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分析报告 第1篇
这几天在温州,我一直想起我们一家人相处的每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习惯晚睡,他下班回家后哪怕再晚,再辛苦,回家后第一句总是问我饿不饿,要不要给我煮面条。他煮的面很好吃,他也知道我很喜欢吃他煮的面,他会拿些菜啊、肉啊,用一些骨头汤煮面给我吃。
他晚上回家后,我们就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从来报喜不报忧,做生意有赚有亏,有得有失,他在外面很辛苦我知道,但是他回家后从来都不说,也从来不把工作带回家,回到家总是很开心的样子。
我们晚上聊天,他总是说一些有趣的事情逗我笑。不管到了深夜几点,只要我说饿了,他都会爬起来给我煮东西吃。每天晚上我都会等他回家,看到他的人,我才能安心睡着。
一直以来,我们一家三口晚上都会睡在一起,女儿就待在我们中间。我们的宝贝一岁四个月了,他晚上回来以后总是抱着女儿不停地亲,很疼女儿,早上起来也是不停地亲我们的宝贝,他老是感觉看不够女儿,眼神里都是爱。每天早上,女儿会爬起来,看看爸爸,跟爸爸笑笑、亲亲。
爸爸出差不在的这几天,宝贝还是会爬起来,看看妈妈的背后,做出一个表情和手势,意思在问“爸爸怎么不在了”。有时候,女儿在家里拿起电话或手机,就会喊“爸爸、爸爸”,她还小,什么也不知道,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
723动车事故分析报告 第2篇
播报文章
红星深度
2018-04-28 20:02成都商报社
王勇平,这位前_新闻发言人,曾因“723动车事故”发布会上那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而从一个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深陷舆论漩涡良久。
如今,七年过去,退休的王勇平现已是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师。4月11日,他为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一次某系统宣传业务专题培训班授课,将近三个小时,他始终保持挺拔的站姿,不坐,也不用讲稿,拿自己发言人生涯最后那场发布会作教材,笑称自己是“反面教员”。
“我反正信了”曾是王勇平很长一段时间的一张标签,近七年过去,远离镁光灯的王勇平曾选择缄口不语,写下20万字的纪实文学《相信》,却始终深藏箱底不肯出版。如今,王勇平渐渐放下以往的重负,越发豁达,自称不会把当年说出那句“我反正信了”当成一生遗憾,而且由衷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我培训过的发言人不要再有发言人成为当事人的经历,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课堂上的王勇平
红星新闻记者受邀旁听王勇平的“新闻培训课”,听他讲述走下发布台之后的心路历程。
723动车事故分析报告 第3篇
郑杭征这次乘坐的是D 3115动车的第15节车厢。他跟三位朋友一起到温州出差,出事时与其中一位朋友坐动车回福州。那时候,我还带着女儿,在厦门我姐姐的家里等他。
出事当天一大早,他给我打了一通电话,说已经安排了厦门的朋友去接我们。他说,去温州出差只是一两天,回来以后就带我和宝贝女儿去旅行。
我带着孩子在厦门,所以出事当晚没有马上赶去温州,只是由亲人朋友连夜过去寻找杭征。我们在没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自发安排了亲人朋友到温州各个医院等消息。当时我们以为他可能只是晕过去了,我还想,他会不会是帮忙救人去了,因为他一直是个很热心的人。
25日,我赶往温州,当时朋友骗我说老公还在抢救中。我在路上不停打电话,想拨通他的电话,但我被直接拉到了殡仪馆。他满脸都是伤口,我看到他的一瞬间就倒下来了,浑身没有力气,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把我拉出来的,我感觉没办法呼吸。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接受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接受,我觉得他还在,他只是出差了。以前他也经常出门,我回到家里,家里都是他的气息。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觉得他就在我身边一样,根本就没有走。
我现在唯一想要的就是真相,如果我不站出来为老公讨回公道的话,我觉得我自己接下来几十年没办法过,我没有这个勇气走下去。他为了我做那么多事情,这个小小的事情我都没办法帮他做。我怎么面对我的孩子,我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采写:华璐 实习生 何绮玲