇总工作是基础。

首先,在《月工资明细表》、《月劳务费明细表》、《月绩效、奖金明细表》、《月补贴明细表》、《部门月薪酬汇总表》等等月度薪酬表格的基础上,进行月度薪酬的汇总,注意汇总时薪酬支出数据的完整性,避免遗漏。

其次,在月度汇总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薪酬汇总数据。进行周期性汇总时,除了机械的基础数据叠加外,还可以按照薪酬支出类别、人员、部门、时间等进行不同维度的汇总,这样,就能为后续的薪酬分析报告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撰写薪酬分析报告,可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进行分析。

第一层面,薪酬总额分析

简单地说,在这个层面分析薪酬,就是要告诉管理决策者,“薪酬总共花了多少钱?”。

这部分的分析一般包括:

1、当期薪酬总额:月度薪酬总额、季度薪酬总额、年度薪酬总额;

2、当期与上一期比较:月度/季度/年度薪酬总额与上一期的增(减)比率;

3、实际支出薪酬总额与预算的差异:月度/季度/年度薪酬总额占预算的支出比率。

第二层面,薪酬结构分析

在这个层面,所要回答的薪酬问题聚焦在“钱都花到哪里了?”。

这部分的分析一般根据企业管理或业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选择,通常围绕“人员”、“结构”、“部门”等维度展开。

1、“人员”方面的.分析:包括人均月薪酬总额、人均季薪酬总额、人均年薪酬总额、人均月薪酬总额与上一期的变化、人均月薪酬总额与预算的差异等等;

2、“结构”方面的分析:包括固定工资所占比例、绩效工资所占比例、法定福利所占比例、其他补充福利所占比例、薪酬结构与上一期的变化、薪酬结构与预算差异等等;

3、“部门”方面的分析:包括薪酬总额中各部门的总额分布、各部门人员数量占总数量比例、薪酬总额中各部门薪酬所占比例、各部门人均薪酬总额、部门人均薪酬总额与企业整体人均薪酬总额的差异、部门薪酬与上一期的变化、部门薪酬与预算差异等等。

在这一部分中,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即将“人员”、“结构”、“部门”再结合“周期”进行分析,相对会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适应性。

第三层面,薪酬效益分析

这个层面的分析,旨在回答“薪酬支出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的分析可以围绕“人员流动”、“企业效益”等维度展开。

从“人员流动”的角度分析薪酬效益。如新进人员薪酬比例、离职人员薪酬比例、人员增薪比例、增薪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增薪占利润增长的比例等等;

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分析薪酬效益。如薪酬总额占收入额比例、薪酬总额占成本额比例、薪酬总额占费用额比例、薪酬总额利润产出比等。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第二个层面,深入分析薪酬效益问题,如人均薪酬收入产出比、人均薪酬利润产出比、部门人均薪酬收入产出比等等。应该说,这个层面的分析是更加深入的分析,相对专业性更强、复杂性更高。

总之,定期的、专业的薪酬分析报告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工作项目,它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做好薪酬日常统计汇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才能形成层面不断深入的薪酬分析报告。

工资分析报告 第2篇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务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员工劳动报酬。企业的工资,要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因行业、企业制宜,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工资分配同职工个人的责任轻重、技术高低、劳动繁简、劳绩大小密切联系起来。工资条是员工所在单位定期给员工反映工资的纸条,但并不是所有单位都给员工工资条,有的单位会将工资的各项明细表发给员工,但是有的单位是没有的。对于每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说工资条都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工资条的内容都被保密了,但还是有些类似的,主要是通过介绍工资条的基本内容,“五险一金”的内容,工资薪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以及节假日时加班人员工资的计算四个方面来了解个人工资计算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读懂工资条,以便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工资条的构成内容

(一)、主要信息:一个简单的工资表,通常包括九个管理项目有工号、职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福利费、住房基金、应发工资、个人所得税和实发工资。

(二)、格式是:单位、制表日期、姓名、标准工资、岗位津贴、效益奖、加班费、工资合计、水费、电费、房租费、其它扣款、医保、住房公积金、养失生险、工会费、扣款合计、实发工资、备注。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收入。

从网上各行各业人士所“晒”出的形形色色工资条来看,虽然具体项目各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大同小异,第一部分为月收入,包括各种工资、奖金、补贴等。按照由前往后的顺序,第一项一般为基础工资,有的企业也称之为底薪、月薪或保底工资,它是指员工进入企业后,在特定的岗位上担当角色,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的正常履行职责的劳动报酬,标准由企业自行设定。

第二部分扣款

有很多网友表示,当看到自己工资条上那一系列的扣款时就会感到心痛,所以索性不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除了那些如因缺勤、任务不达标、差错等原因被“不幸”和“本不该”被扣的扣款之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三险一金”扣款实则是一种“定期储蓄”式的好事,它的背后是企业为员工付出的三倍于此数额的福利。

目前,在北京地区,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为“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因此,反映到工资条上,个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项。

第三部分扣税

国家规定,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应该交个人所得税。

第四部分实发工资

顾名思义,即打到银行卡里,去掉了各种费用,真正可以拿到手的工资收入。

二、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各地缴纳比例不一样。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1%(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9%,个人2%+3元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你自己一分钱也不用缴;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之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你自己一分钱也不用缴;

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xx%。20xx年下半年起,全市统一规定所有用人单位按工资的12%办理缴纳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都是工资的12%.目前北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其中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xx%,个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个人;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之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个人不交钱。

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xx%。20xx年下半年起,全北京市统一规定所有用人单位按工资的12%办理缴纳住房公积金。

三、工资薪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应交个人所得税是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x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58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xx44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x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元=元。

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xx%。速算扣除数xx5元;

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555元;

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xx05元;

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

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5505元;

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3505元。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叁仟元伍佰元后(外籍人员按肆仟捌佰元)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四、节假日加班人员工资问题

(一)节假日时加班人员工资计算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xx天增设为11天。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息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的工作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安排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照不低于日(加班时间满一个标准工作日时间)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xx0%支付工资。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xx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xx4天)÷12月=天

总的来说,工资单在工作人员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不应该采取消极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工资单,而是要清楚的了解工作单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帮助自己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工资分析报告 第3篇

每个岗位的工作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要研究好自己的岗位工作。我们不能够太死板,只知道做事,我们应该学会思考问题。

一、财务会计岗位薪酬调查前言

据权威统计,高端财务岗位和普通会计的职业发展区别是冰火两重天,国际化高级管理会计岗位80万年薪难觅,普通会计岗位供大于求,找不到工作。从薪资待遇上来看,差异化十分显著。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财务总监平均年薪25万元,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财务普通人员年薪为27005元。

二、财务会计岗位薪酬地区差异

北京地区则分别为28万元、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从各级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上来看,全国财务总监年薪增幅为13%,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普通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为。北京地区差异更为明显,财务总监年薪增幅为21%,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只在。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刘俊勇教授认为,未来十年是管理会计的蓝海,管理会计人才缺口300万,而普通会计需求将减少2/3.

三、会计岗位平均薪酬分析

20xx年财务会计人员平均薪酬为100191元,相比20xx年的平均80464元增长了,相比去年增幅扩大(20xx年相比20xx年增幅为)。高低位薪酬之间的差距也略微增高,从19倍降为23倍。调查显示20xx年财会人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收入最高的5%人群,薪酬为493548元,相较于20xx年的316246元增长了接近。中位数薪酬为70000元,比20xx年增长。而收入最低5%人群薪酬为21199元,比20xx年低位数增长了约。

四、会计岗位薪酬调查总结

从调查到的数据来看,薪酬分布最多的是20xx――5000元/月,共计有的人处于这一区间。其次是5000――10000元/月的区间,有的人处于这一区间。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会计行业虽然从业者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低级员工,高级别的员工数量很少。

工资分析报告 第4篇

众所周知,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和薪酬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哪些专业能有高于其他专业的入职薪酬?这些专业的薪酬优势又能否持续拥有?对此,FESCO《2008-应届生薪酬分析报告》专门针对2008-20各专业应届生进行了入职薪酬分析和跟踪调查。

一、2008-2013年各专业应届生入职薪酬对比

1、文科类专业各届应届生入职薪酬对比

如图1所示,2008-文科类专业入职薪酬中法学专业一直处于高位,其范围基本在4,500-6,500元之间,基本高于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教育学专业入职薪酬到达峰顶,其他专业入职平均薪酬水平相对集中,基本在2,500-5,000元之间。2013年各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中艺术学以6,元占领高位,教育学最低且其平均薪酬低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3,378元。

2、理科类专业各届应届生入职薪酬对比

由于工学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及自动化等热门专业输送的应届生是IT、机械及自动化等高薪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所以工学专业应届生起薪较其他专业处于较高水平。如图2所示,2008-2013年理科专业入职薪酬中工学专业一直处于高位,居于5,700-7,700元之间,此外,工学专业各年应届生入职薪酬均高于当年社会平均工资,其中更是以7,元的入职平均薪酬远高出当年社会平均工资3,元。在工学、理学、医学三个理科专业中,医学专业应届生入职薪酬较低,但其平均水平在4,000-6,300元之间,高于文科专业大部分专业的入职平均薪酬。

二、2008至2013年各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分析

从入职应届生六年内薪酬变化情况看,各专业薪酬均有明显变化,整体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医学、文学、工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六个专业中医学专业增长率最高,其每年薪酬涨幅基本在1,600元以上,且工作两年后,增幅在3,000元以上,导致其尽管入职薪酬较低,但六年后薪酬总体水平远高于入职薪酬较高的工学、理学等专业。

工学、理学专业的应届生薪酬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前两年增幅在1,000元以内,从第三年增幅高至1,500-2,000元的水平,由于其较高的入职薪酬,所以基本保持了薪酬总额优势。

1、工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4所示,2008-20各届工学专业应届生入职薪酬随GDP增长大体呈增长趋势,工作前三年薪酬增长幅度较小,增幅均在1,000元以下。从工作的第四年开始薪酬增长幅度加大,薪酬每年以2,000元左右的幅度增长。

2、管理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5所示,2008-2012年各届管理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水平逐年提升,工作前三年薪酬增长幅度较小,为几百元。从工作的第四年开始薪酬增长幅度增至1,000元,但比工学专业薪酬增长幅度要小。

3、经济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6所示,2008-2012年各届经济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水平逐年平稳提升,整体增幅较工学、管理学来说较小,入职四年之后增长幅度加大,增幅均在2,000元以上。

4、理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7所示,2008-2012年各届理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水平逐年提升,入职前两年薪酬增长幅度较小,入职第三年薪酬涨幅增大,均在2,000元以上,且其增长幅度要高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的薪酬增长幅度。其中20毕业理学专业应届生薪酬增长幅度最大,每年涨幅均在2,000元以上,入职第三年薪酬涨幅高达4,元。

5、文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8所示,2008-2012年各届文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水平快速增长,第一年增幅基本在1,000元以内,从第二年起,每年涨幅在1,500元左右。

6、医学专业应届生薪酬追踪

如图9所示,2008-2012年各届医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水平在入职前三年薪酬增幅较小,涨幅在2,000元左右。入职第四年后薪酬激增,增长幅度近前一年薪酬增长率的2倍。从薪酬涨幅来看,医学专业应届生薪酬涨幅较其他几个专业要高,除个别年份外,基本在2,000元以上,有的年份甚至高达4,000元。

工资分析报告 第5篇

今年以来,我县非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财政局的领导下在市非税局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征管,严格票据管理,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大力组织收入,非税收入再创历史佳绩,实现了平稳增长。

一、全年非税收入完成情况

全县非税收入累计完成67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063万元,同比增长,保持了非税收入平稳增长。其中: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22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2万元,增长27%;纳入基金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69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5万元,增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37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6万元,增长。其主要特点是:

1、非税收入的增长,弥补了税收收入增长的不足。全年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的非税收入完成2265万元,占大口径收入11548万元的,占地方财政收入5663万元的40%。有利弥补了税收收入的不足,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2、非税收入各项目收入结构各有特点。全年非税完成6746万元,分项目看,政府性基金完成693万元,占非税总量的;专项收入完成238万元,占非税总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538万元,占非税总量的8%;罚没收入完成339万元,占非税总量的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514万元,占非税总量的;其他收入636万元,占非税总量的;纳入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完成3788万元,占非税总量56%。

在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2265万元中,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分别占、、15%、、。从这一结构看,其他收入是纳入一般预算非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总量中所占份额优为突出,是拉动非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非税收入增减因素分析:

(一)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减因素

纳入财政预算的行政事业费完成538万,与上年同期375万元相比增收163万元,增长。

收入增加因素:主要是今年非税局加强征收管理,执收各部门加大征收力度,使收入大幅度增加。从执收单位和项目分析看:农业部门中的'农技中心田检费增收20万元;农机局的农机监理费增收2万元;计生局的社会抚养费增收49万元;畜牧局的检疫费增收8万元,国土资源局的土地权属调查费增收1万元;城建部门的防空建设费增收26万元;房屋权登记费增收14万元;法院诉讼费增收21万元,人事局的劳动技能鉴定费增收万元,公务员报名考试费及档案管理费增收万元(其中5万元档案管理费去年是在专户中管理的,今年纳入预算管理);物价局年审费增收5万元。尽管个别部门收入有所减收,但以上单位的收入增加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增收的主要因素。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减因素

政府性基金完成693万元,与上年同期408万元相比增收285万元,增长。

收入增收因素:主要是我县今年启动大沙河工程建设项目,使城区边缘部分闲置土地大幅度增值,拉动了房地产建设规模,四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增加,使全年收入与上年同期372万元相比增收267万元,同时,残疾人保障金比去年同27万元相比增收14万元,育林基金比去年同期10万元相比增收3万元,这都是政府性基金大幅度增收的因素。

(三)罚没收入增减因素

罚没收入累计完成339万元,与上年同期424万元相比减收85万元,降低20%。

收入减收因素:主要是去年收入中有临泽一中乱收补课费罚款172万元,这一因素是罚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收的主要原因。尽管今年交警罚款比去年增加35万元、公安罚款比去年增加35万元、法院罚款比去年增加2万元、检察院罚款比去年增加16万元、但罚没收入还是比去年同期减收。如果剔除去年临泽一中乱收补课费罚款172万元这一因素,罚没收入比去年同期还是增收的,增收87万元。

(四)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514万元,与上年同期247万元相比增收267万元,增长。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廉租房出售收入250万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82万元,这两项收入是去年都没有的,这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五)其他收入完成636万元,与上年同期356万元相比增收280万元,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捐增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收入总额中占552万元。

(六)专项收入完成238万元,与上年同期381万元相比减收143万元,降低。

减收的主要因素是受国际、国内经济萧条影响,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经济效益下滑,投资力度不够,使税收收入下降,从而影响教育费附加等收入的减收。从具体项目分析看:去年排污费收入78万元,今年40万元,减少38万元;水资源费收入去年11万元,今年收入年底没有及时入帐;去年教育费附加收入197万元,今年173万元,减少24万元;去年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95万元,今年24万元,减少71万元;这是专项收入减收的主要原因。

(七)预算外收入增减因素

预算外收入累计完成3788万元,与上年同期3492万元相比,增加296万元,增长。

收入增加因素:一是农业部门比上年多收8万元;二将往年教育体育局资金管理中心管理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保教费及学校经营收入,今年全部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使教育系统收入比上年多收274万元,这是教育收费项目逐步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取消的情况下,教育收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医院及基层乡镇卫生院就医人数大幅增加,门珍和药品差价收入逐步增加,使_门收入比去年同期多收40多万元。四是广播局加大收视费征收力度,使收入比去年同期多收17万元。尽管个别单位收入比去年有所减收,但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增收。

三、非_据管理情况

财政票据不仅是非税收入征管的重要环节,也是非税收入源头控制的重要手段。今年,我们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购领、使用、核销等日常管理,严把票据使用核销关,坚持“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票款同步”的原则,实行专人、专账、专柜、专库管理。对票据使用和管理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票据实行年检制度,对票据使用严格要求,不得串用、借用票据,特别对往来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纠正用往来结算票据收取非税的错误做法,对往来结算收据用量较小的单位,实行财政代开。杜绝了往来票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基本上实现了“以票管费”目标,全年共发放各类票据6676本,核销5870本,目前票据还在核销当中。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票据稽查,努力建立财政票据全程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财政票据的源头控制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与改革,为完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培训不够,个别部门对政府非税收入认识不到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足够认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非税收入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三权归位;

二是非税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部门和单位收入来源不规范,乱收费、乱罚款和随意集中下属单位资金的问题屡禁不止,多头开设银行账户,过渡性账户没有完全撤销。截留和隐瞒应缴财政专户资金,非税收入不缴财政专户,自收自支或坐收坐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非税征管力量薄弱,监督检查跟不上,且现有管理人员没有得到过系统的非税知识培训,人员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非税征管需要。

五、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宣传落实《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逐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推向深入。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工作规程。下发规范管理的相关文件,加大对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推进全县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继续规范和加强财政票据管理,清理销毁收费管理局成立以来保管到期票据,并从“购领,使用、核销、保管、监督”五个环节实现票据管理精细化。

四是加大监督稽查力度,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依法管理。按照《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财政票据检查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大专项检查与重点检查,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监督,真正达到以检查促征管的目的,为深化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结合“金财”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搭建非税信息化管理软件,及早实现财政、银行、执收单位的适时联接,提高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和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增强征缴过程的透明度,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为推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